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古代文獻對紫癜風的病名釋義及用藥規律分析

2023-06-26 10:04董巍巍程宏斌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23年4期
關鍵詞:用藥規律數據挖掘

董巍巍 程宏斌

摘要:目的 研究“紫癜風”的病名釋義及用藥規律,規范中醫藥基本名詞術語,探索新的思路與方法。方法 利用《中華醫典(5版)》檢索系統,以“紫癜風”為關鍵詞檢索,分析其病名釋義;同時,將檢索出的相關方藥,錄入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3.0)建立數據庫,對用藥規律進行分析。結果 共篩選出相關條文112條,涉及內服方劑12首,處方藥味66味,頻數前5的依次為酒、防風、白附子、何首烏、苦參,分析出6個藥物核心組合;外治方劑29首,處方藥味41味,頻數前5的依次為硫磺、醋、紫茄蒂、雄黃、酒,分析出6個藥物核心組合。結論 紫癜風作為一種獨立外科疾病,相當于西醫扁平苔蘚,內治多以祛風、除濕、解毒為主;外治多以祛風、解毒、殺蟲為主。

關鍵詞:紫癜風;病名釋義;中醫傳承輔助平臺;數據挖掘;用藥規律

中圖分類號:R75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23)04-0107-04

紫癜風一詞最早見于北宋王懷隱《太平圣惠方-治紫癜風諸方》:“夫紫癜風者。由皮膚生紫點。搔之皮起。而不癢痛者是也。此皆風濕邪氣客于腠理。與血氣相搏。致榮衛否塞。風冷在于肌肉之間。故令色紫也?!爆F代多指西醫的扁平苔蘚。然而通過研究查閱相關古籍發現,古今中醫文獻中的紫癜風并非均指扁平苔蘚,有時指汗斑(花斑癬),有時又指斑毒(過敏性紫癜),現代諸多教材及文獻也對該病名使用混亂,為學習及臨床診治帶來一定困擾。本文擬通過文獻整理與統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一步研究“紫癜風”的病名釋義及用藥規律,以期對中醫藥基本名詞術語規范化起到參考借鑒作用,并為本病的治療探索新的思路與方法。

1 紫癜風病名釋義

對紫癜風病名及癥狀的描述,最早見于北宋王懷隱《太平圣惠方-治紫癜風諸方》,此后“紫癜風”一詞被后世醫家廣泛沿用。北宋王詰《圣濟總錄-紫癜風》記載“論曰紫癜風之狀。皮膚生紫點。搔之皮起而不癢痛是也?!辈⒂涊d了諸多治療紫癜風的方劑,如白花蛇散方、醋石榴子方、代赭丸方等。明清時期是中醫外科發展的成熟階段,外科專著增多,并形成了不同的學術流派,但對紫癜風的認識,也基本延續了宋代的看法。明代《證治準繩瘍醫·卷五·紫白癜風》:“夫紫癜風者,由皮膚生紫點,搔之皮起而不癢痛者是也?!敝鞓ψ像帮L的看法也大致相同,《普濟方·卷一百十二·諸風門·紫白癍風》:“夫紫癜風之狀。皮膚皺起生紫點。搔之皮起而不癢痛是也?!鼻宕痘葜碧媒涷灧健ぞ矶ぶT風門·紫癜風方》記載了使用“宮粉(五錢)硫黃(三錢)為末,雞子清調擦”治療紫癜風的相關方藥。

從以上文獻記載可以發現,紫癜風作為一種獨立皮膚科疾病,從宋代起就有著明確的診斷及描述,“皮膚生紫點。搔之皮起而不癢痛是也”,主要臨床表現為皮膚出現紫色丘疹,搔抓后起皮。其描述與現代醫學的扁平苔蘚相似,是一種急性或慢性特發性炎癥性疾病,人群患病率約為0.51%[1,而非汗斑、斑毒等其他疾病。

2 紫癜風的病因病機

2.1 風濕邪氣,壅滯營衛 北宋·王詰《圣濟總錄-紫癜風》曰:“此由風邪挾濕??驮陔砝?。榮衛壅滯。不得宣流。蘊瘀皮膚。致令色紫?!睂⑵洳∫驓w結為風邪挾濕,客于肌膚,導致榮衛壅滯,蘊結肌表。

2.2 風邪侵襲,氣血錯亂 清·原昌克《叢桂偶記·卷一·風》記載“又有腸風胃風。又有白癜風。紫癜風。此等疾有風名者。皆氣血錯亂所致也?!痹苏J為,病名帶風者,皆由氣血錯亂導致。

2.3 濕熱生風,風淫于外 清·陳莘田《陳莘田外科方案·卷五·紫癜風》中寫到“紫癜風脾生濕,濕生熱,熱生風,風淫于外,兩腿紫癜風?!睗駸嵘L,風邪淫于肌表,故見紫癜風。

3 紫癜風古籍用藥規律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選取范圍 紫癜風古籍條文選取主要借助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第5版《中華醫典》,以“紫癜風”為檢索詞檢索出相關條文112條。檢索的條文導入Excel表格,分析篩選。

3.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紫癜風(扁平苔蘚)診斷標準;所記載的方劑有明確藥物組成。排除標準:不符合紫癜風(扁平苔蘚)診斷標準;方劑記載重復;方劑名不同但藥物組成相同。

3.1.3 中藥規范化處理 參照《中藥大辭典》[2和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中藥學》3對方劑中涉及的中藥名稱進行規范化處理,如:“干薄荷葉”規范為“薄荷”、“烏喙”規范為“烏頭”、“白蘚皮”規范為“白鮮皮”、“烏蛇”規范為“烏梢蛇”、“膩粉”規范為“輕粉”、“豬牙皂角”規范為“豬牙皂”等。

3.1.4 數據錄入與分析 本研究共收集內服方劑12首,藥物種類66味;外治方劑29首,藥物種類41味。將搜集的方劑全部錄入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3.0)中,通過系統中的“統計分析”和“方劑分析”功能,分別進行用藥物頻次統計及用藥規律分析,使用k均值和k-means算法與網絡可視化展示圖,聚類分析得到藥物核心組合。

3.2 研究結果

3.2.1 內服藥物使用頻數分析 見表1。本次研究共涉及內服方劑12首,藥物種類66味,按藥物使用頻數高低排序。下表列出了使用頻次較高的前15味藥,排在前五的依次為酒、防風、白附子、何首烏、苦參。這19味藥大多數是祛風、除濕之劑,符合紫癜風風濕邪氣致病這一觀點。

3.2.2 內服藥物的核心組合分析 將治療紫癜風的內服有效處方12首分類成6個證候群(即聚類個數設置為6),進行聚類分析后,得到口服治療紫癜風的6個核心組合,見表2。聚類效果通過該平臺k-means聚類算法及聚類圖進行展示,見圖1。

3.2.3 外用藥物使用頻數分析 見表3。本次研究共涉及外用方劑29首,藥物種類41味,按藥物使用頻數高低排序。下表中列出了使用頻次較高的前15味藥??梢钥闯鐾庥盟幬锸褂幂^多的是硫磺、醋、紫茄蒂、雄黃、酒、白礬、砒霜等,其中不少為有毒藥物。

3.2.4 外用藥物的核心組合分析 將治療紫癜風的外用有效處方29首分類成6個證候群(即聚類個數設置為6),進行聚類分析后,得到外用治療紫癜風的6個核心組合,見表4。聚類效果通過該平臺k-means聚類算法及聚類圖進行展示,見圖2。

4 討論

紫癜風作為一種獨立的皮膚科疾病,其古代文獻中對于該病的病名現使用混亂,近現代著作中也有不少醫家對該病代指不一,對學習和認識該病造成了很大困擾。通過梳理文獻發現,古籍中的紫癜風與現代醫學的扁平苔蘚相似,這一觀點有全面的古籍資料支持?,F代醫學認為,扁平苔蘚是一種發生于皮膚、毛囊、黏膜和指(趾)甲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皮損通常為紫紅色多角形瘙癢性扁平丘疹,有特征性組織病理學變化。其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有自身免疫、遺傳、感染、精神神經、藥物、慢性病灶、代謝和內分泌等相關。治療原則為止癢,消除或減輕精神緊張,避免搔抓或各種機械、物理、情緒刺激[4。

同時,在文獻梳理過程中發現,紫癜風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病及難治病,目前尚缺乏特異性的治療方法與手段,而中醫藥對治療該病經驗豐富,但現代對于該病中醫藥治療的相關文獻研究較少,分析探索古籍對該病的用藥規律與組方特點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軟件分析,內服藥物頻次較高的依次為酒、防風、白附子、何首烏、苦參等,其中酒通血脈、御寒氣、行藥勢,防風祛風解表,白附子祛風痰、解毒散結,何首烏祛風、解毒、消癰,苦參清熱燥濕[5?,F代藥理學研究也發現,防風有鎮靜鎮痛、抗炎抗菌作用6-8,白附子、苦參均具有抗炎抗菌作用9-12,何首烏同樣也能抑制炎癥反應13。這與現代病因研究中精神神經系統及感染致病學說相一致。外用藥物頻次較前的依次為硫磺、醋、紫茄蒂、雄黃、酒,其中硫磺外用解毒殺蟲療瘡,醋解毒殺蟲、散瘀止血,紫茄蒂《本草綱目》記載“生切,擦癜風”1,雄黃可燥濕、祛風、殺蟲、解毒?,F代藥理學研究發現硫磺具有滅真菌、溶解角質作用,臨床多用于各種頑固性皮膚瘙癢病[14。醋外用可治療一般外科炎癥,雄黃也有抗菌作用1。

本次對紫癜風中醫古文獻的系統整理,通過文獻梳理與統計分析,探討中醫藥對紫癜風這一疾病的認識,總結其用藥規律規律,以期為中醫藥基本術語規范化做出努力,為臨床和科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促進中醫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Bishnoi A,Vinay K,Sendhil KM,et al.Proposition of a comprehensive score to assess the disease severity ane d activity of cutaneous lichen planus[J].Int J Dermatol,2019,58(7):140-142

[2]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4:33-2094.

[3]鐘贛生.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130-417.

[4]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1140-1141.

[5]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4:33-2094.

[6]ZHOU J,SUN Y Y,SUN M Y,et al.Prim-O-glucosylcimifugin attenuate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raw 264.7 macrophages[J].Pharmacogn Mag,2017,13(51):378-384.

[7]劉羽,張月娟,余毅,等.防風解熱合劑解熱鎮痛抗炎藥理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19,28(9):1576-1579.

[8]楊秀芳,吳妍,屈子睿,等.防風內生真菌DL02次生代謝產物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J].中成藥,2018,40(6):1325-1328.

[9]Li JJ,Zhang X,Shen XC,et al.Phyto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isoprenoid flavonoids from Sophora flavescens Ait[J].Fitoterapia,2020,143:104556.

[10]盧迎宏,王丹,井海云.苦參堿對ox LDL誘導的血管平滑肌細胞炎癥反應及增殖凋亡的影響及分子機制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8,34(4):537-543.

[11]吳連英,仝燕,毛淑杰,等.白附子不同炮制品抗炎作用比較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2,17(6):339-342、382.

[12]吳連英,毛淑杰,程麗萍,等.白附子不同炮制品鎮靜、抗驚厥作用比較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2,17(5):275-278、320.

[13]陳子卓,徐宇航,趙九洲,等.二苯乙烯苷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機制研究[J].癌變·畸變·突變,2020,32(2):105-111+117.

[14]邢曉娟.硫磺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07(15):2358-2359.

(收稿日期:2022-06-28)

猜你喜歡
用藥規律數據挖掘
探討人工智能與數據挖掘發展趨勢
基于并行計算的大數據挖掘在電網中的應用
基于數據挖掘的慢性心力衰竭氣血瘀證用藥規律分析
基于數據挖掘的龍華醫院風濕科治療干燥綜合征用藥規律與特色分析
數據挖掘技術在中醫診療數據分析中的應用
中醫藥治療兒童過敏性紫癜辨證及用藥規律分析
一種基于Hadoop的大數據挖掘云服務及應用
數據挖掘的分析與探索
基于GPGPU的離散數據挖掘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