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社會生源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

2023-07-10 06:04龔成清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高職擴招計算機應用人才培養

龔成清

摘? 要: 高職百萬擴招是高職院校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時代使命,也是發展的重要機遇。分析了高職擴招對高職教育的影響,以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為切入點,對社會生源學生的學情進行了全面摸查,根據學情提出了建立校企合作良性運行機制、構建基于職業崗位能力的遞進式專業課程體系、設計項目化的教學內容、實施“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和建設“專業導師+職業導師”的校企“雙導師制”等措施,以應對高職擴招新的教育形勢,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

關鍵詞: 高職擴招; 社會生源; 計算機應用;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1-2153(2023)04-0027-05

2019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高職百萬擴招計劃,隨后《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印發,各高職院校啟動了新一輪擴招的行動。高職擴招是國家以改革促發展、穩就業的現實需求。切實做好高職擴招工作,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的時代使命。但面向社會生源擴招帶來的生源多樣化問題必然會引發高職教育教學改革。高職院校如何實施質量型擴招,如何加快培養國家發展急需的各類技術技能人才是當前必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社會生源擴招對高職教育的影響

(一)生源由單一向多元轉變

傳統的高職生源主要來自中職學校、職業高中、普通高中,雖然也來自不同的學校,但這些生源都是全日制的在校學生,有著良好的學校教育基礎,相對容易管理。高職面向社會擴招后,生源是來自各個行業的在職人員、下崗職工、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這些人員來源多元,成分多元,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不同的工作經歷,差異巨大。因此,擴招后向多樣生源的多元辦學轉變是高職教育的必然選擇[1]。

(二)辦學由封閉向開放轉變

傳統的高職教育將學生都集中在校園進行教學和管理,是一種相對封閉的辦學狀態,從而形成“封閉”的辦學理念,這種“封閉”的辦學理念是以行政計劃和封閉的集中決策為主的管理理念[2]。高職院校面向社會生源擴招后,很多學生都是在職員工且地理位置分散,社會生源受工作、家庭等因素的影響,不可能像傳統高職生源一樣長時間集中在學校接受統一的教育和管理。首先,擴招使得高職院校辦學由校內拓展到校外,促使辦學地點由集中到分散轉變;其次,擴招后需要大量的教學場地和教學團隊來支撐教學,原有單憑學校的資源無法有效滿足擴招后教學的需求,需要與政校行企等多方合作,整合資源,這也使得高職院校由原來單一的辦學主體向多元開放辦學主體轉變;最后,由于擴招后的生源成分多元,基礎差異巨大,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無法有效滿足學生的需求,這也推動高職院校教學由單一模式向多元個性化教學模式轉變。因此,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也要由封閉轉向開放,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三)學制由剛性向彈性轉變

彈性學制是以完全學分制的方式進行,早在19世紀末就在哈佛大學中實施。由于歷史原因,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教育的模式主要是學習蘇聯的辦學模式,采用的是學年制[3]。學年制是一種典型的剛性學制,具有明顯的計劃性和強制性。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雖然已經采用了學分制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修業年限最長可以延長兩年,但依然是以學年制為主導。而且目前的學分制還不是完全的學分制,對專業課程限制得比較多,對不同學習成果的學分轉換還存在認定不清晰、轉換不流暢等問題,修業年限也還具有很強的剛性。擴招后的社會生源包括企業職工、下崗職工、退役軍人、農民工等,他們有著不同的工作經歷、不同的職業技能和不同的文化基礎,傳統的剛性學制很難適用于這些群體。因此,必須建立更加彈性的學制,通過建設學分銀行,加快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轉換和認證,促進學生多元成長。

(四)教學資源由相對充足到緊張轉變

隨著高職院校大規模的擴招,學生人數出現快速增長,然而,由于高職院校的場地、設備和教學隊伍等均需要較長的建設周期,這就使得擴招后高職院校相對充足的教學資源被攤薄,出現教學資源緊張的問題。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多方協調,尤其是要加強與企業合作,匯聚校企場地、設備、人力等資源,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內涵,探索校企協同創新模式,打造產教融合共同體解決資源緊張的問題。

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社會生源學生學情分析

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集群,從業的人員多,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的發展需要大量高素質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來支撐。面向社會生源的高職擴招為相關的從業人員提供了學習深造的通道,大量的社會人員積極報名參加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擴招的考試。僅2019年,廣東省就有32所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開展了高技能人才學歷提升計劃招生試點工作,招生計劃高達2200人,是當年招生人數最多的專業,也是報考的熱門專業之一。

高職面向社會生源的擴招對傳統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教育教學帶來深遠的影響。為了做好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社會生源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我們對2020級和2021級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200名同學進行了問卷調研,了解他們的學情,制定相應的對策,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問卷設計主要包含四部分的內容:一是生源基本情況調查,二是學習基礎調查,三是學習動機調查,四是學習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共發放了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99份,有效率99.5%。我們使用了IBM公司的專業工具SPSS對問卷進行信度、效度的檢驗,保證了問卷結果的可靠性。

(一)生源基本情況調查分析

從生源從業情況來看,主要來自企業員工和待業人員,比例達74%(詳見圖1),說明企業員工在工作中充分認識到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重要性,待業人員希望通過進修獲取新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他們都有強烈的學習愿望。不同的生源具有不同的特點,相同的生源則具有一些共性,一般來說待業人員學習積極性高、學習時間比較自由和充足,企業員工技術技能好,退伍軍人紀律性強,農民工刻苦耐勞,但他們受工作影響通常只有晚上或者周末才有時間學習。這就需要根據不同的生源進行靈活的教學安排和有針對性的教學。

從年齡情況來看,40歲以下的占了95%(詳見圖2),說明學生是以中青年為主,這是社會生源學生干事創業的最佳年齡,也是繼續深造和獲取新技能的黃金年齡。他們精力充沛,可以很好地完成學業。

從性別情況來看,男性占了63%,反映了男性對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需求迫切,這也與IT行業中男性從業較多的情況相吻合。

(二)學習基礎分析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64%的社會生源學生已經有一定的office操作基礎,有些來自企業的學生甚至已經有一定的程序設計和數據庫設計基礎,但還是有36%的學生沒有任何的計算機相關基礎,說明學生之間差異巨大(詳見圖3)。由于學生文化基礎和技能基礎的巨大差異,需要制定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生的教學方案,推行個性化的教學,以滿足不同群體的學習需求。

(三)學習動機分析

社會生源的學生學習動機非常明確,94%的學生學習動機是獲得學歷證書,87%的學生是希望通過學習提升專業技能(詳見圖4)。他們希望通過學習增強就業競爭力,提高就業質量,獲得職位升遷和薪資待遇的提升。

(四)學習影響因素分析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影響社會生源學生學習效果的前三位因素主要是工作原因、不適應傳統教學模式和家庭原因(詳見圖5)。社會生源的學生由于大部分是在職員工,一般情況下白天都需要上班,這使得他們上課的時間受到限制。而且部分學生已經結婚,要花時間照顧家庭,也分散了他們的學習精力。因此,長時間集中學習不太現實,這就需要采取集中學習和碎片化的自我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來降低工作和家庭因素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是“滿堂灌”,教師講得多,學生做得少,而且通常先講理論,再動手實踐,“理實分離”。社會生源的學生原來的理論基礎就比較差,而理論學習相對枯燥、難理解,他們更喜歡可視化、可操作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影響教學的效果。

通過調查,我們全面掌握了社會生源學生的學情,明確了學生以獲取學歷證書和提升技能為主要學習目標,并總結了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學生學習基礎差異巨大;二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學與生產脫節;三是學生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不能長時間進行線下集中學習。

三、人才培養對策研究與實踐

面對高職擴招社會生源變化帶來的沖擊,眾多研究者都對擴招后的人才培養進行了研究。付雪凌提出通過優化入學甄選方式、建立分類培養機制、完善彈性學制來革新培養模式[4]。陽恩豐從政府主管部門、學校、企業、學生自身等各方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提升擴招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基本途徑[5]。這些研究主要是從宏觀的層面探索擴招教學制度建設、實施路徑和質量保障等。還有一些學者結合具體的專業進行了研究,如趙慧嫻對擴招后的高職經管類專業教學模式進行實踐與創新研究,提出了構建“產教融媒+”教學模式[6]。付怡以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為例,探索了適用于擴招生源的人才培養模式[7]。這些研究對擴招后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都具有很好的參考作用,但目前對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擴招的社會生源學生人才培養研究還處于摸索階段,相關的文獻研究資料還不多。

針對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社會生源學生學情特點,按照“標準不降、模式多元、學制靈活”原則,我們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探索實施在崗培養與學校培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采取適合社會人員方便就學、靈活多元的教學模式,探索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培養高素質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技能人才。

(一)建立校企合作良性運行機制

擴招使得高職的辦學主體走向多元化,企業是其中重要的一員。高職院校通過與企業合作,強化校企協同,校企雙方共同組建教學隊伍,依托企業建立教師企業工作站,逐步落實教師到企業實踐和跟崗輪訓制度,建立企業專家或一線技術人員兼職任教的長效機制。根據培養目標,校企共同設計課程體系,對接職業崗位要求,共同進行教學與教學評價、共同建設實踐基地等,同時需要明確校企雙方的人權、事權、財權,建設科學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體系,形成利益共同體,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構建基于職業崗位能力的遞進式專業課程體系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著人才的培養質量。課程體系的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技術邏輯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以應用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以模塊化組建課程。按照“典型工作任務”“行動領域”“學習領域”的步驟,通過與企業共同調研和分析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主要就業崗位(群),將典型工作任務組成的職業行動領域進行教學化處理,抽取出對應崗位(群)的核心能力,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形成學習領域。根據職業成長和認識遞進規律,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原則,將行動領域序化組合,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思路,結合國家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職業標準,構建專業基礎、崗位能力兩個模塊的“六種能力”遞進式專業課程體系,如圖6所示。這六種能力對應的課程模塊層層遞進,有利于實現學生能力的培養。

(三)設計項目化的教學內容

社會生源學生的理論基礎差,動手能力強,他們厭倦枯燥的理論學習。根據社會生源學生的學情特點,課程內容教學以項目為導向,根據職業標準,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要求等融入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同時融入課程思政,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團隊協作和創新意識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如在講授網頁設計課程時,以某企業網頁設計與制作項目為導向,校企共同組成教學團隊,把真實的企業項目分解轉化為教學的任務,把網頁設計的技術原理、人文思想、藝術性等理論知識融入項目教學,提高學生理論水平。教學過程以項目實戰的形式促進學生網頁設計技能的培養和知識的內化。通過項目化的教學,學生能夠真實感受到網頁設計和制作流程,掌握相關的技術,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四)實施“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

面對擴招后社會生源的多樣性和分散性的特點,實施靈活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才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課程大多數只需要安裝軟件就可以進行學習和實訓,這為線上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建設網絡課程,通過慕課、微課、錄播、直播等方式進行網絡教學,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學習的平臺,同時利用網絡教學大數據精準掌握學生學情,根據學生不同的文化基礎和認知能力構建學生學習的目標樹,差異化推送教學資源,實現精準教學。另一方面,開展“送教上門”“集中學習”等線下的面授教學,以項目為導向,使學生對知識進行內化和應用。通過實施“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打破時空限制,實現學生隨時學、隨處學,并且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受家庭或工作困擾的問題。同時建設分級的教學資源,利用教學平臺的大數據技術,分析挖掘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推送相關學習資源,實現教學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這有利于實現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

(五)形成多元化的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考核評價是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學習的方向標和指揮棒,對引導學生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結合社會生源學生的實際情況,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以勝任力為導向,形成多元化的教學考核評價體系。以學校和企業為評價主體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以信息技術職業崗位的核心能力、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考核為重點,強化課堂、實訓、實踐和實習等環節的考核,保證教學質量。同時建立學分銀行,突破傳統的專業限制和學習時段限制,將社會生源學生的工作經歷、技能證書與學歷教育結合起來,建立學分置換的方法,實現不同類型教育成果的認定和轉換。

(六)建設“專業導師+職業導師”的校企“雙導師制”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也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社會生源學生大部分有著豐富的社會經驗,他們向往校園,同時對職業發展也充滿期待。因此,通過校內指導教師與企業指導教師組成“雙導師制”聯合培養學生,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全面指導。學校為學生配備專業導師,指導學生做好專業學習規劃和專業學習,及時地掌握學生的動態,關注學生成長。聘請企業技術骨干為職業導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意向,指導學生做好職業成長路徑規劃,進行基于崗位的職業能力培養,提升學生職業競爭力。通過校企共建“雙導師制”,共同教學、共同管理,發揮校企導師各自所長,指導學生與崗位對接、與社會對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七)打造產教融合的實訓基地

產教融合是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優化校內實訓基地,積極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建設“大師工作室”“校中廠”,引入企業項目到課堂,將學生日常的實訓實習過程與企業的實際操作相對接,實現“教、學、做”一體。另一方面,大力在合作企業中建設“廠中?!?,定期選送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訓和實習,讓學生在生產一線的工作中熟悉企業生產規程,掌握最新的生產技術,提升職業技能。通過與企業進行校內外的協同和聯動,高職院??梢杂行Ц纳平虒W條件,擴展教學資源,為人才培養提供保障。

高職擴招是高職教育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機遇,也是一次重大挑戰。高職院校除了要從數量上擴大辦學規模外,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各高職院校要在辦學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堅持產教融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情因材施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更好地服務國家的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 羅健文. 擴招背景下高職教育的“三個轉變”[J]. 教育與職業,2021(2):104-108.

[2] 柳清秀,江麗.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我國高校管理理念的五個轉變[J]. 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117-120,138.

[3] 鄧暉. “彈性學制”,不該只是噱頭[N]. 光明日報,2014-06-30(5).

[4] 付雪凌. 變革與創新:擴招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的應對[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1):23-32.

[5] 陽恩豐. 高職擴招學生職業技能提升途徑探究:以廣州C職院為例[J].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6):65-71.

[6] 趙慧嫻. 擴招背景下高職經管類專業“產教融媒+”教學模式實踐與創新[J]. 河北職業教育,2021(5):36-39.

[7] 付怡. 擴招生精準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為例[J]. 經濟研究導刊,2022(26):120-12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alent Cultiv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for Social Students

GONG Chengqing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1450, China)

Abstract: It is the mis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serve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expansion of millions of students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of higher vocational enrollment expansion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ing the major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the starting point, it made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social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it proposed such measures as establishing a sou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uilding a progressiv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professional post capabilities, designing project-based teaching content, implementing the “online + offline” teaching mode, forming a diversified teaching assessment system, and building a school-enterprise “double-tutor system” of “specialty tutor + career tutor”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response to the new educational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nrollment expansio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nrollment expansion; social students; computer appli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責任編輯:程勇)

猜你喜歡
高職擴招計算機應用人才培養
從政策杠桿到關系嵌入:對高職擴招的初步分析
推進高職擴招的幾個關鍵著力點
中高職專業銜接的問題分析及實踐路徑
高職“擴招”“提質”一樣都不能少
詮釋CFC精髓的大數據時代醫學案例
關于應用計算機輔助藝術設計有關問題研究
計算機應用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探討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