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探微

2023-06-16 02:10王占明
成才之路 2023年16期
關鍵詞:道德品質人文素養立德樹人

王占明

摘要: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決定了高中語文在德育工作中具有獨特的優勢。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還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把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升文化素養。文章基于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存在的問題,對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進行探討,以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

關鍵詞:德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道德品質;人文素養;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6-0037-04

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非常重要。高中語文作為一門極具人文性的學科,理應承擔起德育的重任。然而,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開展語文教學時過分注重靜態知識,忽視了意識形態方面的教育。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將德育擺在教學的首要位置,把學生培養為有知識、有能力、有素養的新時代青年。

一、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存在的問題

1.德育踐行觀念淡薄

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學生進行德育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語文學科應當承擔的責任,也是語文學科育人價值的重要體現。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認為德育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事,與語文學科無關,因而在語文教學中只強調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一味地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與基本能力,導致課堂教學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缺乏自我感悟和自我體驗,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較為膚淺,難以參透其中所蘊含的哲理與深意,更無法認識到其中的德育價值。

2.德育資源開發不足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核心,高中語文教材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最好的素材。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過分追求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把教學關注點放在了知識教學上,對教材中的德育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缺乏對每篇課文深層內涵的挖掘,德育滲透不足。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課本教學,沒有將課本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導致一些課外德育資源不能有效引入到課堂上,教學資源過于單調和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實踐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有效途徑,但一些教師給予學生實踐活動的機會很少,使得學生缺少自我感悟和體驗,導致教學活動中的德育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影響了德育滲透效果。

3.德育滲透方法缺失

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德育滲透的有效性。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中,教師主要采用說教的形式為學生講解課文、介紹文章寫作背景、積累字詞、分析段落,最后總結中心思想、畫出重點語句,這種程式化的教學方式以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與消化為主,缺少對學生高尚情趣和高雅情操的培養。有些教師在教學中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為出發點,忽視了學生的思想意識,導致課堂教學不能因人而異、因文而異、因時而異,使得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接觸到的文本材料、教學方法、學習要求都是一樣的,難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二、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具體策略

1.在課堂導入中滲透德育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有效的課堂導入會在課堂教學中產生“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可以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內心,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不可小覷。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及教學內容,對課堂導入進行創新性的設計,并把德育滲透其中,為學生開好頭,讓學生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主動融入到語文學習中,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第一,創設情境導入。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說教、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高中語文教學。為此,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把情境教學巧妙運用到語文教學中,用具體、生動的情境作為課堂導入,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文本,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漢語言文字的神奇魅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進行課堂導入,在正式教學開始前,結合教學內容講述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件,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溫馨畫面,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音樂最能觸動人的心弦,教師在教學導入中可以利用音樂渲染情境,用優美的音樂旋律把學生帶入到文本意境中,讓學生對文本內容產生心馳神往的感覺。例如,在教學《鴻門宴》時,教師可以用《霸王別姬》的音樂進行課堂導入,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項羽對虞姬的萬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無奈,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并結合音樂情感的表達,告訴學生不要辜負了生命的美好,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人生態度。

第二,動手操作導入。德育不是簡單的道德灌輸,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時要注重學科知識間的交叉與融合,所設計的課堂導入既要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又要能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所以,教師可以采用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課堂導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制作學具。這既符合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主預習課文,并根據課文內容的描述為這篇文章繪制配圖。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與想象,把自己腦海中的荷塘月色用繪畫的形式呈現出來。教師還可以挑選優秀的繪畫作品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引導學生對照課文內容從中查找繪畫的不足,為課堂深度教學做好鋪墊,同時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力。

第三,利用背景知識導入。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闊的知識背景,教師可以利用背景知識進行課堂導入,為學生介紹作者、寫作目的、社會背景等,帶領學生熟悉作者的生活時代,加深學生對創作意圖的理解。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作者朱自清的生平事跡,讓學生感受朱自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的骨氣,感受作者身上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意識到朱自清寫“荷”實則是在寫“人”。教師可以因勢利導,教導學生要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正直、有骨氣的人,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

第四,運用信息技術導入。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優美的意境,僅靠教師的語言描述,學生是很難感同身受的。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利用圖片、視頻等形式呈現文本意境,讓學生獲得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審美情趣,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快速融入到文本學習中。例如,在教學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時,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現湘江兩側的秋景,還可以為學生展示祖國各地的大美秋光,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讓學生帶著飽滿的情緒融入到詩詞誦讀中,感受作者的凌云壯志。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出自于名著,而有些名著被改編成了影視劇作品,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截取相關的影視劇片段,并以此作為課堂導入,用更直觀的方式喚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學習欲望,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在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時,教師可以電視劇《水滸傳》中的相關片段作為課堂導入,使學生了解林沖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與經過,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認識到封建社會被壓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

第一,品詞析句,體驗情感。文章中的關鍵字、詞、句是作者情感傳遞的重要載體,學生只有真正領會了這些關鍵字、詞、句的含義,才能迸發出感情的火花。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文章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優美詞句進行品析,讓學生感受作者的表達技巧,體會關鍵字、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重要作用。教師可以采用開門見山式的教學方法,直接拋出需要品析的語句,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并在課堂上闡述自己獨特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課文《我與地壇》中有這樣一句話:譬如秋風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滿園中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用自主思考的方式對這句話進行品析。學生領悟到句中的“落葉的飄舞”寫出了對生命的禮贊,落葉的“坦然安臥”,寫出了生命悄然逝去的平靜與安詳,而這一切都展示出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以及對人生應該有所作為的堅定信念。教師可以借品詞析句直接對學生進行德育,引導學生樹立崇高而遠大的理想,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堅定終身學習的信念。

第二,用情朗讀,陶冶情操。朗讀是把書面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再創作活動,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語文基本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閱讀中,在讀中接受情感的熏陶。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可以為學生范讀,也可以播放課文錄音,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受文章的情感、節奏,然后針對朗讀中的一些重點和難點進行指導,教會學生正確處理輕重音、停頓,掌握朗讀語氣等。在朗讀形式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靈活采用分角色讀、小組讀、輪讀、配樂讀等形式,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朗讀中,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去領會文章的內容美、形式美、意境美,陶冶學生的情操。例如,在朗讀《沁園春·長沙》時,教師要讓學生緊緊抓住剛勁豪放這個總基調,再根據自己的理解,揣摩語音語調和節奏的輕重緩急,用大氣磅礴、昂揚豪邁的朗讀展現出毛澤東同志對國家命運、革命前途的關切以及在激流勇進中的革命斗爭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意識和歷史責任感。

第三,對照比較,深化領悟。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比閱讀是教師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結合教學主題,為學生選取同一題材不同作者的文章,引導學生從寫作背景、思想歷程等方面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不同表達方式,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度,使學生養成全面、客觀看待事物的習慣。例如,在《我與地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指導學生從寫作主題、說理特點、藝術手法等方面進行對比閱讀。通過對比閱讀,學生會發現兩篇作品都肯定了生命的堅韌與頑強,表現出了作者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從而產生了更多的感悟,表示要努力學習,不虛度光陰。教師還可以引入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帶領學生做比較,感受作者在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感體驗,從而找到學習語文的正確途徑,實現“大語文”教育目標。

第四,挖掘內涵,提升境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文本內涵,探尋文本的發展線索,讓學生在閱讀中抓住文本之根、文本之魂,促進學生的深層次思考,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例如,蘇軾《赤壁賦》是一篇宋代散文,和學生以前學過的唐代散文具有明顯的不同,更注重情感和理趣。這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對文章語言的鑒賞和意境的揣摩,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獨特的情感。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文章思路,把文章劃分為月夜泛舟的陶醉、悲涼笑聲的傷感、人生詩意的悲情、隨遇而安的態度、忘情世俗的灑脫五部分,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自我體會,還可以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對文中的水月意象進行評析,感受作者在逆境中的隨緣自適、超脫放曠,從而端正學生的人生態度,使學生學會適應現實,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不退卻、不放棄,培養學生迎難而上的精神品質。

3.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

第一,在小組合作中滲透德育。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涉及一些具有討論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還可以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發揮學生之間的鼓勵和啟發作用,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語文教學中的小組合作以解決問題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的,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時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衡分配到各個小組之中,利用學優生帶動學困生,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實現自我價值的升華,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個體之間經常會出現意見不一致的現象,當這種現象發生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處理問題,使學生認識到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當個人利益與小組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將小組利益放在首位,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使學生學會正確處理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在小組合作完成后,教師應開展反思活動,給學生提問和質疑的機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三思而后行”的品質。

第二,在經典誦讀中滲透德育。語文課堂是促進學生成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基地,教師要創造條件與機會,積極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在誦讀中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行。教師可以組織經典誦讀交流活動,為學生創造自由發展的空間,學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閱讀心得和閱讀成果。這樣,既可以增進學生間的友誼,使學生養成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又可以讓學生共同沐浴書香,共同進步,構建語文學習共同體。例如,在教學古詩《春江花月夜》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誦月”的主題活動,讓學生搜集自己喜歡的與月亮相關的古詩詞,并在課堂上進行誦讀,從而感受不同詩詞中“月”的不同意蘊,體會作者懷才不遇的悲苦之情、遠走他鄉的思鄉之情、親人相隔的思念之情等,讓學生認識到賞月不僅是一種審美意趣,也是一種文化符號和情感媒介,從而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三,在社會實踐中滲透德育。學生從課堂教學中獲取的語文知識是有限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到社會實踐中,讓學生在廣闊的活動空間中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升能力,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端午節組織學生開展包粽子活動,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習俗,講述屈原的故事,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可以在重陽節組織學生到敬老院中開展慰問演出,給老人送去關愛和快樂,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植根于學生心中。在國慶節到來之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講紅色故事、誦讀紅色經典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構建德育文化氛圍。此外,教師可以開展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了解家鄉文化,感受家鄉的發展變化,并撰寫調查報告,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新聞、講新聞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公德、社會熱點、社會風氣,關心國家大事,讓學生胸懷天下,培養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三、結語

總之,高中語文課堂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陣地,肩負著培養學生文化底蘊和政治認同的重任。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教學中的德育資源,通過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創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教師還要運用語文實踐活動延伸課堂教學,拓展德育滲透范圍,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提升道德素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陳清斌.高中語文德育內涵及德育滲透途徑研究[J].吉林教育, 2019(30).

[2]金薇.高中語文德育實施路徑:從“明理之道”走向“情理共生”[J].上海教育,2017(10).

[3]秦建生.德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廣西教育,2021(10).

[4]鄧娟.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因素[J].課外語文,2017(30).

Explo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Wang Zhanming

(Qingyang City Zhenyuan Middle School,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7445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tool and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uman culture, which also determines that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impart Chinese language knowledge and learning methods to students in classroom teaching,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emotions, attitudes, and values. They should permeate moral education into all aspect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help students form good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shape a sound personality, and enhance cultural literacy.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for infilt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moral quality.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moral character; humanistic literacy;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猜你喜歡
道德品質人文素養立德樹人
在解決“道德沖突”中升華小學生道德品質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校人文素養教育勢在必行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高校 《大學語文》 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質形成的一個重要途徑——簡評楊鮮蘭、彭菊花新著《交往與青少年道德修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