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殊途同歸

2023-06-27 19:03吳紅斌趙悅李春青
中國大學教學 2023年3期
關鍵詞: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

吳紅斌 趙悅 李春青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究臨床醫學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在入學特征、培養過程和畢業結果上存在的差異以及兩者結果影響因素上的不同,為醫學研究生教育的完善提供依據。利用2021年度研究生培養質量反饋調查數據,研究發現:在個體特征和入學動機方面,兩類碩士存在顯著差異,“殊途”明顯;在培養過程方面,專業型碩士生對培養過程的評價整體較低;在畢業去向方面,兩類碩士異中有同,畢業生就業部門均90%以上為醫療衛生機構,且就業崗位多為專業技術崗。進一步分析顯示,無論對于學術型碩士還是對于專業型碩士,入學特征中的個體特征均能很好地解釋兩類碩士是否讀博,培養過程能更好地解釋就業滿意度。研究建議,要進一步明確兩類碩士培養目標與招生定位;完善培養過程,提升專業型碩士培養質量和學習體驗感;增強針對兩類碩士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臨床醫學;學術型碩士;專業型碩士

一、引言

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中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并存,二者處于同一層次,但是在培養目標與定位上存在差異。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養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夠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同時兼顧學術性;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1]。在研究生教育中,相對博士研究生而言,碩士研究生規模明顯更大,畢業去向也更多元化。2020年7月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提出,碩士生培養將主要以應用型人才,即專業型碩士為主[2],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自1991年開展以來,發展迅速,專業學位類別上發展到47個,層次上從碩士發展到博士,年招生規模增長至60多萬人,比例上從占研究生招生規模的個位數增長至超過60%[3]。醫學教育中,臨床醫學專業是核心。199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議通過并設置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4],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成為醫學領域最早開設專業學位教育的專業。 “十三五”期間,我國已形成“5+3”為主體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以下簡稱“5+3”為主體?!?+3”為主體即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

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專業型碩士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畢業后即可獲得碩士畢業證、碩士學位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證、執業醫師證,簡稱“四證合一”)[5],這意味專業型碩士畢業后不再需要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而是實現專碩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并軌[6]。根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統計數據,2019年臨床醫學學術型碩士畢業生數為8581人,專業型碩士畢業生數為25818人,專業型碩士畢業生數占75.1%,臨床醫學專業型碩士與學術性碩士之間的比例遠遠高于其他專業。

研究生教育中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的兩分法并不是所有國家的通例,例如在德國等歐洲大陸國家就沒有這種劃分[7]。國內相關學者對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開展了一定的研究。劉愛春等人自編學術動機問卷,調查11所高校的學術型碩士,發現學生的學術動機隨年級而有所變化[8]。李敏等人基于全國12個省份的調查發現,個體特征、讀研動機、工作崗位類型、學用相關度對專業型碩士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有顯著影響[9]。此外,不少研究采用文獻分析法探討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在培養目標、指導方式、課程學習、臨床實踐、學位論文及質量評價等方面存在的差異[10-11]。還有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探究兩種類型碩士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存在的差異。周文輝等人對全國110個研究生培養單位開展的研究生滿意度調查發現,專業型碩士的就讀體驗滿意度高于學術型碩士[12]。閻鳳橋等人基于首都高校學生發展狀況調查數據發現,專業型碩士具有更多的實習機會、學生具有更強的應用能力[13]。還有研究發現,盡管二者在個體特征和入學動機上存在明顯差異,但兩類研究生在招考制度的設計上區分度不高,招生未能緊密結合社會行業發展需求[14],以及部分導師按照學術碩士的畢業標準來要求專業型碩士[15],存在培養目標混淆、培養模式類同等問題[16-18]。

盡管當前針對不同類型碩士生培養異同已有不少研究,但就本文關注的研究議題而言,相關研究仍然存在以下拓展空間:從研究對象上看,國內現有文獻研究對象的代表性仍有可優化的空間,本研究采用由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組織開展的2021年度“研究生培養質量反饋調查”項目收集的全國性數據開展分析,更具代表性。在研究設計上,本研究采用阿斯汀的I-E-O模型(Input-Environment-Outcome),從投入(Input)、環境(Environment)和輸出(Outcome)三要素[19],來比較分析臨床醫學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的異同,這不僅有利于從培養過程上發現兩者在實際狀況上的差別,同時對于入口特征和結果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全面看待兩者的不同和進行深入分析。此外,本研究還進一步探討了兩類碩士生培養中入口要素和培養過程要素對畢業結果的影響差異。

二、數據與方法

1.數據采集與樣本描述

本研究采用的數據來自2021年度我國“研究生培養質量反饋調查”項目。該項目由北京大學教育學院于2021年5—7月組織實施。根據調查抽樣設計,共納入全國臨床醫學類畢業年級碩士生有效問卷數6478份,其中專業型碩士樣本量為4623份,學術型碩士樣本量為1855份。

2.問卷設計與變量描述

調查對專業型和學術型碩士單獨設置問卷,兩者問卷基本結構保持一致。根據不同類型學位培養情況,對個別問題進行調整。問卷設計遵循“入口”—“(環境)過程”—“結果”的基本結構,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培養過程和畢業去向等。入口變量包括個體特征和入學動機兩個方面。個體特征變量包括性別、父母受教育年限、家庭ISEI(International Socio-Economic Index)指數和家庭年收入。其中,樣本中男性占比59.4%,女性占比40.6%。父母受教育年限由父母任意一方最高受教育年限生成,均值為11.03年。家庭ISEI指數根據父母的職業依據中國標準職業代碼轉化為社會經濟地位指數,其取值由父母任意一方最高ISEI指數生成,均值為33.87分;家庭年收入平均值為6.58萬元。

入學動機包括3個題項:“你因為學術科研而選擇讀研”“你因為工作擇業而選擇讀研” “你因為工資薪酬而選擇讀研”(以下簡稱:學術科研、工作擇業、工資薪酬),題項采用5點計分,從1~5分,分值越高代表對這一題項表述的認同度越高。

培養過程包括8個部分,每個部分包括若干題項:①導師日常交流(共9個題項,包括導師科研學術指導、日常生活交流等);②導師論文指導(共2個題項,包括導師在學位論文選題中進行有效指導、導師在研究中給予有效指導);③課程質量(共9個題項,包括課程內容滿足學習研究需要、教師課前準備充分);④院系環

境(共4個題項,包括學生可以自由求教、學生之間學習效果好、所在團隊能通過合作提升研究能力、嚴謹治學的學術氛圍);⑤學術交流(共5個題項,包括與其他教師有學術互動、學術交流活動豐富、提供國際交流支持);⑥同伴交往(共3個題項,包括經常與同伴參與課外活動、經常與同伴進行日常談話、有理解和鼓勵我的朋友);⑦院系管理(共8個題項,包括招生方式公平合理、考試組織得當、通知及時清楚、提供良好就業服務等方面);⑧學業考核(共6個題項,包括嚴格執行期中期末考核、畢業論文開題等方面)。此外,我們還加入每周學習工作時長,以及心理健康變量(共2個題項,包括“我經常感到快樂、我經常感到充實”)。除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無論是專碩還是學碩均基本在醫院,學習與工作并不能明顯區分,在此用“學習工作”表述)工作時長外,所有題項均采用5點計分,從1~5分,分值越高代表對這一題項的表述認同度或滿意度越高。為測量各部分的信度和結構效度,分別對入學動機、培養過程的各部分量表進行信度檢驗發現,各部分Cronbach α

在0.75~0.95之間,問卷的信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對各部分量表進行效度檢驗發現,KMO值均在0.80以上,Bartlett球形檢驗系數小于0.001,各量表的結構效度較好。在培養過程的差異性分析以及回歸分析中,除每周工作時長外,我們將各部分的因子得分作為測量各部分指標的取值。

結果變量包括畢業去向和就業滿意度。畢業去向分為攻讀博士學位和就業兩個方面,分別對應問卷中“你是否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你是否已有明確的就業去向”2個題項。確定讀博的樣本占樣本總量的22.0%,確定就業去向的樣本占樣本總量的50.8%,27.2%的樣本為尚未確定工作或讀博。在結果變量中還調查了已經確定就業的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對應的題項為“你對當前就業結果的滿意度”,該題項采用5點計分,從1~5分,分值越高代表學生就業滿意度越高,就業滿意度均值為3.68分。此外,問卷還設置了2道開放性問題:“你在讀研期間最大的收獲”以及“你所在學校(院系)在碩士培養方面最需要改進的地方”。

3.實證策略

(1)描述性統計及差異性檢驗

研究先采用描述性統計和差異性檢驗的方法,對兩類碩士在入學動機、培養過程和畢業結果進行分析。對于連續性變量檢驗發現,各變量均不符合正態分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分析兩類碩士在入學動機和培養過程上的差異。對于分類變量,采用頻數、構成比進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卡方檢驗分析兩類碩士間的差異。

(2)回歸分析

結合阿斯汀的I-E-O理論,學生的入學動機、培養過程可能影響結果產出,同時個體特征、院校特征也可能是其重要的影響因素。Logit回歸采用學生是否讀博作為結果變量。取值為1表示攻讀博士學位,否則取值為0。模型設定如下:

ln[]=α+Pijθ+Mijβ+Xijγ+Sjδ+ξij (1)

其中下標i表示個體,j表示個體所在高校,P指學生選擇讀博的概率,Pij為一系列個體特征變量組成的向量,包括性別、父母受教育年限、家庭ISEI指數和家庭年收入。Mij為入學動機變量組成的向量,包括學術科研、工作擇業、工資薪酬。Xij為培養過程各部分因子得分組成的向量,包括導師日常交流、導師論文指導、課程質量、院系環境、同伴交往、院系管理和學業考核,還包括學生的周工作時長與心理健康。Sj為一系列院校特征變量組成的向量,包括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招生規模、院校所在地、院校層次。θ、β、γ和δ分別衡量了個體特征、入學動機、培養過程、院校特征與結果變量的相關性,ξij為誤差項。

就業滿意度的操作性定義為“您對當前就業結果的滿意度”,該變量為定序變量,取值范圍在[1~5],分值越高說明就業滿意度越高,因此采用有序Logit回歸分析。具體模型設定如下[20]:

P(Y=K|Xh)= (2)

其中,Y代表就業滿意度評價,給Y賦值(k=1,2,…,5);X表示一系列影響就業滿意度的因素(相關表達和(1)相同),以及一系列工作特征組成的變量,具體為:就業薪酬、工作是否為經濟發達地區(本研究將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視為經濟發達地區)、工作部門(是否為醫療衛生機構)、工作性質(是否為專業技術崗)和專業匹配度(工作和專業是否匹配)。其中,xh表示第h個影響因素(i=1,2,…,m),m是影響因素的個數。建立累計模型:

Logit(Pk)=In[P(Yij≤K)]/P(Yij≥K+1)=?αK+λX(3)

其中,Pk是就業滿意度評價屬于某一程度的概率,Pk=P(Y=K),(k=1,2,…,5);(X1,X2,…, XTm)表示一組自變量;αk是模型的截距;λ是一組與對應的回歸系數得到的估計,在X給定的情況下,就業滿意度達到k級的概率就可以通過下式得到:

P(Y≤K|X)= (4)

(3)夏普利值分解法

使用夏普利值分解法(Shapley Value Decomposition)分解個體特征與入學動機、培養過程和院校特征對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是否讀博及就業滿意度的影響差異的貢獻程度。使用該方法時,首先進行被解釋變量對解釋變量的回歸,然后在回歸的基礎上分解出不同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變異來源的貢獻程度,進而對不同解釋變量的貢獻程度進行排序。

三、研究結果

1.個體特征與入學動機

表1所示為臨床醫學專業不同學位類型專業學生的個體特征和入學動機比較。從個體特征來看,學術型碩士整體家庭背景更好,在父母受教育年限、家庭ISEI指數和家庭年收入上顯著高于專業型碩士。差異性檢驗發現,兩種類型碩士的入學動機存在顯著差異,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與學術型碩士相比,專業型碩士擇業動機都更強。

專業型碩士的問卷中增設了“與學術學位相比,專業學位有更多實踐實訓的機會”“專業學位比學術學位更容易獲取”“專業學位的學制比學術學位短”三個問題。結果顯示,86%的專業型碩士認為自己比學術型碩士有更多實踐實訓的機會,67%的專業型碩士認為自己比學術型碩士更節省時間成本。這說明,更多實踐實訓的機會和更低的時間成本可能是吸引學生報考專業型碩士的因素。

2.培養過程

表2為兩類碩士在培養過程上的差異性檢驗結果。在對導師的評價上,專業型碩士對導師的滿意度高于學術型碩士。而學術型碩士在課程質量、學術交流、同伴交往的評價上顯著高于專業型碩士。此外,二者在學習工作時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具體而言,學術型碩士每周的工作時間顯著長于專業型碩士,而專業型碩士的心理狀況顯著好于學術型碩士。

3.畢業結果

(1)畢業去向與就業滿意度

表3為兩類碩士在畢業結果的差異分析。不同類型碩士生在工作所在地、就業部門、崗位性質、與專業匹配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但兩者在就業薪酬和就業滿意度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就業薪酬方面,專業型碩士就業薪酬的均值為11.68萬/年,學術型碩士則為11.43萬/年。在就業滿意度方面,專業型碩士就業滿意度平均得分為3.69分,學術型碩士則為3.67分。從工作所在地來看,學術型碩士在經濟發達地區就業比例更高。兩類碩士畢業生進入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比例都超過90%。二者的就業崗位性質存在顯著差異,且在1%顯著性水平上呈現顯著。大部分畢業生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所占比例分別為91.90%、81.80%。專業型碩士的工作與專業匹配度更高,97.60%的專業型碩士認為工作與專業匹配。學術型碩士讀博比例顯著高于專業型碩士,其中專業型碩士攻讀博士學位占比22.00%,學術型碩士為28.40%。

(2)畢業結果的影響因素分析

表4中模型1~2以是否攻讀博士學位為結果變量的Logit回歸結果。在控制其他變量的條件下,男性讀博比例高于女性,且這一結果在1%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家庭ISEI指數和家庭年收入高的學生選擇攻讀博士學位的概率更高。入學動機方面,無論是對于學術型碩士還是專業型碩士,學術科研動機均對學生選擇攻讀博士學位具有正向顯著作用,學術科研動機每增加1個標準單位,學術型碩士讀博概率增長36% (計算方式:[(e0.309?1)*100%],下同),專業型碩士讀博概率增長37% 。在培養過程中,不同因素對兩種類型碩士讀博選擇影響程度各異。對學術型碩士而言,導師日常指導對讀博選擇具有積極影響,日常指導每增加1個標準單位,學術型碩士的讀博概率相應增長11% 。而對于專業型碩士來說,導師日常指導和論文指導對是否讀博并不產生顯著影響,而良好的學術交流如師生互動、學術會議參與等有助于提升這一群體讀博的概率。對兩類碩士生,在控制其他條件下,學習工作時長越長,學生選擇攻讀博士學位概率越高。在院校特征上,不同所在地院校和不同層次院校學生是否讀博存在顯著性差異,東部地區、“雙一流”高校的學生讀博概率顯著更高。

模型3~4是以就業滿意度作為結果變量的有序Logit回歸模型。在個體特征上,僅有家庭年收入對專業型碩士的就業滿意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入學動機上,工作擇業的入學動機對專業型碩士的就業滿意度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培養過程上,無論是專業型碩士還是學術型碩士,院系管理和心理健康對就業滿意度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且院系管理對專業型碩士的就業滿意度影響程度更大,而心理健康對學術型碩士的就業滿意度影響程度更大。對于專業型碩士而言,學習工作時長對就業滿意度具有顯著負影響。在工作特征方面,畢業就業薪酬對兩類碩士的就業滿意度均具有顯著性正向影響;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對專業型碩士的就業滿意度有顯著正向影響;而專業匹配度對學術型碩士的就業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學用匹配得分每提升1個單位,就業滿意度上升一級的概率提升58.31%。無論對于專業型碩士還是學術型碩士,不同院校層次間的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沒有顯著性差異。

表5所示為上述回歸模型的夏普利分解結果??梢钥闯?,在讀博選擇方面,對學生是否攻讀博士學位貢獻程度最大的是個體特征,對學術型碩士生和專業型碩士生來說,個體特征的貢獻率分別達到39.35%和37.74%。培養過程能很好地解釋就業滿意度,對學術型碩士來說,培養過程的解釋力為64.15%。而對于專業型碩士的就業滿意度,培養過程解釋力高達70.05%。工作特征對兩類碩士的就業滿意度差異的貢獻程度并不明顯,均不到5%。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從入口上看,兩類碩士在個體特征和入學動機上具有顯著差異。

從學生的個體特征來看,兩種類型碩士生存在明顯差異。學術型碩士父母受教育年限更長,家庭經濟背景更好。兩類碩士生在入學動機上存在顯著差異。相對于學術型碩士而言,專業型碩士在科研志趣和工作追求上均高于學術型碩士。根據開放題和進一步的訪談調研顯示,大多數專業型碩士非常注重并軌后專碩期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所提供的實訓機會,并認為相對于學術型碩士,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成本,這就導致在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中,專業型碩士學位更受學生青睞。

(2)從過程上看,專業型碩士對培養過程評價較低,學術型碩士學習工作時間更長、心理健康欠佳。

專業型碩士對培養過程的評價較低,尤其是在課程質量、學術交流、同伴交往等方面。一方面,專碩期間的規培時間過長可能對基礎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造成擠壓?!耙幣噙^于嚴苛、時間過長,加上夜班每周學習工作時長遠超80小時”(醫科大學A,女),且“一些科室的帶教老師可能會限制學生的正常輪轉”(醫科大學B,女)。另一方面,規培期間待遇不高。許多學生認為自己在規培基地充當“免費勞動力”,且存在院校沒有嚴格執行國家關于住培研究生的待遇政策的問題。對于學術型碩士來說,他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學習工作,但心理健康狀況不如專業型碩士。在現行制度空間下,學術型碩士畢業后沒有規培證書,如果想要在醫院從事執醫工作,還需要參加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此外,學術型碩士的畢業要求更高,多數院校對學術型碩士的論文發表都有剛性要求,學術型碩士的日??蒲袎毫Ω?,這可能導致學術型碩士雖然在臨床輪轉時間上少于專業型碩士,但學習工作時間更長。

(3)從結果上看,臨床醫學生畢業大多進入醫療衛生機構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個體特征對是否讀博的貢獻率最大,培養過程能夠很好地解釋就業滿意度。

畢業結果主要包括讀博和就業滿意度兩方面。從讀博比例來看,學術型碩士的讀博比例為28%,高于專業型碩士的22%?;貧w結果顯示,是否讀博受性別、家庭背景、學習工作時長等個體特征影響較大?;趯W術科研動機入學的學生更傾向于攻讀博士學位。從就業去向上看,醫學的專業性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就業路徑,學生的就業部門和崗位相對確定。無論是學術型碩士還是專業型碩士,均有90%以上的畢業生選擇進入醫療衛生機構,且91.9%的專業型碩士從事專業技術崗。無論是學術型碩士還是專業型碩士,就業滿意度受培養過程影響較大,提升院系管理和心理健康能顯著提升就業滿意度;在工作特征上,提升就業薪酬待遇能夠顯著提升就業滿意度。

從就業部門類別和是否讀博來看,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存在一定的差異。學術型碩士盡管被認為是培養學術研究人才,但在確定就業去向的學術型碩士中,到醫療衛生部門就業的比例也超過了9成,且大部分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專業型碩士的使命是培養臨床醫生,但該群體攻讀博士學位的比例也達到22%。

2.相關建議

第一,明確招生定位。盡管不同類型碩士生在入口上存在顯著差異,但研究生考試的入學選拔、招生方式的區分度并不高。一般而言,研究生招考在形式、內容和評價方式等方面較多采用筆試加面試結合的考核方式,可能難以反映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之間招生的差異,難以在入口關有效鑒別考生究竟是在科學研究領域更有發展潛力,還是在臨床實踐方面更有培養前途。在“5+3”為主體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實施后,專業型碩士學位比學術型學位更具有競爭力和吸引力。

第二,完善培養過程。對專業型碩士來說,應進一步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階段的統一,加強院系管理、提升師資建設、課程質量水平,確保專業型碩士在不同科室進行輪轉,嚴格執行國家關于住培研究生的待遇政策,加強專業型碩士與帶教老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創造環境并提供機會加強不同類型、科室碩士之間的同輩交流機會,提升專業型碩士培養質量。對學術型碩士來說,應增強導師、帶教老師、輔導員對學術型碩士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動態,并有效跟蹤其發展。

第三,增強未來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劉凌宇等人通過對2017年全國學術型碩士畢業生的調查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發現,19.31%的學生選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21]。本研究顯示,臨床醫學專業讀博比例為24%,讀博占比相對較高。醫學院校教師、管理者應當及時關注學生的未來規劃和讀博意愿,為有志于讀博的學生提供相應的讀博通道。在醫學教育的畢業后教育階段,可以逐步實現醫學博士專業學位與??漆t師規范化培訓相銜接,如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已經開始試點專培專博并軌?!?+3”為主體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實施后,專業型碩士畢業之后可以獲得規培證進入醫療衛生機構工作,而學術型碩士則還需要再進行3年的規范化培訓,顯然不具備與專業型碩士等同的就業競爭力。近年來,臨床醫學專業學術型碩士招生比例逐年下降,并由于在就業上的差異引發相關爭議,未能得到相關政策部門的關注。院校應針對兩類碩士的不同提供有針對性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

總體而言,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在個體特征、入學動機和培養過程上存在一定差異,“殊途”明顯。兩種類型碩士生在畢業去向上異中有同:學術型碩士的讀博比例高于專業型碩士,但相差程度并不明顯。從就業結果和畢業去向來看,兩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歸”的。無論是學術型碩士,還是專業型碩士,確定就業去向的畢業生進入醫療衛生機構就業的比例都超過了九成,且主要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很高的同質性??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一定程度上呈現出“殊途同歸”的結果?!?+3”為主體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確定后,專業型碩士的優勢更明顯。如果很難在出口上做好分流,那么,在碩士層次僅保留臨床醫學專業型碩士學位,或將會是一個解決方案。這個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和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馬永紅,張飛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國際趨勢及啟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4(03):142-150.

[2]中國教育新聞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邁向新征程[EB/OL].(2020-10-19)[2021-12-29].http://www.jyb.cn/rmtzgjyb/202010/t20201019_366231.html.

[3]中國研究生.黃寶?。何覈鴮I學位研究生教育30年[EB/OL].(2021-11-17)[2021-12-29].https://mp.weixin.

qq.com/s/8qex0TZBb4mnNqghjrNQIg.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試行辦法[A/OL].(1998-02-04)[2021-12-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199802/t19980204_163523.html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加強醫教協同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A/OL].(2018-10-08)[2021-1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7952/201810/t20181017_351901.html.

[6]汪玲,賈金忠,段麗萍.我國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探索和創新——“5+3”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03):3-6.

[7]陳洪捷,沈文欽,吳彬,等.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專家談[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05):6-14.

[8]劉愛春,譚頂良,趙小云.學術型碩士生學術動機的調查研究[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4):6.

[9]李敏,陳洪捷,沈文欽,等.專業碩士就業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2016年全國畢業生的抽樣調查數據[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41(05):9-17.

[10]汪玲,何珂,包江波.臨床醫學科學學位與專業學位教育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06):81-84.

[11]顧越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分類培養模式的構建研究[J].江蘇高教,2012(01):108-110.

[12]周文輝,黃歡,牛晶晶,等.2021年我國研究生滿意度調查[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1(08):11-20.

[13]閻鳳橋,李欣,楊釙,等.專業學位碩士生與學術學位碩士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比較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4):8.

[14]胡偉力,陳怡婷,段昌柱,等.深化醫教協同視域下臨床醫學類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實踐及其深層困境探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308(07):38-42.

[15]胡偉力,陳怡婷,謝鵬,等.基于“5+3”改革加強臨床醫學術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的難點及對策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8):29-33.

[16]胡玲琳,潘武玲.學術性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現狀調查及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05,25(10).

[17]汪洋,寧黎,余全紅,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中山大學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57-62.

[18]師悅,汪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需要什么樣的培養環境——基于碩士生意見調查的實證研究[EB/OL].(2021-11-16)[2021-12-29].https://mp.weixin.qq.com/s/mrX4XRiddC0y4eUkqKQPOQ.

[19]臧悅,吳紅斌,程化琴.阿斯汀I-E-O理論視野下專門職業人才培養路徑研究——以香港大學醫學院和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為案例[J].教育學術月刊,2020(02):56-63.

[20]Wooltridge J M . Econometrics Analysis of cross-section and Panel Data[J]. Mit Press Books, 2001.

[21]劉凌宇,沈文欽,蔣凱.誰接受了博士教育:家庭背景對博士教育機會獲得的影響[J].大學教育科學,2019,(06):51-60+121.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博士畢業生的初職獲得與早期生涯發展追蹤研究”(編號:71974004)和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助項目“中國青年醫生培養與成長追蹤調查”(編號:BMU2021YJ011)]

[責任編輯:楊裕南]

猜你喜歡
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
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基于基層醫療衛生需求的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課程整合的探討
探究式教學在臨床醫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新醫改模式下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研究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應用探究
美國高校數字傳媒專業研究生教育調查分析
中國高校數字傳媒專業研究生教育調查分析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職業性的缺失與對策研究
“5+3”培養模式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思路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