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對宿遷城市發展的影響研究

2023-06-18 05:32張瓊
客聯 2023年2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制造業

張瓊

摘 要: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是為了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對宿遷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化境、加大開放融合等方面有著及其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統一大市場;高質量發展;制造業

1993年11月十四屆三中全會召開,首次提出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正式出臺(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加強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部署,已經由點到面實現了內涵和外延的逐步擴展。以統一大市場構建新格局、推動中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已經成為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頭戲。

一、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邏輯必然性

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指在全國范圍內,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要素和資源市場統一,商品和服務市場統一,市場監管公平統一的國內統一市場,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1.從微觀上來看,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是為了形成規范化的市場主體

確立和發展農村市場主體,構建農村市場運行微觀基礎。要想促進農村商品生產,必須給予農民經營的自主權,從包產到戶到目前的三權分置,在堅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為農村勞動力從事新的產業、土地相對集中使用、合理配置資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調查顯示,在全國農村地區家庭的經營收入已經占農民純收入的80%以上,農戶成為農村經濟的基本單位和市場經營主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種農村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涌現,國家興辦、鄉村集體經濟組織舉辦、農民自辦或聯辦,成為了多種服務性的經濟實體。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大量發展,利于溝通農業生產與市場的聯系,解決生產與市場之間的矛盾,對形成統一市場具有重要作用。根據《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21)》,1979—2021年農村從業人員從317.4萬人增加到12079萬人;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984.8億元上升到5.96萬億元,增長了60多倍。

確立和發展城鎮私營企業市場主體,構建城市市場運行微觀基礎。為了促進城市商品生產,國家大力推進城市個體經濟與集體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個體工商戶開始出現,不僅活力足且發展速度快。1982年,黨的十二大報告正式將個體經濟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允許私營企業合法存在,城鎮個體經濟數量開始不斷增加,生產和經營規模也開始不斷擴大。據統計,城鎮私營企業從業人員由1991年的183.9萬人發展到1996年的1171.1萬人。2012年至2021年十年間,我國城鎮私營企業數量從1085.7萬戶增長到4457.5萬戶,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為我國推進城鎮化和吸納剩余勞動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外商投資企業也從44.1萬戶增長到66.8萬戶,增幅超過50%,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改革和發展國有企業市場主體,構建國家市場運行微觀基礎。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從1979年擴權讓利,到1981年利潤包干,到1983年利改稅改革,再到后來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自主權逐步擴大。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在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的同時,積極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使政府與資產分開得更徹底,使國有企業從行政附屬物的地位中逐漸解放出來,不斷使國有企業和市場經濟相結合,成為市場上的真正的經濟人即具有法人資格的市場主體,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了國家市場運行基礎。

2.從宏觀上來看,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是為了構建區域經濟一體化、破除市場分割

理論上看,統一的大市場是由各區域市場組成,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需從建設各區域市場著手,通過消除市場分割,從縱向和橫向打通各個區域市場,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進而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而當前的現實情況是,改革開放初期采取放權讓利的“行政性分權”改革,產生了各個地區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格局,使一部分自然稟賦、區位較好、地方競爭力強的區域先發展起來,形成了發達地區。落后地區為了追趕發達地區,通過大規?;A設施建設和產業引進開展追趕,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產業結構特征,產生了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市場封鎖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資金、勞動力、技術、物資等生產要素的流通,區域差距不斷擴大,市場發育程度參差不齊,缺乏統一市場形成的客觀基礎。為促進統一大市場的形成,我國采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戰略,通過制定市場一體化規劃與具體舉措,率先進行一體化試點工作,從地方小市場發展為地區市場、區域市場,以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為突破,在區域空間層面消除政策約束、區域分割、要素資源流動的市場壁壘,形成經驗后迅速向全國推廣,進而在區域分工基礎上融合為全國范圍的經濟一體化的統一大市場。

在實踐中,改革開放以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簡稱長三角)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政府通過不斷出臺統一的區域規劃,從宏觀層面不斷適應該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對區域發展進行總體布局。國務院于2008年首次提出《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出發展路徑與機制保障。通過建立區域政府間合作組織促進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與環境資源開發和保護一體化,長三角滬蘇浙皖一市三省組建了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形成“上下聯動、三級運作、統分結合、各負其責”的協同工作機制。截至目前,長三角區域內部分省區居民跨省遷移戶口實現“一地辦理、網上遷移”,長三角區域經濟整體發展迅速,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好成績。

二、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給宿遷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1.從要素角度看,隨著統一要素市場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和全國性證券市場板塊間的合作銜接更加緊密,各地區技術交易市場連接更加緊密,將有效提升優勢領域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宿遷擁有較好的營商環境和較為優越的創新生態資源,這是該市在江蘇省域內的競爭優勢。但是同時,由于產業層次不高、經濟產值在省內排名靠后、產業鏈不完備等問題,該市對要素特別是高端要素的吸引能力不強等狀況短期內難有明顯改觀,與江蘇南部經濟發達地區在吸引、留存和使用各種要素方面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2.從產業角度看,宿遷市在新材料生產、光伏能源、白酒等產業既有資源優勢,也在技術裝備、工藝路線上具有后發優勢。隨著全國統一但市場的逐步完善,產業壁壘得以破除,該市這些優勢產業在綜合成本方面的競爭優勢將得以強化,在發展空間方面會進一步拓寬。在《意見》中指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應的前提下,結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有序推進全國能源市場建設”,這將以進一步促進該市在新能源方面的發展,緊緊跟隨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綠色轉型的步伐。但對于一些在要素支撐、產業基礎、消費市場等方面不占優勢的制造業、特別是終端消費品制造業來說,該市的產業吸引力和集聚能力將會下降。

3.從生態角度看,《意見》提出要“培育發展全國統一的生態環境市場”,國家將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用水權交易市場,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償使用、市場交易、糾紛解決、配套服務等制度。宿遷市總面積為85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603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198平方公里,耕地豐腴水域遼闊。此外,宿遷共建成省級旅美村莊40個,新造成片林12.1萬畝,造林面積全省第二。截至2020年底,該市建成12個自然保護地,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9個。國家培育全國統一生態環境市場、推進碳排放交易,有利于該市的碳匯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4.從消費角度看,隨著全國統一的商品和服務市場不斷健全,商品質量體系、標準和計量體系將更加完善,市場監管水平進一步提升,消費環境趨于優化,商品和服務有效供給增加,消費成本下降,將進一步提升居民消費意愿,居民消費需求會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但就與周邊城市相比,宿遷消費品市場仍處于弱勢,產品類別與層級較徐州和蘇南城市差距明顯,該市消費外流的情況在短期內應該仍會出現。

三、關于宿遷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進程中的幾點建議

宿遷市應主動搶抓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圍繞“項王故里”“中國酒都”“水韻名城”建設,找準自身功能定位,堅持強化優勢與補齊短板并重,實施有力舉措,著力提升要素吸引力,激發內生驅動力,提高區域競爭力,增強發展新動力,努力形成包容寬松、公平透明的發展環境,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

1.打好“組合拳”,以優化環境提升要素吸引力

堅持立破并舉、多向施策,加快形成包容寬松、公平透明的發展環境。首先,對于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已經出臺的相關條例,或進一步優化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管理辦法。在此可以借鑒淄博關于對于新經濟增長點的行政管理方法,營業執照申請智能化和便捷化,集中各方力量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通過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其次,清查全市各級政府部門出臺的相關規定、辦法性文件,對不符合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精神的予以廢止,為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打好基礎。再次,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和市場信息交互渠道,增強市場主體創新主動性和交易便利性。最后,建立公平競爭審查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保障機制,推動產業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

2.走好“轉型路”,以創新引領激發內生驅動力

強化技術創新引領作用,支持和鼓勵前沿科技在應用領域滲透,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加快該市經濟轉型升級步伐。一是激發企業創新創業活力,讓企業家創新創業能動性充分激發,實施產業鏈頭部企業市級以上研發機構全面覆蓋,高水平配置新資源,支持本土企業與高端創新資源對接互動;二是推動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充分發揮制造業的關鍵總用,推進“千企技改”工程,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為主要方向,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優化技改項目服務;三是推進創新成果轉化。完善成果遴選與推廣,完善成果轉化協同機制,優化科技創新創業生態,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

3.練好“基本功”,以數字賦能提高區域競爭力

以大市場建設為契機,完善工業互聯網支撐體系,全面推廣工業互聯網與5G、物聯網、云計算融合發展。以規上企業為重點,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深入參與產業鏈分工合作,實現全業務鏈在線協同。宿豫區擁有京東科技這一上市企業,應充分利用其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方面的實踐與積淀,幫助其他企業提高智能化水平,推進云計算與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生態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建設數字化轉型示范區。其次,積極發展智能制造,培育智能制造產業,加大智能裝備及成套技術、核心部件重點企業培育力度,將制產業鏈向上游探索,鼓勵支持企業向智能裝備企業發展。實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聚焦“設備互聯、數據互換、過程互動、產業互融”四個關鍵環節,探索系統化智能化改造,建設示范智能工廠。此外,促進服務業與制造業的高效融合。推動該市文化創意、旅游產業與本地綠色食品、紡織服裝企業的供應鏈合作力度。支持企業園區挖掘本地區歷史文化底蘊,開發集生產展示、觀光體驗、教育科普于一體的工業化旅游產品。

4.下好“先手棋”,以先行先試增強發展新動力

該市應占領改革創新先行區高地,按照《意見》建設要求,探索城市發展新辦法,在大市場建設發面贏得先機,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宿遷經驗”。一是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組織企業實施能效提升、清潔生產等技術改造,嚴格落實能量等量活減量置換相關約束條件,嚴控“兩高”行業新增產能,推動生產過程清潔化,用心技術代替高能耗高參數設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進碳匯交易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助力實現“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二是創新與蘇南合作機制,持續深化全省集群協作分工。充分發揮現有集群分工參與度,例如:綠色食品加工、白酒釀造等產業鏈,致力于品牌提升、高端制造、產業聯盟打造,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聯動,樹立“宿遷旗幟”。積極爭取參與更多集群寫作分工,招引優質項目落戶宿遷,做強宿遷優勢環節。積極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承接優勢產業項目轉移。參與重大技術聯合攻關,參與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建設,深化智聯標準的一體化發展。持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提高外資利用率,培育跨國企業集團,深化國際合作,推動我區優勢產業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提升全球市場份額。

參考文獻:

[1]把握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新機遇[N].內蒙古日報,2022-06-13(05).

[2]杜勇峰.抓住“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機遇”,以四項“好”舉措為抓手,加快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J].《北方經濟》,2022(05).

[3]朱克力.全國統一大市場與改革新紅利[J].《中國經濟評論》,2022(05).

[4]王曉靜.我國區域與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政策研究 [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5.

[5]左天明,黃志丁,鄭懿龍,劉曦等.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新發展格局TIC行業迎來發展新機遇[J].《質量與認證》,2022-08-10.

[6]周戎,雷江梅.習近平關于非公有制經濟重要論述的邏輯理路[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22-05-28.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制造業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制造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實現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大數據對制造業來說意味著什么?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