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環境風險管理框架下的商業銀行環境風險內部審計應對策略

2023-06-28 16:04鄢璐
中國內部審計 2023年6期
關鍵詞:環境風險綠色金融內部審計

鄢璐

[摘要]本文基于“雙碳”目標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和環境風險管理需求,通過分析環境風險的強外部性、強傳遞性及強動態性特征,建立商業銀行環境風險管理框架,并結合內部審計部門職能定位,分析基于內部控制問題和政策規劃問題產生的內部審計需求,提出環境風險管理框架下內部審計職能履行、交互聯動與信息共享的基本策略,構建以傳統的合規審計為基礎、以風險導向審計為抓手、以增值型審計為目標的環境風險內部審計規制思路。

[關鍵詞]環境風險? ?風險管理? ?內部審計? ?綠色金融

2020年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半p碳”目標是對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提出的要求,標志著我國進入廣泛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階段。在構建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相統一的發展格局中,商業銀行需要主動融入,助推“雙碳”目標實現,并在此過程中完成自身業務發展轉型和風險管理轉型,尤其需要關注防范氣候與環境風險。內部審計部門作為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的重要部門,更需立足自身職能,圍繞風險導向,實現價值創造功能,助力商業銀行環境風險應對。

一、研究背景

(一)“雙碳”目標下綠色金融發展與研究現狀

20世紀,可持續發展理論要求社會發展兼顧經濟效率、生態和諧與社會公平,金融作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注重融入可持續發展理論。商業銀行通過信貸投放調整等方式支持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是可持續發展理論在金融業界的現實體現。國際上關于綠色金融的研究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形成,引入綠色金融理念并對發展綠色金融的必要性展開研究。2000年開始,研究者們提出環境風險因子,并應用于債券信用評級,逐步強調綠色金融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意義。2003年6月,多家國際知名銀行聯合提出“赤道原則”,該原則已從非強制性協議發展成為國際金融機構的行業慣例。研究者們逐漸關注環境風險的識別、評估和管理,在綠色金融對金融機構盈利影響的研究基礎上,不斷推進綠色金融風險的研究。

2004年,原銀監會發布《關于認真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加強貸款風險管理的通知》,要求銀行業必須對產能過剩、“兩高”行業實行嚴格的貸款審批。2012年,原銀監會下發的《綠色信貸指引》作為綱領性文件明確了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方向和基本業務模式。隨后,我國研究者們提出我國金融機構應主動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加入“赤道原則”,開發綠色金融產品和業務,逐漸探索構建適應我國金融機構的綠色信貸評價指標體系,并開始關注綠色金融資產質量情況及對金融機構資產質量的影響,研究風險控制機制的建立。2016年,綠色金融體系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鼓勵發展綠色金融。此后,人民銀行逐漸確立了綠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發展方向。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綠色金融日益得到重視和發展,綠色金融產品由傳統信貸產品向衍生品市場及多元化產品結構發展。2022年6月,中國銀保監會印發《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防范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

(二)商業銀行環境風險控制與研究現狀

廣義范疇下建立的綠色金融概念,不僅包括綠色產品等為環保、節能及轉型項目提供或籌集資金的產業理念,更包含了識別與防范由于氣候、環境等因素導致的金融風險,即環境風險的識別與控制。各國商業銀行及監管部門陸續將環境風險納入風險管理體系,并制定相應的應對和行動方案。美國貨幣監理署、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明確強制或引導商業銀行建立環境風險管理及相關信息披露制度;歐洲央行將氣候因素等環境風險納入審慎管理框架;英、美等國通過監管機構主導商業銀行建立氣候風險壓力測試,通過撥備與資本補充等方式強化環境風險應對。2017年,二十國集團(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提出全球金融業應開展環境風險分析。隨著綠色金融的快速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已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監管機構政策指引、信貸指引下樹立起環境風險理念,出臺綠色金融政策;有的商業銀行已對部分環境風險突出的火力發電、水泥、化工等行業進行轉型風險壓力測試,針對某些特定行業將環境風險納入信貸政策管理范疇。

在商業銀行環境風險分析方面,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NGFS)對各國金融機構環境風險分析方法進行了綜合研究及綜述性介紹?;谘芯空邆儗Νh境風險長期存在、具有不確定性、變化非線性且不可逆、具有復雜影響等特點的研判,目前環境風險分析側重于以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等前瞻性方法進行評估,主要包括風險識別、情景設置、風險敞口測算、風險評估和風險緩釋等步驟,需要將環境因素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影響投射到違約、估值等金融模型,估算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金融風險。清華大學綠色金融發展研究中心開發氣候轉型風險分析模型,衡量為應對氣候變化而實施的經濟轉型中煤電行業貸款違約率的變化。此外,還有商業銀行采用ESG評分方法考察企業的ESG表現,評估對企業財務情況的影響,進而建立企業或資產投向的選擇標準。

目前的環境風險控制與研究涵蓋了基礎理論、分析工具和實證分析研究,提供了理論和量化基礎,但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尚未全面將環境風險納入風險管理體系,對于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角度的環境風險評估與應對有待進一步推進。

二、環境風險特征分析與風險管理框架設計

(一)商業銀行環境風險特征分析

環境風險包括物理風險、轉型風險。與商業銀行傳統的風險相比,環境風險呈現明顯的強外部性、強傳遞性、強動態性的特征(見圖1),并對商業銀行全面風險控制造成影響。

一是環境風險的強外部性特征。商業銀行的傳統風險來自內部控制、公司治理、操作管理層面,往往呈現內生性,而環境風險更多地呈現出外部性特征,源于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物理風險表現為來自自然界的極端氣候、海平面上升、環境污染等,且呈現出頻率更高、破壞性更強、影響區域更廣的態勢。轉型風險則更多來自政策和社會層面。政策層面,國內乃至國際的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產業轉型等相關政策的變化,都會帶來商業銀行的環境風險,既包括對于商業銀行信貸投向、利率上浮下調等方面產生的直接影響,又包括因融資企業在產業方向、環境保護政策履行、節能減排產能調配等方面的變化而對商業銀行產生的間接影響;社會層面,生態環境的變化、公眾環保意識的提升、國際社會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輿論影響等,以及因環境保護、經濟轉型等帶來的社會經濟、價格水平、公眾消費能力、宏觀經濟指標的變化,對商業銀行及融資企業均會產生顯著影響,從而形成環境風險。環境風險的強外部性特征使其具有顯著的不確定性,對于商業銀行造成的影響不易預知和評估。

二是環境風險的強傳遞性特征。商業銀行內部環境風險的強傳遞性表現在其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聲譽風險、合規風險及流動性風險之間的交叉影響。融資企業及整個行業的環境風險往往直接影響借款人的償債能力,形成信用風險;政策和社會層面的環境風險直接或間接影響貸款利率變化,形成市場風險;因融資關系的存在,融資企業的環境風險,會給金融機構帶來社會層面的聲譽風險;國家經濟政策、產業制度及監管制度的變動,商業銀行未能及時響應或保持一致的風險,會直接形成合規風險;上述風險會影響商業銀行的穩定經營,甚至引發流動性風險等。商業銀行外部環境風險的強傳遞性表現為在產業鏈上下游、單戶企業與行業性之間產生的累加影響,產業鏈各環節的環境風險會影響到整個產業鏈的環境風險并形成綜合性影響。比如,光伏產業在下游布局的光伏發電項目屬于綠色產業,但其上游的單晶硅、多晶硅產業則被列為高污染、高耗能產業,該產業在初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盲目投資、產能擴張過快等問題,后期則因產業集群內競爭性擴大、上游產業成本增加等原因給產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直接引發光伏產業的信貸風險。同時,商業銀行對環境風險識別和控制的缺失會造成資本充足率無法準確計量,資本充足率不足的問題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對于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而言,環境風險的識別、防范和控制尤為重要。

三是環境風險的強動態性特征。環境風險的強動態性體現在既有短期表現又有長期表現,且表現形式不同。對于融資企業來說,從短時間來看,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其付出較多的資金成本,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流動性和經營狀況,并給其帶來信用風險;但從長遠來看,如果企業能夠轉型升級成功,適應產業政策和經濟發展需要,則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并建立良好的信貸客戶基礎。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其短期內因客戶結構調整而形成的傳統產業大型客戶退出、新興產業客戶引入,必然會帶來因信貸結構調整而造成的市場成本和利率成本加大等影響。在目前政策、制度及行業發展尚不成熟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產品仍處于風險成本較高的時期,但從長期來看,這項業務有助于商業銀行信貸結構調整,從而帶來信貸風險下降、盈利能力上升的樂觀預期。但同時,綠色債券等主流綠色金融產品償付期較長,商業銀行也需關注到因短借長貸引發的流動性風險。綜上,環境風險的強動態性特征使其防范和控制機制較傳統風險更為復雜,需要建立較完善的跟蹤評估流程。

(二)商業銀行環境風險管理框架設計

傳統的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國別風險、銀行賬戶利率風險、聲譽風險、戰略風險、信息科技風險及其他風險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識別、計量、評估、監測、報告、控制和緩釋等。在“雙碳”目標下,基于環境風險的強外部性、強傳遞性、強動態性特征,商業銀行應當將環境風險的控制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搭建針對環境風險的管理框架(見圖2)。

一是從風險治理架構完善環境風險文化和頂層設計。2021年穆迪評級測算結果表明,氣候和環境變化等物理風險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針對風險調整后的預期違約率在未來30年內將增長3倍以上,同時轉型風險將使違約率增加10倍以上(曹烜,2021)。目前,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形勢下,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對商業銀行的業務延續性和風險控制將造成更加顯著的影響。因此,商業銀行需要將環境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將綠色金融、轉型金融作為業務轉型發展重點的同時,從頂層設計中建立環境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控制機制,成立風險治理架構下的環境風險管理組織,樹立集團內統一的環境風險偏好,明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中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業務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和內部審計部門在環境風險管理中的多層次具有銜接性和制衡性的管理機制,實現專業化的環境風險策略研究和應對戰略設計。

二是建立環境風險管理策略,明確環境風險偏好和風險限額。環境風險的強外部性特征,需要在風險管理策略中充分考慮環境風險偏好與政策、技術、社會因素的適應性和一致性。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和推進,我國宏觀政策和產業政策作出一系列重大調整,包括清潔能源、綠色制造等新能源產業發展,高污染、高耗能及其他高碳行業的限制發展與轉型調整,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和運作等。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必須緊跟政策趨勢,圍繞可持續發展方向,建立與政策方向一致的風險偏好,避免因未能及時把握國家產業政策調整方向,或投放方向與國家產業政策發展方向之間出現偏差,從而因戰略風險引發政策、制度方面的合規風險以及行業性的信用風險。技術層面上,隨著新能源產業和環境友好型產業的快速發展、政策支持將進一步削弱傳統高碳行業的市場競爭力,由轉型風險引發的融資企業財務風險有可能傳導形成信用風險。社會層面上,由環境事件引發的商業銀行因提供信貸支持而導致的聲譽風險,都需納入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的關注范疇,調整環境風險偏好。環境風險偏好需進一步傳導至商業銀行戰略目標、經營主線制定及資本規劃、績效考核,明確定量和定性指標,并按照客戶、行業、區域、產品等維度確定風險限額,構建整體性的環境風險管理策略。

三是建立環境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商業銀行應在監管機構的指引下,通過學習借鑒國外監管機構和商業銀行所開發使用的環境風險分析工具和方法,結合我國“雙碳”目標下傳統產業和能源產業發展轉型情況,充分考慮氣候和環境變化因素,建立環境風險管理政策以及識別、計量、評估、監測、控制和緩釋程序。根據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的環境風險分析框架,商業銀行需要在物理風險、轉型風險直接或間接作用的風險傳導機制下,確定壓力測試的業務類型、業務范圍、風險影響或估值影響等目標,明確風險因素,設置壓力情景與壓力指標,構建環境風險向金融風險傳導模型,將物理風險、轉型風險等通過信貸企業財務報表影響傳導至商業銀行并映射于金融風險模型,測算違約率、違約損失、資產估值變化等金融風險指標,分析風險敞口、進行風險評估,并以此為基礎建立風險緩釋措施。

四是完善環境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數據質量控制機制。風險管理體系要求商業銀行建立信息系統、收集內外部數據,這些系統與數據應能夠滿足計量、評估、報告環境風險的需要,實現風險限額的監測、預警和控制,完成環境風險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與傳統金融風險管理需求相比,環境風險管理需要更多的外部數據,包括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來源于專業機構的統計數據,以及由此引發的行業性、區域性破壞和損失數據等歷史經濟數據,且數據質量直接影響情景分析基準數據的準確性,從而對壓力測試的結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商業銀行需要尋求更多的政府部門或管理機構的專業平臺數據,或以共享機制形成包括商業銀行的金融機構環境風險數據平臺,實現相關數據在開放式平臺以金融機構更為友好和需要的方式呈現和共享,推動商業銀行環境風險管理的有效實現。同時,積極探索環境風險建模方法的優化,提升數據質量和風險傳導預測的準確性。

五是將環境風險納入內部控制和審計體系。商業銀行需要建立專業的綠色金融業務管理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健全產品設計、風險控制、流程管理全覆蓋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細則,尤其是在現有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完善環境風險指標體系,納入信貸管理指標;嚴格客戶準入要求,引入環境專業指標作為融資企業評估指標構成,從前端降低環境風險;強化貸前調查和貸后管理,尤其要關注國家產業政策、環境保護政策變化對融資企業主營業務的影響,關注融資企業環境風險事件,提升授信審查審批人員環境專業知識儲備。同時,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亟需將環境風險管理納入內部審計范疇,提升審計專業化能力,從公司治理、經營管理以及業務辦理等各層面檢查評價環境風險管理和控制有效性,推動商業銀行環境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環境風險管理框架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應對策略

(一)內部控制問題和政策規劃問題產生內部審計需求

在助推國家環境治理的實踐上,2008年,審計署明確將資源環境審計列為六大審計類型之一,并提出著力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資源環境審計模式,成為我國環境治理的重要監督機制,兼具“督企”和“督政”,本質目的在于促進政府和企業受托環境責任的全面有效履行。環境審計的快速發展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實務經驗,形成了一定的環境審計理論研究成果。2018年1月,審計署修訂印發《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其中重要的變化之一就是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進行了規范和加強;隨后出臺《審計署關于加強內部審計工作業務指導和監督的意見》,對內部審計指導和監督的工作機制、主要形式等內容進行了細化,為內部環境審計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有益借鑒。IIA對內部環境審計界定為組織環境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通過對環境管理系統的檢查,保障組織的經營管理活動合乎有關規章和內部政策的規定。

不論是從自身承擔的環境管理義務,還是從社會層面環境生態治理、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轉型,抑或是從企業產能轉型等融資需求和社會資本籌措職能來看,環境風險管理和控制均已成為金融機構內部環境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外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政府通過制度建設、政府環保部門介入、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共享環保信息等協助金融機構規避“洗綠”風險?!跋淳G”風險主要為部分企業以綠色項目為名義向金融機構籌款,資金未用于綠色項目;或是通過違規操作將不符合綠色標準的項目提升為符合標準,進而以綠色項目為名義籌集資金。同時,國外部分環境審計部門在合法合規審計、真實審計、鑒證審計、效益審計等環境審計體系外,還提供“環境咨詢”服務,接受專家意見和私人審計報告,建立大企業環境保護信息披露標準,提升環境審計效能,降低“洗綠”風險。近年來,隨著我國綠色金融的快速發展,國內研究者們開始關注綠色金融和環境風險的審計監督,提出我國金融機構內部綠色金融風險評級機制尚不完善,環境風險評估尚不全面,從而導致對綠色金融的支持力度無法滿足發展需要,“洗綠”行為、缺少綠色金融長期戰略規劃的問題、相關內部控制問題以及政策規劃等問題產生了對內部獨立監督和政策評價咨詢的需求,即內部審計需求。

歐洲央行與歐盟成員國國家主管部門共同起草《氣候環境風險指南(草案稿)》(簡稱《指南》),明確要求在銀行組織機構內部應按照“三道防線”模式分配與氣候環境相關風險的管理責任。相較于產品部門、業務管理部門以及風險管理部門,內部審計部門具有相對獨立性,能夠更加客觀地評估發展與風險之間的關系,保持審慎、科學的風險偏好。

(二)環境風險管理框架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職能履行的基本策略

作為環境風險管理框架的組成部分,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應當立足自身職能,客觀獨立開展環境風險審計,建立與審計機關、社會審計機構等多審計主體之間交互聯動,推進環境信息披露與信息共享平臺應用(見圖3)。

一是客觀獨立開展商業銀行環境風險內部審計。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應發揮監督檢查、咨詢服務職能,依據國家政策、監管制度及內部管理要求等,獨立、連續開展環境風險內部審計;將環境風險審計納入內部審計范疇,通過提升審計人員專業能力、適當引入外部專家等方式,實現環境風險審計的專業可行性;建立環境風險審計流程,明確風險評估、風險識別與風險控制審計檢查等實務操作要求,推進數據模型掃描、內外部信息分析等數字化審計手段的有效應用,將環境風險貫穿于各業務產品、管理事項審計,通過全面或常規審計、專項審計或審計調查以及經濟責任審計等審計形式,完成環境風險內部審計;結合審計發現和問題成因,進一步探查金融機構內部環境風險管理架構、內部控制、風險管控中存在的系統性、流程性缺陷,提出管理建議和咨詢建議,推動環境風險管理體系健全、內部控制完善,提升金融機構發展戰略與“雙碳”目標、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契合度。

二是建立多主體環境風險審計交互聯動。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應推進與審計機關、社會審計機構等多審計主體間聯動,實現審計機關監督指導下的審計信息和審計業務的配合、共享,提升環境風險審計成效。審計機關開展的環境審計已形成涵蓋環保財政資金審計、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環境績效審計、環保政策落實跟蹤審計、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多維度、較為成熟的審計方式,內部審計部門可以借鑒學習國家審計的成熟經驗,在審計機關的指導下明確政策方向、優化技術方法、提高審計效率。社會審計機構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或環境責任報告中披露的環境信息進行審計,出具有效審計意見,是商業銀行對融資主體進行環境評級的可靠基礎,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也可通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結果獲取經過獨立鑒證的環境信息,作為審計證據來源。同時,審計機關開展環境審計或環境績效審計,社會審計機構開展企業環境信息披露鑒證時,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配合和信息交互,也有助于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

三是推進環境信息披露與信息共享平臺應用。環境風險分析需要專業、詳細、高質量的數據基礎,包括環境和氣候因素變化、企業財務和非財務數據、財務指標對環境和氣候變化的敏感性、金融企業環境風險敞口等。我國已通過《落實〈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的分工方案》等,計劃逐步建立強制性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商業銀行也已建立較為規范、披露要素較全面的涉及綠色金融產品規模、節能減排量化數據等環境信息披露機制。但目前整體披露質量尚不均衡,具體數據信息不完善,企業環境信息數據缺乏有效鑒證,環境監測數據未實現整合、開放、共享,缺乏ESG信息披露的監管要求和統一標準,造成商業銀行和融資主體間信息不對稱。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通過監督檢查,提高商業銀行自身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同時通過綠色金融業務層面的信貸投向、客戶準入、貸款三查有效性等審計檢查,關注并推動驗證融資主體環境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完整性,引導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整體提升。在內外部審計主體聯動、內部審計實施、融資主體審計檢查、商業銀行同業交流過程中,推進環境數據共享平臺建設,實現環境風險分析所需的專業數據支撐。

(三)環境風險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規制思路

內部審計工作特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外部宏觀性,以及貫穿于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風險控制、公司治理層面的綜合性,更加契合環境風險的強外部性、強傳遞性、強動態性,從而實現以傳統的合規審計為基礎、以風險導向審計為抓手、以增值型審計為目標的環境風險內部審計規制思路(見圖4)。

一是以傳統的合規審計為基礎。內部審計要以國家政策、產業政策、監管制度以及行內制度為基準,關注貸款準入、貸前調查及貸后管理是否符合制度要求,尤其要關注準入客戶是否符合國家政策要求,是否違規準入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傳統行業客戶甚至“兩高一?!逼髽I,綠色金融產品客戶是否符合產品投向要求,貸前調查和貸后管理是否關注并揭示環境風險及其他風險情況。合規審計能夠發現業務管理中的內部控制薄弱和違規操作等基礎層面的問題,從而指出操作性問題。

二是以風險導向審計為抓手。在合規審計發現的操作性問題基礎上,內部審計需結合環境風險評估合規風險、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關注產品設計、風險控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全行層面普遍性、典型性問題,更需分析問題成因,推動環境風險控制制度完善和管理健全。此外,內部審計還應進行問題間關聯分析,識別是否存在行業性問題和風險,及時提示信貸投向的調整。

三是以增值型審計為目標。內部審計更要從戰略風險的高度識別和分析問題,推動環境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完善風險治理架構和風險管理策略,建立符合商業銀行需求的環境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同時,從合規和風險的角度把握全行發展戰略是否符合國家政策和經濟發展方向,提出咨詢建議,促進金融機構建立符合國家宏觀方向和可持續發展方向的戰略發展體系。

四、結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商業銀行在此過程中需要關注、防范氣候與環境風險,完成自身業務發展轉型和風險控制轉型,而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需立足自身職能,助力商業銀行進行環境風險的識別與應對。本文在商業銀行發展轉型和環境風險管理的研究背景下,通過分析環境風險的強外部性、強傳遞性、強動態性特征,從風險治理架構完善環境風險文化和頂層設計,建立環境風險管理策略、明確環境風險偏好和風險限額,建立環境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完善環境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數據質量控制機制,將環境風險納入內部控制和審計體系等五個方面,初步建立商業銀行環境風險管理框架;結合內部審計部門風險控制的職能定位,建立以傳統的合規審計為基礎、以風險導向審計為抓手、以增值型審計為目標的環境風險內部審計規制思路。

(作者單位: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審計部,郵政編碼:210000,電子郵箱:yanlu2948@163.com)

主要參考文獻

[1]曹烜.我國商業銀行完善環境風險管理體系的思考[J].新金融, 2021(12):46-52

[2]方琦,錢立華,魯政委.金融機構氣候與環境風險應對之策: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J].現代商業銀行, 2021(19):22-28

[3]雷博雯,時波.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績效與流動性風險的影響[J].金融理論與實踐, 2020(3):26-31

[4]馬駿.論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J].金融論壇, 2015(4):18-27

[5]馬駿.金融機構環境風險分析的意義、方法和推廣[J].清華金融評論, 2020(9):16-20

[6]馬駿,孫天印.氣候轉型風險和物理風險的分析方法和應用:以煤電和按揭貸款為例[J].清華金融評論, 2020(9):31-35

[7]王昕彤,劉瀚斌.“綠色”視角下的金融風險研究[J].華北金融, 2021(8):25-32

[8]吳玉宇.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標準制定及實施對策[J].上海金融, 2012(5):104-106+119

猜你喜歡
環境風險綠色金融內部審計
新常態下發展綠色金融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
國際綠色債券的發展趨勢及我國應對之策
風險再現與媒介正義
我國內陸核電站環境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我國綠色金融在發展中如何面對當前的機遇和挑戰
綠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業的運用研究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工程項目環境風險研究
化工行業環境風險評估研究
淺析SAP系統在石化企業內部審計中的運用
新常態下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