?

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英語課堂教學的路徑探索

2023-06-16 18:35王世亮
成才之路 2023年16期
關鍵詞:文化自信英語課堂傳統文化

王世亮

摘要:陜北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融入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對文化的傳播、提高學生文化自信、豐富英語教學內容都有積極的影響。文章綜合梳理文獻,簡要介紹陜北傳統文化,通過問卷調查,分析高校英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多角度探究陜北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英語教學的意義,同時根據高校英語優秀教學案例,細致研究將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以期幫助高校學生從陜北傳統文化中獲得豐富的精神養料。

關鍵詞:高校;英語課堂;傳統文化;教學策略;陜北文化;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6-0013-04

基金項目:對綏師紅色校史的挖掘和引用到高校英語教學的研究(項目編號:2022-SSZX-18)

傳統文化是一種能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大多由文明演化匯集而成,是各民族歷史上的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陜北文化是陜北地區文化習俗的合稱,具體包括民間藝術、人生禮儀、年節風俗、民風習俗等內容。英語是高校公共必修課,高校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能增加教學厚度,強化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高校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而高校學生是新時代國家文化建設的骨干力量,因此研究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英語課堂教學的路徑意義深遠。

一、陜北傳統文化概述

1.民間藝術

陜北地區位于我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是革命老區。陜北傳統文化在民間藝術方面有豐富的體現,如鬧秧歌、唱民歌、打腰鼓、吹嗩吶、說書、剪紙等。按陜北舊俗,秧歌一般要鬧到正月二三十日之后才收場。陜北民歌是極具代表性的陜北文化,其種類繁多、曲調甚廣,響徹中華大地。腰鼓是一種打擊樂器,有文、武之分,腰鼓之鄉“安塞”便處于陜北地區。嗩吶是一種陜北民族樂器,吹嗩吶是陜北人民生活中的常見民間藝術。說書是一種傳統曲藝形式,具有濃厚的陜北地方文化特色和藝術價值。陜北剪紙具有獨特的風味,是陜北人民的真實生活寫照,安塞更是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

2.年節風俗

受地域發展差異的影響,陜北傳統文化中的節日可劃分成農事、慶祝、祭祀、紀念等種類,其地域特色鮮明,牽動陜北人民的情感。陜北傳統年節風俗反映了當地人民的民俗心理、精神品質。陜北文化具有頑強生命力和優異特質,高校學生認識、了解陜北文化,能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培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3.社會禮俗

陜北傳統文化中的“暖窯、行門戶、送湯、搭平伙”是獨特的社會禮俗。這些社會禮俗反映了陜北人民希望生活逐漸向好發展、人們之間的友誼逐漸加深的美好愿望。陜北社會禮俗有豐厚的歷史底蘊,孕育了多樣化的民俗文化,符合陜北人民期盼美好生活的積極心理狀態。

4.民風習俗

陜北傳統文化中的民風習俗是一大文化特色,如“戲俗、倒貼福、紅棗、毛驢”等。戲俗主要分為秦腔和晉劇兩種地方戲,具有濃厚的陜北文化特色。倒貼福已經成為陜北地區文化的又一景觀,意味著“福到了”。紅棗是陜北特產,清澗被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單位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毛驢是陜北鄉村地區的重要生產和交通工具,在生產習俗和生活中地位突出,深受鄉村人民的喜愛。

二、高校英語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1.教學模式相對滯后

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是影響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現階段部分高校的英語教學仍采取“填鴨式”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興趣下降。在高校擴招的背景下,越來越多英語水平不一致的學生進入高校,部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很強,而另一些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如果采取“填鴨式”教學模式,則會影響部分基礎薄弱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促進綜合應用能力較強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提升。

2.教學內容比較單一

語法、課文翻譯、寫作一直都是高校英語教學重難點內容。圍繞教學重難點知識設計、開展教學活動,符合高校英語教學基本規律。但通過觀察課堂以及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發現部分高校英語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比較單一,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學習的內容大多為基礎知識。長此以往,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會逐漸降低,師生之間無法順暢溝通,也影響教師了解學情。

3.部分學生高分低能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將“四、六級考試”視為衡量和檢驗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渠道。通過調查“四、六級考試”通過率發現,部分取得優異成績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卻難以達到標準,個別學生甚至無法用英語與人正常進行交流,出現高分低能的問題。英語“四、六級考試”本質是為了提高學生英語水平,但是一些高校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了追求通過率方面,導致學生忽視英語應用能力提升,將全部精力傾注在應付考試上,不利于學生真正掌握英語語言應用技巧。

4.評估體系有待完善

學習評估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檢驗當前教學效果,更好地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因此,教學評估體系應是整個高校英語教學管理中的重要內容。但從調查結果來看,一些高校在展示英語教學成果時,大多以“四、六級考試”通過率為硬性指標,這是一種片面的行為,不利于完善教學評估體系。學生的學習缺乏具體、科學、量化的評估體系,英語教學效果也難以得到檢驗,不利于促進教學水平與學生英語學習質量的提升。

三、陜北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英語教學的意義

1.契合高等教育發展必然要求

將傳統文化與高校英語教學融合,能讓學生了解中華傳統美德,提高文化自信。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陜北傳統文化,利用多元化方式指導學生了解文化內容,學習英語知識,不僅能促進中西文化交融,而且可以開闊學生的認知視野,使學生自覺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辯證看待西方文化。傳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契合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將英語知識與陜北傳統文化融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榮譽感和歸屬感,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助力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2.推進高校英語跨文化的交際

中西文化交際是高校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部分高校英語教學中的中西文化交際側重點仍在語言方面,并沒有擴大文化的學習,單純地強調“引進來”,未做到“走出去”。而教師將陜北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英語課堂教學相結合,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解讀英語知識,既增進了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又在課堂中融入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促進高等院校素質教育的落實

在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是高等院校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語言是一種重要的溝通工具,能體現人的思想,也能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為交流提供便利。高校在英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語言素養發展,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文化交流與傳播經驗。在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借鑒西方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傳播優秀陜北文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語言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不斷提高自我語言素養,由此促進素質教育落實。

4.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語言是文化的集中體現,二者之間的聯系密切。利用英語解讀陜北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精神,可以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文化內容,深刻掌握所學英語語言知識,繼而滿足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要求。將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進行融合,有助于實現生活化英語教學,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進而提升高校英語教學的質效。

四、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

1.設計與開發教材資源,拓寬中華傳統文化融合載體

英語教材中的教學資源主要與西方文化有關,涉及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相對較少。教師重新設計與開發教材資源,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陜北文化內容,有助于拓寬傳統文化與教學的統合載體。高校英語教師應有意識地將陜北傳統文化內容融入教學的不同環節,列舉學生樂于了解的方言、飲食文化、傳統節日等,利用文化比較活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The magic of words.”一課時,同位語從句是本課教學重點,教師可出示本課主題“English is a crazy language.”,并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翻譯重難點詞匯,學習運用過渡詞造句,掌握帶“up”的動詞短語應用技巧,學會運用同位語從句進行描述。教師可利用陜北方言引入新課,引發學生對語言學習的關注,使學生了解陜北地方方言、普通話、英語三者之間的區別。然后,教師可提出問題“How to learn Chinese?”并示范運用過渡詞以及帶“up”的動詞短語造句,使學生對語言學習形成深刻理解,明白中西方文化差異。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簡介陜北飲食文化、傳統節日、嫁娶文化、服飾文化,解釋教材中“Appositive clause(同位語從句)”的部分句子,對不同文化抽象名詞進行解釋和說明,使學生理解陜北地方方言,了解課文主旨的同時,明白學習語言的技巧。教師還可引用陜北方言中的“西北官話、晉方言”,使學生了解陜北方言受到蒙古語的影響,呈現出多元文化樣態,激發學生了解語言知識和運用所學英語知識進行介紹的興趣。最后,教師可利用教材資源對比分析陜北方言中的俗語,引用普通話諺語和西方俗語,拓寬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融合的載體,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習,理解重點英語知識,掌握同位語從句的應用技巧,把握不同文化之間的聯系,樹立文化自信。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同位語從句相關知識,學習運用新詞匯和帶“up”的動詞短語進行造句,而且系統了解了中外文化差異,形成了對傳統文化的歸屬感。

2.重構與更新教學內容,創新傳統文化融合形式

英語教學內容能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直接影響,重構與更新英語教學內容,利用陜北文化充實課堂教學,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創新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融合形式。教師要運用好具有特色的陜北文化內容,在確定英語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合理有序推進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強化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

例如,在講解“Culture links.”一課時,雙重謂語是本課教學重點,教師可以根據本課主題,引用不同的傳統文化內容,降低英語知識的理解難度,促進傳統文化與教學融合。教師可解讀課文“American way of hospitality”分析文中有關文化差異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待客之道的好奇與思考。同時,教師可詳細解讀“Double predicate(多重謂語)”模塊,剖析“Cultural norms which might shock you.”文本,帶領學生分析有關文化差異的問題。此時,教師可介紹陜北人民的待客之道,使學生明白陜北文化是開放的文化。為了讓學生感受陜北文化的豐富多彩,教師可利用“采茶歌”音頻資料,對比中西方文化差異,讓學生明白多義詞的用法,理解多重謂語相關知識,由此重構與更新教學內容,創新傳統文化與教學的融合形式,增強學生文化傳承的責任感。這樣,學生可以對多重謂語的三種形式進行深入理解,結合教師列舉的陜北文化內容,對比中西方待客之道,分析文化差異,深入理解所學英語知識,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

3.營造與優化教學氛圍,增加傳統文化融合契機

高校英語知識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部分學生會產生學習畏難情緒,這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利用陜北傳統文化創新英語教學方法,設計與傳統文化傳承相關的學習任務,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創造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融合的契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直觀圖文資料和生動音頻資料,詳細解讀陜北傳統文化內涵,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產生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在講解“Life at fingertips.”一課時,賓語補足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師可以列舉古今生活方式變化,讓學生理解英語知識,明白科技發展能使人們的生活質量提升。教師可圍繞課文“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going global.”解讀信息技術發展對世界的影響,然后介紹陜北傳統文化中的“皮影戲”,展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播放有關皮影戲走出國門的影視資料,使學生了解這種古老的傳統戲曲藝術形式。同時,教師可圍繞“The supermarket in virtual reality.”聽力內容,從皮影戲中提煉“秦腔、大秧歌”等具有鮮明陜北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動,創設“購票”情境,引導學生在“大麥網、淘票票”等線上購票軟件中搜索“秦腔、皮影”等表演公告。最后,教師可根據賓語補足語相關知識,總結前綴“trans-”的轉換規律,引導學生復習課上所學內容,要求學生自行搜索感興趣的傳統文化內容,創造傳統文化與教學的融合契機。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分析含有賓語補足語的句子,而且能深入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為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奠定基礎。

4.組織與延展文化交流,升華傳統文化融合活動

文化交流是高校英語教學的形式之一,組織與延展文化交流活動,可以有效解決英語學習內容多樣性不足的問題,升華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融合活動,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教師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這一關鍵渠道,圍繞陜北傳統文化設計一系列交流與溝通活動,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利用不同活動融合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講解“The art of light and shadow.”一課時,賓語補足語是本課教學重點,教師可以圍繞核心問題“Why was Kung Fu Panda 3 so successful?”設計教學,組織和延展相關文化交流活動。教師可系統引導學生梳理課文“Unfreezing forzen”中的重點詞匯,認讀、記憶其中的重點短語,然后介紹電影“Kung Fu Panda 3”,使學生明白“中國功夫”是貫穿電影的主要線索。此時,教師可以播放電影片段,解讀其中的“中國元素”,引用陜北地區文化中的“秧歌、安塞腰鼓、民間剪紙、鐵鞭舞”,詳細解讀詞匯后綴“-y”,介紹“have sth. done”結構(賓語補足語),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最后,教師可播放電影主題曲,讓學生自行設計反映中國功夫的形象,升華傳統文化融合活動,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新詞匯、短語以及“have sth. done”結構的用法,而且能在教師介紹的陜北文化中提取文化交流元素,切實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英語教學融入傳統文化不僅能夠滿足大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而且可以拓寬大學生的知識面,落實文化強國戰略。高校英語教師應立足陜北傳統文化特點,認真分析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模式滯后、內容單一、學生高分低能、評估體系不完善的問題,重視陜北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英語的積極意義,并在此基礎上設計與開發教材資源,重構英語教學內容,更新傳統的教育理念,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氛圍,利用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延展英語教學,促進陜北傳統文化與英語課堂教學融合,引導學生在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學習英語知識,成長為適應新時代國家文化發展要求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馮暉.傳統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融合探析[J].校園英語,2021(44).

[2]呂佳凌.高校英語教學中如何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J].海外英語,2021(20).

[3]鄧小蘭.應用型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認同感的調查分析與啟示[J].海外英語,2021(01).

[4]別俊玲.基于文化自信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J].英語廣場, 2020(36).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universities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Wang Shiliang

(Suide Normal Campus, Yulin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Yulin 718000, China)

Abstract: The culture of northern Shaanxi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grating it into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culture, improving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enriching English teaching content. The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the literatur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northern Shaanxi, analyzes the urgent problems in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of northern Shaanxi into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excellent English teaching cases in universities, it carefully studies the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help university students obtain rich spiritual nourishm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northern Shaanxi.

Key words: universities; English classroom; traditional culture; teaching strategies; culture of northern Shaanxi; cultural confidence

猜你喜歡
文化自信英語課堂傳統文化
讓快樂回歸英語課堂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