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

2023-07-06 11:45雷彩霞
新教育·科研 2023年6期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立德樹人德育

雷彩霞

【摘要】在當下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通過創新課堂的形式,堅持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運用像情景式這類新穎的教學法,使語文教育與德育做到有機融合,同時開展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中踐行和提升道德素養,同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德育;立德樹人;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宗旨,關乎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復興,這就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生正處于道德建立的初級階段,加強進行道德教育,對他們今后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有著很大的幫助。同時品德教育是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對于落實這項教育宗旨也極為重要。語文教育承擔著對孩子靈魂和審美的塑造,它是學生接受人文熏陶的直接途徑。因此在當前語文教育創新改革中,教師應該堅持新課程改革的育人理念,通過新穎的教學法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通過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從個人道德、家國情懷和人文素養三個方面注重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化,發揚語文教育的人文魅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從而使語文教學能夠完成立德樹人的教學宗旨,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當前語文教育的缺陷

想要使小學語文教育發揮它的德育功能,我們就必須要明確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缺陷,根據筆者實際經驗和參考了相關的文獻,總結出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三種缺陷。一是教學課程程式化單一化,不利于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功能。其次是當前的語文教育還是處于應試教育的階段,老師和家長不注重語文的德育教育,從而使語文教育在根本上不能夠發揮其優勢。三是目前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缺乏溝通,從而不利于教師對學生形成價值取向上的引導。接下來筆者將針對這些缺陷進行簡要的論述。

1.教學課程的程式化、單一化

程式化、單一化的教學缺陷是目前小學語文教育中最大的一個缺陷。在具體的語文教學環節中,一些教師的教授方式主要是填鴨式的教育,教師成了課堂的掌控者,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的角色,這就造成了學生在上課時心理會產生一定的壓力,生怕自己出錯而受到教師的責罰,使得教學環境沉重死板,缺乏活力和創新。因此提升教師的授課方式,對于當前小學語文的德育培養來說至關重要。

2.語文教育缺乏滲透德育的意識

滲透德育內容本應是語文教育的一大特色,但是在當前應試教育的背景之下,語文教育逐漸地失去了它本應該具備的功能,語文成績成了許多家長和老師的指標,這就使得我們的教育背道而馳。正如學者張懷平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仍存在部分以學生成績論教學質量、學習質量的情況,進一步導致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側重于學生的智育,導致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了重智育而輕德育的現狀?!币虼嗽诋斚轮匦轮匾曊Z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時,我們就必須要發揮語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先培養一個有德的學生再培養一個有智的學生。

3.師生缺乏溝通與交流

除了教學程式化、單一化和缺乏德育培養意識之外,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學生不能夠和教師進行良好的溝通,也是影響我們語文教學發揮德育功能的一個缺陷。學生往往被一些繁重的課程作業和背誦任務壓得喘不過氣,一些個人化的思考和想法很難有機會和老師展開討論。同時教師因為備課和其他的活動,被占據了大量的時間,使雙方缺乏了一定的交流基礎,從而使教師不能夠充分發揮其引導者的角色,不利于當下語文教育的德育培養。

二、堅持新課程改革培養理念

上文論述了當前語文教學的現狀,只有弄清了教學現狀,才能對癥下藥,改善語文的教學理念。為了更好地發揮語文的德育功能,筆者認為首要做的就是堅持新課程改革,發揚新課程教學法的優勢。新課程教學法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體系下應運而生,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教育體系已經面臨了多次課程改革。其改革目的就是讓教學不斷緊跟時代的發展,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時代在進步發展,知識也在新舊交替,如何讓教育教學與時代同頻共振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初衷。所謂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主要是指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授課方式,調動起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探索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自學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它主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不再是知識的講授者而成為了引導性的角色。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圍繞學生的理解進行答疑和解惑。

正如學者蘇慧在她的文章中指出:“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更應該按照改革要求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創建一個充滿活力課堂氛圍。但是,在一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顯露出來了很多問題,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中只有干巴巴地講,沒有創造一定的環境氛圍;忽視學生的學習方法等,這都是與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違背的?!币虼诵抡n程改革下小學語文教學法應該注重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尊重,通過一些新穎的授課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同時教師也應該遵守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它并不是讓教師不再進行知識的傳播,而是培養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啟迪,后者的效果往往要大于前者,這便是新課程改革所期盼的教學模式。

為了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發揮德育教化的功能,首先就應該堅持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新課程改革在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下注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新課程教學法的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有兩大特點,即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學者倪冬敏在她的文章中指出:“在新課程的標準下,語文教育已是教育科目中的必要科目,是一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文化組成中的重要部分,其語文課程基本特點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闭缢?,語文教育作為人文教育的基礎性課程,一方面它能對學生進行人文內涵的啟迪,同時它還具備一定的實用性。所謂語文教育的人文性指的是學生在接受語文教育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被作家的審美情志打動,在吸取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別樣的人文關懷,這有利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趣味和歷史淵源,從而讓他們更加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培養他們的德育意識和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與自信心。

三、采用情景式教學來挖掘教材的德育教育因素

想要讓語文課本對學生的德育意識有所提升,教師還應該注重對課文教材的挖掘,通過創新課堂的方式,利用情景式教學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充滿了許多培養學生德育內容的課文。比如《將相和》,這篇課文講述了戰國時代武將廉頗和儒官藺相如的故事,暗含了許多對學生德育培養的因素。在進行這篇課文講解的時候,教師便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學法的方式。所謂的情景模擬法,主要是教師通過根據課文內容創設一定的情景,通過讓學生分角色扮演的方式走進作家描寫的世界,從而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從而與作者產生一定的共情。在講授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扮演藺相如和廉頗。當學生得到扮演的任務后,他們會主動熟悉原文,就像演員熟悉自己的劇本一樣。在此過程中他們會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并對原文產生一定的思考。

比如他們會思考為什么藺相如和廉頗之間鬧矛盾,而藺相如最終為什么要原諒廉頗以及廉頗是怎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的等問題。這些問題在傳統的授課當中可能很少出現,因此沒有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當學生沉浸在角色之中,他們可以更好地走入人物的心境,關注人物的缺點與優點,了解人物的成長,并幫助他們形成一個與人交往的良好范例,培養他們的道德品質。同時在他們扮演的過程中,學生主要靠說來展現他們對人物的理解,一方面不僅能夠使學生對原文的脈絡有一定的了解,同時還能夠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此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原文的印象,指導他們的實際生活,使他們能夠學有所用。同時在扮演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會得到提升。

又比如在部編版小學六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重溫革命題材的作品《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講述狼牙山五壯士慷慨赴死、英勇就義的愛國主義精神。在進行課文的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來扮演狼牙山五壯士,他們通過設身處地地扮演,不僅加深了對故事的理解、增強了他們對文本的閱讀能力,同時還增強他們的愛國意識。通過這樣一個小小的情景劇,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在扮演完之后教師可以問問學生扮演的感受,他們所說的感受其實差不多是文本的大意,比起那種生硬地灌輸給他們中心思想,學生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會主動地去理解人物的內心處境和思想意識,從而和他們達到一定的共情,幫助他們理解文本和提升他們對于祖國的熱愛和對先烈的尊敬,從而促進他們的德育教化。

四、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

除了通過利用新穎的教學法去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教師還應該結合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提升小學生的德育素養。同時還應該注重這些活動要從個人、家庭、學校三個角度來開展德育教育。

1.以個人為單元的德育活動

針對學生個人,教師可以舉辦一些關于好人好事報告或手抄報。通過這些優秀的案例引導學生形成優良的品質,幫助他們辨別假惡丑和真善美,從而使德育教育春風化雨般地在學生的心中扎下深深的烙印。

2.宣揚優良家風家教文化

在培育學生道德品質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向家長灌輸家風對于人的影響,讓家風成為熏陶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領地。這些傳統的優秀文化對于學生的道德和人格塑造都會有非常大的提升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在多個重要場合談到家風對于人的影響,他曾說:“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好的遺產。要推動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激勵子孫后代增強家國情懷,努力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币虼嗽谂囵B學生道德和法律意識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對家風的培育,讓學生在優良的家風沐浴之下,成為一個對新時代作出貢獻的棟梁之材。

3.宣揚紅色文化教育

除了宣揚良好的家風建設,從學校的角度出發,應該要大力宣揚紅色文化對學生的影響。紅色文化是培育學生家國情懷最好的養分,也是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的標桿。在培育學生具備德育教學的背景下,學校應該作為宣揚紅色文化的主陣地,將課堂思政教育落到每一門課程之中。開展一些歌詠比賽和演講比賽,使同學們凝心聚力,奮力拼搏,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紅色基地、紅色博物館,通過實地考察讓他們感受先輩們高尚的情操,新中國成立的不易,從而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樹立起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的遠大抱負。除此之外還可以帶學生觀看一些紅色電影,比如《戰狼》系列、《長津湖》系列等優秀的愛國電影,學生在這些優秀的文藝作品中自然會汲取人物身上的優點,從而為他們樹立起模范的榜樣,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平與家國情懷。

五、培養德育意識的重要性

常言道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梢姷赖缕焚|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國家來說都十分重要。語文教育作為小學生接受人文教育熏陶的重要源泉,應該成為學生德育培養的重要園地。在筆者看來,應用語文學科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一共有三重意義。

1.促進語文教育的完善

以往的語文教育只重視學生對語文應試素質的培育,不注重發揮語文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因此利用語文教育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目前語文教學的體系設置,讓語文教育回歸到它本來應該承擔的角色。

2.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宗旨,對所有的教學課程提出了總的要求,利用語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德育,能夠確保語文教育秉持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符合教育大綱的要求,從而使語文學科的培養體系緊緊地圍繞教育大綱而展開和優化。

3.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良好的品德是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利用語文學科來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不僅能夠讓學生學習一定的語文知識,還能鍛煉他們的個人品德,從而在整體上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六、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要契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充分學習改革的內容和特點,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只有通過創設情景化課堂,打破死板的教學模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利用好教材的資源。同時,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堂課外雙管齊下,從而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家國情懷和集體意識。

【參考文獻】

[1]高逸君.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家長,2022(26).

[2]何曉梅.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吉林教育,2022(16).

[3]張宇瓊.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學周刊,2022(01).

[4]張懷平.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吉林教育,2021(31).

[5]倪冬敏.新課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法[J].快樂閱讀,2013(13).

猜你喜歡
新課程改革立德樹人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淺析新課改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課改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組織研究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