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揮老年人力資源作用的澳門經驗及其啟示

2023-06-21 13:21易欣瑜梁曉菲周義程
經濟研究導刊 2023年10期
關鍵詞:澳門特別行政區

易欣瑜 梁曉菲 周義程

摘? ?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目標,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近年來,我國內地人口老齡化現象顯著并有加速發展趨勢。然而,國內靈活式就業和公益式參與政策不完善,老年人再就業面臨著諸多壓力與阻礙。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針對社會老齡化嚴重的問題構建了一套具有澳門特色的養老惠老服務體系,因此,分析澳門特別行政區一系列養老惠老措施與促進老年人再就業的經驗,可以從立法、財政、企業、基層組織等方面提到經驗參考。

關鍵詞:澳門特別行政區;老年人力資源;老年人再就業

中圖分類號:G777;G812.4;F320.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0-0079-04

引言

當前我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老年人再就業作為積極應對老齡化的重要策略對我國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國內地老年人再就業仍面臨著許多困難與挑戰,制度政策、社會保障機制、企業招聘標準、子女與家庭態度等都成為老年人再就業、實現老有所為的影響因素。我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面積小、對外來勞動人口依賴大、社會老齡化嚴重的問題使得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早在2015年即提出了助老年人再就業的一系列養老惠老計劃,并在近10年的時間內穩步推進,取得較好成果。因此,深度分析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助老年人再就業的政策與養老惠老計劃,落實能為內地推進“十四五”規劃,推動老有所為,完善養老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概念界定

(一)老年人口的定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定,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是60周歲。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類壽命得到延長。一些學者提出了更為細分的老齡人口劃分標準。Errol等學者提出低齡老年人為65—74周歲,中齡老年人為75—84周歲,高齡老年人為85歲及以上,即低齡老年人,中齡老年人與高齡老年人[1]。

(二)老年人再就業的定義

老年人再就業是指為有經濟或心理上需要而又有意愿工作的中低齡老年人提供機會,讓其繼續就業,使其重拾自信及肯定自我。

二、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再就業背景

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顯著并有加速發展趨勢。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內地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量為2.64億人,占總人口的18.7%。自200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以來的20年間,老年人口比例增長了8.4%,其中,從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到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年間升高了5.4%[2]。據預測,到21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人,將占世界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3]。我國老年人口結構主要以低齡老年人口為主。隨著醫療衛生技術的發展,不少達到退休年齡的老年人依舊身強力壯,能參與到社會經濟活動之中。目前已有將近18%的老年人口參與到社會工作中。社會思想的進步使得越來越多的退休人士心理狀態發生改變,能接受返聘等再就業形式,希望仍能有所作為。

目前,我國老年人再就業面臨著諸多的壓力與阻礙。首先,國內靈活式就業和公益式參與政策不完善[4]。我國老齡人口再就業的方式主要為正式就業、靈活時間就業和公益型參與社會。盡管目前國家有支持知識分子、中高級技術骨干、人才返聘的“銀齡行動”,如“銀齡講學計劃”,鼓勵退休教師繼續執教,但缺乏針對普通群眾的相關政策計劃。其次,就業歧視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年輕一代認為,在就業資源不足的社會,老年人的再就業將影響年輕人獲得社會資源的機會,并與他們形成一種競爭關系,從而對老年人再就業抱有抵觸的態度。從企業角度來看,社會上存在一些企業按照年齡標準來篩選人力資源的情況。農村從事農林牧副漁的老年群體社會地位低、退休后收入較低。他們缺乏專業的適應社會發展的知識,如果重新參與社會生產活動,將存在一定的知識技能壁壘。最后,家庭角色、子女支持態度構成老年人再就業的影響因素。閭志俊提出影響顯著的因素,如就業渠道、受教育程度、家庭角色等對于老年人的再就業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和保障作用[5]。

在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資源不足的挑戰下,需要充分利用老年人口帶來的人力資源,助長者再就業以達到老有所為、緩解社會養老壓力的效果。本文將基于內地老年人力資源的狀況,探討澳門特別行政區促進老年人再就業的經驗,并為內地發掘老年人力資源,實現老有所為提供建議。

三、澳門助老年人再就業背景

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密度大,人口老齡化情況嚴重,社會老齡化快速發展。如圖1所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數據顯示,2020年,55—64歲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數量14.79%,65歲以上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重為12.92%。預計未來十年人口老齡化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澳門人口老齡化導致勞動力減少。自回歸以來,澳門經濟急速增長,對人力資源需求增大。截至2013 年底,澳門勞動人口為367 800人,預計未來25年,所有行業新增人力資源需求將介于17 400—58 500人之間。然而,人口老齡化將令更多人離開澳門勞動市場,澳門本地居民男性及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預計將由2013年的73.0%和61.3%減至2036年的65.1%及50.6%。

在輿論引導與壓力下,各方均就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充分發揮老年人力資源作用提出建議。早在2015年,澳門特區政府即開始澳門特別行政區養老保障機制公眾咨詢,推出老年人服務十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鼓勵老年人再就業。澳門城市大學暨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澳門社會工人團體代表也都指出,需要鼓勵老年人再就業與義工服務,實現老年人老有所為。

澳門社會工作局表示,正在就業與有就業意愿的老年人人數不斷上升。如圖2所示截至2020年10月,大于65歲的在澳工作老年人約15 200人。由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所提供的數據可以分析得出,2017—2019年大于60歲仍在工作的老年人人數不斷穩步上升,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愿意投身于社會經濟生活中[6]。

四、澳門助長者再就業做法分析

澳門特區政府構建了一套具有澳門特色的養老惠老服務體系。早在2015年養老保障機制公眾咨詢文本中即提出規劃老年人資源,鼓勵老年人再就業、參與社區義工服務,以緩解老齡化社會的壓力。隨后,由400多項具體措施組成的“2016至2025年老年人服務十年行動計劃”、2017年擬定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制度》法律草案,均充分體現了澳門特區政府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構建老齡人友好型社會的決心[7-15]。

(一)成立澳門養老保障機制跨部門研究小組,為促進老年人再就業提供總的統領

如圖3所示,研究小組通過評估國際社會的先進經驗與澳門的實際狀況,提出十年行動計劃,并統籌協調各個機構與執行系統檢測評估以及檢討機制。通過不斷地向公眾公開咨詢意見與實際試行中調整措施,在總制度規劃和管理層面做到與社會并進,以人民需求,尤其是老年人需求為重。

(二)構建“醫社服務”“權益保障”“社會參與”以及“生活環境”四大方面的澳門特區養老政策范疇

1.醫社服務為老有所為提供基礎

醫社服務的下屬機構(如社區醫院)重點關注老年人的職業健康,旨在為老年人提供安全適宜的工作環境,防患于未然。澳門勞工局根據每年《澳門市民體質監測》中有關老年人體質監測的結果,為在澳老年人針對性地開展相應的工作,提供如圖書管理員、興趣班導師等對體力要求較低的工作崗位;并設計針對在職老年人的職業健康講座和宣傳刊物,協助和鼓勵雇主為年長雇員設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同時,分析老年人雇員受傷及患職業病的數據,研究老年人友善工作環境內容,為較多老年人從事的行業(如物業管理行業)制訂職業安全健康保護的工作環境指引。最后,加大巡查工作場所頻率,監督場所設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降低老年人工作意外受傷或患上職業病的機會。

2.權益保障為老年人再就業提供保障底線

法律優先為老年人權益保障中的重要部分。澳門已經設立了老年人勞動法例咨詢及優先窗口、老年人親臨申報工作意外及職業病優先接待服務、老年人工作意外及職業病個案優先處理機制,給予老年人維權更多便利。在2018年1月至12月優先接待的咨詢及投訴當中,年滿65歲的市民有9人次,勞資糾紛接獲投訴人年齡為65歲或以上的個案共82宗,涉及88名本地雇員、投訴事項171項。政府堅定支援老年人獲取其工作自由應得權益,加快處理老年人在工作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情況和做法,以及通過制定法律確保老年人與其他年齡人士享有平等的權利與待遇,為他們提供所需的支援與保護,讓老年人重新回到職場的顧慮大大減少。澳門還積極推動《非全職工作制度》法案修訂,對非全職工作進行規范,在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協助已退休或準退休過渡人士通過更彈性的方式就業。

3.通過經濟支援為老年人再就業提供條件

社會工作局于2018年推出《共創耆職長者社企資助計劃》,通過財政資助、營商培訓及技術咨詢等方式,支持成功申請的社團創立適合老年人的就業崗位和工作環境。申請社團可以通過“新設一人有限公司的運營模式”或者“新增專項服務的運營模式”,提出申請開辦及經營支持老年人就業的社會企業,經批準后,將獲得創業初期的資本開支和最初三年的運營費用資助。同時,政府也正在研究企業聘用老年人的工作津貼計劃和通過工作津貼提升企業聘用老年人意欲的可行性。

通過加強自助的方式,增加老年人再培訓的機會,鼓勵老年人提升職業技能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社團定期開展以老年人為對象的職業培訓課程,給參與職業培訓課程的老年人提供免費或減費優惠。

澳門政府在老年人職業生涯規劃當中給予了大量的經濟支援。澳門政府聯合社區舉辦講座活動、派發老年人再就業的宣傳單,尤其為50歲以上中壯年及退休人士提供職業生涯規劃的支援服務,為預備過渡至退休生活提供咨詢和指導;建立老年人導師資料庫,有效運用老年人資源,讓有需要的團體或機構可以查閱有關老年人導師的資料,優化老年人導師資助計劃,鼓勵學有所成的老年人參與導師工作。

4.積極發揮社會力量作用,為老年人再就業營造良好氛圍。

老年人再就業的意愿和平等、友善的職業環境緊密相關。為此,澳門設立表揚老年人雇員及老年人友善雇主的鼓勵計劃,以表彰尊老行徑,鼓勵其他組織效仿。近年來,“澳門老年人日”吸引越來越多政府部門、民間機構、私營企業參與。表彰老年人貢獻的活動、媒體的宣傳和敬老的社區推廣營造了尊老、敬老的社會氛圍,肯定老年人的工作能力和社會貢獻,讓老年人更自信地再次走進社會,延續自我價值,企業更敢于啟用退休老年人,有效利用老年人資源,實現二者的雙贏和社會和諧氛圍的構建。

(三)以社區中心為橋梁,組合社會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再就業的平臺和渠道

澳門的社區中心具有服務層次范圍廣、內容多、水平較高的特點。政府部門、民間團體、企業等與社區保持長期合作的關系,為老年人提供持續教育、社會義工工作等條件。社區中心與企業合作,通過社區中心的推薦而進行招聘的方式普遍存在。這種合作模式下,社區中心承擔轉介服務的角色便于篩選出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的老年人繼續參與社會工作。

五、澳門先進經驗的社會啟示作用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一系列養老惠老措施與促進老年人再就業的經驗,將從統籌執行、完善法律保障、加大財政資助、發揮社會基層力量四個方面為內地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發揮老年人力資源作用提供借鑒。

借鑒澳門政府,設立老年人再就業專門研究小組,調查國內老年人力資源使用狀況,了解老年人的就業需求及就業意愿,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出臺符合國情的總計劃綱領。研究小組可以借鑒澳門特別行政區養老保障機制跨部門研究小組的工作內容,協調執行系統,并落實監督與評估計劃的實施,及時完善相關政策,以更好適應社會發展。

鑒于我國目前仍然缺乏有效政策鼓勵老年人再就業,國家應當針對老年人再就業的內容、薪酬、方式等各方面制定相關的政策。比如,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在老年人勞動保護法中增加反對職業歧視、年齡歧視的內容,保障老年人再就業的平等的權利與待遇,維護老年人職業健康、職業安全;完善老年人再就業的工作制度,研究彈性工作制度的可行性,滿足老年人再就業的需求的同時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身心狀況、精力能力;做好關于老年人再就業的法律政策普及,設立勞動法律咨詢窗口、老年就業者職業意外優先處理窗口,給老年人提供了解法律政策的便捷途徑,讓他們切實感受到支持和保障。

通過財政資金資助、補貼等方式,以優惠的價格為老年人提供幫助其再就業的課程、咨詢服務、保險費用;鼓勵電信運營商為老年人提供電信服務的折扣優惠,為老年人擁抱新媒體、接觸網絡世界提供更多便利;資助老年大學開設適應社會發展的課程,為老年人再就業提供相應技能。還可以通過減少稅收、加大對企業的補貼力度,減輕企業為招聘長者而產生的保險費用、工作津貼的負擔,鼓勵企業招聘有能力、有精力、愿意再投身于社會工作中的老年人。

促進老年人再就業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共同營造敬老的社會氛圍,鼓勵長者再就業。

(一)企業作為載體要以積極的態度看待老年人再就業

企業應當從多角度去看待長者再就業,避免就業歧視。有能力、有經驗的老年人在以往工作中積累的技術、人脈、經驗對企業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資源,可以助力提升企業年輕一輩的能力,打造融合發展的企業文化和有溫度的企業品牌,甚至能幫助企業制定決策。企業應當認識到老年人再就業帶來的積極作用,響應政府和政策號召,為老年人提供再就業的平臺。

(二)發揮基層組織的力量,成為老年人與社會的橋梁

社區中心要關注即將退休或者剛退休不久的老年人,在了解老年人的就業意愿和需求后,為他們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持續教育服務,還可以定期在社區內部舉辦適合老年人的課程、講座或者組織其參與社會義工工作。同時,開展“社區-企業計劃”,通過和企業、政府勞動部門的合作,為有能力、有意愿再就業的老人提供就業信息和轉介服務。社區中心的工作人員也要不斷跟進老人的再就業情況,及時反饋他們的健康狀況、權益需求,必要時候出面與企業溝通,幫助老年人維護自身權益。

(三)加大社會宣傳力度,提升發掘與尊重老年人力資源的意識。

多方聯動通過媒體宣傳,尤其是網絡和社交媒體等方式展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健康積極的面貌,改善公眾對老年人的印象,讓更多人看到老年人的活力和價值??梢越梃b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做法,設立表揚老年雇員、老年人友善企業的鼓勵計劃,以肯定老年人的工作能力,表彰老年人對社會的貢獻,讓老年人更自信地參與社會活動,企業更敢于聘請老年人,實現二者的雙贏和社會和諧氛圍的構建。

六、結束語

國家“十四五”老齡事業規劃中明確提出,應開發老齡人力資源,增強大齡勞動力就業能力,發展銀發經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在內地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社會勞動力資源不足的背景下,“老有所為”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未來,中國內地需要以問題為導向,精準發力,并參考澳門促進老年人再就業的先進經驗,從立法、財政、企業、基層組織等方面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由政府主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老年人養老服務體系,全方位、多層次保障老齡人的基本權益和福祉,提升老齡人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構建老年人友好型社會。

參考文獻:

[1]? ?Hamarat E,Thompson D,Aysan F, et al. Age Differences in Coping Resources 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 Among Middle-Aged, Young-Old,and Oldest-Old Adults[J].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02,163(3):360-36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

[3]? ?姜向群,杜鵬.中國老年人的就業狀況及其政策研究[J].中州學刊,2009(4):5.

[4]? ?澳門特別行政區統計暨普查局.2019年統計年鑒[M].澳門:統計暨普查局,2020:45-63.

[5]? ?閭志俊.低齡老年人力資源再就業的影響因素與促進策略:基于江蘇省南通市區的調查[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0(5):7.

[6]?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共創耆職長者社企資助計劃[R].2018.

[7]? ?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工作局.澳門特別行政區養老保障機制[R].2015:1-33.

[8]?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澳門特別行政區2016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一覽表[R].2015.

[9]?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澳門特別行政區2016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短期階段(2016至2017年)196項行動計劃執行情況列表[R].2016.

[10]?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澳門特別行政區養老保障機制及2016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2016年度評檢報告[R].2017.

[11]?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澳門特別行政區養老保障機制及2016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2017年度評檢報告[R].2018.

[12]?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澳門特別行政區養老保障機制及2016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2018年度評檢報告[R].2019.

[13]?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澳門特別行政區養老保障機制及2016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2019年度評檢報告[R].2020.

[14]?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澳門養老狀況及政策研究報告[R].2018.

[15]?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國際養老政策及理論研究報告——澳門特區養老保障機制跨部們研究計劃[R].2018.

[責任編輯? ?妤? ?文]

猜你喜歡
澳門特別行政區
中國澳門中小型企業市場發展模式探究
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視察組到河北視察
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
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門議員的社會角色分析
賀一誠將出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
質樸求實報國心——訪江蘇省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胡祖杰
增強澳門特別行政區中華文化自信的基本原則
澳門“一國兩制”的主要實踐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法律地位和產生方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