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的內涵與作用

2023-06-25 09:53蔣紅莉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4期
關鍵詞:創新發展語文教學融合

蔣紅莉

摘要: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是新時代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語文教學信息化是新時代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導向。信息技術融入語文教學各個環節使得教學活動各要素之間聯系及作用發生明顯變化。它為語文教學提供必要的技術與環境保障;孕育了線上教學方式。技術增強語文教學設計,知識呈現生動逼真,充分利用感官體驗。新課導入靈活高效,引人入勝,構建自主、互動、愉悅的課堂活動,便于教學內容拓展延伸和知識積累。兩者融合推動語文教學創新發展,信息技術在語文核心素養、語文應用能力培養及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語文教學 融合 技術賦能 創新發展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語文教學已成為一線教師和學者的研究熱點。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能解決傳統語文教學中存在的技術不足,教與學活動松耦合,教學方法單一,課堂缺乏活力,教學資源匱乏等問題。兩者融合是對傳統教學改革、創新和增效。有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情現狀選取合適技術手段、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以增強教學設計、新課導入圖文并茂、靜動結合,知識呈現栩栩如生。技術支持課堂互動與交流,培養學生協作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推動線上、線下教學融合互補,加速優質教學資源共享與利用,實現教學目標高效達成。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的必要性與內涵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在教育領域的長足發展,使得語文教學必須走出傳統模式。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兩者融合發展日益受到語文教育工作者的矚目。利用信息技術有效開展語文教學是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基本要求。語文新課標(2022年修訂版)要求推動語文教學創新改革,借鑒先進教學理念,利用科技最新成果,與時俱進,所以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也是語文新課標的必然要求。

融合一詞是大數據時代熱點詞匯,它是指認知、情感或態度傾向融為一體。學科融合既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組織手段[1],新時代教育理念大力倡導跨學科交叉融合。信息技術與基礎教育融合改變了它的諸多方面,打破基礎教育傳統的黑板+粉筆模式,將教育帶入新領域[2]。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內涵是在語文教學各個環節融入信息技術手段,創新語文教學理念,創造現代教學環境,改變教學方法,分享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主動性,兩者有機地融為一體。具體來講,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提供技術和環境,旨在增強語文教學的交互性、直觀性、共享性、可理解性和高效性。信息技術從技術、技巧、方式、方法、資源、目標方面融入語文教學設計、新課導入、課堂教學、知識拓展各個環節。

二、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提供技術保障

信息技術通過技術重構知識獲取與傳授,改變人們教學觀念,改變教與學的關系,改變教學設施建設重心。信息技術為語文創新教學提供必需的技術支撐和環境保障。從教學平臺投入,互聯網海量教學資源共享、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饋與評價,課后輔導與答疑都在不同程度地利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成就語文教學創新發展,如今的多媒體教室、智慧教室、人工智能教室、虛擬實驗室等都是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對傳統教室的改造升級與技術增強。一些有條件的學校率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信息技術對傳統教學場所升級改造,構建信息技術支撐平臺、教學平臺、數字校園,同時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目的是對接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對接國家新時代人才培養重大戰略。如今的語文教學早已走出了黑板+粉筆模式,語文教學早已離不開投影、電子白板、計算機等硬件設備,離不開PowerPoint、音視頻、flash動畫等軟件。課堂實錄、微課制作離不開專業設備及軟件幫助。線上教學需要借助騰訊會議、雨課堂等直播軟件輔助,微信、QQ軟件也在線上教學中發揮了一定作用,如課后作業提交與批閱需要它們輔助完成。

隨著軟件技術快速發展優質教學資源平臺層出不窮,比如,MOOC課程網,語文精品課程網、語文新課程資源網、語文優質公開課網、語文同步學App等教學資源開放平臺,這些開放的資源共享平臺為廣大一線教師的教學提供了資源保障,同時也為語文教師分享自己優質學案、課件提供了場地?;ヂ摼W、移動網為開展線上教學,教學資源利用,素材下載,資料查閱等提供通信保障。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信息化改革提供技術支撐和環境保障,加強學校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打造信息化、智能化教學環境。

三、信息技術推動教學各要素發生轉變

信息技術融入語文教學使得教學活動各要素之間聯系及作用發生明顯轉變。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技術手段和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目標、課程導入、教學活動和課后作業,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教師以單一授課為主轉變為以設計、組織、引領和指導為主。海量互聯網資源出現,教師不再是唯一知識權威者,師生共同擁有互聯網資源,教師引導學生如何搜索資源,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由于信息技術增強了課堂互動與交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設計、組織、引導和點評學生的自主學習。

信息技術讓學生的學習觀念、學習方式發生轉變,從而真正實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主體地位,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和中心。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積極主動接受知識,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由“學會”轉變為“會學”。學生根據老師設計的問題,借助信息技術、工具書自己動手查閱資料,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學生之間互相討論、相互評判。形成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學習的實踐過程,在學習實踐中學生自我感悟和理解,主動積累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語文知識。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學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語文課覆蓋知識面非常廣泛,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教材,不再局限于某篇課文,經常會涉及其它學科知識,這些知識雖然不是語文教學主線,但是為了幫助理解語文課內容有必要了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使得師生從開放網絡資源獲取學習資料非常方便。例如學習《范進中舉》一文時,會涉及到重要歷史知識“科舉制度”,學生對“科舉制度”發展歷史、考試形式、等級、科目、名詞等知識了解有助于深刻理解范進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原因。這個歷史知識在百度百科中有詳細內容,師生利用互聯網去獲取。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推動著傳統教學手段轉變為現代化教學手段,即在傳統教學手段基礎上增加演示、交互、網絡功能?,F代化教學手段優勢在于能讓知識生動直觀呈現,知識交互式傳授,促進智力發展,海量資源共享和擴展教學時空。例如多媒體技術能使教學內容以圖、文、聲、視立體式呈現,這種呈現方式增強了教學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思維、觀察和想象力。網絡技術促進示范課、精品課、同步課堂等教學資源共享,打破教學資源跨地域應用,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在不同地域互通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欠發達地區的優質教育資源、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

互聯網技術使得語文教學擺脫了時間、空間和地點限制。師生可利用電腦、網絡、直播軟件進行線上授課與在線學習,線上答疑及線上批改作業。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比最大優勢是教學不受時空限制,教學視頻可以回放。盡管線上教學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它有效解決了特殊時期停學不停課的問題。

四、信息技術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對教學各個環節起到技術增強和創新作用。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增添了無窮魅力,注入了新鮮血液,擴展了教學手段,增強了語文教學設計,豐富了教學內容,改變了知識傳授方式,增加了師生互動,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拓寬了知識獲取渠道,從而提高語文課程教學效果。

(一)增強語文教學設計

恰當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增強語文教學設計,三維目標明確,重點難點突出。使教學內容邏輯性、直觀性、生動性、交互性和易懂性更強,教學內容不拘一格,PowerPoint、CAI、flash軟件輔助設計能把語文知識以文字、圖形、動畫、視頻等可視化方式展現給學生,教學設計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作用,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感官體驗??梢暬夹g能把語文知識形象、生動逼真地展現給學生,使得知識傳授由抽象變為具體,降低學生理解知識難度,這種傳授方式符合人的普遍認知過程,易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理解與接受。例如在進行《刻舟求劍》一文的教學設計時可以利用flash軟件制作寶劍掉入江中、船上刻記號、船靠岸及楚人與船上人對話等過程制作成flash動畫,讓學生通過動畫演示體會寶劍掉入江中后與船、岸邊的位置關系,讓學生體會江中寶劍與船的相對位置,進一步理解為找到寶劍而在行船上刻記號的錯誤做法,從而加深學生對“刻舟求劍”的寓意理解。豐富多樣的共享資源和語文素材為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帶來便利,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能靈活選擇共享資源或者設計素材,然后精心加工、處理和優化,制作出符合本班學情的課件。

(二)新課導入靈活高效

新課導入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前奏,精彩的新課導入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基礎,具有承上啟下,新舊知識之間架起橋梁,新授內容埋下伏筆的作用。利用信息技術使得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關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讓學生快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具有先聲奪人效果。例如在《新聞兩則》新課導入時,教師利用PPT超鏈接功能一鍵鏈接到今日頭條網站,讓學生分享今日熱點新聞,利用學生對新聞的好奇心理,吸引學生注意力,這種新課導入能吸引學生進入課文意境,使學生對新聞知識產生濃厚興趣,通過導入環節讓學生實現認知的第一階段。再如《幽靜悲劇》授課時播放一組展示燕園風光典型圖片,讓學生了解燕園未名湖旁蜿蜒曲折的小徑和古藤蘿,給學生創設課文情境,讓學生感受一面傍湖,一面靠山曲折小徑之幽,藤蘿之美,引人入勝。借助信息技術構建寫作場景,能夠增強真實感,增強學生體驗,有助于激發學生想象力,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文主題,對新課學習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借助信息技術設計富有創意的課堂導入具有先聲奪人效果,活躍課堂氣氛,創造新課學習氛圍,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步入新授課文。

(三)構建自主、互動、愉悅的課堂活動

傳統教室技術增強后便是智慧教室或者智慧學習空間[3],其設計的目的增加課堂教學活動的互動、交流、體驗、智慧與高效。傳統“滿堂灌”教學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與主導作用,學生只能被動學習、被動接受知識,師生互動空間非常有限,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表現拘謹。信息技術輔助的課堂教學能使教與學的活動自主、互動、愉悅開展,這樣課堂既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能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對于自學篇目、自學內容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網絡查閱資料、自主學習、分組討論、協同完成、合作探究、互相糾錯,教師觀察學生學習動態,跟蹤每個學生自主學習軌跡,及時根據自學情況適當引導和點撥,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參與意識,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增加了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心靈溝通。與此同時,老師還要及時總結自學結果,表揚優秀,鼓勵后進,主動營造愉悅課堂氛圍,讓教與學活動始終在融洽、活潑、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開展。

(四)便于語文教學拓展和延伸

語文涵蓋知識面廣,涉及到人文地理、歷史文化、社會風俗、自然科學等,語文課的特點是人文性和工具性。語文課不僅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語言應用技能,而且要擴展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情操和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可以說學好語文就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多媒體課件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信息承載量大,可以向學生傳遞豐富的知識,再加之互聯網上的維基百科、百度百科等共享知識庫,所以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便于語文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例如,講授《蘇州園林》一課時,老師可以在課件中增加園林藝術、文化遺產、江南民風民俗的文字、圖片、視頻,讓學生了解《蘇州園林》課文以外的擴展知識,還可以借助超鏈接給學生展示蘇州地形地貌,自然環境、城市布局和人口狀況等外延知識。這些擴展和延伸知識的引入不僅能讓學生積累人文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對《蘇州園林》的精湛藝術、小巧玲瓏的建筑風格及民族、民風、民俗的特色全面了解。也可以繼續超鏈接有關圓明園介紹的網頁,讓學生進一步對比私家園林與皇家園林,江南園林與北方園林不同的建筑風格。

語文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知識長期積累的過程,不僅要從課本中積累還要從生活,課外閱讀中積累。在當今數字化時代,互聯網也是語文知識積累的重要源泉,互聯網憑借其海量數字化資源和快速信息搜索功能,是學生開展語文拓展學習與知識積累的重要途徑。

總之,信息技術以其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2.0的必然要求,是推動語文教育現代化、智能化的必由之路,是語文教學走創新發展之路的重要途徑。兩者融合技術增強教學手段和教學環境,課件設計繪聲繪色,語文知識表征直觀、逼真、情景交融,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感官體驗。新課導入靈活多樣,銜接自如,喚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信息技術造就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語文知識擴展與積累。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對推動了語文教學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語文知識應用能力培養以及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忞,陳珍國.A-STEM:跨學科融合教育價值重構[J].教育發展研究,2019(6):15-22.

[2]王琳.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應用[J].語文建設,2016(8):21-22.

[3]景玉慧,沈書生.基礎教育中智慧學習空間的應用視角與層次[J].中國電化教育,2019(6):29-36.

猜你喜歡
創新發展語文教學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