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支持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路徑的研究綜述

2023-06-20 09:48趙博涵李雙元
中國商論 2023年11期
關鍵詞:金融支持產業融合農村金融

趙博涵 李雙元

摘 要:農村產業深度融合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要素,離不開金融的有效支持。本文對金融支持農村產業融合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梳理,分析了目前的研究進展和存在的不足,圍繞金融功能缺失、供需矛盾突出及內在動力不足等金融支持存在的現實阻力,分別從政府與金融機構角度凝練了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農村產業深度融合的路徑,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產業融合;金融支持;現實梗阻;農村金融

本文索引:趙博涵,李雙元.<變量 2>[J].中國商論,2023(11):-036.

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6(a)--04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引發了理論界同社會實踐部門的高度關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有效支持,金融不僅為農村產業融合提供資金支持,還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保障,農村產業深度融合也可以為金融機構創造新型收益模式。本文通過對金融支持農村產業融合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梳理,凝練了理論界對金融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的路徑探析,以期為金融支持農村產業深度融合的研究提供借鑒。

1 農村產業融合及金融支持述評

1.1 農村產業融合內涵

產業融合問題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經濟學界給予高度關注,并成為其前沿領域。產業融合思想最早源自國外學者對機械設備業發展的研究,而Negreouponte最早于1973年開始使用融合一詞,因此學術界對產業融合的討論開始于Negreouponte提出的數字技術推動產業間交叉的理論。產業融合的前提條件是技術進步及管制放松,導致產業間競爭合作關系被打破,從而模糊了產業界限。也有學者指出,產業融合是產業、科技、市場三個層面的融合發展。

農村產業融合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發展戰略,國外研究較少,主要包含兩種觀點:農業產業化經營理論與六次產業化理論?!稗r業一體化”理論于1957年提出,該“一體化”反映在農業產業鏈的供銷方面。關于解決農業生產要素過剩問題,農業產業化經營是關鍵所在,包含產業鏈升級、金融扶持、科技支持及人力資本等主要因素?!傲萎a業化”理論作為代表性觀點,認為農戶除了從事農業活動外,還應從事與農業生產相關的二三產業,即以農村三產融合為核心,旨在提高農民收入。日本通過實行“六次產業化”提高了農村就業率與農民收入,并合理充分地配置農村資源,從而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我國學者對于農村產業融合在不同視角下進行了研究。20世紀末以來,日本政府致力于發展農業的“六次產業化”,同樣屬于東亞國家的中國,農業農村發展中有許多共同的資源稟賦,因此 “六次產業化”理論值得我國借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過程本質上是以發展農業為基礎,基于產業鏈延伸和產業范圍拓展,從而實現農村產業融合?;诜止だ碚撘暯窍碌霓r村產業融合可以表述為農業的細分產業與第二三產業在社會生產的產業分工中逐漸融合滲透而成的行業生產部門?;谵r民增收視角下的農村產業融合可被定義為以農業為基礎,以農村產業間的交叉重組和互相滲透對要素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從而促進農村產業協調發展,進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農民收入?;谝刭Y源融合視角下,農村產業融合是以農業為基礎,以延長其產業鏈、價值鏈及供應鏈等為途徑,從而實現要素資源在農村產業領域的融合發展?;诋a業結構視角下的農村產業融合,是在特定條件下產業之間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過程。綜合以上視角的研究,農村產業融合的本質是基于要素資源融合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催生新產業,進而形成產業聚合體的綜合發展過程。

1.2 金融支持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關系

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是國外有關兩者關系的重點研究方向。提高“農業一體化”效率需建立健全投資體制、利益聯結機制,完善金融支持與制度保障是關鍵。對不同國家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均可證實信貸約束是制約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核心問題。為此,國外許多學者基于不同視角提出了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具體路徑:首先,分析農村金融市場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快建設農村股票市場和擴大農村銀行信貸規模。其次,金融風險援助計劃可以確保農民獲取更加便利化、多元化和長期化的金融服務。再次,為滿足農業產業融合的金融供給,應不斷完善政策支持、提升農村主體信用水平等。最后,政府應重視非正規金融的發展,加強對其引導,實現規范化、有序化,從而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

現階段,國內學者對農村產業融合金融支持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對農業產業融合與金融服務發展的關系探索方面。研究脈絡如下:首先,對農村金融的供需現狀、農村金融發展的內在邏輯、農村金融與農業產業化的關系等方面闡述金融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的必要性。其次,對農村金融支持是否推動農村產業融合進行實證分析。張林和溫濤(2021)、李曉龍和冉光和(2020)、張林和溫濤(2021)等分別運用我國數十年來的省際面板數據,各自在不同視角下對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同農村產業融合的協同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均證實農村金融的發展可以顯著提升農村產業融合水平。

2 金融支持農村產業深度融合的現實梗阻

2.1 金融功能缺失

金融體系功能包括四大類:一是基礎功能,即提供服務和發揮中介作用;二是核心功能,即對金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三是擴展功能,即調節經濟和規避風險;四是衍生功能,包括信息傳遞、風險交易、財富再分配功能等。從金融功能的綜合性與整體性出發,金融功能可以體現金融體系與農村產業體系的相互作用情況。金融為農村產業融合服務的不充分,嚴重制約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融資難作為實踐層面中的突出問題,其內在原因是金融功能不能得到綜合性發揮,全面系統地認識與發揮金融體系各項功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2.2 金融供需矛盾突出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間缺乏協同效應,導致金融供需矛盾突出,制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一是信貸總量偏少,盡管本外幣涉農貸款總量持續增加,農村產業經營主體的融資缺口較大,對農業貸款領域支持嚴重不足,中長期大額貸款供給不足,信貸資金短缺問題始終存在。二是金融產品與服務缺乏創新,產品類型較為單一,現有的金融創新產品多延用上級行的創新產品,缺乏真正適合農村產業發展需要的金融創新產品,不能滿足農村產業發展的金融需求。三是缺乏協同服務機制,金融服務不僅需要金融機構提供支持,還需要政策性金融支持及第三方中介服務機構協同推進。從目前情況來看,尚未建立完善的金融協同服務機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推進與其配套性金融扶持政策不匹配。四是農村產業直接融資渠道不完善,農村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以間接融資為主要融資方式,農業企業直接融資規模與其產值GDP占比呈現嚴重不對稱,絕大部分農村產業龍頭企業只能通過間接融資方式獲取資金。

2.3 內在動力不足

金融機構的“三性原則”決定了盈利性是其主要目標。首先,農村產業發展面臨著自然風險與市場風險的雙重作用,具有長周期和低利潤的特征,且大多數農業產業經營主體缺乏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資產,其農業產品也不能抵押,出于風險防范需要和盈利性目標,金融機構更偏好將資金投放于回報更高的項目,大多會避開農村產業項目。其次,農村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素質較低,金融意識與知識缺乏,金融工具運用能力不足等,導致農村產業項目運行機制不夠科學合理,缺乏風險應對能力。

3 金融支持農村產業深度融合的路徑探析

3.1 政府視角下的宏觀路徑

3.1.1 加強政策性金融支農力度

以政策性金融支持主體為主導,建立以銀行為核心的農村金融支持體系,為農村基礎性設施、農村產業生產設備提供資金保障,實現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制度性激勵作用。政府與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合理介入有助于降低農村產業貸款對銀行的風險,提高了銀行機構的積極性,并充分發揮保險的增信功能,使銀行與保險行業協同發展。該舉措可以減輕農村產業貸款抵押負擔,拓寬農村產業的融資渠道。

3.1.2 構建完善的金融服務機制

強化基層金融管理層面的鼓勵與引導作用,進一步鼓勵金融機構服務農村產業發展,同時調動農村產業企業的積極性,提高其生產活力,降低農村產業融資成本,確保農村金融的內部機制與外部作用的長效性,通過構建一系列金融服務機制推進農村產業的發展。

3.1.3 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調節作用,引導資金流向農村重點產業領域;加強對涉農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向監管,提升資金預算管理的精細化水平,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結合地區發展實際,研究制定與當地農村產業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服務方案,不斷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更好地服務于農村產業鏈的發展。

3.1.4 加大農村產業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

農村產業深度融合離不開財政政策的大力支持,既要充分運用政府轉移支付為核心的政策工具,發揮財稅政策、利率政策的作用,還要建立有效的風險補償機制,為農村產業融合提供有力支持。探索政府機構與金融機構、優質農業企業之間的合作模式,政府機構協助商業銀行對接優質農業企業,探索多種業務模式。

3.2 金融機構視角下的微觀路徑

3.2.1 加強信貸支持力度

一是商業銀行加大涉農產業信貸支持力度,如對鄉村旅游產業、農副產品流通的信貸支持。二是加大支持建設農業產業工業化、園區化,加強中長期貸款支持力度。三是緊抓“雙循環”背景下農村產業結構升級帶來的金融機遇。農村信貸的增加,有助于涉農產業良性發展,形成商業銀行支持農村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3.2.2 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

一是加快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產品創新,農村金融機構應緊密聯系農村實際,秉持服務“三農”的核心理念,針對農村產業化發展需求,加快實現金融產品的革新,兼顧農村產業發展主體的各項金融需求。二是加塊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方式創新,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應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優勢,搭建數字金融平臺,為農村產業主體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3.2.3 優化金融信用環境

信息不對稱現象的普遍性會導致信用缺失問題及交易成本的增加,從而加劇農村產業發展的融資困境。農村金融機構應準確統計并更新農村精準幫扶貸款、農戶信貸及貸后征信等數據,并于金融系統內共享涉農信息,改善涉農金融信息不對稱的局面,有助于降低金融風險。

3.2.4 拓寬農村金融服務渠道

一是緊抓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業務機遇,充分發揮區域內金融網點帶頭作用,深入挖掘農村產業發展不斷增長的金融需求,積極探索多種業務模式。二是農村金融機構應大力發展普惠金融,通過普惠涉農企業貸款等業務,提高農村地區客戶覆蓋率,進而拓寬農村產業鏈發展業務。

參考文獻

Strassmann W P.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1840-1910:Discussion[J].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63,23(4):444-446.

Brand S,Crandall R E. The Media Lab: Inventing the Future at M.I.T.[J].Computers in Physics,1988,2(1):91.

植草益.信息通訊業的產業融合[J].中國工業經濟, 2001(2):4.

Neuwirth R J. Global Market Integration and the Creative Economy: The Paradox of Industry Convergence and Regulatory Divergen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2015,18(1):21-50.

Rust I W. A Concept of Agribusiness,John H. Davis and Ray A. Goldberg. Boston:Division of Research,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arvard University,1957.Pp.xiv,136.$6.00[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57,39(4):1042-1045.

Falco S.D., Smale M., Perrings C. The Role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n Sustaining the Wheat Diversity and Productivity:The Case of Southern Italy[J].Environmental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8,39(2):161-174.

姜長云.日本的“六次產業化”與我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5(3):5-10.

蘇毅清,游玉婷,王志剛.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理論探討、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中國軟科學,2016(8):17-28.

馬曉河.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J].中國合作經濟,2015(2):43-44.

梁瑞華,周帥.河南省農村產業融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鄉村科技,2018(29):34-35.

劉國斌,李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研究:理論基礎、現實依據、作用機制及實現路徑[J].治理現代化研究,2019(4):39-46.

江澤林.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再探索[J].農業經濟問題,2021(6):8-18.

Yabann K.W. The Productivity Trap in Kenyas Highland Agriculture:A Bilevel Programming Analysis of Credit and Wage Constraints[D].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1992.

Lajos Z.B.,Fert I.,József F.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Constraints in Hungarian Agriculture[J].Economics Letters,2009,104(3):1-124.

Guirkinger C, Boucher S R. Credit constraints and productivity in Peruvian agriculture[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8,39(3):295-308.

Drabenstott M.,MeekerL. Financing Rural America:A Conference Summary[J].Economic Review,1997,82(2):89-98.

Klose S.L.,OutlawJ.L. Financial and Risk Management Assistance:Decision Support for Agriculture[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Applied Economics,2005.37(2):415-423.

Mazure G.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Credits,Credit Guarantees,and Investments[C].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ference Economic Science for Rural Development,2007.

Yusuf H.O.,Ishaiah P.,Yusuf O.,et al. The Role of Informal Credit on Agriculture:An Assessment of Small Scale Maize FarmersUtilization of credit in Jema`a Local GovernmentArea of Kaduna State,Nigeria[J].Americ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griculture,2015,5(1):36-43.

齊成喜,陳柳欽.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金融支持體系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5(8):43-46.

羅富民,朱建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理論闡釋與個案分析[J].農業經濟,2007(2):55-56.

徐全忠.農村金融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3(10):23-24+39+198.

張林,溫濤.財政金融服務協同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J].金融經濟學研究,2019,34(5):53-67.

李曉龍,冉光和.農村金融深化促進了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嗎:基于區域差異視角的實證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0,41(3): 453-463.

張林,溫濤.農村金融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的現實問題與破解路徑[J].現代經濟探討,2021(5):110-117.

王國剛.從金融功能看融資、普惠和服務“三農”[J].中國農村經濟,2018(3):2-14.

余春苗,任常青.農村金融支持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經驗和鄉村振興啟示[J].經濟學家,2021(2):112-119.

張林,溫濤.農村金融發展的現實困境、模式創新與政策協同:基于產業融合視角[J].財經問題研究,2019(2):53-62.

龍建平.欠發達地區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路徑選擇[J].金融與經濟,2018(11):89-92.

曹俊勇,張樂柱.財政金融協同支持農村產業:效率評價、經驗借鑒與啟示[J].西南金融,2022(8):97-108.

廖紅偉,遲也迪.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性金融支持[J].理論學刊,2020(1):86-96.

陳蔚,姜鐵軍,張艷瑩,等.鄉村振興背景下金融支持我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新金融,2022(7):30-36.

金洋,劉玉霞,向森林.對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調查與思考:基于對秭歸縣石柱村農戶問卷調查[J].武漢金融,2018(12):77-79.

周穎,王姣.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挑戰與功能深化[J].農業經濟,2022(11):122-124.

何艷太.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發展問題探析:以朔州市為例[J].銀行家,2020(8):124-126.

張太宇,王燕紅,郭美洪.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金融支持路徑探析:以江蘇省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22,50(15): 216-231.

郭佳蓮.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選擇:基于全國11家省級農信的案例[J].西南金融,2019(8):54-62.

李玉雙,鄧彬.我國鄉村產業發展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湖湘論壇,2018,31(6):159-165.

周自展,羅劍朝.現代種業育繁推一體化發展與金融支持問題[J].農村金融研究,2021(9):42-48.

龔月.金融支持對農村產業經濟的發展影響分析[J].農業經濟,2018(9):112-113.

龍榮,彭珊,張佳麗.農村金融支持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以江西省為例[J].金融與經濟,2018(1):86-89.

熊健,楊軍.數字化背景下的農村金融排斥:數字機遇還是數字鴻溝[J/OL].農業技術經濟:1-12[2022-12-09].

秦秀紅.農業產業化與農村金融創新的關聯性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2(10):136-138.

陳儉.中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金融支持障礙及路徑選擇[J].世界農業,2015(3):183-186.

趙晶晶,鄧堯.從茶企分析農村金融服務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J].福建茶葉,2018,40(12):498.

胡世錄.基于金融支持的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困境與對策[J].農業經濟,2020(7):96-98.

劉賽紅,胡麗輝,孫媛.鄉村產業振興的金融溢出效應:形成機理與現實表征[J].農業經濟問題,2022(11):117-130.

楊哲,黃邁.基于社區銀行視角的農村金融服務渠道創新及政策支持建議[J].南方金融,2019(12):76-83.

謝婷婷,龔海玉,李賽.數字普惠金融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OL].新疆農墾經濟:1-16[2022-12-09].

猜你喜歡
金融支持產業融合農村金融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農村金融要多些“鄉土味”
大數據時代廣告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與機制分析
基于貿易轉型背景下的大連服務貿易發展對策研究、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朔州市煤炭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農業現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國際經驗
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
旅游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