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創新策略研究

2023-06-20 23:06周芳梅汪義洋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課創新策略初中

周芳梅 汪義洋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體系下,為深入落實素質教育、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目標,學校及教師需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的重視,借此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水平,使其能夠切實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關鍵期,為進一步提升該階段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教師需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結合當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創新設計教學方案,促使學生逐步提升課程參與興趣,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得有效發展。本文分別從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的意義、當前存在的問題以及創新實踐策略等方面展開研究,以期提高現階段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效性,使學生切實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 綜合實踐活動課 創新策略

一、引言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目的,在于培養具備綜合能力的學生,包括學科綜合應用能力及創新實踐能力等各個方面,使學生切實實現素質教育培養目標,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但從現階段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情況來看,并未達到較好的課程開展效果。因此,教師還需加強對這一課程教學的重視,及時改善當下存在的教學問題,以創新手段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優化,促使課程質量得以有效提升,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實踐活動當中,實現綜合能力及實踐水平的良好發展。

二、初中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意義

從教育手段上來講,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活動性,側重對學生身體行為能力的培養,既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與創新創造能力,亦能夠補充理論課中缺失的部分,使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能夠通過實踐活動實現有效內化與遷移,從而提高課程知識掌握效果,具備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另外,綜合實踐活動課與一般課堂教學活動有著本質區別,且存在較強的趣味性,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將其開設于初中課程體系當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勞逸結合”“科學發展”的教育目的。

從教育內容上來講,綜合實踐活動課涉及多個方面的內容,包括學科知識與能力、思想品質、勞動素養、體育能力等,既是對學生課程知識學習成果的檢驗與鞏固,也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都能夠獲得有效提升。同時,綜合實踐活動課注重綜合性培養,因而也符合新課程提出的跨學科教育理念,使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同時實現多學科能力的鍛煉與提高,從而達到較好的培養效果,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良好發展。

因此,在初中階段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要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開設的重視,及時革新思想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如此,才能夠切實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質量,使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三、當前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開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參與積極性

觀察目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學習及參與情況,學生普遍存在興趣不高的現象,導致課程活動開展質量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缺乏科學的教學方法,且不具備創新性,導致課堂整體較為枯燥,理論性較強。同時,受傳統教學理念及方式的影響,灌輸式教學仍然存在,學生在被動式學習模式下,難以提高學習興趣,也無法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視角出發,創新設計教學活動,確保學生的興趣能夠逐步提升,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實踐活動,在親身參與中實現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滿足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效開展的基本要求。

(二)實踐活動課程缺乏綜合性

現階段,盡管新課程改革已逐漸成為當下教育發展趨勢,教師對新課程理念逐步了解和關注,但在實際教學中,實踐活動課的綜合性仍未能有效體現。教師更側重對學生成績的關注,導致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缺乏重視,如此一來,學生在這一課程的學習參與中,就無法切實深入其中,而是以完成任務的心態進行學習,不僅無法提升學習興趣,更難以滿足課標要求。此外,在教學內容方面,也存在片面性、單一性等問題,各學科間的聯系相對較弱,并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綜合培養。

(三)教學手段不夠新穎

教學手段對教學成果有著直接影響,對學生而言,學習方式與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手段較為單一,盡管教師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但在創新性及多樣性上仍有所欠缺,不能對學生起到情緒調動作用。另外,在新時期大環境下,教育技術亦在不斷進步,但現階段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時,還存在信息技術無法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活動當中的現象,未能將信息技術的功能價值有效發揮,導致在教學方式上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

四、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具體創新策略

(一)科學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原則

為有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達到創新實踐效果,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期間,還需把握好以下原則。

一是自主性原則,指讓學生成為實踐活動的主體,使其能夠有效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其中,實現自主實踐、自主學習活動。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秉持生本理念,結合學生興趣及個性發展,設計并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這樣,學生的參與熱情才能夠充分提升,從而推動綜合實踐活動的高效開展。

二是實踐性原則,要求教師能夠以實踐活動為主要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實踐參與中實現綜合能力的有效鍛煉與發展。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有效的實踐參與中,體會實踐活動學習的各個環節,包括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從而實現知識的有效獲取,促進其綜合實踐能力的有效發展。

三是綜合性原則,旨在以實踐活動的方式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綜合發展,以滿足新課標提出的教育新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時,能夠從多個角度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多方面能力的綜合發展,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切實得以發展。

四是開放性原則,即活動課并非局限于教室當中,知識內容也非固定的學科內容,而是以開放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參與更多形式的實踐活動,體會多學科及素養能力的綜合實踐,使其能夠從中獲得更具價值的學習體驗,逐步提升活動參與興趣,實現個性化、全面化的有效發展。

(二)以生為本,科學設計實踐教學內容

初中生有著較為顯著的個性特征,且思維意識較為活躍,因而在教學方式上,如若仍采取以往的方式,則難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無法達到目標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期間,則需堅持以生為本理念,對學生進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將教學重點與其實際需要相協調,進而從多角度出發,科學設計實踐活動教學內容。如此,才能夠有效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適應其個性化發展要求。在此過程當中,教師可設計不同類型的綜合實踐活動,如探究類、科學類、藝術類、社會類等,讓學生結合自身興趣,參與對應的實踐活動。其間,教師還可為學生建立個人信息檔案,對學生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解并做好記錄,包括如學生的學習要求、心理動態等,進而結合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夠從學生主體地位的視角,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推動綜合實踐活動的高效開展。另外,在教學主題的設計上,教師亦需要以生為本,結合目標教育內容確定教學主題。比如,可設計“生活中的標志”主題教學內容,讓學生將生活中的各類標志以拍照、圖片下載等方式收集起來,并對各種標志的實際意義進行解釋,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設置標志,其意義是什么”等。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完成實踐活動任務,使學生有效參與其中并獲得真實體驗,亦能夠在實踐活動期間實現動手能力、思維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的綜合培養,從而有效增強教學效果。

(三)挖掘資源,開展多種形式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與生活息息相關,因而在實踐活動的實際開展期間,還需立足現實生活,將當地資源充分挖掘并加以利用,促使學生的情感及能力得以有效激發,形成良好的家國情懷。比如,在開展“我的家鄉”主題實踐活動時,教師可帶領學生走出課堂,以多種形式讓學生了解家鄉變化——采訪社區老人、利用互聯網及圖書館資源查閱相關資料、參觀歷史建筑等,使其在了解具體變化之后,思考為什么會發生變化,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等。在此期間,教師則可引導學生將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知識相結合,能夠實現各學科的綜合發展,并從中對家鄉變化形成更為深刻的感觸,從而增強其熱愛家鄉的情感。從學校層面而言,則可積極與圖書館、社區、企業等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拓展更多綜合實踐活動基地,使其能夠在豐富多樣的實踐參與中,真正實現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可組織學生在假期開展研學活動,了解當地及其他地區的風土人情,參觀歷史紀念館等,讓學生實現精神及情感層面的有效觸動,從而逐步提升愛國情懷。這樣,通過對人文資源的有效利用,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更具豐富性,且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四)創新形式,優化實踐活動指導方式

新課程背景下,教育活動強調以生為本,要求能夠切實提升學生課堂地位,使其在有效參與中提高學習成效。對此,教師亦需要堅持這一思想,并及時革新教學手段,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的意義,進而積極創造新的教育方式,引領學生走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當中,使其能夠逐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在實踐活動中實現學習探究能力及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

1.創設趣味情境

情境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學生提高注意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習投入度。同時,情境活動也能夠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展現,使其能夠更好地激活思維,提升自主探究意識,提高實踐活動參與成效,實現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此過程當中,教師還需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及其特點,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其能夠對綜合實踐活動課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明確其教育價值及教育意義。具體在情境創設上,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的情感與感官獲得直接體驗,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綜合實踐活動當中。比如,在開展“春聯文化”主題實踐活動時,教師可將與春聯相關的生活現象以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進而設計相應的情境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如“你在春節時會與父母一起貼春聯嗎?貼春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嗎?自己有沒有嘗試過寫對聯?”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視頻觀看,從而了解到相應的知識。之后,再為學生提供實踐活動工具及材料,如筆墨紙硯等,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春聯的了解進行春聯的自主創作與書寫。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文化常識、創新創作、實踐能力等方面都能夠獲得相應的鍛煉,從而滿足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要求,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

2.開展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是開展實踐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不僅能夠增添實踐活動的趣味性,還能夠有效達到綜合能力培養的效果,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其中,提高整體學習效果。比如,在“洋快餐的利與弊”主題實踐活動中,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各個小組,讓各小組學生圍繞這一主題內容進行調查研究。如“什么是洋快餐?洋快餐的利與弊分別是什么?有什么實際案例支持你的論點嗎?”讓學生以合作分工的方式共同找尋這些問題及答案,再通過資源整合、分析與交流、總結并制作報告等形式,完成實踐活動任務。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不僅能夠對主題形成充分且深刻的認識,實現知識文化的拓展與豐富,還能夠提升解決問題、團結協作、整理與分析資料等方面的能力。

五、結語

中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為促使學生更好地實現全面發展,中學階段需及時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以科學的方式引領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當中,使其能夠通過對活動的有效參與,逐步提升綜合能力水平,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還需把握好創新性原則,結合當前存在的課程教育問題,以新的方式及策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增強學生參與積極性,使其能夠從中有效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史承灼,孟永保.注重綜合實踐 培養創新能力——以滬科版綜合與實踐類活動課“求最大乘積”為例[J].中學數學雜志(初中版),2019(5):26-28.

[2]李同慶.探究如何有效引導學生上好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J].文淵(小學版),2020(10):798.

[3]李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制作簡易的密度計”的教學為例[J].物理教師,2021,42(3):22-24.

[4]劉永祥.淺談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開展[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6):117-118.

[5]李君.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的創新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34):177.

責任編輯:黃大燦

猜你喜歡
綜合實踐活動課創新策略初中
初中英語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的實施和構建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互動與互補:《新周刊》微博傳播策略淺析
關于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思考和淺談
論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研究性學習的活動設計
新形勢下企業干部管理的創新策略探究
國有企業集團內部控制的創新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