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泥”相伴:在文化傳承中潤澤童心

2023-06-19 03:42王迎娣
江蘇教育·班主任 2023年5期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

【摘 要】江蘇省無錫市柏莊實驗小學在深刻理解“活態傳承”特質內涵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緊緊圍繞個體“仿學·自創”、群體“協作·共創”、學?!拜椛洹ぴ賱摗比齻€維度,讓學生參與實踐,并通過關鍵事件催化、主題學習浸潤、研學活動拓展等策略,培養學生勇擔責任、樂于分享、善于合作、勤奮進取等優秀品格。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無錫泥塑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21-0029-03

【作者簡介】王迎娣,江蘇省無錫市柏莊實驗小學(江蘇無錫,214101)德育主任,一級教師,無錫市德育工作帶頭人,錫山區優秀教育工作者。

江蘇省無錫市柏莊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柏小”)在深刻理解“活態傳承”特質內涵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泥塑文化的育人價值,圍繞“物型空間打造”“主題課程開發”“序列活動推進”“評價體系構建”四大板塊,并通過關鍵事件催化、主題學習浸潤、研學活動拓展等策略,培養學生勇擔責任、樂于分享、善于合作、勤奮進取等優秀品格。

一、與“泥”相遇:“仿學·自創”明責任

開學第一天,美麗的柏小校園迎來一群天真活潑的一年級新生?!巴瑢W們看,這些泥娃娃多么可愛呀!這就是惠山泥人中最著名的‘團阿福,它們胖墩墩的,憨厚可愛,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些形態各異的‘團阿福從設計到創作,都是同學們自己完成的哦。這兩面五彩斑斕的藝術墻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百子阿福墻。這么多‘阿福團聚在一起就是想告訴大家,作為柏小的學生,要和和氣氣、團團圓圓?!睂W校紅領巾“小百合巡講團”的隊員們正在為一年級新生做介紹。

“團阿?!笔腔萆侥嗳说拇硇蜗笾?。柏小學生入學的第一節美術課,教師就會帶著他們學習捏制“團阿?!?。在捏一捏、聊一聊中,學生深入了解“團阿?!钡脑⒁?,并在玩泥的過程中釋放天性。學校在泥塑教學中進行價值引領,實現寓教于樂、寓學于趣。柏小的教師還會引導學生調查和研究惠山黑泥的特性,如細膩柔韌,干而不裂,彎而不屈,具有極強的可塑性等。調查研究、動手實踐讓學生對惠山泥人有了最真切的認知,進而在他們的心中種下一顆努力奮進、追求精彩的種子。

“知行合一”是學校秉持的育人理念。學校通過物型空間的熏陶和課堂教學的引領,讓學生初步感知惠山泥人,并通過校外參觀、主題尋訪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走近惠山泥人,以行促知。在惠山泥人博物館里,學生深入了解“最具有東方神韻的民間藝術”。在“我與大師面對面”尋訪活動中,學生采訪惠山泥人國家級傳承人喻湘蓮奶奶。為了傳承和保護惠山泥人,喻湘蓮奶奶參與修復、搶救400多件傳統無錫泥塑作品。雖然喻奶奶已經80多歲了,但她每天7點不到就來到辦公室,每周工作7天,抓緊所有時間創作作品?!皝聿患傲?,要從頭到尾學,真的來不及了,我們要培養原創的作者,而不是培養生產工人?!庇髂棠虒⒒萆侥嗳说膫鞒信c創新當作自己的責任,她的話深深地印刻在學生的心中,堅定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與擔當。

二、讓“泥”綻放:“協作·共創”會分享

惠山泥人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精神。我們所提倡的“活態傳承”,關注的不僅僅是承襲傳統技法,更重要的是挖掘作品背后蘊藏的優秀傳統文化,以此潤澤童心,培養學生勤于思考、樂于分享、善于合作的優秀品質。

吟詠一首節氣之歌,就是翻閱一本傳承千年的時間之書。又是一個新的學期,學校的紅領巾泥人文化研究院確定了新的研究主題——用泥塑作品定格二十四節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昂糜曛獣r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大家請看,這是我們創作的作品——雨水。相傳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帶上禮物回娘家看望父母。我們小組創作的作品就是在呈現這個場景?!睂W生小組正在進行主題匯報。

“老師,我們今天要捏什么呢?”教師提示:“有人說,這個節氣是‘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還有人說,這個節氣是‘小小的滿足,大大的幸福?!薄拔抑懒?,是小滿。奶奶曾經告訴我‘小滿小滿,麥粒漸滿,意思是麥子快要成熟了?!庇袑W生回答道?!澳阏f對了。在古代,從小滿開始農民便更加忙碌,為了保持農田的水源充足,還需要用水車引水灌溉?!苯處熣f道?!袄蠋?,那我們就捏一個踩水車的場景吧?!薄拔覀冞€可以捏一個涼棚,這樣農民伯伯勞作之后就能在里面休息了?!薄澳銈兛?,這是我捏的,我還給農民伯伯戴了一頂藍色的草帽,這樣他就不怕被太陽曬啦?!睂W生們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每一次創作,各個小組的成員就是這樣明確分工,發揮各自特長,相互合作,共同提高。

紅領巾泥人文化研究院的小講解員吳溪有一個愛聽戲曲的爺爺。在爺爺的熏陶下,吳溪也喜歡上了各種經典戲曲唱段。學校秋季綜合實踐活動時,學生參觀游覽了紅色旅游景點沙家浜,還觀看了京劇表演——《智斗》?;氐綄W校后,吳溪馬上向輔導員徐老師提出想要創作一幅作品的想法,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沙家浜的紅色文化。徐老師肯定了吳溪的想法,還告訴她《智斗》這個唱段婦孺皆知,也特別適合泥塑創作,很有畫面感。在徐老師的指導下,吳溪與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吳溪主要負責《智斗》中阿慶嫂的形象設計和捏制,其他成員則有的捏制胡團長,有的捏制刁德貴等。大家齊心協力,用時一個多月終于完成了作品。阿慶嫂聰明伶俐、有勇有謀、敢于斗爭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每一個學生心中。

走在柏小的泥文化長廊中,我們能看到 “十二生肖”“戲文人物”“三百六十行”“新二十四孝”“課本里的中國故事”“二十四節氣”等不同主題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學生團隊合作完成的,學生在一次次的協作中,懂得謙遜,學會合作與分享。

三、為“泥”喝彩:“輻射·再創”同進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傳承,更要創新。學校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把人物創作與校園生活、經典名作融合,從一個場景走向多個場景,從一個學科走向多學科融合。學校將泥塑傳承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讓泥塑文化精髓在學校課堂中落地生根。此外,學校還注重從校內走向校外,從線下實物走向線上視頻,讓學生、家長、教師得以共享泥塑惠人的成果。

為發揮泥塑文化的輻射作用,學校每年舉辦一次“泥塑節”活動。在為期一個月的“泥塑節”中,學校以“扎根無錫地域特色、傳承優秀非遺文化、促進學生品格提升”為宗旨,策劃組織了一系列活動。各班班主任和學科教師利用晨會、隊會、專題課堂等介紹泥塑文化,分享泥人故事,指導創作泥塑的技巧等。各班教室都開辟了“泥塑天地”,展示學生捏制的形態各異、充滿童趣的泥塑作品。各個年級都開展了以“泥塑雅韻代代傳,非遺文化脈脈承”為主題的微隊課(班會課)。一大批學生活躍在校園里宣傳泥塑文化:“小小巡講員”分享泥塑故事,“小小記者團”書寫泥塑經歷,“小小推介家”傳播泥塑成果,“小小戲劇社”演繹經典作品,“小小設計者”傳承泥塑文化。

一揉、一搓、一壓,是游戲,也是創造。走進四(8)班的教室,兩位“小小巡講員”便開始熱情地介紹班級“綻放‘泥的夢想”主題展示區?!靶强諈^”陳列著宇航員形象的泥塑,致敬中國偉大的航天事業;“美食區”展示著各種美食作品,傳遞大家對生活的熱愛;“藝術區”陳列著藝術場景作品,是天賦與汗水的碰撞;“職業區”展示著各行各業的榜樣人物泥塑,職業啟蒙在這里開啟;“夢想區”陳列著表達學生心愿的作品,如《與“泥”一起去西游》《和“泥”一起運動》《“塑”寫“泥”的精彩》《有趣的臉》《有趣的海底世界》等。在主題鮮明的班級作品展示中,一團團黑泥被賦予了無限的創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需要學校的努力,也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每年的“泥塑節”,學校會舉行“我捏你繪”親子展示秀。學生吳雨宸的媽媽這樣說:“這是我第一次和女兒一起動手制作泥塑作品。整個制作過程由女兒主導,她思想創新、思維縝密、計劃周全,我在心里默默為她鼓掌喝彩。相互陪伴的時光是輕松且快樂的,我們在愉悅的氛圍中一起動手,相互協助,一件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就這樣誕生了。這次活動讓我切身體會了女兒堅持學習泥塑的不易,也明白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p>

習近平總書記說:“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痹趥鞒心嗨芪幕囊幌盗兄黝}活動中,學生不僅學會了相關技能,更培養了勇擔責任、樂于分享、善于合作、勤奮進取等品格,這些優秀品格的養成能夠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最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湯淑蓉

猜你喜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徑探討
融媒體時代如何踐行基層群眾文化自信
淺析習近平“文化自信”的四個維度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