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2023-06-20 10:17劉靜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關鍵詞:家國情懷教育歷史課堂教學新時期

【摘要】在新時期教育不斷改革和創新的背景下,國家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國情懷教育是歷史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就應該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蘊含家國情懷的元素,提升學生歷史素養。因此,本文對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并提出相應教學方式以及方法,合理構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幫助其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促進學生綜合素養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新時期? 歷史課堂教學? 家國情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5-0031-03

一、前言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體和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學生心理、身體尚未發育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因此,傳統教學模式和方法已不能滿足當前教育教學需要。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在培養學生較強學習能力的同時,通過家國情懷的融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促使學生愛國情懷進一步提升,并合理創新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以及效率。

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教育的重要性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既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距離,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熏陶,從而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并理解到戰火紛飛年代先烈們為國家、為理想勇于獻身的頑強精神,從而在主觀上意識到學習歷史知識點的重要性。因為傳統應試理念對副科重視程度不高,教學模式格式化、單一化、傳統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達不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初中歷史所講述的大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大事件,例如秦的統一、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亥革命等框題,這些都對中國和世界格局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和意義,從中也可感受到先人的家國情懷。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可以從兄友弟恭、同氣連枝、忠君報國、為國捐軀、忠孝一體中窺見一二,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從歷史上體現得非常明顯,例如古代的蘇武,蘇武在天漢元年奉命以中郎將身份出使匈奴,在匈奴被扣押,面對匈奴的威逼利誘,始終不降,后被匈奴遣到北海放羊,直到昭帝始元六年春,蘇武才回到長安,蘇武之所以不降,就是因為其心中的愛國情懷;近代戊戌變法,有譚嗣同的舍生取義,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名句,中國人一直將家國情懷根植于情感當中。讓學生了解歷史,銘記歷史,吸取歷史經驗教訓,了解中國社會發展的曲折歷程,有利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愛國意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具備正確思想觀念。家國情懷是我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持我國長久穩定發展的重要紐帶之一。幫助初中生解讀歷史、學好歷史,讓初中生從初中歷史中感受、學習家國情懷,更好地繼承和發展家國情懷,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三、初中歷史教學融入家國情懷現狀

1.教學模式單一化

教育不斷改革和創新,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日常教學需要。初中歷史教師普遍都帶兩個班級以上,班級情況和學生情況都不盡相同,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性格特點不能夠深入了解,仍重視教材重點內容,教學內容可能脫離實際情況,仍在采用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天性和積極性受到一定限制和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思維會逐漸固定,長此以往可能會出現厭學的情況,如果不及時糾正,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還會成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阻礙。

2.歷史作業單一化

部分家長認為上學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初中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生涯關鍵階段,在此期間家長依舊將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優劣的標準,初中歷史教師依舊習慣利用題海戰術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讓學生從中總結規律提高成績。但題海戰術不過是不斷重復、練習、死記硬背知識點的過程,雖然學生可能會取得較好的分數,但是學生的思維已經被框住,對于問題,不敢結合實際進行回答,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這樣就導致教師設計歷史教學內容只是為了滿足中考而設置,設計教學內容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并沒有真正地做到將歷史所蘊涵的家國情懷傳遞給學生,學生也只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寫作業,沒有理解歷史內容,無法體會歷史想要傳遞的精神。

3.課堂教學評價格式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受到傳統應試觀念影響,只注重教材知識點學習,而忽略了課堂教學評價,不能通過恰到好處的言語鼓勵學生,讓學生對于學習充滿動力,這也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獲得一定成就感,在這種情況下,容易磨滅學生的個性,扼殺學生創造力,不利于學生開放性思維的成長。

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深刻意識到歷史教學內容表達方式有很多種,不能將思路與評論方式固定,要鼓勵學生勇于回答問題,積極闡述自己看法,讓學生具備較強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的成長。

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路徑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學校以及教師針對性創建教學方法與教育措施,能對學生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和影響,從而實現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因此,在教育教學期間,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本身蘊含的家國情懷,并在教學中適時融入正確思想,從而讓學生具備較強思想觀念,讓學生深刻意識到家國情懷的重要性,為后續學生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1.合理選擇家國情懷教育教學素材,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在初中歷史教育中通過情懷教育,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之前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教材中與之相匹配的歷史案例進行講解以及分析,從而更好地開展家國情懷教育。比如,在進行“絲綢之路”課程教學時,教師應通過恰當方式方法,讓學生了解到“絲綢之路”開拓的歷史背景,是漢代在大一統背景下,實現偉大開創性壯舉[1]。絲綢之路的成功開辟打通了東西方經濟和文化之間的壁壘,是中華民族與外界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橋梁。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合理構建教學情景,從而拉近學生與家國情懷之間的距離,從根本上感受到當時歷史環境下蘊含的精神以及信念。并與我國現今一帶一路有效結合,從而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讓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較大幅度提升。在“絲綢之路”一課上可以將內容進行拆分,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在西漢漢武帝時期與匈奴對峙期間,張騫出使西域展露出強烈的冒險精神以及愛國精神。張騫在途中經歷了諸多困難以及磨難,特別是在漢朝與匈奴交戰期間穿過最為危險的匈奴地區,不幸被匈奴人抓住,在匈奴待了整整10年。在此期間張騫也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信仰以及放棄愛國情懷,經歷千辛萬苦終于回到故土。教師合理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深刻了解和學習到張騫身上強烈的愛國情懷以及不怕苦難、頑強拼搏的精神。通過其不懈努力與漢朝的支持終于開辟出絲綢之路,創建中原與其他國家溝通的橋梁,從而促進中原經濟發展。教師通過多媒體,用飽含情感的語言,向學生講述完整的絲綢之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強烈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最后,從古代絲綢之路到現在一帶一路,兩相對照加深學生對于相關教學內容的印象,從而深刻意識到一帶一路的具體作用以及效果,從而具備較強的愛國情懷。

2.創新教育教學方法,讓學生擁有較強情感體驗

通過恰當方式以及方法將家國情懷融入教學之中,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其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日常教育教學之中,有效提升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教師應不斷創新教育和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擁有情感體驗,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歷史知識,通過正確引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例如,在學完“秦的統一”時,教師讓學生自己設計單元作業,給學生發展的空間,最后在學生設計好的單元作業中選取內容新穎的題,作為單元測試的選題,可以在講解試卷時,讓設計這道題的學生自行講解,說明這道題的設計原因、答案,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也可以在學習完“秦的統一與滅亡”后,讓學生自動分組,成立正反兩方以筆為“口”開個辯論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轉化成文字,寫成辯論點,教師進行評價。這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合理設計單元作業形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并且能進行適當延伸和拓展,從而使學生拓展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情感體驗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期間,也可以融入多元化的內容,例如,在講解《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遷》時,教師可以設置“我的小時候和爺爺的小時候”這一選題,時代是不斷發展的,可以讓學生用“我”的時代和“爺爺”經歷過的時代進行對比,通過吃、穿、行等方面,全面對比。讓學生不再片面吸取書本知識,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社會變化。教師幫助學生找出“爺爺”在書本上所處的年代,組織學生將自己的調查結果和班級同學分享。這么做有利于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在調查中感知歷史。

3.合理構建教學評價環節,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家國情懷

合理構建教學評價環節,是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延伸,也是學生進一步了解家國情懷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合理開展教學評價活動,能對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產生積極作用,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構建歷史學習體系。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時時注意課程進度和課程需求的變化,從而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開展與之相匹配的教學評價活動。在評價環節讓學生深入了解家國情懷,并且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從而提升歷史學習效果以及質量,積極引導學生學習以及成長。比如,教師在教學有關于宋朝歷史時代一課時,可結合有關于“民族政權并立時代”知識點,并在教學中通過恰當方式讓學生了解到岳飛抗金的歷史故事,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從而進行針對性評價。在這一課時評價指標可為對“岳飛抗金”內容理解程度和學習效果。比如,教師可以開展有關于“岳飛抗金歷史故事”辯論形式活動。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深入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以及完善,在教學評價環節將岳飛精神與家國情懷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充分發揮家國情懷應有價值以及作用。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時時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點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有效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整體效能。

4.合理構建教學情景,提升教學質量

除上述方式方法之外,要想從根本上發揮家國教育作用,最重要的應從思想上進行滲透,并通過正確教育方式以及設備,合理拓展教育新途徑,從而對家國情懷可產生的積極作用進行宣傳教育,有效提升對家國教育的重視程度,并減少部分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信息技術不斷創新和發展為創新和完善初中歷史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可以更好將視頻、音頻、錄像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進一步增加學生情感體驗,讓其產生強列好奇心,主動參與到歷史教學之中。比如,教師在教學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甲午中日戰爭》一課時,教師可使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有關于戰爭發生背景以及世界局勢,并播放《甲午海戰》電影,讓學生有著較強身臨其境之感,感受到當時的慘烈狀況,并激發學生強烈民族意識,充分意識到落后就要挨打,明白革命先烈具有崇高思想觀念,教師引導學生站在先烈角度去思考、去討論,從而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著清晰認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強烈的家國情懷。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不斷改革和創新,使人們逐漸意識到,不僅要培養學生文化知識學習能力,也要適時將愛國情懷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學生從被動學習相關知識,到主觀上意識到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參與到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另外,教師也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針對性調整教育以及教學內容,并采用新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理念,潛移默化中融入家國情懷,從而對學生產生較為深遠的良好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何兆俊.家國情懷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作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2(26):152-154.

[2]馮盼盼.教育信息化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素養培養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22(1):67-69.

作者簡介:

劉靜(1982年1月—),女,彝族,貴州大方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學。

猜你喜歡
家國情懷教育歷史課堂教學新時期
重視史料教學,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時期農村氣象觀測及防災服務探索分析
構建歷史高效課堂的嘗試
中小學家國情懷教育初論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