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一體化、產業結構調整與綠色發展效率

2023-07-06 05:23李金林冉光和葉長華
商業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產業結構調整

李金林 冉光和 葉長華

摘要:在分析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機制的基礎上,利用2004-2018年長三角城市群38個城市的面板數據評估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影響,并對市場一體化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影響綠色發展效率的機制進行了實證檢驗,研究發現:市場一體化有助于提升長三角城市群綠色發展效率,其影響效應存在顯著的異質性特征;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結構合理化是市場一體化影響綠色發展效率的重要傳導機制。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合理引導地方產業結構有效升級,對新時代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增長、地區之間綠色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市場一體化;產業結構調整;綠色發展效率;長三角城市群

中圖分類號:F12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148X(2023)03-0022-08

收稿日期:2022-06-26

作者簡介:李金林(1989-),男,重慶忠縣人,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發展;冉光和(1955-),男,重慶潼南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金融、宏觀經濟與可持續發展;葉長華(1982-),男,重慶榮昌人,博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發展、公司金融。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從傳統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能耗、低排放、高產出”的綠色發展方式轉變,這也是落實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途徑。然而,現行的地方政府績效考核機制以及落后地區策略性分工等因素加劇了區域市場分割與地方保護[1],這也讓中國生態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此,如何實現“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模式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要議題。

為實現綠色發展,消除市場分割、推動區域一體化建設將成為其中的核心環節。目前,《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已獲國務院批復,這對推進長三角城市群綠色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近年來,長三角城市群的市場一體化水平快速提高,但仍面臨著嚴重的市場分割難題[2],“規模不經濟”和嚴重的環境污染成為阻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嚴重桎梏。推動統一市場體系建設是實現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保障,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此外,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有效的實現了經濟增長動力轉換,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對綠色發展轉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3]。因此,作為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路徑,結構性調整對綠色經濟發展的影響在產業層面也逐步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4-5]。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一體化與產業結構調整對綠色發展的影響可能并不是孤立的。市場一體化對于要素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有積極作用,但市場一體化影響產業結構的調整會對綠色發展產生何種效應?

學術界關于綠色發展的研究雖有一定積累,但鮮有立足于市場一體化及產業結構調整的視角來研究長三角城市群綠色發展的成果?,F有研究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一是有關市場一體化與綠色發展方面,由于資源稟賦不同以及產業在區域間分布不均衡,中國各區域存在較為明顯的市場分割現象。分割的市場會阻礙產品和要素在區域間的自由流動,導致資源無法得到合理配置,進而造成經濟效率損失以及帶來更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而破除市場分割將會提高綠色增長效率?[6]。二是有關產業結構調整和綠色發展方面,有研究認為,第二產業會帶來更多的污染物排放量和更高的排放強度,因此各地區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以達到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7],而也有研究認為,產業結構調整與環境污染不是單向影響的關系[8],地區環境政策(或環境質量)會反向影響產業結構調整。

綜上,已有研究圍繞市場一體化與綠色發展的關系進行了一定探索,并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借鑒,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于深層次分析:一是已有文獻更側重于研究市場一體化、產業結構調整與綠色發展中兩者的耦合協調關系,較少研究三者耦合協調關系且不夠深入,特別是市場一體化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對綠色發展的影響,其背后的運行機制也尚不明晰。二是,大多數文獻研究商品市場一體化與綠色發展之間的關系,鮮有考慮要素市場一體化中的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與綠色發展之間的關系,那么,金融市場一體化、勞動力市場一體化是否與綠色發展有關聯,這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

綠色發展效率作為綠色發展水平的測度標準,其本質在于既實現經濟增長又兼顧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9],這與目前中央提出的實現綠色發展轉型要求保持一致[7]。從當前區域經濟發展情況看,市場一體化不僅是未來區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將成為助推區域經濟提檔升級的重要引擎[10]。市場一體化除了存在一定經濟效應之外,還具有正向的環境影響效應[11]。因此,從市場一體化如何影響經濟增長以及市場一體化如何影響節能減排兩個方面來反映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具體影響,具體來說,市場一體化可以促進要素實現跨區域自由流動,并進一步發揮市場規模效應、競爭效應以及要素配置效應等促進綠色發展效率水平的提升。如下圖所示。

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市場規模效應、資源配置效應及市場競爭效應三個方面。首先,市場一體化促使各地區經濟實現專業化分工,從而獲得比較優勢和規模經濟,最終實現經濟增長[12]。若區域間實現市場一體化之后,那么就會使得區域間勞動力流動與投資愈發自由與便捷,這將進一步推動地區專業化分工以及規模效應的發揮,進而有效提升地區的能源使用效率,最終使得企業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其次,市場一體化會使得市場價格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關鍵作用,這將使得要素可自由流動于不同地區間,資源的邊際產出在不同地區、企業間保持一致,這將促使企業以最優的資源配置投入生產,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生產率。市場一體化通常還能夠將區域內相對落后產業、產能淘汰,進一步使得擁有較高生產率和能源利用效率的企業能夠獲取更多的資源,從而降低生產過程中不必要的能源效率損失,最終有助于提升區域碳排放效益。最后,市場一體化能夠促進供給與需求間的有機聯系,且能實現資源要素在跨區域的自由流動,這就會在較為完善的區域經濟分工與合作的市場機制基礎上,使得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同時,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產業發育程度與發展方向通過相應的競爭可以完整反映出來,并不會受到地方政府保護等壁壘的影響,因而可以在區域內形成良好的產業競爭環境,同時由于企業在市場上能夠自由地獲取所需的生產要素,最終就會促進產業結構轉型以及產業競爭的提升。此外,由于市場一體化還有利于區域分工協作,進而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這將使得區域環境規制和污染聯合治理等相關政策協同度不斷提高,最終有利于共同減排?;谝陨戏治?,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市場一體化能夠促進綠色發展效率的提升。

(二)市場一體化、產業結構調整與綠色發展效率

由于區域間長期存在市場分割造成了產業配置不合理和產業結構趨同的現象,這將會引發區域間的不必要競爭,造成資源浪費,從而無法有效發揮地區比較優勢,使得區域發展各自為政難以協調,最終阻礙經濟長期穩定增長。與市場分割截然相反的是,市場一體化可以引導各地合理規劃相關產業,這將極大地促進產業結構高度化,從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13]。一方面,市場一體化使得要素在區域間實現自由流動,從而推動各地區要素稟賦結構的升級。另一方面,市場一體化可以極大地改變地方過去主要聚焦于第二產業和重工業的局面[14]。隨著區域市場一體化程度的上升,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較為嚴格的地區,由于在環境要素方面存在相應的劣勢,使得這些地區不得不從其他地區引入成本更低的產品,以此減少產品在本地區進行生產,進而減少污染產業在本地區所有產業中所占的比例,使得原本過度集中于第二產業的資源流入第三產業,最終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結構調整是當前中國綠色發展轉型的重要途徑之一,其可有效促進污染物排放削減并推動增長動力的良性轉換[3]。自從進入經濟新常態以來,中國經濟轉向不再追求以數量的增長而是追求質的增長,因此,持續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是實現經濟由量到質的根本前提。一方面,產業結構調整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可以在合理化和高級化兩個方面體現。就產業結構合理化而言,要素的配置組合由不合理狀態向最優狀態轉變,此時的產業結構也會更加契合需求結構,繼而實現經濟增長。在產業結構逐漸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升級的過程中,經濟增長不再是以由要素驅動為主,此時逐漸轉向創新驅動,因此,在這一過程中促進新技術、新業態的產生,進而提高地區經濟增長質量。另一方面,李斌和蘇珈漩證實了產業高級化以及產業結構合理化對于綠色增長均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15]。其中,就產業結構高級化而言,由于生產方式不斷地從傳統方式走向科技創新,客觀上推動了節能減排,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態環境質量。產業結構合理化不僅體現了產業部門之間的高耦合度,還體現為資源的高利用率。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正在逐步轉變,資本以及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第三產業集聚,促使產業結構隨之改變,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環境污染空間格局?;谝陨戏治?,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市場一體化通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綠色發展效率。

三、研究設計

(一)綠色發展效率的測度

在借鑒Li?和Hu做法的基礎上[16],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等因素,本文采用SBM模型來進行綠色發展效率的測度,所測度的結果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綠色發展效率指標數據。本文所構建的模型中涉及的資本、勞動力、建成區面積、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等各指標具體說明如下:(1)資本投入指標采取固定資產代替資本存量的方法,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作為資本投入量;(2)勞動投入指標采用城鎮單位就業人數+私營單位就業人數的總和來表示;(3)資源投入指標采用的是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供應量數據;(4)期望產出指標則采用的是長三角城市群內各城市當年地區生產總值(GDP)來進行衡量,期望產出作為正向指標;(5)非期望產出指標采用的是工業廢水、工業二氧化硫、工業煙塵以及碳排放的數據表示,而非期望產出作為負向指標。

SBM模型可以處理多個投入和產出變量的效率測度問題,因此,該模型廣泛地用于綠色發展效率的分析。實際上,該模型包含n個決策單元,而模型的每個決策單元包括投入變量(即x∈Rm)、期望產出變量(即?yb∈Rs2)以及非期望產出變量(?yb∈Rs2)。我們用X表示投入變量的矩陣(X>0),X=[x1,x2…xn]∈Rm×n,用?Yg表示模型中期望產出變量的矩陣(?Yg>0),?Yg=[yg1,yg2…ygn]∈Rs1×n,?Yb則表示模型中非期望產出變量的矩陣(?Yb>0),?Yb=[y1b,y2b…ynb]∈Rs2×n,其中m、s1以及s2依次分別表示研究中所涉及的投入、期望產出以及非期望產出的數量。結合上述說明,本文具體用如下模型來測度綠色發展效率:

green-eff=

1-1/m∑mi=1si-xi01+(1/s1+s2)(∑s1r=1srgyr0g+∑s2r=1srbyr0b)(1)

st?x0=Xλ+s-(2)

y0g=Ygλ-sg(3)

y0b=Ygb+sb(4)

λ0,s-0,sg0,sb0

模型中,綠色發展效率變量即green-eff按照以上公式進行測度,其中λ為權重,srg為期望產出變量,srb代表模型中非期望產出變量。

(二)模型構建

結合前文的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本文先構建如式(5)的基本回歸方程,以實證分析長三角城市群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產生的影響,具體如下:

Greenit=α0+α1Integrationit+αi∑ki=2Xit+ui+vt+εit(5)

式(5),i、t分別為地區和年份。?Greenit代表i地區在t期的綠色發展效率水平,Integration為核心解釋變量,衡量i地區在t期的市場一體化水平,X則為控制變量合集。該模型具體的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及控制變量詳見下文。?ui和?vt分別代表著不可觀測的地區個體特征和時間效應,?εit則為隨機擾動項。

(三)指標說明

1被解釋變量

綠色發展效率(green)。采取SBM模型所測度的數值作為該代理變量。

2核心解釋變量

市場一體化(Integration)。關于市場一體化的研究,大多文獻僅選用商品市場價格指數或者勞動力市場價格其一作為被解釋變量[17],但此種做法難以全面反映各市場間的空間聯動效應。故本文借鑒趙奇偉和熊性美等相關研究的方式[18],用用商品市場、勞動力市場以及金融市場來綜合反映一個地區的市場一體化。同時,也參考李增福等人的做法[19],在采用三大指數(即商品價格指數、職工平均實際工資指數、FH指數)分別測度每個子市場的市場一體化水平的基礎上,再通過PCA方法測度出該地區市場一體化綜合指數(Integration)。

綜上,本文采取以下具體過程測度出長三角城市群市場一體化指數:首先,采用相對價格法來測度城市群商品市場一體化水平(Commodity);其次,參考都陽和蔡昉的方法,測度出勞動力市場一體化水平(Labor)[20];再次,利用投資儲蓄相關性系數(FH指數)代表金融市場一體化水平;最后,采用PCA方法以此得到長三角城市群綜合市場一體化水平指數。

3控制變量

本文參照國內學者李江龍等[21]、林伯強等[22]文獻中控制變量的指標選擇:(1)固定資產投資(inv)。用各地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該地區GDP總額。(2)外商直接投資(fdi)。用外商實際投資額比上實際GDP。(3)政府干預度(gov)。用財政支出比上實際GDP。(4)環境規制程度(rate)。采用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來表示。(5)城市經濟發展水平(gdp)。采用實際人均GDP來表示,這也是目前絕大多數文獻用于衡量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在進行具體的數據處理時,將2004年作為基期,對各城市的人均?GDP做相應平減處理,以此得到實際人均GDP。(6)城鎮化水平(city)。用各城市非農人口占比來表示。

(四)數據來源

本文實證研究所涉及的2004—2018年長三角城市群38個地級市及以上城市的數據來源如下:一是長三角城市群內各省級和地級市統計年鑒和統計公報;二是國泰安數據庫;三是《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等。在將原始數據進行整理或相應測算時,對所有連續變量進行了1%的縮尾處理,以減少實證過程中可能出現異常值。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基準回歸結果分析

本文選擇最小二乘虛擬變量法(LSDV)進行實證研究。因此采用LSDV法將市場一體化與綠色發展效率納入計量模型進行“從特殊到一般”檢驗,具體而言,先逐步增加固定資產投資(Inv)、外商直接投資(Fdi)以及政府干預程度(Gov)等一系列控制變量后,再對全體解釋變量進行“一般性”檢驗,以全面考察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本小節實證考察了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具體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隨著逐漸增加控制變量,市場一體化的系數在逐步減小,但是其依然顯著為正,最后市場一體化的系數為00826,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即市場一體化水平越高更有利于提升長三角城市群綠色發展效率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在市場一體化背景下將區域間環境治理問題內部化,實現區域間污染共治,有利于區域間節能減排。當地區間市場一體化處于較低水平時,地區間商品和要素受到市場分割的影響從而阻礙其自由流動,導致資源在地區間出現錯配現象,此時地區間在招商、產業結構以及資源使用等幾個方面表現出競爭的關系,增大了各地方政府犧牲生態環境以達到經濟增長的動力,從而降低了環境監管力度,進一步導致地區間的“逐底競爭”[23]。同時,在市場分割的狀態下也不能以市場化的形式推廣新的技術,降低了能源使用效率,不利于地區間的節能減排。但是當地區間市場一體化處于較高水平時,新能源技術能夠在地區間無障礙地推廣和應用,從而使得技術創新在地區節能減排中發揮關鍵性作用。

(二)異質性分析

本部分主要從時間及區域異質性兩個維度對市場一體化影響綠色發展效率進行異質性檢驗,具體的實證檢驗結果如表2和表3所示。

1不同時間段內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

實證考察樣本數據時間段的不同就很有可能會使得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的估計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且由于長三角城市群在2010年和2013年進行了相應的城市擴容,此時長三角城市群區域一體化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因此,為了進一步觀測不同時間段內長三角城市群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本文通過將2004-2018年的時間樣本分為2004-2009年以及2010-2018年兩個時間段進行異質性分析。

表2中分別匯報了2004-2009年和2010-2018年兩個不同發展階段長三角城市群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影響的實證結果,從表中2可以看出,2004-2009年以及2010-2018年兩個階段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0579、00871,且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這證明了在不同發展階段市場一體化均能提升綠色發展效率水平。同時還可以看出,2010-2018年市場一體化的回歸系數明顯高于2004-2009年的市場一體化回歸系數,究其原因,可能在于2010?年以后長三角城市群區域一體化水平不斷地提升,這不僅給各城市顯著帶來了經濟增長,同時,區域一體化合作水平的進一步加深也顯著增強了長三角城市群的減排效應,有利于促進城市群經濟的高質量發展[24]。

2分區域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

由前文的分析結果可知,盡管長三角城市群市場一體化能夠促進綠色發展效率水平的提升,但是對于長三角城市群來說,綠色發展效率水平各異的城市對市場一體化的反應程度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因此,為了分析長三角城市群市場一體化對于不同省份綠色發展效率影響的差異,本文按照長三角城市群內省份(剔除上海市)?分別就市場一體化影響綠色發展效率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回歸的結果不難看出,第(1)-(3)列分別對應的是浙江省、江蘇省以及安徽省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三個省份市場一體化系數均顯著為正,且均在?1%的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這充分說明對于不同的省份,市場一體化對其影響均為正。同時可以發現,江蘇省的市場一體化回歸系數要高于另外兩省,這也說明長三角城市群內江蘇省綠色發展效率水平相較于其他省份對市場一體化的反應更為敏感。

(三)穩健性檢驗和內生性分析

為了檢驗市場一體化與綠色發展效率之間是否具有穩健關系,本文首先對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進行重新測度,分析結果與前文結果保持一致。其次,通過安慰劑檢驗方法,進一步驗證了結果的穩健性。最后,借鑒蒲艷萍和顧冉[25]的做法,?分別選取市場一體化滯后一期和市場一體化離差的三次冪來表示工具變量,從而避免因核心變量測量誤差導致的內生性偏誤限于篇幅,穩健性檢驗和內生性檢驗結果未做報告,如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五、長三角城市群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影響的中介效應檢驗

(一)模型設定與變量說明

1中介效應模型設定

本文在理論分析部分指出,市場一體化不僅可以直接作用于綠色發展效率,還會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科技創新兩條路徑對綠色發展效率產生影響。因此,本文將上述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科技創新等2個變量設定為中介變量,依次納入基本回歸模型中,驗證市場一體化影響綠色發展效率是否存在相應的中介效應。中介效應模型具體設定如下:

Greenit=α0+α1Integrationit+αi∑ki=2Xit+ui+vt+εit(6)

Medit=β0+β1Integrationit+βi∑ki=2Xit+ui+vt+εit(7)

Greenit=δ0+δ1Integrationit+δ2Medit+δi∑ki=2Xit+ui+vt+εit(8)

其中,Med為本文所選擇的中介變量,即產業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等間接影響的代理變量。?Greenit為綠色發展效率,?Xit則為相應的控制變量,其與前面第五章所選的控制變量保持一致。式(6)估計的是市場一體化影響綠色發展效率的總效應,其回歸系數?α1表示這種總效應的大小。式(7)估計的是市場一體化對中介變量的影響。

2變量設定與數據來源

本章節所選取中介變量產業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相關數據均主要來源自《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各?。ㄖ陛犑校┙y計年鑒以及各城市統計發展公報。

(1)產業結構調整。本文參照于斌斌[26]的做法,將其分為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高級化兩個指標。其中,產業結構合理化(raind)指標選擇泰勒指數的倒數來表示;而產業結構高級化(adind)指標選擇長三角城市群內各城市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的比值來表示。產業結構合理化(即泰勒指數的倒數)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raind=1TL=1∑ni=1(YiY)ln?(YiLi/YL)(9)

其中,上述公式(9)中的Y、L、N、i分別表示總的產值、就業人數、產業部門以及行業類型數,若測度的TL值越小,那么就代表長三角城市群的產業結構合理化水平更加高。

(2)科技創新(innovation)。本文參照借鑒楊明海等的做法[27],選用長三角城市群38個城市專利申請授權數來表示科技創新水平。

(二)產業結構高級化的中介效應檢驗

前文的基準回歸分析的是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的綜合影響。進一步,對模型(6)進行估計,以考察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影響的傳導機制。其中,表4展示了市場一體化對對綠色發展效率影響的產業結構高級化中介效應檢驗結果。其中,表4中第(1)列展示了作為對照的基準模型回歸結果,第(2)列考察市場一體化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影響,結果顯示,市場一體化與產業結構高級化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即市場一體化顯著促進了產業結構高級化。這意味著長三角城市群市場一體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產業結構高級化。第(3)列在綠色發展效率回歸模型中加入產業結構高級化變量后,市場一體化的解釋力出現顯著的下降,由第(1)列中基準回歸模型的00826降至第(3)列中的00635。這就證實了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效應有一部分是促進產業結構高級化路徑實現的。因此,市場一體化通過強化產業高級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綠色發展效率水平的機制,假設H1得以驗證。

(三)產業結構合理化的中介效應檢驗

表5為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影響的產業結構合理化中介效應檢驗結果。其中,表5中第(1)列展示了作為對照的基準模型回歸結果,第(2)列考察市場一體化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影響,結果顯示,市場一體化與產業結構合理化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即市場一體化顯著促進了產業結構合理化。這意味著長三角城市群市場一體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產業結構合理化。第(3)列在綠色發展效率回歸模型中加入產業結構合理化變量后,市場一體化的解釋力出現顯著的下降,由第(1)列中基準回歸模型的00826降至第(3)列中的00719。這就證實了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效應有一部分是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路徑實現的。因此,假設H2得以驗證。

(四)中介效應測度和作用機制貢獻分解

市場一體化顯著而穩健地通過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結構合理化兩種機制影響綠色發展效率。通過分解上述中介機制,市場一體化經由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結構合理化作用于綠色發展效率的中介效應值分別為00123、00073。從表6列示結果看,在市場一體化影響綠色發展效率的總效應中,產業結構高級化貢獻了因果解釋鏈條1489%的份額,而產業結構合理化的中介效應占比為884%,因此可以看出,產業結構高級化的中介效應更為凸顯。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分別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探討了市場一體化對長三角城市群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并對市場一體化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影響綠色發展效率的中間機制進行了實證檢驗,得到以下結論:(1)市場一體化有助于提升長三角城市群綠色發展效率,通過重新測度被解釋變量、安慰劑檢驗以及工具變量法等穩健性檢驗方法,進一步驗證了市場一體化能夠促進綠色發展效率,同時,市場一體化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還存在明顯的異質性特征。(2)市場一體化通過促進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結構合理化顯著地提升了綠色發展效率水平,即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結構合理化是市場一體化影響綠色發展效率的重要傳導機制。同時,通過對市場一體化影響綠色發展效率的中介效應測度和作用機制貢獻的分解可以看出,市場一體化經由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結構合理化作用于綠色發展效率的中介效應中,產業結構高級化的中介效應更為凸顯。

根據研究結論,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1)破除長三角城市群因行政區劃所引起的市場分割,避免行政手段對市場機制產生過多的干預。在當前發展階段,長三角城市群各城市應當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并重點服務于城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進而增強市場機制在長三角城市群市場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的作用。因此,需要適時清理長三角城市群內各城市間存在的阻礙商品、要素、資源等跨區域流動的政策法規,從而在城市群內逐漸形成一個具有統一性、開放性、競爭性以及有序性的商品和要素市場體系,并尊重市場客觀規律,有效發揮市場的配置功能,使得市場能夠真正主導商品和要素的價格以及流向,使其能夠進一步在長三角城市群內實現跨區域自由流動。(2)長三角城市群應當注重消除各個城市之間因產業同質化而造成不良惡性競爭,應鼓勵不同城市之間進行分工協作,形成一個協調且完善的產業分工體系。隨著長三角城市群的進一步擴容,首先要積極引導城市群內沿海發達城市將落后的產業轉向內地城市,從而推動發達城市尋求新的經濟發展動能;其次,要進一步完善長三角城市群內的部分內陸城市承接一些沿海城市產業轉移的一系列配套設施,從而逐步促進各城市間的產業實現有效對接協作,加快形成長江流域不同區間段的合理分工、結構有序的產業鏈,推動長三角城市群產業結構升級。最后,還可以通過加大對長三角城市群內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資金支持,從而借助其發展實現長三角城市群的產業轉型升級。(3)發揮各區域優勢,加強協同效應,共同推動綠色發展。首先,長三角城市群內各?。ㄖ陛犑校敱泻献鏖_發、協同治理的理念,以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思維解決綠色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從而有效避免出現“各自為政”的局面。其次,當在城市群內出現嚴重的跨區域環境污染等事件時,長三角城市群內部應當立即采取行動聯合處置相關生態環境突發事件,同時憑借大數據互聯網技術構建暢通的信息交流傳輸渠道,從而保障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處理環境突發事件。再次,長三角城市群的協同綠色發展,需要有一定的資金支持,因此,可以考慮從省級層面設立長三角城市群綠色發展專項基金等,并且該基金的資金來源由長三角城市群內的三省一市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負擔。最后,對長三角城市群各城市而言,實現一體化發展并非是各城市簡單實現一樣化,而是要突出各自優勢,引導長三角城市群內各城市實現特色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黎安.中國地方官員的晉升錦標賽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2007(7):36-50.

[2]楊鳳華,王國華.長江三角洲區域市場一體化水平測度與進程分析[J].管理評論,2012,24(1):32-38.

[3]趙領娣,張磊,徐樂,等.人力資本、產業結構調整與綠色發展效率的作用機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11):106-114.

[4]劉偉.以綠色產業推動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J].經濟縱橫,2022,437(4):116-121.

[5]劉國斌,崔明月.綠色經濟視閾下東北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82(1):112-118.

[6]孫博文,陳路,李浩民.市場分割的綠色增長效率損失評估——非線性機制驗證[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8,28(7):148-158.

[7]何文海,張永姣.環境規制、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基于長江經濟帶11省市PVAR模型的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21,36(4):21-29.

[8]韓永輝,黃亮雄,王賢彬.產業結構升級改善生態文明了嗎——本地效應與區際影響[J].財貿經濟,2015(12):129-146.

[9]Zhu?B,?Zhang?M,?Zhou?Y,?et?al.?Exploring?the?Effect?of?Industrial?Structure?Adjustment?on?Interprovincial?Green?Development?Efficiency?in?China:?A?Novel?Integrated?Approach[J].Energy?Policy,2019,134:110946.

[10]孫元元,?張建清.?市場一體化與生產率差距:?產業集聚與企業異質性互動視角[J].世界經濟,2017,40(4):?79-104.

[11]胡艷,?張安偉.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生態優化效應研究[J].城市問題,2020(6):?20-28.

[12]盛斌,?毛其淋.?貿易開放,?國內市場一體化與中國省際經濟增長:?1985~2008年[J].世界經濟,2011(11):?44-66.

[13]陳喜強,鄧麗.?政府主導區域一體化戰略帶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嗎?——基于產業結構優化視角的考察[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9(1):43-54.

[14]陳其林.結構變動與經濟運行的雙約束型特征:對現行經濟增長方式及其轉變問題的思考[J].南開經濟研究,?2005(5):22-30.

[15]李斌,?蘇珈漩.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綠色經濟發展嗎?——基于空間計量模型的實證研究[J].生態經濟,?2016,32(6):?32-37.

[16]Li,?L.?B.,?Hu,?J.?L.?Ecological?Total-Factor?Energy?Efficiency?of?Regions?in?China[J].Energy?Policy,?2012,46(1):?216-224.

[17]桂琦寒,?陳敏,?陸銘,等.?中國國內商品市場趨于分割還是整合:?基于相對價格法的分析[J].世界經濟,?2006(2):?20-30.

[18]趙奇偉,?熊性美.?中國三大市場分割程度的比較分析:?時間走勢與區域差異[J].世界經濟,?2009(6):?41-53.

[19]李增福,曾林,葉永衛.市場分割如何影響企業的技術創新表現[J].產經評論,?2020,11(5):?23-41.

[20]都陽,蔡昉.中國制造業工資的地區趨同性與勞動力市場一體化[J].世界經濟,2004(8):42-49.

[21]李江龍,?徐斌.?“詛咒”還是“福音”:?資源豐裕程度如何影響中國綠色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2018,53(9):151-167.

[22]林伯強,?譚睿鵬.?中國經濟集聚與綠色經濟效率[J].經濟研究,2019,54(2):?119-132.

[23]Bai,?J.?H.,?Lu,?J.?Y.,?Li,?S.?J.?Fiscal?Pressure,?Tax?Competition?and?Environmental?Pollution[J].Environmental?&?Resource?Economics,2018(1):?1-17.

[24]尤濟紅,?陳喜強.?區域一體化合作是否導致污染轉移——來自長三角城市群擴容的證據[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9,29(6):?118-129.

[25]蒲艷萍,顧冉.?勞動力工資扭曲如何影響企業創新[J].中國工業經濟,2019(7):137-154.

[26]于斌斌.產業結構調整與生產率提升的經濟增長效應——基于中國城市動態空間面板模型的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5,333(12):?85-100.

[27]楊明海,張紅霞,孫亞男,?等.?中國八大綜合經濟區科技創新能力的區域差距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8,35(4):?3-19.

猜你喜歡
產業結構調整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產業結構調整研究
我國工業部門節能政策效應研究
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中小企業如何適應產業結構調整
淺論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
上海金融集聚對長三角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論產業結構調整與林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A市汽車城產業發展困境研究
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龍山鎮農村經濟發展
河南省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與產業結構調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