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情實感真表達

2023-07-04 03:26周晨曄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3年6期
關鍵詞:習作教學小學語文

摘要:習作是學生表達與交流的需要?!段易隽艘豁椥嶒灐返牧曌鹘虒W中,努力讓學生流露真情實感,推動學生“真表達”:真實經歷,喚醒習作“真欲望”;真實體驗,滲透習作“真方法”;真實評價,提升習作“真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我做了一項小實驗》

習作是學生表達與交流的需要。從大部分學生的現狀來看,他們面對習作時的畏難情緒一直存在,無論是素材的選擇,還是情感的抒發,多有滯澀之感。如何消減這種“畏難情緒”和“滯澀感”?我想,讓學生流露真情實感,是可行的答案。在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做了一項小實驗》的習作教學中,我試圖以真實的經歷、真實的體驗和真實的評價,推動學生“真表達”。

一、真實經歷,喚醒習作“真欲望”

本次習作的要求是觀察事物的變化,寫清一次實驗的經過。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在這一單元的課文學習中有了間接的觀察體驗:按時開放的花鐘,自己會飛回家的蜜蜂,夏天缸里的小蝦。這次習作,是對“觀察”這一單元要素的進一步落實和深化。

既然以“我做了一項小實驗”為題,就應當以學生已經“做了”實驗為前提。我翻閱了很多關于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教學的第一環節多是引導學生回憶做過的實驗或是觀看實驗小視頻,以此喚醒學生的表達欲望。但無論是回憶實驗過程還是觀看視頻,不管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與學生存在一定距離。要讓學生有更鮮活而直接的經歷,不妨當堂完成一個小實驗。因為只有在這樣真實的情境里,學生的感官才能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觀察的各條路徑也才能真正通暢起來。

當堂實驗的最大益處在于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進而更好地落實觀察任務。一番斟酌和多番嘗試后,我最終將目光鎖定于“大氣壓”實驗,即用一張紙蓋住一半在桌上一半懸在空中的尺子,當重物砸向尺子時,尺子不會被彈飛。這個實驗需要用到的白紙、直尺、字典等,都是學生熟悉、隨手可得的。但是,實驗中的“紙”與學生日常所見到的紙不同——變得有“力量”了。為了突顯紙的神奇,我在課堂一開始就特意放大了這張紙的特點:“今天,實驗的主角是一張紙,它要和我們比一比力氣。一張紙到底能有多大的力氣呢?”然后,我用“蹺蹺板”的比喻讓學生理解來自尺兩端的不同力量;再通過向學生借來的橡皮、本子等,讓學生在對比中依次感受字典落下去的力量。這時,再請上主角“白紙”。最終出人意料的實驗結果引發了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喚醒了他們的表達欲望,讓他們迅速投入到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之中。

二、真實體驗,滲透習作“真方法”

三年級作為習作的起步階段,是學生從寫話到習作過渡的關鍵期,尤其需要打好基礎。上述過程中,學生雖然真實經歷了一次實驗,但也有部分學生只是“圖個熱鬧”,也存在部分學生“只會看不會說,更不用說寫”的現象。所以,推動學生深入其中,產生真實的體驗,至關重要。我采用了分層營構和有效追問的方式,并在這一過程中滲透習作的方法,讓他們的表達有序,更有情。

(一)分層營構,讓表達“有序”

這次實驗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有過程的變化,這是學生需要注意觀察的地方,也是習作中需要重點描述的。所以,在示范實驗后,我讓學生嘗試描述實驗過程,以達到把實驗經過“寫清楚”的目標。但僅看一遍,絕大多數學生還不能準確說出整個經過。因此,我在實驗過程中以及實驗后設計了這樣四個分層活動:(1)看一看: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同時觀看大屏幕上出示的實驗步驟,做到看清楚、聽清楚;(2)說一說:借助表示先后順序的詞和屏幕上留下的圖片提示,把剛才的實驗過程有條理地說清楚;(3)寫一寫:把整個經過記錄下來,力求寫清楚;(4)做一做:按照前幾個環節中的所見所聞,同桌輪流操作,完成實驗。

學生從看實驗、說實驗到寫實驗,從教師的實驗演示到最后自己的操作實踐,真實地體驗了完整的過程,作文中自然達成了“把實驗經過寫清楚”的目標。這四個環節,在學生觀察實驗和記錄實驗之間搭建起了一個支架。學生依托支架,拾級而上,逐步對這個小實驗的經過了然于心,為親身參與實驗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與此同時,學生借助“先……接著……然后……最后……”的句式,學會了更有序地表達,獲得了言語能力的提升。

(二)有效追問,讓表達“有情”

寫清自己獨特的發現和實驗過程中的感受,是本次習作中需要重點關注的。這是提升習作質量,把習作寫生動的重要一步,更是關注學生個性表達,給予言語實踐空間的關鍵環節。學生被有趣的實驗吸引,但對實驗中的發現和自己內心的情感變化還是模糊的、不具體的。于是,我抓住學生實驗過程中幾個情緒起伏的“重要時刻”,為學生打開一個語言的通道。比如,在第一批學生準備開始實驗時,我隨機采訪幾位學生:“此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覺得實驗會成功嗎?”在學生結束實驗后,再立即采訪:“你有什么發現?”抓住這樣兩個特殊的時間點向學生提問,他們立刻就關注到了自己的心情和實驗變化,表達了自己實驗前的興奮和期待,也發現了“紙變重了”“紙皺了”“尺歪了”等一系列變化。

在同桌兩人分別完成實驗后,我又隨即追問學生:“你有什么發現?”“一開始有預料到這個結果嗎?”“那時是怎么想的?”在此基礎上,出示句式“當看到時,我”,引導學生回憶整個實驗過程中自己的心理活動,前后關聯對比,豐富言語表達。

多次追問下,學生的體驗更加真實,也更加深刻。部分學生還有了獨特的發現——尺的擺放位置不一樣,實驗結果也會不一樣。有了這樣各不相同的體驗,學生也就有了更多個性化的表達。

三、真實評價,提升習作“真質量”

將習作評價融入教學過程,可以充分發揮其激勵與指導的作用。學生在參與評價及獲得反饋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審視自己與他人習作的機會,同時也能在交流分享中進一步思辨,發現共性或個性的問題并嘗試修改,切實提升習作的質量。

這次習作共分兩部分完成。為了讓評價更加真實,更加貼合這次練習,促進學生習作質量的真實提高,學生每完成一部分,都會有一個評價與反饋環節。學生可以自主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我也會在巡視后推薦部分作品,大家共同點評。我要求學生先讀一讀自己所寫的片段,然后其他學生參與點評。設計這樣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方式,一方面是為了鼓勵學生分享習作,收獲分享學習的快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修改習作的能力。同時,在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中,我也會時刻捕捉學生的共性問題,及時點撥、幫扶,促進表達的提升。比如,學生在描述實驗過程中的動作時產生了疑惑,我就讓他們比較后說說哪個字更貼切,并將“露、鋪、壓、蓋、落、砸”等動詞相機板書。有了這些動詞的幫忙,學生把實驗的過程寫得更清楚了。

習作評價是為了考量學生習作任務的達成度,檢驗教學目標的完成度,為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習作提供依據。所以,評價的標準需要與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一致。而學生在有“章”可循的情況下展開的評價,才是真實、有效的評價。為此,我緊扣教學目標,制定了評價細則,包括“能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把實驗經過寫清楚”“能把實驗過程中的發現寫清楚”“能寫出自己實驗過程中的內心活動及變化”等標準,并以評價量表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他們清楚地知道“評什么”和“如何評”。值得說明的是,我把教學目標逐條轉化為學生看得懂的語言,用打星的方式讓他們在“自評”和“他評”過程中再次聚焦習作目標,逐一對照評價,并不斷修正。這一環節的實施,有效促進了教學目標的落實。最后,我把這些評價標準編成一句順口溜送給學生——“先后步驟要寫清,抓住順序來表明。有趣發現要交代,實驗心情需表白”。學生把這些“標準”記在心間,對習作的思考更加深入,習作質量的提升也有了切實的保障。

(周晨曄,江蘇省無錫市羊尖實驗小學。)

猜你喜歡
習作教學小學語文
善用微練筆 叩啟習作之門
童心寫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提高習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與研究
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探討
學生習作難題之解決策略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