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

2023-06-21 11:42杜麗娟
知識窗·教師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護理專業病理學課程思政

杜麗娟

摘要:文章依據《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要求,確立病理學課程思政目標,并結合課程特點挖掘思政需求,將思政元素以典型案例的形式有機融入課堂教學,初步探討病理學課程思政在護理專業學生培養中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課程思政

如今,課程思政已經成為全國高校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成為新時代高校課程改革的重點。同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醫學院校作為培養健康促進者的搖籃,更應該成為國家思政教育導向的踐行者。這對醫學院校學生的人文素養、溝通能力和醫學倫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病理學課程思政的現狀

病理學課程教學以理論課為主,教師通過講解疾病的概念、病因、發病機制、疾病結局等,讓學生掌握常見病的專業知識,幫助學生整體認識疾病,具備護理專業所需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

目前,病理學教學實踐存在課程思政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教師認識不足,在授課過程中重視理論知識和邏輯引導,忽視思政教育;第二,教師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單一,以灌輸為主,難以使學生產生共鳴,無法激發學生內在驅動力,導致思政教育流于形式;第三,現有的教材缺乏思政元素,沒有思政案例和素材可供參考,課程思政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

二、病理學課程思政目標的確立

醫學院校的育人宗旨是在培養學生精湛醫術的同時,教育、引導學生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溝通,提升綜合素養和人文修養,提高依法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品格。

基于育人宗旨和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素質目標的要求,醫學院校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確立課程思政的五大目標,即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愛崗敬業和職業道德、人文關懷和人文素養、科學創新精神、健全的法制觀念。

三、病理學課程思政的實現路徑

基于病理學課程思政目標,其實現路徑:教師對照課程思政的每一項具體目標,逐個梳理病理學教材各章節的內容和知識點,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需求,確定各章節的具體的思政元素和對應的教學方法,最終形成病理學課程思政體系,如表1所示。其中,涉及的思政元素內容范圍包括病理學先輩的典型事跡、優秀傳統文化、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科學創新人物事跡、臨床病例、社會熱點新聞等。

在開展病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積累和更新的最新相關資訊,逐步形成病理學課程思政元素庫,并根據教學目標任務的調整,選取適合的素材和教學形式開展教學。按照PDCA管理循環的四個階段“plan(策劃)—do(實施)—check(檢查)—action(改進)”,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最終形成病理學課程思政體系。

基于目前已有的教學實踐,病理學課程思政育人目標所對應的教學示例如下。

(一)針對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

在教學中,教師以案例形式引入我國科學家在人類醫學發展史上取得的成就,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潛心科研、勇于奉獻的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提高學生崇尚科研的熱情。

例如,在講授慢性炎癥的麻風病時,教師可以引入科學家李桓英的事跡。李桓英在世界衛生組織任職多年后,婉拒世界衛生組織續約的邀請,果斷回國。她親自深入麻風地區,積極宣傳不要嫌棄、隔離麻風病人,并成功推行利用利福平等三種藥物聯合化療的治療方法,治愈了大批麻風病患者。同時,李桓英為基層培養了大批麻風病防治骨干,為麻風病防治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教師通過李桓英的事跡,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樹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理想信念。

(二)針對愛崗敬業和職業道德

愛崗敬業是醫務工作者最重要的職業要求和行為準則,在面對臨床形形色色的患者時,醫務工作者需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講述醫療行業內的先進事跡,可以激發學生對護理職業的認同和熱愛,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

例如,在講授呼吸系統炎癥時,教師可以引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初期無數馳援武漢的醫務工作者的英雄事跡。通過這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向學生傳遞偉大的抗疫精神和逆行者精神,讓學生知道英雄其實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有理想,有信念,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

(三)針對人文關懷和人文素養

如今的醫學教育大多只是講解疾病的癥狀、診斷和治療,忽視了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真正面對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在當下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張的環境下,教師必須讓學生認識到人文關懷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例如,在講授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章節中羊水栓塞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入一則醫療糾紛的案例:“27歲的產婦張某在湘潭縣婦幼保健院產下一名男嬰后出現嘔吐、嗆咳的癥狀,初步診斷為‘羊水栓塞,經院方全力搶救無效死亡。然而,院方沒有第一時間將產婦死亡消息通知家屬,當家屬最后破門而入時,只看見產婦躺在手術臺上,醫護人員不知去向?!彪m然此事件最終鑒定結論為患者死于羊水栓塞引發的急性肺栓塞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但在整個事件過程中,院方忽視了患者家屬的切實感受,嚴重缺失人文關懷,引起患者家屬強烈的不滿和質疑。

教師通過真實案例,能激發學生的共鳴,教育學生在臨床工作中要真正為患者著想,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并熟練掌握、運用醫患溝通的技巧和方法,有效避免醫患糾紛的發生。

(四)針對科學創新精神

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是培養杰出人才的必要條件,而培養學生科學創新精神的前提,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酸堿平衡章節前,教師可以通過兩則社會新聞進行導入,引發學生討論和思考。

案例1:因丈夫得了肝癌,“民間抗癌專家”陳月卿發明了“全食物養生法”。她丈夫的肝癌被成功治愈,她的抗癌食療法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案例2:美國醫生西蒙奇尼認為,癌癥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此真菌喜歡酸性環境,小蘇打能使血液呈堿性從而殺死真菌,因此主張用小蘇打治療癌癥。

針對以上兩則社會新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通過理性分析,辨別新聞的真偽并獨立思考,從而教育學生要客觀理性地分析社會熱點事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五)針對健全的法制觀念

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和病人維權意識的增強,各種醫療糾紛不斷,其中有一部分原因來自醫務工作者法律意識淡薄。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例如,在講授病毒性肝炎時,教師可以引入“浙江大學應屆畢業生曹陽因乙肝大三陽參加公務員考試,以體檢不合格為由拒絕錄用”的社會新聞,指導學生關注乙肝社會歧視的問題。從2007年開始,我國政府逐漸展開了相關的立法工作,為保護乙肝及其病毒攜帶者的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教師可以通過科普法律知識,引導學生健全法制觀念,不斷提高法律思辨能力,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不僅要依法依規,還要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病理學作為高職護理專業的一門醫學基礎學科,是學生認識疾病的啟蒙課程。教師應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并在常見病講解中有意識地滲透,幫助學生建立起對疾病、患者、醫療體系、醫患關系的全面認識和立體知識架構,構建出適合學生的病理學課程思政體系,從而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少芬.病理學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探索[J].分子影像學雜志,2019(2).

[2]盧林民.病理學“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的探索與實踐[J].右江醫學,2020(9).

[3]王靜.基于典型案例庫的病理學課程思政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

基金項目:2021年北京衛生職業學院院級課題“《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思政建設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1C-08。

(作者單位:北京衛生職業學院)

猜你喜歡
護理專業病理學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豬的組織病理學觀察
轉型背景下護理專業解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在護理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微課在高職人體機能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病理學和影像學研究進展
WST在病理學教學中的實施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