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思政格局下推進高校課程思政的必要性研究

2023-06-18 06:12崔利賓
客聯 2023年2期
關鍵詞:必要性課程思政

崔利賓

摘 要: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此,高校必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中心任務,樹立大思政意識,積極構建大思政格局,在大思政格局下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積極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關鍵詞:大思政格局;課程思政;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边@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構建“大思政”格局,促進“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隨著會議精神的落實,各高校開始“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為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路徑,高校需正確樹立大思政意識,充分結合大思政格局,以現代化的教學思維和手段推進課程思政。著力革新傳統的課程教學體系,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

一、大思政格局為提升思政培養能力提出了現實要求

(一)大思政格局要求高校課堂教學提升對學生愛國情懷的培養能力

在大思政格局下,愛國主義情懷是師生進行社會主義價值觀傳播的感情基礎。高校課程教學應注重提升教學主客體的民族認同感,不斷強化國家在時代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深入貫徹大思政教育的愛國主義內涵,使學生在濃厚的大思政氛圍中積極學習社會主義價值觀,培養唯物史觀的思辨能力,從而在國際意識形態斗爭中深化愛國意識,為豐富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必要的情感基礎。

(二)大思政格局要求高校課堂教學提升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能力

高校人才作為社會創新與發展的重要儲備力量,需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社會環境中匡扶正義、堅守道德、甘于奉獻。就大思政格局來看,高校課程教學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有助于改善我國現行社會的思政環境。通過課程教學的責任感培養,使大學生在個人成長中明確其自身的社會價值,真正在大思政格局下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

(三)大思政格局要求高校課堂教學提升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能力

在高校課程教學中,社會人文精神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內在靈魂,學生對于我國人文歷史的自豪感和傳統精神的認同感直接影響著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良性循環。高校需不斷注入課程教學的人文精神內涵,強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民族認同感,進而使個人發展同社會意識形態發展協同共進,在良好的大思政格局下實現互利共贏。

二、大思政理念為高校推進課程思政提供了理論基礎

(一)大思政推崇“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高校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正面引導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以大思政教育理念為基礎,優質的課程教學建設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參與,分析并引導學生不斷進行價值觀完善,從而進一步建設大思政高校課堂,以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為主,充分貫徹以人為本的大思政理念。

(二)大思政理念堅持“以德樹人”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高校大學生的道德取向呈現多元化趨勢。大學生思想開放、思路開闊,對于課程教學有自己的個性化認識。因此在課堂建設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專注于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學生的品德培養,以更寬泛的格局去營造大思政教育環境。在專業課堂建設中,教師應明確大思政教育的內涵,確立品德培養的根本性作用,使大學生以高尚的品德修養不斷完善自身發展。

(三)大思政理念要求教師要以德施教

高校課堂不僅是知識傳承的主要載體,更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皫熣?,傳道授業解惑也?!睘槿藥熣叩氖滓蝿帐恰皞鞯馈?,即通過自己的修德來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的道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作為思政修養的典范在課堂教學中成為學生的榜樣。在大思政格局下,單純的思政理論傳播已難以滿足大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因此,教師應不斷強化自身言傳身教的雙重影響力,以德施教,以理服人,幫助學生確立人生奮斗的目標,為社會培養“四有”人才。

三、大思政環境為課程思政資源開發提供了客觀條件

大思政環境下的校園文化是高校課程思政資源開發的優先資源渠道。隨著大思政格局的不斷延伸,高校應著重開發校園文化資源的思政價值。教師應深入挖掘高校在發展歷程中的人文精神,使學生從隱性的人文風貌中感知大思政的教育內涵。尤其對于那些在校園建設中有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充分發揮人物精神在校園文化中的榜樣作用,使高校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與大思政格局內外相連,形成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平臺。大思政環境下的社會案例是課程思政資源開發的便捷資源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不僅局限于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傳播與塑造,同時還應注重其對當代大學生社會行為規范的重要影響。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應充分挖掘社會實踐中的案例資源,將社會發展與課程教學充分結合,使學生從親身經歷中體會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內涵。通過對社會案例資源的探究與分析,使學生在高校課程思政教學中不斷完善自身的價值觀體系,以科學的方法論指導日常行為規范。隨著大思政格局的擴展,高校應加強對多媒體平臺資源的利用,進一步豐富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在課程思政的實踐教學中,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平臺資源,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強學生對多元化意識形態的甄別能力,從而形成系統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理念。

四、大思政方式為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創新提供了可能

首先,引進高校課程思政中的多媒體教學形式,拓寬大學生思政視野,多樣化的大思政教學形式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形式為主,現代化教具充分結合當前大學生的發展規律,調動大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因此在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時,高校應加大對多媒體教學形式的引進力度,活躍課堂學習氛圍,為大學生營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雙重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大思政多元化教育方式的現實作用,使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與大學生學習思維相契合,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其次,開發高校課程思政中的趣味性教學形式。大思政格局要求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形式應從知識性和趣味性兩個方面入手,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對其進行價值觀塑造。尤其在教學課堂設計中,教師應適當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通過舉辦相應的比賽活動,使學生在課堂知識基礎上進行思維拓展,從而融入大思政格局。最后,創建高校課程思政中的項目實踐教學活動。高校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最終應落實在個體的社會行為規范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大思政格局的實踐意識,積極創建項目實踐等思政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親身經歷過程中充分體會理論知識的內涵,將書本信息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從而促使其在大思政格局中堅守正確價值觀念,以科學的方法論指導各項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王芳.“課程思政”建設中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的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6).

[3]王丹丹.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5).

猜你喜歡
必要性課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
養老金入市的必要性與風險分析
小學英語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學方法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