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著作權法》的規范解釋

2023-07-10 21:08李曉秋呂恒
關鍵詞:作品獨創性平等

李曉秋 呂恒

摘 要: 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對實現全面依法治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吨鳈喾ā返牧⒎ㄖ家?、具體法律規則及表達范式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尤其是《著作權法》第3條對作品定義及類型條款的修改,蘊含了“自由” “平等” “公正”“法治”等價值的內涵要義。在司法實踐中,適用該條款還需司法機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以“獨創性”作為評判作品的核心標準,同時確定不同智力創造成果的“獨創性”標準,方能公正裁判,求解個案正義,促進文化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平等;公正;作品;獨創性

中圖分類號: D923? ? ? ? ?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356(2023)-02-0063-08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論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時代命題。將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轉化為法律規范,發揮法律法規的導向功能,這是堅持德法共治的必然要求,是引領文化建設制度的現實需要,也是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基本使命。學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研究聚焦于路徑和方法,涉及民商法[1]、訴訟法與司法制度[2]、行政法及地方法制[3]等多個領域。在知識產權領域,《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下稱《著作權法》)作為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制度保障,能發揮先進文化育人化人的作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的重點領域之一,體現著實現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以“整體” “顯性”的“粗放方式”轉換性融入《著作權法》,其立法旨意和具體規則設計無一不浸潤著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承載著保護產權,關注社會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使命。以2020年修改完成的《著作權法》中的最大亮點,即第3條對于作品定義及類型的修改為例,該條款關切實踐、回應現實、展望未來,凸顯了“自由”“平等” “公正” “法治”價值。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需經法律制度和司法實踐的夯實。2020年《著作權法》第3條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僅是在條文設計中得以體現,亦需司法機關在審執工作活動中全面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以司法裁判詮釋公平正義,淳化社會風氣,發揮司法裁判在構建社會秩序和公民行為規則中的價值導向作用。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著作權法》的重要意義

價值具有多重范疇含義,就“價值觀”而言,其屬于哲學范疇,具有普遍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皟r值觀是人們評價事物之功效、作用和意義的基本觀點、基本標準和基本態度?!盵4]6核心價值觀是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反映了一種社會制度普遍遵循的基本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社會主義本質要求與核心價值理念統一的集中凝聚,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發展要求,是全體人民凝魂聚氣、團結一致的共同思想基礎。黨的十八大從國家、社會及公民三個層面上高度凝練出“三個倡導”,即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著作權法》立法目標的契合

《著作權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共同明確的目標追求,關注社會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兩者在價值取向和理論邏輯上可謂不謀而合。十九大報告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5],深刻闡述了核心價值觀在牢固思想中的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要求“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6]??梢姾诵膬r值觀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發揮著強有力的導向支撐作用?!吨鳈喾ā肥俏幕聵I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是核心價值觀有機深度融入的重點領域之一。核心價值觀極具“家國情懷”的當代表達,由個人到社會到國家,堅定文化自信,培育精神文明,其落腳點是我國文化事業建設,強調文化創新、傳承、活化,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同樣,我國《著作權》立法體現出文化傳承與繁榮的立法價值取向,從中國著作權法的歷史發展脈絡來看,中國著作權立法始終深受傳統文化價值觀影響。中國文人作為文化的承擔者與傳播者,更關注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與傳承而不計個人得失。在此理念下,我國選擇仿照大陸法傳統的著作權立法模式,同時根植于本土土壤,注重作者精神價值觀的構建,鼓勵作品傳播,關注社會整體發展?!爸袊R產權法律本土化改造,深刻地體現了倫理、經濟和科學的理性主義追求?!盵7]112即維護了知識產權的公正有序,有效發揮鼓勵作品創作和傳播的產權賦能作用,在文化領域中保持創新動力??梢哉f,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凝聚的價值觀念與《著作權法》所彰顯的立法目標高度契合。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著作權法》體現了時代要求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命題作出重要論述,表明構建并推動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的必然性和緊迫性,要求“全方位貫穿、深層次融入”[8]144。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是推進國家法治體系建設新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必然選擇,是德法共治、全面實現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要求、新舉措和新戰略。

黨領導治理國家的工作中始終重視發揮制度規范在社會基層治理中的重要導向功能,制定并相繼出臺系列關于法治體系建設中融入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和立法修法規劃①,旨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過程中,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具體法律規范的時代要求作為法治活動全過程的明確指引。這一指引要求法律制度不僅要彰顯法治精神,還要承載道德信念和表明價值立場,在具體立法中厚植法治文化的思想根基。因此,在《著作權法》修訂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時代要求和國家治理需要。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著作權法》促進良法形成

價值觀是法治的精神指引,法治是踐行價值觀的制度保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著作權法》采取了“整體” “顯性”的“粗放方式”轉換性模式,在立法旨意與具體的法律規則中都有所體現,以高質量立法促進良法形成,保障善治。

1. 立法旨意

我國《著作權法》第1條統領著作權法體系,闡明了立法宗旨,反映了立法旨意,體現了立法者“正義、效率、創新”這一理性主義的法律目標追求,充分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旋律。從第1條的內容來看, 《著作權法》的立法宗旨有兩個層次:一是以保護基于作品而產生的權利為直接目的,堅持保護作者專有權利為核心;二是將“鼓勵”與“促進”作為終極追求,鼓勵作品創作和傳播是先行條件,文化科學事業的促進是必然結果。創作者權益、作品傳播、社會文化事業建設的遞進體現了立法旨意“保護作者權利”與 “促進知識傳播”的雙重目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培育個人自主意識與獨立人格、有效整合和凝聚社會意識、筑牢國家長治久安基石的層次要素一致。一方面, 《著作權法》的私法性質決定了“平等” “公正”的私法理念,它鼓勵文學藝術創作,尊重智力創造成果,保護作者專有權利,同時又強調利益平衡原則,將權利的行使置于允許公眾對作品適當接近的合理框架內,追求個人利益與公眾利益的協調。另一方面,立法者的立法旨意映射出我國傳統文化價值觀, 《著作權法》歷來與文化教育事業掛鉤,通過激發文化創新活力驅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是“激勵之法” “發展之法”[9]6。其在保護作者權益的同時激勵創作,始終關注整個社會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體現了核心價值觀追求個體自信、社會發展與國家興盛的最終目標。

2. 具體的法律規則

在第1條的統領下,2020年《著作權法》堅持二元立法宗旨,對權利主體、權利體系設計、權利歸屬等進行系統化的調整,其制度設計更加體系化及合理化。首先,在著作權權利取得層面, 《著作權法》第3條采取列舉式與概括式的有機結合對“作品”進行重新定義,明確作品的要件、類別,并補充“兜底條款”。另外,對著作權權項即著作人身權及著作財產權內容進行調整。其次,在著作權行使層面, 《著作權法》改變署名推定規則、新增作品登記制度、增設合作作品著作權行使的規定及修改部分法定許可及合理使用的規定,對著作權行使作出安排,回應現實爭議。最后,在著作權保護層面, 《著作權法》增加了有關技術措施及權利信息的規定,加強著作權行政保護力度,如加大侵權行為處罰力度,重構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規則,增加懲罰性賠償規定,更好保護權利人權益,遏制侵權。另外,加強與其他部門法的銜接,如立法語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相統一,新增如訴前保全、文書提供令等制度與民事訴訟法相銜接。

二、《著作權法》第3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2020年《著作權法》以第3條有關作品定義及作品類型的開放性條款設計為最大亮點。第3條的設計在秉持立法宗旨的同時立足現實,破除了2010年《著作權法》立法模式下作品類型范圍確定之困,展現了立法的科學性和前瞻性,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要義。

(一)擴展抑或限制:作品類型范圍確定之困

我國2010年《著作權法》第3條劃定了著作權客體范疇,規定了作品定義及作品類型范圍,其中示例了八項作品法定類型,并預留兜底條款?!鞍舜箢愋?兜底條款”的立法模式引發了困境:著作權法保護作品類型范圍的確定是擴展抑或限制?立法的不明確與法律語言的模糊性使得眾多學者、法官對該條款的理解與適用存有分歧。作品類型范圍的確定,存在擴張解釋與嚴格文義解釋的觀點。持擴張解釋觀點即作品類型相對法定主義的學者將條款中“包括”解釋為“包括但不限于”的非窮盡式列舉,以擴大法定作品類型保護范圍[10]。另有學者采取目的性擴張的方式將《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解讀為兜底條款規定的“行政法規”,引入作品定義條款保護新型作品,以彌補法條涵蓋之作品種類過于狹窄的法律漏洞[11]。嚴格文義解釋的觀點堅守作品類型絕對法定主義,主張作品類型應當嚴格限制在法律明文示例范疇之內,法院不能也無權在其他法律、行政法規未明確規定的情形下創設新的作品類型[12]。作品類型相對法定主義擴展作品類型條款適用的外延,但或有違立法原意,邏輯難以證成。作品類型絕對法定主義遵守立法者立法本意,但恐難以適應新型表達保護的現實需求。

司法實踐對作品類型范圍保護亦持搖擺態度。在“音樂噴泉案”中,一審法院及二審法院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給予涉案作品以著作權法保護。一審法院認為涉案作品并不屬于法定示例作品類型,進而解釋為“其他作品”,將其認定為“音樂噴泉作品”予以保護②。這一保護路徑實際上突破了作品類型條款的封閉式列舉,有違立法本意。二審法院對此糾正,認為立法者在立法之初就已明確排除了司法裁判對此條款的擴展適用, “其他作品”必須有法律、行政法規明確規定才能適用,故從作品類型的解釋余地分析,將其解讀為法定示例作品類型下的美術作品③。但傳統美術作品是凝固不變的、歷久穩定的具有靜態性的情感藝術表達,將音樂噴泉噴射效果包括光照、色彩、水舞動作多種元素動態的結合解讀歸類為“美術作品”,未免有擴大解釋的嫌疑。法律語言的模糊,新型智力成果的出現,司法實務適用的困惑預示著對2010年《著作權法》第3條的修改迫在眉睫。

(二)2020年《著作權法》第3條的主要修改內容

2020年《著作權法》第3條新增作品定義,首次在法律中明確了作品的構成要件, “作品”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拔膶W、藝術和科學領域”準確界定作品領域范疇,劃分保護的藝術形式范圍?!蔼殑撔浴北砻髯髌返谋举|特征,要求創作成果是創作者本人獨自完成智力勞動,且具備足夠的智力創作空間和完整的個性表達?!耙欢ㄐ问奖憩F”是作品的形式要件,棄原有“有形形式”表述,弱化作品固定要求,對作品存在方式進行了邏輯糾正。并與“智力成果”相結合,共同指明作者思想情感表達的形式是版權保護的對象,而將存在于作者頭腦中的思想排除在外。這一立法語言呈現出立法者對新型作品可版權性的開放態度。

與作品定義保持一致, 《著作權法》第3條對示例主要作品類型進行修正,將原條款中的“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修改為“視聽作品”,擴大該作品類型的適用邊界?!耙暵犠髌贰钡亩x可以參考《著作權法(修訂草案送審稿)》第5條的相關界定。從該條文表述來看,送審稿對“視聽作品”采取了“定義+列舉”的界定模式,有連續滾動影像畫面是作品的表達要求,“能借助技術設備”是作品能夠通過外在加工“被感知”的方法途徑,并將原法規定的“電影和類電作品”作為“視聽作品”的典型列舉,成為內容項下的子集??梢?,這一修改從內容和外延上擴大了該類作品的適用空間,包括電視節目、錄像作品,甚至錄像制品也納入了保護范疇。

第3條的另一大變化是作品類型保護范圍由絕對法定轉向相對開放,將原作品類型兜底條款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修改為“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與原法相比,首先是作品判斷標準改變,由立法者、行政機關對作品類型規定閉環的主觀性標準變為可判斷作品構成要素的客觀性標準,體現了注重實踐、尊重時代和科學發展的要求。其次,是作品判斷主體的改變,由立法及行政主體轉向社會公眾判斷,尊重社會公眾認知。最后,由重技術判斷轉為重作品成果,不再執拗于作品本身創作的手段和技術,而是關注作品成果,將直播畫面、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計算機生成物等非典型作品納入著作權保護范疇。劉春田教授評價該條款表述, “給未來技術進步、藝術創新、經濟發展和司法裁判留下了應付裕如的空間?!盵13]

(三)第3條的修改凸顯了“自由”“平等” “公正” “法治”價值

2020年《著作權法》第3條的修改凸顯了“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的價值追求。正如羅爾斯所說,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14]1,第3條的修改體現了公民平等的自由和機會的自由。

從法律體系來看,與我國《憲法》第47條、《民法典》第123條的條文精神相符,公民平等享有文化權利,每個人有權自由進行科學研究、文藝創作。著作權法承繼這一理念,鼓勵作者創作與作品傳播,保障平等公民創作的自由。從條文內容來看,明晰作品定義及構成要件,以“思想表達二分法”界定著作權客體的保護范圍,這意味著不同的作者都可以就相同的主題和思想進行獨立創作,充分彰顯現代私法要求下的機會平等精神。從時代需求來看,2020年8月8日,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有關《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修改情況的相關匯報,指出該條款修改的立法考量:考慮到文藝產業繁榮和科技迅速發展下新型表達不斷涌現的現實需要,法律應當為他日可能出現的新型作品類型預留“空間”[15]??梢姷?條的修改,一是尊重實踐,回應現實。音樂噴泉、體育賽事直播節目、網絡直播游戲畫面等新型作品的出現,導致司法實踐中對作品兜底條款適用規則不一的問題?!吨鳈喾ā返?條不對新作品類型作任何限定,法官在適用該條款時不必拘泥于法律示例作品類型,而是根據個案情況選擇最適宜的作品保護裁判路徑,或歸屬法定作品類別,或適用兜底條款。以減少如“音樂噴泉案”類似的司法裁判適用規則矛盾的情況,做到公正裁判,求解個案正義,彰顯公正價值。二是保證法律的穩定性。作品是開放的體系,技術的發展勢必會出現新型藝術形式。立法者理性有限,難以預知未來所有的新型作品形式,所以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新的作品類型預留空間,使司法對新型作品的解釋留有余地,可以減少法律的頻繁修改,保證法律的穩定性。

三、司法適用《著作權法》第3條的具體要求

司法對2020年《著作權法》第3條的理解和適用,是將內在要求轉化為外在導向的重要環節,關乎立法初衷的實現。在司法裁判中貫穿核心價值觀的指引,準確把握作品獨創性認定,才能更好實現核心價值觀與著作權立法目標的同頻共振。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

司法裁判具有明確的價值導向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審執工作始終,是司法裁判引領社會價值,為社會注入向上、向善力量的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理性司法的有機融合主要從兩個維度展開。一是在司法解釋、司法政策等法律規范中落實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最高人民法院通過發布工作規劃和指導意見④,強調將核心價值觀融入作為裁判基石的法律文件及作為外在展示的裁判文書,從宏觀角度明確了核心價值觀作為涵養法律精神、立法目的和裁判理由的重要指引。二是定期發布弘揚社會主要核心價值觀的典型案例,從優良家風、文明美德、公序良俗、和諧友善、誠實守信等不同角度引領社會價值。如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2020年相繼發布有關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案例⑤,在典型案例中有效引導和傳揚以核心價值觀為精神指南的規則之治,樹立如誠信經營、見義勇為、尊老愛幼、公平正義的裁判要義。同樣,各地方人民法院也定期發布典型案例⑥,體現和諧、誠信、公正、平等、法治等多方面內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司法在適用《著作權法》第3條這一具體條款時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在準確把握事實的基礎上,正確理解適用法律。同時,在著作權裁判文書釋法說理中著重把握核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詮釋價值觀的內在要求,努力實現情理法的融會貫通,做到“法理、知理和智理”[16]。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著作權裁判文書,可以彰顯正義與平等,維護法律和公共利益,從而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審判的生動實踐,并在追求個案正義與社會普遍正義中將引領社會價值導向作用發揮到極致。

(二)以“獨創性”作為評判作品的核心標準

《著作權法》第3條對“作品”的定義首次在法律中明確了作品“獨創性”的本質屬性, “作品的可版權性,其核心要素就是獨創性?!盵17]它是作品受版權法保護的實質要件。我國立法未就“獨創性”的內涵進行明確,相關司法解釋將其解讀為“獨立完成并且有創作性”⑦,兩者要同時具備才能構成作品。由此可見,作品具有“獨創性”的兩個必要構成條件:一是“獨立完成”?!蔼毩ⅰ币庵赶鄬σ饬x上的獨立,作品的問世難免吸收借鑒前人的智慧成果,但禁止抄襲或復制他人作品。作者獨立完成要求智力勞動完全歸屬于創作者,指向作者與作品的關系范疇,是思想表達未抄襲和剽竊他人作品的事實判斷。二是“創作性”。它要求作者通過積極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將思想內容外化表達,是智力創造結果,指向作品的性質范疇,是基于版權制度的立法追求而對作品進行的價值判斷。這種價值判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體現的以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一致。因此,法官在闡釋“創作性”時,應當首先依據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中對于“創作”的規定,再結合法律原意,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闡釋。這樣既能彌補獨創性法律規則的不足,也有助于增強社會公眾對作品的獨創性裁判結果的認可和接受程度。

“獨立完成”作為事實判斷較好評判,是“確定權利主體的方法之一、判定復制與否的證據之一、侵權抗辯事由之一”[18]38。難點在判斷表達的“創作性”。人民法院在解釋“創作性”時大致有“個性” “創造性勞動” “智力創造性”等表述,除此之外,還會進一步尋找表達的“智力選擇和編排” “選擇、展示方式及布局編排”以論證其具有一定的創作性。由此可見,“創作性”的評判要素包括:(1)個性表達。即作品體現作者個人的人格特征,表達個人感情及觀點,體現獨特的個性與思想。(2)智力原創。即作者發揮了自己的創作空間,注入了創造性勞動?!皠撟餍浴笔桥袛嗌姘副磉_是否與在先作品構成“實質性相似”的重要尺度。

“獨創性”的評判還應當考量以下問題:一是獨創性與創造性程度的關系。各類知識產權客體對創造性智力成果以獲得法律保護的創造性要求高度不同。不同于發明的“非顯而易見性”,著作權法要求作品具有“原創性”,作品只要具備最低限度的創造性,具有個性表達及智力原創即可。獨創性的確定受各國建立版權制度目的的約束,美國判例法曾采取“額頭流汗”標準,而德國則主張作品要具備一定高度的創造性?;谖覈鳈喾⒎康?,我們應以“獨立創作,并具備最低程度的創造性”這一表述予以評判和認定[19]64。既詮釋文藝創作的時代釋義,又賦能現代公共文化領域,從而實現版權制度的立法精神和目的追求。二是獨創性與公共利益的關系。獨創性是作品可版權性的核心要素,獨創性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公共領域邊界的擴張與限縮,與社會公共利益息息相關。在“方正倩體字庫”案⑧中,法院考量了漢字作為語言符號的功能性、社會使用漢字的效果以及預設漢字構成作品后導致社會公眾無從選擇及影響漢字正常使用和發展的眾多因素,認為限制單字在公眾中合理使用不符合版權法保護作品獨創性的初衷。司法適用“獨創性”評判作品的核心標準時,要以利益平衡為導向,考量公共利益因素,既保護作者個人智力成果又不至于無限擴大作品保護空間損害公眾利益,使其符合著作權法保護作品獨創性的初衷。

(三)區別確定不同智力創造成果的“獨創性”標準

獨創性是一個需要根據具體事實加以判斷的問題,是一個比較性標準。不同智力創造成果的表達形式不同,據此可以劃定不同的作品類型,不同種類作品對獨創性的要求存在差異。厘清作品類型的劃分,有助于確定不同智力創造成果的獨創性考察要求。理論上依據作品的功能可將作品類型大致劃分為文學藝術作品、功能性作品及事實作品。傳統的文學藝術作品,其主要作用是滿足受眾者閱讀、欣賞、學習知識、傳遞信息等精神上的消費需求,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類型具體可以劃分為語言文字類,包括文字作品和口述作品;藝術表演類,典型如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視覺藝術類,美術作品、攝影作品、視聽作品歸屬此類。文學藝術作品,如小說、繪畫、樂曲等,作者可以選取特定的人物、故事情節、環境進行文學作品的創作,運用形線、色彩、明暗、畫面進行繪畫表達獨特的構想或情感,編織節奏、曲調、曲式、和聲等構建音樂作品。作者選取素材空間富余,發揮智力活動的創造空間大,其獨創性高度明顯更高。

功能性作品需滿足實用功能需求,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建筑作品都屬此類。功能性作品的藝術成分受著作權法保護,所以要求作品的藝術美感必須在物理上或者觀念上獨立于實用功能,但其創作空間受限于其實用功能的實現,因此法律對其獨創性要求相對較低。在功能性作品與傳統文學藝術作品的交叉地帶涉及知識產權保護客體的界限劃分,例如,實用藝術品可受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那么如果要使它得到著作權法意義上的立體美術作品保護,就必須要求“較高水準的藝術創作高度”。⑨避免本身不具有較高程度創造性的實用藝術作品獲得高水平的版權保護,既保證作品獨創性程度與法律保護力度相適應,又不至于在事實上架空外觀設計專利制度。

事實作品是以事實為基礎創作的作品,或者企圖反映事實的作品[20]91。如歷史題材作品、功能說明書、地圖等。在“錢江訴唐灝案”⑩中,法院指出歷史題材作品的獨創性判斷要看作者是否發揮個人創作空間。同樣,在“‘萬文與‘明文”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案11中,法院亦認為獨創性要求作者的勞動并非是單純對材料進行收集和堆積,而是“結合自己的認識形成了凝聚智力的表達”。在“深安”飲水機使用說明書著作權侵權糾紛案12中,法院認為產品說明書可以在字體、圖像、文字表述等方面安排、選擇、設計對產品構造、規格、安裝使用的個性表達,客觀因素的局限不是決定表達的唯一方式??梢?,事實類作品因為受到存在公有領域的客觀事實素材的限制,作者的創作沒有太大的智力活動發揮余地,所以要求作者對客觀材料的編排、取舍、組合或加工具備最低限度的創造性。

傳統智力創造成果的獨創性標準經司法實踐檢驗已具較為成熟的裁判規則, 《著作權法》第3條擴充了著作權法保護新型智力創造成果的彈性空間,對于新型智力創造成果的獨創性標準還需要在司法中對個案進行把握。比如短視頻保護,此前司法實踐對短視頻保護存在裁判不一的情形。在“紙飛豬”案中,一審法院認為涉案視頻為日常生活的記錄,應被認定為錄像制品為宜13。二審法院則從公眾表達和文化繁榮的角度出發,認為短視頻具有創作簡捷、便于傳播的特點,短視頻的創作高度不宜苛求14?!吨鳈喾ā返?條對“視聽作品”類型的修正使得司法對短視頻保護可不再糾結于“創作性的高低或有無”,只要能體現出制作者獨特的個性和思想,體現了作者的智力勞動,即可認定其有創作性。二審法院作出判決時間在2020年《著作權法》生效之后,也更符合《著作權法》第3條的立法旨意??傊?,獨創性標準的適用應視作品類型和案件情形而靈活處理[21]154。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規劃(2021—2025年)》,對準確把握作品認定標準提出具體要求,在著重保護作者權益的同時強調分領域、分類型、分特點確定與獨創性程度、中國國情相協調的作品保護強度。這些舉措體現了司法實踐中應區別確定不同智力創造成果的“獨創性”標準,即注意著作權糾紛個案的特殊性,合理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個案的司法裁判中,綜合平衡權益,公正平等保護不同智力創造成果。在此安排下,準確把握不同智力創造成果的“獨創性”標準,需要司法機關經過長期司法活動的探索,在積累豐富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和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且實用性較強的裁判適用規則,以司法實踐的積極成效服務和保障社會穩定。

四、結語

2020年《著作權法》第3條對“作品”條款作了重要修改。無論是新增“作品”定義,明確基本內涵;還是修正主要作品類型,采用涵蓋范圍更廣的“視聽作品”替代原法“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抑或是作品類型兜底條款的修改,轉封閉為開放,化解原條款下的作品類型范圍確定之困,擴展著作權法保護作品的外延,這些修改都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體現了我國文化傳承與繁榮的立法價值取向和時代要求。毋庸置疑,此次修改符合我國著作權法立法宗旨,與我國《憲法》及《民法典》保護公眾自由平等創作權利的精神一脈相承,亦是對司法實踐中如音樂噴泉、短視頻、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等新型作品保護的回應,給予司法裁判選擇的余地,以做到公正裁判,求解個案正義,打造文化強國。

司法適用《著作權法》第3條這一具體條款時,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注重法律和司法解釋的具體應用,在裁判文書中釋法說理,融入核心價值觀。在評判作品時,以“獨創性”作為核心標準,以“獨立創作,并具備最低程度的創造性”進行判斷,堅持利益平衡原則,考量公共利益與作者權益保護。同時根據作品類型區別確定不同智力創造成果的“獨創性”標準。文學藝術作品創作空間較大,獨創性要求更高;功能性作品及事實作品創作有諸多限制,對其獨創性要求不宜過高;而新型智力創造成果獨創性標準還需要司法機關經長期司法實踐經驗積累,總結提煉出符合中國國情且實用性較強的裁判標準??傊?,獨創性標準的適用需要在個案中綜合智力創造成果類別及案件情況進行判斷并靈活處理,以司法公平正義促進法治社會的長期穩定、持續發展。

注釋:

①? 相關意見有:2013年《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2016《關于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2021年《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立法修法規劃有:2018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

②? 參見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2016)京0108民初15322號民事判決書。

③? 參見北京知識產權法院(2017)京73民終1404號民事判決書。

④?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司法解釋如:2018年《關于在司法解釋中全面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規劃(2018—2013)》、2021年《關于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指導意見》。

⑤? 2016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如微信朋友圈售假案、侵犯臺標著作權案等十起關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2020年5月、2022年2月分別發布了兩批典型民事案例,如“暗刷流量”合同無效案,體現了誠信經營的裁判要義。

⑥? 各地方人民法院也定期發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案例,如2021年9月,北京互聯網法院發布“小豬佩奇”案等十起典型案例。2022年1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十起典型案例。2022年3月,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亦發布九個典型案例。

⑦?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5條。

⑧? 參見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1)一中民終字第5969號民事判決書。

⑨? 參見上海知識產權法院(2018)滬73民終452號民事判決書。

⑩? 參見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2013)三中民終字第00116號民事判決書。

11? 參見北京知識產權法院(2018)京73民終232號民事判決書。

12? 參見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03)粵高法民三終字第77號民事判決書。

13? 參見北京互聯網法院(2020)京0491民初18842號民事判決書。

14? 參見北京知識產權法院(2021)京73民終1227號民事判決書。

[參考文獻]

[1]? 方新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法典》解釋的意義和方法[J].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2022,9(1):2-21.

[2]? 楊知文.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指導性案例的理據與方法[J].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21,25(6):122-129.

[3]? 沈建峰. 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勞動爭議裁判的路徑與方法——以核心價值觀入憲為背景[J]. 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2022,9(1):22-33.

[4]? 徐偉新,趙伯英,劉飛,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6.

[5]? 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 人民日報,2017-10-28(1).

[6]? 王曉暉.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N]. 人民日報,2019-12-06(9).

[7]? 吳漢東. 中國知識產權法律變遷的基本面向[J]. 中國社會科學,2018(8): 108-125,206.

[8]? 中共中央宣傳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9]? 吳漢東.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與版權戰略實施[J]. 中國版權,2013(3): 5-8.

[10]? 孫山. 《著作權法》中作品類型兜底條款的適用機理[J]. 知識產權,2020,30(12):53-66.

[11]? 李琛. 論作品類型化的法律意義[J]. 知識產權,2018,28(8): 3-7.

[12]? 陳錦川. 法院可以創設新類型作品嗎[J]. 中國版權,2018(3):25-27.

[13]? 潘巧. 著作權法修改應注入更多民法思維[N]. 民主與法制時報,2020-09-03(2).

[14]? 約翰·羅爾斯. 正義論[M]. 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1.

[15]? 夏紅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憲法和法律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EB/OL]. 中國人大網,(2020-11-11)[2022-4-29].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11/16a796a57f1649d2959939519c4701df.shtml.

[16]? 陳為. 法理 知理 智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知識產權裁判文書釋法說理[N]. 人民法院報,2021-04-30(5).

[17]? 吳漢東. 關于《著作權法》“作品”條款的法教義學解讀——以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為研究對象[J]. 版權理論與實務,2021(1):3-23.

[18]? 喬麗春. “獨立創作”作為“獨創性”內涵的證偽[J]. 知識產權,2011,21(7): 35-38.

[19]? 楊述興. 作品獨創性判斷之客觀主義標準[J]. 電子知識產權,2007(8): 63-64.

[20]? 盧海君. 論事實作品的版權保護[J]. 政治與法律,2008(8): 91-98.

[21]? 吳漢東. 知識產權法[M].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21.

Norm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ist Core

——Take Article 3 as the expansion pathnames

Li Xiaoqiu, Lyu Heng

(Law School,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China)

Abstract: Promoting the incorpor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law and regulations is a major measure to deeply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important instructions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integr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rule of law,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The legislative intent, specific legal rules and expression paradigm of "Copyright Law" reflect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specially the amendment of the definition and type of works in article 3 of "Copyright Law", which contains the connotation of "freedom", "equality", "justice" and "rule of law" values.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clause requires the judicial organs to be guided b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ake "originality" as the core standard for judging works, and determine the "originality" standard for different intellectual creations, so as to make a fair judgment, solve the justice of individual cases, and promote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equality; justice; works; originality

收稿日期:2022-05-13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研究專項(20VHJ013)

作者簡介:李曉秋(1972—),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創新與知識產權法、互聯網法治。

猜你喜歡
作品獨創性平等
論非獨創性數據庫的鄰接權保護模式
試論我國作品獨創性的司法認定標準
中國小說與史傳文學之間的關系
做優秀記者:如何從一般素材中“挖”重大新聞
對丁旭東音樂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簡論20世紀的法國文學潮流
小學教育中轉化差生之我見
積極課堂氣氛的營造與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
議作品之獨創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