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科研共同體學習力提升之探微

2023-06-20 23:06王濤徐旭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關鍵詞:學習力

王濤 徐旭

**本文系安徽省信息技術研究課題“‘互聯網+條件下的教科研共同體研修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為AH2021093。

摘要:學習力是教師成長的根本,是實現教師持續性成長的原始推動力。開展教科研共同體研修,培養教師的學習力,激發自主學習的動力,是教師專業發展提升的良好平臺。本文旨在通過構建共同體團隊愿景、推進共同體深度匯報、營造共同體團隊文化、開展共同體知識管理等途徑強化教師研修的學習路徑,提升教師學習力,最終實現教師個體和團隊整體的自我超越。

關鍵詞:學習力 共同體研修 修煉

學習力是未來教師成長的根本。教師個體學習力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即借鑒性學習力、改造性學習力和創造性學習力。彼得·圣吉說過:“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得更快?!苯炭蒲泄餐w研修學習力是指共同體成員通過集體研修形式,使共同體的各位成員獲取并傳播實施新的教育教學管理理念,促進教師學科教學知識和教育教學管理知識的優化,更新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實現在教育教學行為及教育科研能力方面的超越。它包含團隊學習的內驅力、團隊學習的執行力、團隊學習的情境力、團隊學習的思維力四個維度。

一、構建共同體團隊愿景,提升學習內驅力

構建共同體團隊愿景,是增進團隊學習內驅力的關鍵因素。共同體團隊愿景是指共同體每個成員的個人愿景和共同體需要達成的實際目標的整合與提煉,并以此形成遠景期望。這種愿景一旦生成,就會產生無限的創造性張力,鼓舞共同體成員銳意進取、齊心協力,激發每個成員的個人智慧,不斷提升共同體學習的內驅力。共同體團隊愿景形成后,團隊向心力增強,每個成員都會根據共同體團隊愿景,規范自己的行為,以積極的心態參與研修學習,從而產生創造性思維,實踐創造性活動,實現共同體智慧的創生,促進共同體成員教育教學能力、管理能力、教科研能力質的提升與飛躍。共同體團隊愿景必須是共同體成員集體建構的,是教師在教科研活動中生發的。

(一)生成共同體團隊愿景

共同體成員由于背景不同、經歷不同、研修目的不同,成員之間經常會產生這樣和那樣的沖突,經過無數次的磨合和協調,才能確定和生成共同體團隊愿景。為此,共同體研修組織者就要深入了解共同體每位成員的研修需求、研修興趣與研修能力,促使共同體成員間平等對話,以確保研修活動持續有效開展,使共同體每個成員的愿景能及時、真實、有效地反映出來?;诖?,共同體研修過程中,要匡正短視利益,發揚個人奉獻精神,樹立責任共享意識,主動承擔共同體研修任務。這樣,在共同體成員的一致努力下,將個人愿景和共同體團隊愿景緊密結合并深化,生成共同體團隊愿景,教師的學習內驅力得到極大的提升。

(二)生成共同體成員個人愿景

共同體團隊愿景生成后,共同體成員要將個人愿景達成和團隊愿景實現進行判斷性匹配,促使二者愿景達成一致。為此,共同體成員要不斷地進行個人反思,加深對教育教學管理任務的理解,在共同體研修中,積極主動地與其他成員共享、互通研修知識和技能,建立成員彼此之間的“聯通感”。漸漸地,共同體成員間彼此互相理解,樂于合作,積極解決研修問題,構建和諧的人際氛圍,促進共同體學習力的提升。

二、推進共同體深度匯報,提升學習執行力

執行力是共同體正常開展的關鍵一環,共同體成員間要開展深度匯報,既要避免團隊的“趨同思維”模式,又要打破固有的“個人防衛思維”模式。為此,共同體成員間要優化自己的心智模式,學會“共同思考”,使共同體深度匯報成為常態化的學習習慣,從而生成集體智慧,推進共同體持續有效的創新和發展,深化共同體學習執行度。

(一)把握共同體深度匯報的基本原則

共同體深度匯報,必須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懸掛假設”原則。我們知道,所有教師在研修之前,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曾經成功的經驗。為此,我們必須將這些固有的理念和成功的經驗懸掛起來,以開放的姿態來聆聽共同體成員的分享,接受其他成員的質疑和評論。二是坦誠相待原則。要保證教科研共同體成員間的溝通交流順利通暢,必須打破等級制度,在共同體內部,沒有職位之分,沒有身份等級之分,消除“習慣性防衛”痼疾,彼此之間真誠交流,仔細聆聽共同體其他成員的分享,尊重共同體其他成員在交流匯報過程中所做的貢獻。三是遴選較高素質的領銜人。在交流匯報中,共同體的領銜人必須具有較高的素質,發揮“領頭羊”的作用,要善于發現和捕捉教師在深度匯報中產生的“真問題”,以組織和推進交流匯報的深度發展,切忌交流匯報的形式主義或膚淺的表面匯報。

(二)搭建深度匯報交流的平臺

教科研共同體深度匯報研修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涉及一系列階段性活動。策劃階段,領銜人要帶領共同體團隊確定匯報交流的主題,確定主持人和研討的時間、地點,以及成員需要做的前期準備。研討階段,活動領銜人要對匯報交流進行監控和調節,避免匯報交流中的沖突,加強匯報交流的時間管理,營造共同體協商文化,鼓勵共同體成員積極建言獻策,適時引導共同體成員多進行換位思考,達到群策群力??偨Y階段,領銜人要對共同體成員的觀點進行梳理總結,對價值高、含金量高的觀點給予正面肯定,把大家好的建議和共同體原先的規劃進行整合,形成一個有體系、可操作性強的指導性意見,以此規劃下一步行動。實施階段,共同體成員根據研修實施計劃,制訂個人實施計劃并付諸實施,邊研究,邊更新,不斷優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將階段性研修成果,轉化為實際“教學力”。

(三)學會敘事總結

經歷過一系列的研修實踐,教師個人逐漸形成了新的認知。此時,團隊成員需要采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避免遺忘,同時在團隊匯報交流時分享,以促使有相似經歷的共同體成員產生共鳴,并從中習得知識。在分享交流中,聆聽其他同事的匯報交流,對比生成新的教育智慧,使共同體研修生態文化不斷得到優化。

三、營造共同體團隊文化,提升學習情境力

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參與共同體中的個人行為表現,是由其心智模式所決定的,它往往對教育教學成效產生直接的影響,也左右著共同體團隊研修的成效。因此,要不斷優化教師心智模式,營造共同體反思型文化和共享型文化,使共同體成員全身心、無顧慮地投入到研修實踐中去。

(一)營造反思型文化

一個卓越的共同體,要想長足發展,必須塑造一種文化。當然,這樣的文化熏染不是一時半會能形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共同體團隊要為成員搭建平臺和支架,加強團隊成員個人反思,參與共同體團隊的集體反思,培植共同體團隊的反思型文化,以促進共同體成員的快速成長。

教育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反思,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剖析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矯正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消除固有的經驗模式是一個教師成長的關鍵。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笨梢姺此紝σ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然而,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往往局限于個人視野,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借口自我設限,缺乏有效的獨立反思,反思無從下手,以致反思效果不佳。因此,突破自我封閉式反思束縛,借助同伴互助和團隊合作模式,就會減少個人反思出現的偏差,促進教師個體反思的深入,促進教師整體反思能力的提升,獲得共同體團隊的集體性成長。

(二)營造共享型文化

文化可以集中體現共同體團體共同的思維特征,是教育智慧和創造力的集中體現,共享型文化形成尤為重要?!皞€人防衛式”心智模式容易產生共同體成員間的隔閡,容易束縛團隊成員的思維品質發展,阻礙共同體團隊的成長性研修與創新。樹立團隊意識,彼此真誠交流與分享,在分享與交流中,不斷糾偏個人行為,適應團隊的要求,培養“團隊共享式”心智模式,讓“個人防護式”心智模式與“團隊共享式”心智模式有機融合,從而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實現“零和博弈”向“正和博弈”的轉變。

共享型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過程。在研究過程中寫敘事性反思總結,這個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中能及時“止損”,能聽得進批判性言論,能客觀認識他人的研究,能站在團隊的立場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團隊研究有主要領導人還有小組骨干,成員之間要誠懇、合作、共贏、幫扶……樹立成員的大局觀,不能文人相輕,搞小團體,搞攻擊。因此,在平時的研修實踐中,領銜人要“放權”,消除成員間固有的“趨同思維”模式和“防護思維”模式,開展頭腦風暴,教師之間彼此分享,真誠交流,平等對話,讓知識自由流動,自由碰撞,產生智慧的火花,促進共同體共享文化、團隊精神正向成長。

四、開展共同體知識管理,提升學習思維力

共同體知識管理就是指為完成共同體愿景,利用共同體的智慧,通過獲得、分享、整合、創新等研修的過程,構建出量化和質化的知識體系,形成持續不斷的個人知識和組織知識,轉化為組織智慧內循環,為提升共同體學習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提供支持。

(一)開展雙環學習

長期以來,教師的培訓都是由教育主管部門主導的單環式培訓學習,即傳授知識,因此,培訓時大多加強流程的管理,加強課堂管理,于是又是簽到又是點名,督促教師參加培訓。這種培訓缺少交流互動,缺少新知識的產生,信息由培訓者向受訓者流動。這種知識被動傳輸、信息單向流動的培訓,使很多教師把它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成。這種培訓靠的是教師自我管理,自我協調,大多數教師受益較少。

雙環式培訓是十分有效的,這種培訓根據教師學習特點設計有效的培訓活動,在群體互動交流中產生新知。

單環式培訓效果因人而異,即使學得認真,吸收得多,也未必就能記得牢。雙環式培訓就大不相同,它不僅僅是吸收的過程,更是吐絲結繭的過程。學習者要把自己前期學習到的知識融會貫通,再進行創造,這就是知識與能力一道提升的過程??梢?,共同體團隊在深度匯報交流中,踐行雙環學習,增強個人與群體的“聯通感”,提升思維品質,促進教師個體將習得的知識轉化為實踐行動,為共同體團隊長期有效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保障。

(二)推行原典閱讀

有了共同體愿景,開啟了共享心智,共同體團隊創造力就有了基礎性條件保障,但要想使共同體創造力得以發揮,教師個體必須具有創新性思維。創新思維不是天生固有的,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習。

共同體研究的初衷是追根溯源,厘清程序,明確發展方向。人是研究的發起者,如果研究者自身不提升,所有的研究都是空談,只會原地打轉。教師沒有扎實的基本素養,研究也就是擺個樣子、裝裝相。大量閱讀會讓教師更加豐盈起來,會讓教師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達到知其所以必然。教師創新思維能力的產生,需要學科知識支撐,也需要非學科知識的支撐。對一個教師來說,學科知識的學習是非常重視的。但對于教育學、心理學等非學科知識,有些教師不重視,他們認為,在大學已經學過這些知識,況且這些知識好像與教育教學也掛不上鉤。然而,在校期間學習的這些課程知識,對于走向實踐崗位的教師來說只是杯水車薪。為拓展教師視野,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專著的原典閱讀,顯得十分必要。共同體團隊領銜人要倡導原典閱讀,組織原典著作讀書交流會,激發教師思維的創造性。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閱讀美學、哲學、文學經典原著,這些書籍就像濃縮的維生素,是維持人體身心健康的重要元素。閱讀這些經典,涵養自己的教育氣象,對教育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既博且約”的教師,必將在教書育人中游刃有余、魅力四射。

總之,學習力大小直接關系到個人成長,共同體存在的價值就是給每一位成員,提供更加健康、更加舒適的學習環境。在這個團體里,向內求,自身更加博學通透;向外延展,學習領域更寬。向近看,教師的成長使學生直接受益;向遠看,教師有明確研究方向和目標,能為教育做出更大貢獻??梢娞嵘炭蒲泄餐w研修學習力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因此,優化教師研修的學習路徑,提升教師學習力,才能最終實現教師個體和團隊整體的自我超越。

參考文獻:

[1]劉旭,趙敏.論教師團隊學習力的修煉之道[J].上海教育科研,2021(4):31-37.

[2]曹紡平,陳劍琦.基于瑞典學習圈的中小學校本研修[J].上海教育科研,2021(7):74-78.

責任編輯:趙瀟晗

猜你喜歡
學習力
大學生學習力影響因素研究
大學生學習力影響因素研究
大學生學習力影響因素研究
大學生學習力影響因素研究
運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習力的論證研究
談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三種”策略應用
輕擺渡,濟江川
基于思維的可視化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習力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