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丏尊對現代語文教育的開創之功

2023-07-04 03:26吳賢友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3年6期
關鍵詞:語文教育

摘要:夏丏尊的道德文章,向來為世人稱道。他對現代語文教育的開創之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讓語文教學漸趨科學。在他看來,理論方法的指導不可忽視,無論對閱讀還是對寫作,都有著不可或缺的的作用。二是厘清了語文的學科特性。最早發現語文學科是著眼于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科。三是建設了語文讀寫新體系。

關鍵詞:夏丏尊;語文教育;學科特性;讀寫體系

夏丏尊(1886—1946),浙江紹興上虞人,現代著名作家、出版家和語文教育家。從五四運動到抗戰勝利,他在中學語文教育戰線奮戰20年,“始終獻身于教育,獻身于教育理想”(朱自清語),長期擔任中學“國文”教師,其深厚的學養與高尚的品格為學生所景仰。1930年加入開明書店,與葉圣陶合作創辦《中學生》雜志,共同撰寫《文心》,編著《國文百八課》,獨自翻譯《愛的教育》。這些作品澤被無數青年學子,他也因此成為當時青年公認的良師益友。但夏丏尊的教育經歷非??部?。他早期有過讀私塾、習八股的傳統訓練,16歲考中秀才??婆e制廢除以后,他四處輾轉,先后到中西學院、紹興府學堂求學,并有負笈東瀛的留學經歷。他沒有從任何學校畢業,自然也沒有取得任何文憑。然而,他在教育實踐和編刊著述中所展現的道德文章,向來為世人稱道。

夏丏尊身處新舊教育交替的時期,作為一門學科的語文教育尚在初創時期,無論是教育觀念還是教育實踐,都鮮有可以依傍的現成經驗,這注定他的語文教育探索無比艱難而又彌足珍貴。但恰恰是在這樣的教育場域中,以他為首的教育群體把現代語文教育推向了一個巔峰。他對現代語文教育的開創之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讓語文教育漸趨科學

中國自古談到讀寫,不是“文無定法”,就是“神而明之”。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蘇軾《答謝民師書》)之類的說法,終究玄妙莫測,無法落實到教學。即使到了新文化運動之后,學校教育漸趨普及的時期,這種情況也沒有多少改觀。即便是像魯迅這樣的文學大家,也認為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讀書雜談》)面對有人請他指點寫作的請求,他在《給王冶秋的信》中寫道:“指點做法,非我所能,我一向的寫東西,卻如廚子做菜,做是做的,可是說不出什么手法之類?!?/p>

作為語文教育人,夏丏尊自然不能回避這個現實問題。在他看來,理論方法的指導不可忽視,無論對閱讀還是寫作,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關于寫作,他在《文章作法》的《緒言》中說:“法則究竟能指示人以必由的途徑,使人得到正規。漁父的兒子雖然善于游泳,但比之有正當知識,再經過練習的專門家,究竟相差很遠。而跟著漁父的兒子去學游泳,比之于跟著專門家去練習也不同,后者總比前者來得正確快速。法則對于技術是必要而不充足的條件,真正憑著練習成功的,必是暗合于法則而不自知的。法則沒用而有用,就在這一點,作文法的真價值,也就在這一點?!保?]在他看來,傳統寫作教學并非沒有法則,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些法則沒有被施教者指明,所以學習者只能暗中摸索。

那么,何為“作文法”呢?他說:“文章本是為了傳達自己的意思或情感而作的,所以只是一種工具。單有意思或情感,沒有用文字發表出來,就只能保藏在自己的心里,別人無從得知。單有文字而無意思或情感,不過是文字的排列,也不能使讀的人得到點什么。意思或情感是文章的內容,文字的結構是文章的形式。內容是否充實,這關系作者的經驗、智力、修養。至于形式的美丑,那便是一種技術。嚴格地說,這兩方面雖是同樣地沒有成法可依賴,但后者畢竟有些基本方法可以遵照,作文法就是講明這些方法的?!保?]他把作者的“經驗、智力、修養”排除在外,因為這些功夫是課堂之外的修行,課內教不了,“作文法”的指導針對的是語言文字運用。這樣的界定不僅契合語文的學科特性,也讓課堂教學的實操性大大增強,符合寫作的認知規律。

為了追求法則的“有用”性,夏丏尊還將“作文法”的基本要求概括為兩點:一是真實,二是明確。所謂“真實”,就是表現作者在特定情境中的實感;所謂“明確”,即所表現的要使讀者易于了解——這是一切文字表現的通用法則,也是課堂教學必須達到的目標。他對各體文的分體闡釋,則“大體上是以對寫作行為程序的描述為‘經,以對寫作技術的知性特征的說明為‘緯,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寫作技能為目的,構成一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認知—操作系統,基本上做到了法則說明、實例分析、練習設置三者渾然一體,使學生有法可依,有例可想,有文可作,看了能懂,懂了好練,練了有效?!保?]當然,寫作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也需要辯證分析,單知道作文法也不能說一定就作得出好文章,這和“學游泳的人不是只讀幾本書就能成,學木工的人不是只聽別人講幾次便會”的道理一樣。

夏丏尊領銜編寫的《國文百八課》,是以“文話”為中心的教材體系。每單元由文話、文選、文法或修辭、習問四個部分組成。以“文話”(文章知識)統領單元和教材,構成教學目標、內容系統。這種先“知”后“行”的編寫體例擺脫了“自悟其理法”的思想,無論對教還是學,都有著切實的指導意義。

應該說,夏丏尊的語文教學探索讓語文教學實踐漸趨科學。

二、厘清了語文的學科特性

在語文獨立設科以前,語文教育是集哲學、史學、經學、倫理學與語言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教育。清代末年頒布《欽定學堂章程》后,語文學科才開始從綜合性學科中分化出來,向著具有現代學科意義的語文教育轉變?!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對語文課程的定義是:“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保?]這已經成為今天語文教育者的共識。但我們要知道,這一共識的達成經歷了一個不斷爭論和反復辨析的過程,是無數語文教育者艱難探索的結果。對語文學科是著眼于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科特性,應該說,夏丏尊是最早的發現者和實踐者。

在《學習國文的著眼點》的演講中,他說:“學習國文該著眼在文字的形式方面。就是說,諸君學習國文的時候,該在文字的形式方面去努力?!瓏目频膶W習工作,不在從內容上去深究探討,倒在從文字的形式上去獲得理解和發表的能力。凡是文字,都是作者的表現。不管所表現的是一樁事情,一種道理,一件東西或一片情感,總之逃不了是表現。我們學習國文所當注重的,并不是事情、道理、東西或情感的本身,應該是各種表現方式和法則?!保?]語文學科特有的功能和作用,決定了我們在學習語文時只能“在形式方面努力”:就整篇的文字說,學習的自然是章法、段落、結構等法則;就每一句說,是學習句子的構成及彼此結合的方式等;就每句話中所用的詞語來說,也有其各種方法和習慣需要學習。

夏丏尊以日常閱讀和語文閱讀為例,做了形象的對比:日常閱讀因為文章內容不同,我們或興奮,或流淚,或厭倦,這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語文閱讀呢,我們雖然也會興奮、流淚或厭倦,但情緒發泄之后,還得“用冷靜的頭腦去再讀、再習,從文字的種種方面去追求、去發掘?!币驗槲覀冮喿x的目的“不在興奮、不在流淚、不在厭倦,在學習文字”。細細想來,今天有些語文課,像歷史課,像哲學課,像文化課,但就是不像語文課,根本原因在于我們過于關注文本內容的學習,而忽視了這些文本在表現內容時所采用的“方式和法則”。

夏丏尊批評傳統國文教學低效和無效,許多青年中學畢業后,文字還寫不通,原因“并不是缺乏內容,十之八九毛病在文字的形式上”。這顯然是日常語文學習中不曾在文字的形式上留意的緣故。當然,我們必須看到,凡是語言文字,本身都附帶有內容,語言文字是表現內容的媒介,世間絕不會有脫離內容的語言文字。語文課如果離開對經典文本內容的研習,學生沒有情感積淀,也就沒有發表的激情和欲望。語言文字的形式要學,且一定是在具體的文本語境中學,如此才能在知、情、意等方面獲得啟迪和實現遷移,才稱得上完整的語文學習。

為充分發揮語文課的特有功能,夏丏尊特別專注于文章學的研究,與劉薰宇合作,寫作《文章作法》,在此次基礎上,他不斷探究寫作的內在規律,寫出了《句讀和段落》《句子的安排》《文章的省略》《文章中的會話》《文章的靜境》《文章的動態》等文章,后來被編為《文章講話》一書。他與葉圣陶合作編寫《國文百八課》,始終不渝地踐行“注重于形式”的語文理念——“對于文章體制、文句格式、寫作技術、鑒賞方法等,討究不厭詳細?!保ā秶陌侔苏n·編輯大意》)

當代學者王尚文說:“我以為語文之外的其他學科所教所學的是教材的言語內容,而語文學科則以教材的言語形式為教學內容;質言之,其他學科重在教材‘說什么,語文學科則重在教材‘怎么說,以使學生從中學習如何具體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本領,培養讀寫聽說等語言能力?!保?]這是相隔近一個世紀之后的回應,也是對夏丏尊最好的禮贊。

應該說,夏丏尊著眼于“語言文字的表現形式”的思考,揭示了語文學科的本質特性,這在現代語文教育史上功不可沒。

三、建設了語文讀寫新體系

民國時期的教育家很多都是從中小學教育起步,但他們最終都走向了大學,錢穆、朱自清、陳望道、朱光潛等,都是如此。夏丏尊雖然也有在大學任教的短暫經歷,但他的一生基本都奉獻給了中學生。相較于朱自清、陳望道等人,他對中學語文教育用心更專、用力更勤。他在語文閱讀和寫作兩方面皆有深耕細作,并試圖建設自己的讀寫體系。

與“聽說讀寫”四面出擊的觀點不同,夏丏尊在語文教學中更注重讀寫能力的培養。在《關于國文的學習》一文中,他說:“依文字的本質來說,國文的學習途徑,普通是閱讀與寫作二種。閱讀就是我在前面所說的‘從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的事,寫作就是我在前面所說的‘用文字發表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事。能閱讀,能寫作,學習文字的目的就已算達到了?!保?]也因此,他在語文教育上的實踐和探索都圍繞這兩種途徑展開。當然,相對于寫作,他對閱讀的思索更為成熟,對為何讀、讀什么、怎樣讀都有深入且獨到的思考,這對今天的語文閱讀教學的也有重大意義。

民國時期,文白交雜,新舊更替,對閱讀教學的理解自然是眾說紛紜:側重白話還是文言?強調默讀還是誦讀?注重生活應用還是文學審美?每一個問題都牽動教育者的神經,對問題的回答也映射著他們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殊異。夏丏尊對這些問題都一一做過具體深入的思考,形成了養成能力、潤澤生命的語文閱讀觀,有些觀點,即使到了今天,依然很前衛。

比如,培養興趣是閱讀教學的第一要務。在《文藝論ABC》中,他說:“我以為讀書是各人各式的事,不能用一定方式來限定的。只要人有讀書的志趣,就會依了自己的嗜好自己的必要去發見當讀的書?!保?]這是針對初讀者而言,與專業研究自然不同。所以編制目錄讓別人依照去讀,總有種強按牛頭不飲水的感覺。更何況,“編目錄的人所認為必讀的東西,大半仍由于自己主觀的嗜好”[9]。實際上,當一個人閱讀的興趣養成之后,他自己就會觸類旁通,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

又如,需要“啃”點難懂的元典。有不少人感嘆:也讀過不少書,但捫心自省,發現自己既沒有練就閱讀的“功力”,更沒有感覺收獲滿滿。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少元典閱讀。所以,夏丏尊認為,在養成閱讀興趣之后,有些書要先讀,這樣可以掃清后面的閱讀障礙。比如基督教的《圣經》和古希臘神話,“許多作家的作品往往與此有關,或是由此取材,或是由此取了體制與成語,巧妙地活用在作品里?!惫畔ED文明之外,“各民族的文明所產出的第一級的書,都只二三冊而已?!边@些元典經過長年的磨琢,言語上已臻完美,內容上有的是“表現諸民族理想的大敘事詩”,有的是“反映人生的劇的杰作”。[10]就中華傳統文化而言,享有“元典”之尊的其實很有限:儒家的“五經”和《論語》《孟子》及《荀子》,道家的《道德經》《莊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韓非子》等,史家的前四史和《資治通鑒》……如此而已。

再如,讀者要努力達到作者的水準。作品有優劣之分,閱讀能力也有高下之別?!拔乃囪b賞上的有程度的等差,是很明顯的事了。在程度低的讀者之前,無論如何的高級文藝也顯不出偉大來?!薄按笞骷以谄渥髌分薪g了精髓,提供著勇氣、信仰、美、愛、情熱、憧憬等一切高貴的東西,我們受了這刺激,可以把昏暗的心眼覺醒,滯鈍的感覺加敏,結果因了了解作家的心境,能立在和作家相近的程度上,去觀察自然人生?!保?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用作品中的感情和觀念,來解釋分析生活。更重要的是,因為閱讀文藝作品,我們看清了自己和世界,“明識了世相,知道平日自認為自己特有的短處與長處,方是人生共通的東西,悲觀因以緩和,傲慢亦因以減除?!保?2]

“命苦不如趁早死,家貧無奈做先生?!痹谙膩D尊生活的時代,社會動蕩,生靈涂炭,做教師實在不是一件有趣味的事,但他依舊盡心竭力,孜孜矻矻,為萬千學子奉獻了一生。其在語文教育上留下的諸多業績,不應被埋沒,更不能被忽視。

參考文獻:

[1][2]夏丏尊,劉薰宇.文章作法[M].上海:中華書局,2007:緒言2,緒言1.

[3]潘新和.夏丏尊寫作教學觀初探[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3):95-100+118.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

[5][7]夏丏尊.夏丏尊談教育[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5:66,21.

[6]王尚文.語言·言語·言語形式——試論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J].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1):73-75.

[8][9][10][11][12]夏丏尊.夏丏尊文集[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3:139,140,143,150,150.

(吳賢友,江蘇省南京市天印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語文教育
淺談信息技術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影響
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審美意趣培養研究
呼喚和諧的兒童本位觀
幼兒故事教學法在幼師語文教育中的應用淺析
語文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教育教學要做到“文道美統一”
窮其本然,化為踐履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