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官方新聞報道的地方政府公信力文本分析

2023-06-19 16:20王益君魏美云
關鍵詞:政府公信力政府治理服務型政府

王益君 魏美云

摘 要: 政府公信力是中外學者研究的熱點,也是我國政府改革的重心。利用全國多個地級市近年來的地方政府公信力新聞數據,通過文本分析法從情感分析、詞頻分析及社會網絡語義分析的角度出發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情感傾向、詞頻特征與語義網絡以及不同地區間政府公信力的異質性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地方政府公信力官方新聞報道的情感傾向以積極為主,并呈現出明顯的地區異質性特征,東部地區報道量波動幅度較大且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詞頻分析識別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設的重點領域及公眾對政府形象的認知;社會網絡語義分析呈現出以政府為主體,以法治建設及依法行政為重點的“核心—次核心—外圍”三圈結構。

關鍵詞: 政府公信力;主流媒體;服務型政府;政府治理;依法治國;依法行政;數據分析

收稿日期: 2022-04-26

基金項目: 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冠肺炎疫情對金融業系統性風險沖擊的影響及對策研究”(2020D033);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技智庫青年人才計劃“政策流變引發的輿情風險研究”(20220615ZZ07110021)

作者簡介: 王益君,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訪問學者,博士,主要從事計算社會科學、宏觀金融研究,E-mail:yijun.wang@xauat.edu.cn;魏美云,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地方政府公信力是現代化政府治理能力的具體反映,不僅關系到政府治理,更關系到黨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以及社會的整體發展,強有力的政府治理亦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我國經歷了多次政府改革,經濟的發展、制度的不斷完善使廣大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任感不斷加強,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設取得突破性的成效。

中國全面小康探索中心發布的“2005年至2020年中國信用小康指數”數據結果表明:近年來,我國政府公信力指數一直在上升,2020年高達98.9。政府公信力指數上升的同時,其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2016年,北京師范大學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發布了《2016年中國網民的政府信任度報告》,通過對我國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網民信任度的研究發現,“中央—省部—地方”三級政府的網民信任度從高到低得分依次為4.02、3.73、3.3,且各省份內部的信任度存在明顯的差異性〔1〕。

官方媒體的新聞報道作為當代的主流傳播媒介,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及輿論引導力,能夠客觀反映出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治理水平以及民眾對地方政府的信任度。近年來,新聞媒體對政府公信力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見圖1)。從整體上看,政府公信力報道量隨時間發展而穩步上升,但也存在著大幅波動的現象,圖1中出現較高峰值點的原因如下:2010年8月27日,國務院召開全國依法行政工作會議;2010年10月10日印發《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2011年3月22日國務院發布《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2014年12月4日是中國首個國家憲法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然而,一些突發性公共事件的頻發,一些地方政府的失職失信行為,使得公眾對地方政府的認可度和滿意度下降,公信力建設面臨著一定程度上的挑戰。例如2012年12月,新聞爆出山西潞安天脊煤化工集團發生苯胺泄露,污染物流入河北、河南境內,然而時隔5天后,長治市才以書面形式向省政府報告。因此,通過官方新聞報道的視角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成為地方政府必須正視的課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大數據不僅具備數據來源的廣泛性和較高可信度的優勢,促使政府從拍腦袋決策走向科學決策,還擴寬了傳統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視角,大數據方法正逐漸成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公信力的新驅動力。而文本分析作為大數據研究的方法之一,可以通過新聞報道、社交論壇、在線評論等方式獲取數據。然而,基于文本分析法,目前較少文獻從官方媒體新聞報道角度對地方政府公信力展開系統性的研究。為此,本文從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官方新聞報道入手,采用情感分析、詞頻分析和社會語義網絡分析對地方政府公信力進行研究,為促進地方政府的行政治理能力及公信力發展提出對策建議,對推動我國現代化政府建設大有裨益。

一、文獻綜述

政府公信力是社會對政府行為和形象的認知,也是政府權威性及社會影響力的體現。目前學界對政府公信力的研究主要涉及:(1)政府公信力,主要分為以政府為主體進行界定〔2〕,以公眾為主體的界定,強調社會公眾的參與性〔3~4〕,以及從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界定〔5〕。(2)影響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從宏觀層面看,影響因素有制度建設、政府執行力、政府信息公開程度、社會治理效果等〔6〕;從中觀及微觀層面看,影響因素有信息傳播與選擇性接受、公民監督權與知情權、公務員個體行為與形象、網絡輿情等〔7〕。(3)構建政府公信力的評價指標體系〔8~9〕。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部分學者開始研究基于大數據分析法的政府公信力問題。大數據分析是對傳統分析方法的挑戰,基于大數據的多元性和客觀性,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挖掘與分析,有助于政府建立起科學的決策管理體系,對推動地方政府向法治、誠信和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基于大數據分析方法對政府公信力的研究,有學者從政務熱線的角度出發,中微觀層面上,主要以建立政府自身熱線問政的量化評估指標體系,優化和提升內部管理為研究方向〔10~11〕;宏觀治理層面上,主要有基于超大城市的社會治理中政務問政與傳統問政方式的差異性、對政府回應性效率提升的研究〔12〕,以及基于改革視角探究科層制、官員晉升激勵對政府回應性的影響機理的相關研究〔13~14〕。此外,孫宗鋒等人通過市長信箱為數據源,從公民參與和政府回應兩個方面入手,運用大數據分析方法研究政民互動的變化趨勢及在不同領域的特點,對地方的政府公信力建設具有重要意義〔15〕。趙興華采用大數據文本分析與傾向值匹配相結合的方法,從公民的話語表達對政府回應進行探究〔16〕。孟天廣等人通過對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的數據分析,討論了網絡空間下的公民訴求與政府回應問題,并對兩者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研究,對強化政府建設具有重要意義〔17〕。文宏通過抓取輿情事件下新聞報道的評論數據,對輿情事件的演變過程進行分析,成為政府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寶貴經驗〔18〕。蔡小慎等人基于國務院政策文本數據,從時間維度梳理中國基層社會治理政策變遷的脈絡,有利于促進基層政府行政治理能力的提高〔19〕。

綜上所述,當前有關大數據分析的政府公信力研究已取得一定的進展。然而,現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某地區線上政務平臺的建設、輿情事件的演變歷程、政策文本的挖掘與分析等方面,仍有進一步的探索空間。首先,某地區或特定事件下的研究成果較多,但幾乎沒有基于文本分析法系統研究全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其次,數據來源大多來自政務平臺、輿論或政策文件,忽略了對官方新聞文本內容的深入挖掘;最后,當前研究未將官方新聞報道中的情感傾向與地方政府公信力聯系起來。因此,本文從全國293個地級市的政府公信力官方新聞報道入手,運用文本分析法進行研究,以期為地方政府建設提供對策建議,促進我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發展。

二、地方政府公信力官方新聞報道的情感分析

(一)數據來源與預處理

官方新聞報道來源于各地區的權威媒體機構,例如河北法制報、江蘇經濟報等,這些報道能夠客觀、公正地反映該地區的政府公信力情況。地方性新聞文本數量巨大,新聞事件繁多,為了獲取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官方新聞報道,本文選取具有報紙種類較多的超星移動圖書館數據庫作為數據源,利用網絡爬蟲進行數據的采集。關于新聞報道中政府公信力文本的識別,采用相關關鍵詞的檢索方式。其中,關鍵詞的確定是通過閱讀大量權威期刊、報紙,梳理相關文獻,并參考前人的研究等方式,最終選取了22個關鍵詞作為代表政府公信力的指征,其中,關鍵詞及參考文獻來源如表1所示。

在超星移動圖書館數據庫中以關鍵詞“全國293個地級市市名”依次加“政府公信力相關的22個關鍵詞”進行全部字段檢索,全部字段包括標題、日期、來源及正文四部分內容,檢索的時間范圍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共獲得43787篇新聞樣本量。

由于爬取到的文本數據通常帶有不需要的信息,如額外的Html標簽等。因而,需要對新聞文本進行預處理。預處理用到的庫有數組(Numpy)和數據分析(Pandas),文本工具為正則表達式。首先,使用正則表達式得到去除噪音信息的純文本;其次,對句子進行分詞,選取“結巴(Jieba)”中文分詞為分詞工具;然后,對文本進行清除停用詞;最后,輸出全部字段。以上分析使用的軟件均為Python3.6。

(二)情感詞典的建立

情感分析是自然語言處理(NLP)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目前文本情感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情感詞典法及機器學習法。本文采用情感詞典法對地方政府公信力進行分析,故構建適合的情感詞典是情感分析的重要步驟。目前常見的情感詞典主要有HowNet中文情感詞典、臺灣大學簡體中文情感極性詞典(NTUSD)、大連理工大學的情感詞匯本體庫及BosonNLP情感詞典等。本文采用知網(Hownet)情感分析用詞語集構建否定詞典及程度副詞詞典,該程度副詞詞典中包含了程度副詞以及對應的程度值。停用詞典來源于哈工大的停用詞表。情感詞典采用的是BosonNLP情感詞典,該詞典對每個情感詞進行情感值評分,并打上了唯一分數,正向詞語的得分是正數,負向詞語的得分是負數。每行是一個情感詞及其對應的情感分值,以空格分隔,共包括114767個詞語,分值范圍為(-7,7)。由于BosonNLP是基于微博、新聞、論壇等數據來源構建的情感詞典,所以該詞典適用于對地方政府公信力官方新聞報道的情感分析進行研究。

(三)情感傾向值計算

情感詞典的分析包括情感詞極性的判斷與情感傾向值的計算,情感詞極性的判斷通常以情感傾向值的正負進行劃分。計算地方政府公信力情感傾向值的計算流程大致分為以下幾步:首先,對政府公信力的新聞文本分詞,得到分詞后的文本,并將結果與哈工大的停用詞表比對,去掉停用詞。其次,遍歷文本找出文本中的情感詞、否定詞以及程度副詞,然后判斷每個情感詞之前是否有否定詞及程度副詞,將它之前的否定詞和程度副詞劃分為一個組,如果有否定詞將情感詞的情感權值乘以-1,如果有程度副詞就乘以程度副詞的權重系數,然后將所有的得分加起來。最后,統計出每篇新聞文本的情感值,并得到該篇文本的情感傾向。由此,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情感傾向值計算公式如式(1)所示:

Sentiment(t)=∑ni=1(-1)k×wi×qi(1)

其中,Sentiment(t)是政府公信力新聞文本t的情感值得分,qi為一篇政府公信力新聞文章中的第i個情感詞,wi為政府公信力的情感詞qi對應的程度副詞,k為情感詞qi前否定詞的個數。如果Sentiment(t)>0,表示情感傾向為積極;如果Sentiment(t)<-0.5,表示情感傾向為消極;如果-0.5

(四)結果分析

基于全國293個地級市2010—2020年的地方政府公信力新聞報道數據,統計出地方政府公信力新聞報道量及情感傾向。以省份為單位,東、中、西部地區根據地級市所處區域進行劃分【其中,東部地區包括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和海南8個省份的99個地級市;中部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8個省份的100個地級市;西部地區包括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廣西、四川、貴州、云南、新疆、西藏10個省份的94個地級市。本文的研究樣本為我國地級市層面的數據,不包含直轄市、自治區?!?。采集到的43787篇新聞文本中,積極情感傾向的新聞文本為36620篇,占比83.6%,消極情感傾向的新聞文本為7070篇,占比16.1%,中性情感傾向的新聞文本為97篇,占比0.2%。東部地區的新聞文本為18710篇,占比42.7%,中部地區的新聞文本為12718篇,占比29.1%,西部地區的新聞文本為12359篇,占比28.2%(如圖2)。

圖2 不同情感極性下各地區的?? 政府公信力新聞報道異質性

從圖2可以看出,各地區的地方政府公信力新聞報道總體呈積極傾向,表明官方新聞媒體對我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設的肯定。但在不同情感極性下存在地區異質性特征,東部地區的積極、消極及中性新聞報道量均明顯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區,中、西部地區的報道量基本持平。其中,東部地區的積極情感傾向報道量高達15513篇,這可能與東部地區的地理位置優越、經濟基礎實力雄厚及國家政策扶持等因素有關,使得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信息互通程度較高,政府法制化建設和政務公開平臺發展較快。

圖3繪制了2010—2020年各地區的政府公信力新聞報道量變化趨勢。觀察可知,從2010—2020年間東部地區的報道量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東部—中部—西部呈現出依次遞減的趨勢,且波動幅度較大,中西部地區的報道量波動幅度較小。2010—2014年,各地區的報道量均呈上升的趨勢。其中,2014年各地區的報道量達到峰值點,原因可能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2014年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

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5年的政府公信力新聞報道量僅次于2014年的峰值點,這可能是由于在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

2014—2020年,各地區的政府公信力報道量呈波動下降的趨勢,并在2020年下降到最低點。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與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發展,政府公信力建設步入正軌化有關;另一方面,可能與近年來重大突發事件和社會熱點問題的頻發有關,造成政府公信力的新聞報道有所減少。

為深入探究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地區異質性,表2為2010—2020年各省政府公信力新聞報道的情感分析。由于中性情感的報道量極少,因而只統計積極和消極情感傾向的報道。由表2可知,以積極情感傾向的報道為主,東部地區報道量最高的省份為廣東省,研究發現,其中廣州市和深圳市的報道量占比較高,主要原因有:廣州市和深圳市在2012年獲中國法治政府獎、廣州市在2014年法治政府評估中位居榜首、2016年“法治政府建設與行政執法改革”論壇在廣州舉行、2020深圳榮膺全國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等。中部地區報道量最高的省份為河南省,其中鄭州市報道量占比最高,主要原因有:2011年政府獲首屆“中國法治政府獎”提名獎;2013年鄭州市啟動“依法行政年”活動;2016—2018年全省依法行政考核,鄭州連續3年得優;2020年鄭州被命名為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等。西部地區報道量最高的省份為四川省,其中成都市的占比最高,主要原因有:2012年成都榮獲第二屆“中國法治政府獎”;2014年成都獲中國法治政府獎;2017年成都獲評法治政府建設典范城市等。由此可知,官方媒體的新聞報道應當重視自身在話語權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充分利用好媒體傳播渠道,實現對輿論的有效引導,從而縮小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地區異質性。

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詞頻分析及社會網絡語義分析

(一)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詞頻分析

本文利用Pycharm工具對新聞文本進行高頻詞的提取。高頻詞能夠傳遞出文本的主要信息,通過詞頻分析,可以獲取官方新聞媒體在地方政府公信力發展中關注的重要內容及態度。通過人工剔除“月”“日”等與研究主題無關且不影響研究結果的詞匯,得到排名前30的高頻詞匯及其出現的頻次,見表3。

排名第一的高頻詞是本文所選的研究主體“政府”,排名靠前的高頻詞如“工作”“建設”“行政”“公開”“法治”等涵蓋了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構成要素,表明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設所關注的焦點。其余高頻詞如“推進”“發展”“提高”“改革”等體現了地方政府促進公信力建設以及對公信力相關建設的重視。官方新聞報道對地方政府公信力發展的認可,有利于在民眾中樹立正面的政府形象,推動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進一步發展。

為了更直觀、清晰地展現地方政府公信力新聞報道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反映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主要內容,本文使用Python中的Wordcloud包繪制可視化詞云圖,統計出排名前100的高頻詞,得到結果如圖4所示。地方政府公信力新聞報道的核心特征詞包括“政府”“工作”“行政”“建設”“法治”等,特征詞字體越大表明出現的頻率越高,新聞媒體的關注度越高。此外,圖4中的一些邊緣詞匯反映出官方新聞媒體關注的地方政府公信力非主流議題,如“創新”“權力”“審批”等詞對促進未來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設與發展趨勢具有重要意義??偟膩砜?,官方新聞媒體對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設有全方位的關注和評價,報道領域較全面。這有利于政府政務信息公開化水平的提高及公眾對政府形象整體化認知的提升,促進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信息互通。

(二)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社會語義網絡分析

詞頻分析在深入研究結構關系和詞匯間相關關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為進一步挖掘高頻詞背后的深刻含義,找出高頻詞之間的關聯性和指向性,本文使用ROST CM 6.0軟件,通過共現分析形成共現詞詞頻。共現詞詞頻是高頻詞組在文本組成前后邏輯關系的共現次數,由此揭示文本中高頻詞間的相關關系。線條疏密程度與共現頻率相關,線條越密集,則表明兩者的共現頻率越高,最終形成如圖5所示的地方政府公信力新聞文本的社會語義網絡圖。

在圖5中,語義結構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為核心圈,“政府”是中心度最高的詞匯,線條最為密集,與其連接的節點也最多,因而“政府”為整個圖譜的主體結構;第二層為次核心圈,包括“建設”“行政”“工作”“法制”“推進”等詞匯與地方政府公信力緊密相關,是對核心層的進一步擴展,充分體現了法治建設及依法行政對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意義;第三層為外圍圈,由“法律”“規范”“改革”等詞匯組成,反映了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設的推動力量。從圖5可以看出,除了較大的幾個關鍵詞節點外,從節點間連線的發展態勢上判斷“公開”“服務”等連線較密且發展態勢呈現向外延展的詞也是近年來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發展熱點。

圖5 地方政府公信力新聞文本的社會網絡語義分析結果

四、結論與相關建議

本文以地方政府公信力為研究對象,選取全國293個地級市2010—2020年的官方新聞報道數據為研究樣本,基于文本分析法,從情感分析、詞頻分析及社會網絡語義分析三方面進行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東、中、西部地區的政府公信力新聞報道具有明顯的地區異質性特征,2010—2020年東部地區的報道量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且波動幅度較大;中、西部地區的報道量大致持平,且波動幅度較小。此外,2010—2014年各地區的政府公信力新聞報道量呈波動上升的趨勢,2014—2020年則呈波動下降的趨勢,并在2020年下降至最低點。(2)通過情感分析的研究表明,2010—2020年我國地方政府公信力新聞報道的情感傾向總體呈積極態度,其中,積極情感傾向的新聞占83.6%,消極情感傾向的新聞占16.1%。(3)通過詞頻分析及語義網絡分析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公信力新聞報道的高頻詞以政府為研究主體,包含政府公信力構成要素的主要方面;地方政府公信力新聞報道的社會網絡語義呈現出以政府為主體,以法治建設及依法行政為重點的“核心—次核心—外圍”三圈結構,核心圈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設的重要關注點。根據本文得出的結論,為促進當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加大經濟后發地區政府公信力的報道力度,彌補官方新聞渠道公信力建設不足的現狀。一方面與資金、人才投入和平臺建設等緊密相關,中、西部地區要加大資金與人才的投入力度,完善新聞平臺的相關建設,健全相關制度;另一方面,要優化媒體結構,規范傳播秩序,提升報道效果,開展政府公信力的主題報道,豐富公信力主題的新聞報道內容與形態,從而彌補中、西地區新聞渠道公信力建設不足的現狀。

第二,加大政府公信力建設的報道力度,加強新聞報道管理。官方媒體的新聞報道有利于營造輿論的正常導向,要充分利用好媒體傳播渠道,營造輿論的正常導向,各地要做好政策解讀工作,充分發揮官方新聞媒體的積極作用,引導公眾塑造健康積極的社會觀念,使政府、公眾、媒體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從而提高政府的權威性及公信力建設。

第三,加強依法行政、法制建設、政務公開及服務群眾意識等方面的工作。地方政府應按照中央要求,貫徹落實好各項政策,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的建設,促進社會總體發展水平的提高;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強化公正嚴格執法,提升執法人員素質,提升正確履職能力;政府應及時主動公開信息,正確引導和回應傳媒與公眾,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誠信型、法治型政府;積極宣傳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政府的相關新聞報道,以此助推政府工作的開展,為公信力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1〕

張洪忠.2016年中國網民的政府信任度報告〔R〕.北京:北京師范大學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2016:82.

〔2〕唐土紅.論政府公信力及其倫理向度——基于政府理念、行為與績效的分析〔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6,37(3):42-46.

〔3〕韓宏偉.超越“塔西佗陷阱”:政府公信力的困境與救贖〔J〕.湖北社會科學,2015,(7):29-34.

〔4〕趙 文.國內政府公信力建設研究綜述〔J〕.經貿實踐,2016,(18):195-196.

〔5〕Dong B, Torgler B. Causes of Corruption: Evidence from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3,(26):152-169.

〔6〕梁江祿.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廣州市的調查〔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8(1):89-105.

〔7〕侯俊東,肖人彬.網絡群體性事件中政府公信力的演變:一個多案例的研究發現〔J〕.管理評論,2017,29(10):258-272.

〔8〕宋長青,王軍生.論地方政府公信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其應用〔J〕.征信,2018,36(4):40-48.

〔9〕姜 濤,趙文龍,邊衛軍.地方政府公信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統計與決策,2019,35(7):46-49.

〔10〕Schwester R W, Carrizales T, Holzer M. An Examination of the Municipal 311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 Theory & Behavior, 2009, 12(2): 218-236.

〔11〕Nam T, Pardo T A. The Changing Face of a City Government: A Case Study of Philly311〔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4, 31(1): 1-9.

〔12〕趙金旭,王 寧,孟天廣.鏈接市民與城市:超大城市治理中的熱線問政與政府回應——基于北京市12345政務熱線大數據分析〔J〕.電子政務,2021,(2):2-14.

〔13〕孟天廣,趙金旭,鄭兆祐.重塑科層“條塊”關系會提升政府回應性么?——一項基于北京市“吹哨報到”改革的政策實驗〔J〕.中國行政管理,2021,(4):31-39.

〔14〕趙金旭,孟天廣.官員晉升激勵會影響政府回應性么?——基于北京市“接訴即辦”改革的大數據分析〔J〕.公共行政評論,2021,14(2):111-134,231.

〔15〕孫宗鋒,趙興華.網絡情境下地方政府政民互動研究——基于青島市市長信箱的大數據分析〔J〕.電子政務,2019,(5):12-26.

〔16〕趙興華.網絡空間中公民策略性話語表達與政府回應邏輯——基于大數據分析與傾向值匹配相結合的方法〔J〕.電子政務,2020,(10):62-73.

〔17〕孟天廣,李 鋒.網絡空間的政治互動:公民訴求與政府回應性——基于全國性網絡問政平臺的大數據分析〔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0(3):17-29.

〔18〕文 宏.網絡群體性事件中輿情導向與政府回應的邏輯互動——基于“雪鄉”事件大數據的情感分析〔J〕.政治學研究,2019,(1):77-90,127-128.

〔19〕蔡小慎,王淑君.中國基層社會治理政策變遷:演化、特征與經驗——基于1978—2019年國務院政策文本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20,41(6):189-197.

〔20〕唐鐵漢.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設信用政府〔J〕.中國行政管理,2005,(3):8-10.

〔21〕舒小慶.政府公信力:價值、指標體系及其實現途徑——兼論我國誠信政府建設〔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39(6):25-29,35.

〔22〕呂維霞,王永貴.基于公眾感知的政府公信力影響因素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49(4):33-39.

〔23〕楊 暢.當代中國政府公信力評估指標體系構建探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3,(12):49-51.

〔24〕馬得勇,孫夢欣.新媒體時代政府公信力的決定因素——透明性、回應性抑或公關技巧?〔J〕.公共管理學報,2014,11(1):104-113,142.

Text Analysis of Local Government

Credibility Based on Official News Reports

WANG Yijun,WEI Meiyun

Abstract: Government credibility is the focu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research, and also the center of Chinese government reform. Based on the local government credibility news data of several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motional tendency, wor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nd semantic network of local government credibility as well as the heterogeneity of government credibility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motion analysis,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and social network semantic analysis through tex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motional tendency of official news reports of local government credibility is mainly positive, and presents obvious regional heterogeneity. 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news reports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identifies the key areas of local government credibil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publics cognition of the government image; the semantic analysis of social network presents a three-circle structure of “core-secondary core-periphery” with the government as the main bod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administration by law as the focus.

Key words: local government credibility; mainstream medi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government governance; law-based governance; administration by law; data analysis

(責任編輯:葉光雄)

猜你喜歡
政府公信力政府治理服務型政府
社會管理要善于回應個人利益訴求
關于法學視角下的服務型政府建設探析
淺析創新社會治理
運動式治理常規化的特征、原因及其后果
網絡媒介的政府治理:對“網絡問政”現象的解析
提升南昌市軟實力研究
我國小產權房面臨的現實困境
互聯網時代領導干部魅力如何釋放
網絡時代下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研究
自媒體時代下政府如何破解“塔西佗陷阱”的對策剖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