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普惠金融對眾創空間發展的影響研究

2023-06-21 05:08湯若鋆汪彩君鄔偉娥唐根年
上海管理科學 2023年2期
關鍵詞:數字普惠金融眾創空間

湯若鋆 汪彩君 鄔偉娥 唐根年

摘 要: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掀起了全民創業的浪潮,眾創空間作為新時代服務大眾的創新創業平臺發展迅速?;?016—2020年我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構建指標衡量體系并運用熵權法計算眾創空間發展水平,結合固定效應模型和中介模型實證研究數字普惠金融對于眾創空間發展的影響及其影響路徑。研究結果表明:數字普惠金融顯著促進了眾創空間的發展,其中數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數字化程度對眾創空間發展影響顯著;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提升技術創新水平、推動產業結構高級化促進眾創空間發展。

關鍵詞: ?眾創空間;數字普惠金融;眾創空間發展水平;影響路徑

中圖分類號: ?F 49

文獻標志碼: ??A

Research on the Lmpac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on the Development of Maker Space

TANG Ruoyun1 WANG Caijun2 WU Weie1 TANG Gennian1,2

(1.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2.Zhijiang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oxing 312030, 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has set off a wave of 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s 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 serving the public in the new era, maker spa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16 to 2020,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dex measurement system and uses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maker space. Combined with the fixed effect model and intermediary model,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impac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ker space and its influence path.The results show that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maker space, and the depth and degree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ker space;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maker space by improving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 ?maker space;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development level of maker space; influence path

自國務院推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相關政策后,全國各界積極響應,創新創業儼然成為時代潮流,其不再是少數人的專業,而是多數人的機會。眾創空間是“雙創”理念下最顯著的成果之一,201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文件中將眾創空間定義為能夠迎合大眾創新創業潮流,結合互聯網應用不斷發展的一種新型專業化創新創業平臺。近年來眾創空間也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眾創空間的發展除政策因素以外,金融方面也是關鍵一環。在當今數字化經濟的背景下,普惠金融與數字技術結合,形成新的金融業態。相較于傳統金融形式,數字普惠金融有門檻低、覆蓋面廣等優勢,其是否會對眾創空間的發展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值得研究,分析數字普惠金融對眾創空間發展的影響及其影響路徑對于眾創空間的發展也具有借鑒意義。

1 文獻回顧及理論假設

眾創空間源于歐美等地區“創客空間”這一概念,結合當今數字化技術后不斷發展成熟。美國經濟學家費爾普斯在《大繁榮》一書中提出,創新的關鍵在于數量龐大的普通群眾,普通群眾是推動產品開發、創新和推廣的核心動力,這也是眾創空間的核心理念。近年來隨著我國“雙創”理念的推廣,眾創空間也逐漸在國內興起,連續幾年成為有關經濟發展的熱詞。由于眾創空間概念提出不久,相關擴展性研究還比較局限,目前學者的研究集中在眾創空間的概念、眾創空間的空間分布以及眾創空間的績效方面。陳夙、項麗瑤等從創業生態視角對于眾創空間的概念、特征及機制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并分析了眾創空間績效提升路徑。周慧、崔祥民通過四分位分布圖描述了國家級眾創空間的分布情況,得出眾創空間分布呈現一定的集聚效應的結論,并使用多元統計方法分析了眾創空間分布的影響因素。

數字普惠金融可以理解為運用數字技術,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用最低成本實現為各階層人群提供服務的金融模式。目前還沒有數字普惠金融對眾創空間發展影響的研究文獻。傳統金融方面,張楠通過建模量化的手段得出金融支持體系會正向促進眾創空間發展的結論。傳統金融業務范圍以及受眾群體都有限,成本也較高,對于以普通大眾為主體的眾創空間的支持有限,而數字普惠金融通過”互聯網+”等數字化技術大大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并且數字普惠金融的覆蓋范圍廣,服務對象普及到普通大眾,能更有效地幫助眾創空間發展,因此本文提出假設1:

假設1: ?數字普惠金融能夠促進眾創空間發展。

關于數字普惠金融對于眾創空間發展的影響路徑,本文參考了前人的文獻,結合目前眾創空間的發展狀況,提出了一些假設。江紅莉、蔣鵬程基于2011—2017年省級面板數據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提升居民消費水平,優化了消費結構。而蔡旋研究眾創空間布局的影響因子發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眾創空間布局的核心影響因子之一。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直接體現了居民的消費水平,并且眾創空間的布局與眾創空間的發展情況有關,許多眾創空間與新零售行業也有合作,因此數字普惠金融、居民消費水平以及眾創空間發展三者之間存在關系,本文提出假設2:

假設2: ?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提升居民消費水平促進眾創空間發展。

杜金岷、韋施威、吳文洋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分析了數字普惠金融和產業結構的關系,得出結論:數字普惠金融促進了產業結構合理化、高級化和內部演化。高天天、滕子豐通過2011—2018年地級市數據和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實證研究得出: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將會推動產業結構高級化。陳知雨、袁周、邵磊研究了中國眾創空間獲資規模的影響因素,發現以第三產業比重描述的服務環境是眾創空間獲資的顯著性影響因素之一。故第三產業占比增加,產業結構向高級化發展。國家級眾創空間主要涉及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類、信息技術服務業三大類,其主要是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對眾創空間存在影響。綜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設3:

假設3: ?數字普惠金融通過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眾創空間發展。

謝旭升、嚴思屏通過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和中小上市企業的數據實證分析發現數字普惠金融的三個維度都會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而陳靜研究我國眾創空間運行效率和影響因素發現創新環境的優化對于眾創空間開發階段的運行效率有顯著提升作用,技術創新水平的提高能夠提升眾創空間的技術開發效率。眾創空間的整體發展離不開其效率的提升,數字普惠金融能否通過技術創新渠道促進眾創空間發展?本文提出假設4:

假設4: ?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眾創空間發展。

從目前有關眾創空間的文獻看,沒有關于數字普惠金融對于眾創空間發展的定量研究。為了彌補研究的不足,本文將收集全國各省份2016—2020年眾創空間發展的相關數據并建立指標體系衡量其發展水平,結合對應的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建立模型實證分析兩者關系以驗證假設1,并通過中介模型分析數字普惠金融對于眾創空間發展的影響路徑,以驗證假設2、3、4。

2 模型、變量及數據

2.1 計量模型構建

2.1.1 基準模型

為了研究數字普惠金融對于眾創空間發展的影響,本文建立如下計量模型:

ZCit=α0+α1difiit+αnControlsit+μi+γt+εit (1)

其中:i代表省份;t代表時間;ZC是被解釋變量,代表眾創空間的發展水平;difi為核心解釋變量,代表數字普惠金融指數;Controls是本文用到的控制變量,具體見下文;μi表示各個省份不隨時間變化的未觀察因素,控制地區固定效應;γt表示各個年份不隨省份變化的未觀察因素,控制時間固定效應;εit為誤差擾動項。

2.1.2 中介效應模型

本文還將探究數字普惠金融如何影響眾創空間發展,為了驗證其影響路徑,借鑒了溫忠麟、葉寶娟關于中介效應的研究方法,建立了以下的中介效應模型檢驗:

Mediatorit=β0+β1difiit+βnControlsit+ μi+γt+εit (2)

ZCit=θ0+θ1difiit+θ2Mediatorit+θnControlsit+ μi+γt+εit (3)

其中:Mediator代表中介變量,根據上文提出的三個假設,包括產業結構、技術創新水平、居民消費水平。

2.2 變量設定

2.2.1 被解釋變量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是眾創空間的發展水平(ZC)。本文借鑒了徐莉、胡文彪、張正午對眾創空間運行效率的評價指標體系,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關鍵指標構建了本文衡量眾創空間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具體見表1。

本文眾創空間發展指標體系中只存在正向指標,首先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然后使用熵權法求得各項指標的權重,最后運用線性加權法計算得出2016—2020年各省份眾創空間發展水平指數。

2.2.2 解釋變量

本文的核心解釋變量是數字普惠金融指數。本文采用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螞蟻科技集團協作編制的數字普惠金融指數作為衡量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指標,包括總指數和細分的三個指數。由于其數值較大,均縮小到1/100作為最終數據,分別是數字金融總指數(difi)、覆蓋廣度指數(dif1)、使用深度指數(dif2)、數字化程度指數(dif3)。

2.2.3 控制變量

根據現有關于眾創空間的研究,本文采用以下幾個可能會影響眾創空間發展的變量作為控制變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pgdp):本文用萬元作單位。政府支出(gov):本文用各個省份的財政支出額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衡量。城鎮化率(urb):本文采用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衡量。教育水平(edu):本文采用每十萬人口高等學校平均在校生數的對數值衡量。交通設施水平(transport):本文采用各省份公路總里程數占各省份總面積的比值代表公路的密度衡量交通設施水平。

2.2.4 中介變量

為了驗證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眾創空間發展的路徑假設,選取以下幾個變量作為中介變量用于檢驗。

居民消費水平(con):本文用社會零售消費總額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來衡量。

產業結構:產業結構包括產業高級化(IS)和產業結構合理化(TL)。本文將各產業比重賦值求和后衡量產業結構高級化,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IS=∑3i=1I1+I2×2+I3×3 (4)

其中:I1、I2、I3分別代表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產值的占比。

本文采用泰爾指數測度各省份產業結構合理化水平,其公式如下:

TL=∑3i=1 ?Yi Y ??ln ?Yi Li / Y L ??(5)

其中:TL代表衡量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泰爾指數;i表示產業數;Yi表示各產業增加值;Li表示各產業就業人數;Y表示總人口;L表示總就業人數。泰爾指數越小,說明產業結構越合理。

技術創新水平(innovation):采用發明專利授權數(萬件)衡量各省份的技術創新水平。

2.3 數據來源及描述性統計

本文被解釋變量數據來源于各省份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核心解釋變量數據來源于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螞蟻科技集團聯合編制的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其他變量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和中國知網大數據平臺,并用插值法使數據完整。2016—2020年中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的相關變量描述性統計如表2所示。

3 實證結果分析

3.1 驗證數字普惠金融是否促進了眾創空間發展

3.1.1 基準回歸

本文在進行面板回歸之前,首先對于固定、混合以及隨機效應模型進行選擇,通過F檢驗和Hausman檢驗判斷,結果均顯示拒絕原假設,故最終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固定年份和省份?;鶞驶貧w如表3所示。

表3列(1)表示用數字普惠金融總指數作為核心解釋變量的回歸結果,從結果看出核心解釋變量數字普惠金融在1%水平上顯著且系數為正,表示數字普惠金融對眾創空間的發展有顯著促進作用。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包括覆蓋廣度指數、使用深度指數、數字化程度指數三個維度,表3列(2)、(3)、(4)分別報告了以細分的指數作為核心解釋變量的回歸結果,從結果看出使用深度和數字化程度在1%水平上顯著且系數為正,而覆蓋廣度的系數不顯著,說明數字普惠金融中的使用深度和數字化深度對眾創空間的發展有顯著促進作用,且使用深度的促進作用更大,而覆蓋廣度對于眾創空間發展的促進作用不顯著。

3.1.2 內生性處理

數字普惠金融會促進眾創空間發展,但眾創空間的發展反過來也有可能使數字普惠金融水平提高,二者存在反向因果關系。除此之外,眾創空間發展的影響因素有很多,難免存在遺漏變量,產生內生性問題。本文選取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的對數值(lninternet)作為工具變量試圖解決內生性問題,其與解釋變量數字普惠金融的相關性較高。因為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互聯網,互聯網的發展會正向促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并且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不會通過數字普惠金融對眾創空間發展水平產生影響,工具變量理論可行。內生性處理后最終回歸結果見表4。

進一步檢驗是否存在內生性問題。通過Durbin檢驗和Hausman檢驗發現p值均為0.0000, 拒絕原假設,說明確實存在內生性問題。再進行弱相關性檢驗,得到最小特征統計量F值為50.614,大于對應值,拒絕弱相關性原假設,說明工具變量可行。

通過比較工具變量回歸結果與基準回歸結果,發現核心解釋變量數字普惠金融的系數依舊顯著,并且排除內生性后,其系數大于基準回歸的值,進一步說明數字普惠金融對眾創空間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

綜上,實證結果證明了假設1成立,即數字普惠金融會促進眾創空間發展。除此之外,結果還表明使用深度和數字化程度這兩個維度對于眾創空間發展影響較顯著。

3.2 驗證數字普惠金融對眾創空間發展的影響路徑

本文通過中介效應驗證數字普惠金融對眾創空間發展的影響路徑,結果如表5所示。

參考溫忠麟、葉寶娟關于中介效應的檢驗程序, 首先檢驗中介效應模型中核心解釋變量對于中介變量的系數(β1),其次檢驗在初始回歸方程中加入中介變量后中介變量的系數(θ2)以及核心解釋變量的系數(θ1),若β1、θ2中有一個不顯著,進行Sobel檢驗;若都顯著,觀察θ1的顯著性,若θ1顯著,則說明存在部分中介效應,否則說明存在完全中介效應。

分析表5列(1)、(2)、(3)、(4)對應的中介效應回歸結果,結合中介效應的檢驗程序可知居民消費水平、產業結構高級化、技術創新水平是數字普惠金融促進眾創空間發展的路徑。

綜上所述,假設2、3、4成立,并且進一步補充說明假設3,即數字普惠金融通過產業結構優化中的產業結構高級化促進眾創空間發展。

4 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4.1 研究結論

本文使用2016—2020年我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 通過建立模型實證研究了數字普惠金融對眾創空間發展的影響以及其影響機制。研究得出結論:第一,數字普惠金融顯著促進了眾創空間發展;第二,數字普惠金融中使用深度和數字化程度這兩個維度對眾創空間發展影響顯著,使用深度越深、數字化程度越高,眾創空間發展水平越高;第三,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提升技術創新水平、推動產業結構高級化促進眾創空間發展。

4.2 政策建議

加大力度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完善數字普惠金融各方面的業務,加深使用深度。使用深度中的業務范圍包括支付、信貸、保險、投資等,目前這些業務中還存在很多不足,持續推進相關業務的發展和挖掘,彌補傳統金融的受眾群體和業務范圍不夠廣的缺陷,通過使用深度促進數字普惠金融水平提高,為眾創空間發展提供動力。

推進數字普惠金融與數字化技術結合,提高數字化程度。 數字普惠金融的數字化程度與互聯網應用、5G技術等聯系緊密,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關鍵之一在于數字技術與金融業務的結合,持續推進普惠金融與數字技術結合,不斷發揮數字普惠金融在效率和質量上的優勢。除此之外,也要健全相應的金融體系結構以及監管體系以匹配數字化的發展,通過數字化程度的提高幫助眾創空間發展。

參考文獻:

[1] ?菲爾普斯.大繁榮:大眾創新如何帶來國家繁榮[M]. 余江,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 陳夙,項麗瑤,俞榮建.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特征、結構、機制與策略:以杭州夢想小鎮為例[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5(11):35-43.

[3] 周蕙,崔祥民.眾創空間分布的關聯性與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與經濟, 2020,33(4):6-10.

[4] 張楠. 金融支持體系對眾創空間的影響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9.

[5] 江紅莉,蔣鵬程.數字普惠金融的居民消費水平提升和結構優化效應研究[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20,40(10):18-32.

[6] 蔡旋. 國家級眾創空間時空演變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7] 杜金岷,韋施威,吳文洋.數字普惠金融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嗎?[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20(6):38-49.

[8] 高天天,滕子豐.數字普惠金融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J].經濟研究參考,2021(24):73-89.

[9] 陳知雨,袁周,邵磊.中國眾創空間獲資規模的區域分布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住區,2019(1):103-110.

[10] 謝旭升,嚴思屏.融資約束視角下數字普惠金融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路徑研究[J].金融理論探索,2022(5):1-15.

[11] 陳靜. 我國眾創空間運行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21.

[12] 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5):731-745.

[13] 徐莉,胡文彪,張正午.基于區域創新能力的眾創空間運行效率評價:以我國30省份的眾創空間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7):71-81.

[14] 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測度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指數編制與空間特征[J].經濟學(季刊),2020,19(4):1401-1418.

猜你喜歡
數字普惠金融眾創空間
合肥縣域村鎮銀行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應用研究
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數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聯網個人征信業務探索
數字普惠金融的縣域測度
數字普惠金融推動脫貧攻堅的優勢分析、具體實踐與路徑選擇
肯尼亞M—PESA發展經驗及其對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啟示
基于眾創空間視角下的傳統孵化器發展思考
沈陽地區眾創空間發展現狀分析
眾創空間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