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驅動、互動、帶動:信息賦能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2023-07-10 22:10黃瑾
廣西教育·A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專業發展任務驅動

黃瑾

【摘要】本文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的“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質量”的要求,基于學?!皦粝?”教師追夢課程的整體設計,立足“信息賦能”的獨特視角,提出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動”策略,包括:任務驅動,構建“項目學習”共同體,引領教師多向度發展;師師互動,打造“云中研修”共同體,促進教師互助發展;名師帶動,組建“貫通成長”共同體,實現優秀教師抱團發展。

【關鍵詞】信息賦能 任務驅動 師師互動 名師帶動 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3-0049-05

2018年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用5年左右時間使“教師隊伍規模、結構、素質能力基本滿足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需要”,并針對“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明確提出了“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轉變培訓方式,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師培訓的有機融合,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研修”“改進培訓內容,緊密結合教育教學一線實際,組織高質量培訓,使教師靜心鉆研教學,切實提升教學水平”等要求。2020年以來,各地中小學校積極推進針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側重指導教師基于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理念更新和課堂教學方式轉變,而將信息技術用于支撐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過程性目標及相關實踐探索明顯不足。我校立足“廣西基礎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實驗?!苯ㄔO項目,在信息技術賦能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進行了扎實的實踐探索。

南寧市濱湖路小學是學生“夢開始的地方”,學?!皦簟蔽幕呀浗櫾趯W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實現專業素養發展與提升可以說是我校每一名教師的職業夢想。為幫助教師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讓教師可以“靜心鉆研教學,切實提升教學水平”,學校明確提出將教材解讀能力、教學實施能力、評課說課能力、課后反思能力作為各學科教師專業技能提升的四大關鍵能力,為教師專業發展搭建平臺,并在構建未來學校理念下“夢想+”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構建了包含理想賦能、專業賦能、團隊賦能、信息賦能、健康賦能5個課程版塊的“夢想+”教師追夢課程。其中的信息賦能課程版塊,以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為旨歸,通過將數字化教研滲透在常態教研活動當中,以任務驅動、師師互動、名師帶動的“三動”教研,支撐“項目學習”共同體、“云中研修”共同體和“貫通成長”共同體積極有效地開展跨校區、跨年級、跨學科的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研究,創新“云集備”“云課堂”“云評課”等教研形式,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信息素養和教學水平的提升。

一、任務驅動,構建“項目學習”共同體,引領教師多向度發展

教師教研中的任務驅動指的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教師以項目學習的方式,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借助一定的學習資源,進行自主探索和協作學習的過程和方式。近年來,學校通過實施多元化的任務驅動項目,包括教育科研項目和學科組校本研修項目等,驅動全校教師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積極實踐的過程中完成既定任務,實現對所研項目的意義建構,從而實現了“項目學習”共同體的多向度發展。在項目研修過程中,我校逐漸構建了“研—訓—展”三級任務驅動鏈“項目學習”共同體研修模式,切實提升了教師的信息素養和研究教學的能力。

(一)以課題研究項目為重要抓手

教育科研是學校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課堂教學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源頭活水,基于教育科研的課堂教學研究是促使教師成長為專家型、學者型教師的必經之路。為了實現信息技術賦能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探索教育信息化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方法,我校以課堂研究為主陣地,積極立項南寧市和自治區一級的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從“十三五”至今,我校已經立項的自治區級專項科研課題便有多項,包括“‘互聯網+環境下學校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已結題)、“南寧市濱湖路小學小學數學微課資源建設與有效應用研究”(已結題)以及“基于數字教材提升小學課堂效率‘243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研究中)等。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各項目組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分設子課題任務驅動更多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在研究的過程中學習、探索、實踐,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改進,用最新的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在真實的教學場景中進行課堂變革,逐步增強了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教育現代化意識,發展了教師將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十三五”規劃課題“‘互聯網+環境下學校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部分子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項目組成員圍繞“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解決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驅動任務開展信息技術應用的學習與研究,了解到微課是一種區別于傳統課堂的新型教學形態,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于是將探索該任務解決策略的過程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相結合,圍繞微能力點“B2微課程設計與制作”進行了深入研修:老師們一邊學習、探究微課設計的方法,一邊嘗試運用微課改進教學??茖W教師在四年級科學課“營養要均衡”教學中,為了突破“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平衡膳食”這一教學重難點,轉變單一講授的教學方式,在課前精心制作了“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微課,將教材中靜態的圖表變成由下而上動態搭建“寶塔”的過程,呈現了“平衡”膳食時下大上小、下多上少的規律,在課堂播放該微課視頻后,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各種食物所需的量及其重要性”暨各種營養成分在“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的地位和所占比例。在微課制作和改進過程中,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逐漸增強,信息素養和教學實施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教師運用微課實施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以常態學科組教研為基本方法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度推進和教育現代化的快速發展,教師專業技能提升已經不再是一種應急性的培訓需要,而是成了一種不得不變的常態化需求。在這種形勢下,我校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不斷創新教師自主學習、合作研修的方式方法,號召各學科組構建學科教師學習共同體,聚焦“云培訓”“云研修”“云展播”三大基本功研修項目,按照“線上學習—個人研修—分享交流—自我完善”的路徑,廣泛開展“讀寫接力”“每日一課”“閱讀分享”“‘濱湖藍詩會”等諸多與學科教學聯系緊密的專項技能訓練,從而形成了一種全員性、持續性深度推進教師專業技能提升的研修態勢,實現了教師研修從學習知識向能力提升的轉變,有效調動了教師參與研修的積極性,提升了教師的專業技能,同時也有效提高了教師的信息素養。

例如,始于2020年疫情防控延期開學期間面向全學科教師開展的“每日一課”學校研修活動,要求同校區、同學科組的各學科教師學習共同體成員每天進行一個課時的教學基本功練習,其中便包括了這樣一項基本功訓練項目:學習制作能體現個人閱讀成果的音頻、視頻或美篇。這項基本功練習包括以下學科組研修過程:先是各學科組成員通過上網搜集資料進行自主學習;然后線上交流和分享經驗,學科組成員在相互切磋中共同提高技術水平;最終呈現出一份份優秀的研修成果,并集中進行展示。這樣的基本功研修項目,或者因需而設,或者問題導向,旨在全面夯實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有效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和專業水平。

(三)以融合創新教學研究為主要路徑

以信息技術應用為依托改變傳統課堂教學形態,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趨勢。近年來,我校積極推動“八桂教學通”平臺在教師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促進各學科組教師基于平臺應用開展教學研修,充分利用平臺功能開展磨課、展課,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努力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改革的融合創新,讓信息技術成為撬動課堂變革的關鍵杠桿。

例如,我校數學學科組陳老師在執教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認識公頃”這節數學展示課時,為了讓學生對“公頃”這一面積單位有更加直觀的認識,數學學科組在備課時精研學情,決定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搜集素材,邀請32名四年級學生在校園操場上圍出一個100平方米的面積,借助無人機設備由低到高拍攝學生所圍面積的動態視頻,再通過“同步”“添加資源”等工具包導入“八桂教學通”平臺,之后在課堂上播放了該動態視頻,讓學生們感受到由他們自己圍出的這100平方米面積的真實大小,讓學生與學習內容建立起直接的聯系;接著出示校園平面圖,動畫演示用100個100平方米拼出校園中的1公頃面積的過程。這樣的教學過程,有效突破了傳統課堂無法達成的“真實”感,讓學生在現實世界中真實地發現和感受到了一公頃面積的“可測量屬性”及其與平方米面積單位的“大小關系”,幫助學生建立起公頃面積單位的直觀表象,有效發展了學生的量感素養,完善了學生的知識鏈條和認知結構。教師把信息技術和教育資源融入學科教學,利用“八桂教學通”平臺的交互功能解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問題,有效促進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深層次思維碰撞,從而整體優化了教學過程,打造出一種“基于學生”“為了學生”的智慧型高效課堂。

二、師師互動,打造“云中研修”共同體,促進教師互助發展

校本教研是教師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研討活動來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一種重要的常態化教研方式。在集團化辦學背景下,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動以跨校區同學科教師組成“云中研修”共同體的方式進行,要求共同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云集備”“云評課”,成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影響,打破孤立、沉默的工作狀態,共享合作研修的樂趣,通過師師互動實現專業能力的攜手提升。

(一)“云集備”

“精準解讀教材”是教師準確把握學科核心素養、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前提,精準解讀教材的能力則是教師實現專業發展與技能提升的關鍵能力。南寧市濱湖路小學教育集團(以下簡稱濱湖集團)各校區的同學科教師組成一個“云中研修”共同體,依托互聯網開展“云集備”,將信息技術與常態教研融合,有力地推動了整個集團學校教師的信息素養和專業技能提升。如,2023年2月,濱湖集團語文學科組組織了一次一年級的單元教學“云集備”活動,該活動由濱湖集團濱湖校區語文學科組擔任主備:備課前一天,語文學科組在釘釘教研群發布備課時間、備課內容等信息,同時以網絡共享的方式向老師們分享在知網平臺中搜集到的資料;備課當天,濱湖校區語文學科組通過釘釘發起連線,主備教師帶領大家在線上學習理論,然后圍繞核心目標、核心內容、核心問題、核心方法、核心練習“五核”關鍵要素,以“小公雞和小鴨子”為例對第三單元內容進行解讀;之后,五校區教師進行線上互動研討,新入職教師提出“如何指導學生高效識字”“如何進行有效的寫字教學”“課堂上怎樣進行朗讀指導”等重難點問題,經驗豐富的教師通過連線方式紛紛為新入職的教師答疑解惑,分享教育智慧,共享教學資源?!霸萍瘋洹苯Y束后,許多新入職教師感慨收獲頗豐,受益匪淺。

“云集備”充分激發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個人需求,使得人人都可以是教研的組織者、在線課程的設計者、觀點的分享者,這種互幫、共研、同享的卷入式教研活動,有效提升了我校集體備課的品質,培養了教師的問題意識、資源共享意識及合作共贏意識,形成了跨校區跨時空的教師專業研修新模式,促進了集團內同學科教師教材解讀能力的同步提升。近年來,我校以“資源共享、質量提升、互利共贏”為目標,以“云集備”的方式將校內優秀教研團隊的智慧進一步輻射到了集團之外更廣闊的區域,包括濱湖學區的“對子學?!蹦蠈幨星嘈銋^南陽鎮中心學校以及“濱湖藍”聯盟學校中的一些邊境學校等,讓這些鄉鎮學校和邊境學校的教師不出“家門”便可與城市優秀教師“云中”共研教育教學、“云中”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從而形成了一種多維聯動、共同發展的新格局,以一校之力推動了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二)“云評課”

教學實施能力、評課說課能力、課后反思能力作為教師專業技能提升的另外三種關鍵能力,同樣需要學校予以高度關注和精心培養。2022年,我校打破傳統紙質評課方式的局限,開始借助“希沃白板”對每周行政聽課的課例進行無紙化評課,并選取了四年級和五年級的語文、數學兩個學科組作為試點年級和學科,在試點成功后逐漸把這種評課方式推廣到了“個人循環”和“年級循環”的“雙環研討課”展示活動當中,形成了人人進行數字化評課、隨時隨地參與教研活動的常態教研新樣態。

例如,四年級語文學科組農老師在執教《琥珀》研討課之前,先把教學設計和課件上傳至希沃白板的“集體備課”,然后發起邀請,將生成的二維碼發送給濱湖集團的同學科組教師。同學科組教師得到邀請后,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觀看農老師上傳的資料,了解其執教的內容及聽課的時間、地點,還能瀏覽教案和課件,并運用“長按”方式對教學設計或課件進行批注、點評。聽課過程中,王老師認為本課識字教學應按結構寬窄進行歸類識字,于是,把農老師PPT中相應的頁面拍下來并進行了文字編輯,然后將相關圖文一起上傳至希沃。王老師即時記錄所思所想,聽課的老師們都能即時接收到相關信息,以此為基礎展開思維碰撞。課后,所有聽課教師對照事先導入的《南寧市濱湖路小學“四學課堂”觀察量表》(注:“四學”指的是愛學、會學、巧學、樂學,“四學課堂”是該校著力打造的一種以生為本、高度關注學生學習狀態的課堂),結合各能力點的觀課心得給農老師進行線上打分,同時開展線上聽課交流?;顒咏Y束后,農老師在后臺收集、整理相關評課數據,了解同伴對自己的教學評價,進一步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農老師根據同伴們的建議修改教案,再讓徒弟進行第二輪執教,從而促進了師徒教學實施能力、課后反思能力的共同提升。

依托“希沃白板”和《南寧市濱湖路小學“四學”課堂觀察量表》進行“云評課”,構建“研—教—評—改—再教”的師師互動教研形態,打造濱湖集團各校區牢不可分的“云中研修”共同體,用科學的數據支持課堂教學提質增效,有效提升了教師們的信息素養,促進了教師上課、聽課、評課、改課等關鍵能力的發展。

三、名師帶動,組建“貫通成長”共同體,實現優秀教師抱團發展

我校擁有全國名校長、廣西特級教師、南寧市名師(名班主任)、青秀區名師等各個層面的名師(名校長)多人,為充分發揮各級名師(名校長)的引領和輻射作用,讓名校長、名師、名班主任工作室(坊)成為學校培養骨干教師的“孵化器”,我校鼓勵各工作室(坊)把互聯網技術與教研活動深度融合,立足課堂主陣地,組織開展“工作室(坊)—學?!獙W區”三級聯動教研活動,以通向常態課堂的課堂診斷、通向示范課堂的優質課共享、通向教育科研的專題培訓,貫通教師專業成長的每一個重要環節,實現各校區、多層級優秀教師的抱團發展。

(一)通向常態課堂的抱團診課

教師教學行為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判定教師專業素養高低的重要依據。課堂診斷是研究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特級教師工作室、各級名師工作室(坊)都聚攏了一批志同道合、積極向上的青年教師。為了對青年教師進行跟蹤指導和培養,促進其快速成長,各工作室(坊)導師時常深入工作室(坊)成員的常態課堂,按照“個人初診—伙伴復診—名師會診”的流程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精準“把脈”,通過以“診”促改、以改促研、以研促教,實現工作室(坊)成員抱團發展。對于學區內地域較遠的鄉鎮教師,各工作室(坊)導師則利用信息技術,通過遠程指導方式對工作室(坊)成員的常態課堂進行診斷。

例如,一名來自鄉鎮小學的名師工作室成員在上《搭石》一課時,通過釘釘直播了自己的課堂教學,請求同一工作室的全體成員關注自己的課堂教學,并請導師為自己的課堂“把脈”。從所直播的課堂教學中可以發現,該教師在課堂上雖然多次強調“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讀”,但學生依然故我,教師未能達到提高學生閱讀速度的預期目的。課后,該教師在個人初診中提出了“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細化每一個教學目標”的困惑。工作室的伙伴們通過網絡互動對話,給出“復診”和教學改進建議:“應通過有效手段幫助學生學會方法、用好方法。建議借助希沃課件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美好的閱讀情境,并利用校本資源庫拓展學生的閱讀量;可借助計時器幫助學生提高閱讀速度,運用手機投屏‘任務單檢測學生的閱讀速度?!睂F代信息技術融入教師的課堂教學,可以讓教師順利實現目標細化,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名師工作室導師會診,結合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歸因分析,基于支架式教學理論開出了下面的“處方”:建議運用“希沃白板·知識膠囊”中的一種可視化的方法即“之字形”示意圖,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引導學生“扶梯而上”,順利達成每一個教學目標。

這樣的抱團診課,無異于一次“診療式”教研活動,它將展課、評課、改課融為一體,讓處于不同校區、不同地域的青年教師足不出戶便可得到名師的家常課指導,為其專業能力的提升提供強大的助力。

(二)通向示范課堂的名師領航

2020年3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注:“三個課堂”指的是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提出“名師課堂強調共享性,主要針對教師教學能力不強、專業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通過組建網絡研修共同體等方式,發揮名師名課示范效應,探索網絡環境下教研活動的新形態,以優秀教師帶動普通教師水平提升,使名師資源得到更大范圍共享,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校名師深耕課堂,教學風格各有千秋,示范性極強,在承擔“空中課堂”“同步課堂”教學引領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巴秸n堂”是專遞課堂的一種特有的形式。

2018年,我校英語教研組骨干教師開始探索“同步課堂”教學模式。課前,主講老師和助教老師按照“調研—集備—交流—反思—再設計”的思路進行“云備課”;課中,主講老師利用“希沃”互動課堂系統,組織兩個班級的學生開展學習活動;課后,主講老師和助教老師共同反思小結,形成了“同步教研—同步教學—共同反思”的“三同”教研范式。時至今日,我校多個學科以同步課堂“1+1”經驗為基點,進行了“1+N”即一課帶多課的教學實踐探索,并運用到常態教學、教研活動中。例如,針對濱湖學區的一些鄉鎮學校和“濱湖藍”聯盟學校中的一些邊境學??茖W、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師力量薄弱的情況,我校相關學科骨干教師在集團名師的指導下認真備課并擔任主講老師,與對方學校開展了同步課堂“1+N”常態教學活動,實現了不同區域的學生在異地教師的指導下的實時互動、同步學習。

在2020年春季學期受疫情影響學?!巴Un不停學”期間,我校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們勇挑重擔、率先垂范,承擔起了廣西教育廳主辦、南寧市教育局承辦的“空中課堂”優秀課例的錄制工作。在名師們的帶動和指導下,我校先后有幾十名教學骨干、青年教師加入了“空中課堂”錄制工作,共完成了78節“空中課堂”課例,做到了小學“空中課堂”課例的學科全覆蓋。教師們在錄制課例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也提高了教材解讀能力、教學實施能力。

此外,濱湖集團濱湖校區五年級教研組還與南寧市青秀區南陽鎮中心學校的教師在“云端”結成抱團前行的“貫通成長”共同體,實現了優質資源、名師智慧、名課實施的互惠互通,使云端研修成為信息化助推鄉鎮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

通向示范課堂的名師領航,不僅展示了名師名課的魅力,而且展現了名師的責任擔當和不懈追求高品質課堂的高尚師德,為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樹立了榜樣,激勵青年教師向著“四有”好老師的目標奮力前行。

(三)通向教育科研的“名師面對面”引領

除了依托課堂,名師工作室(坊)導師還聚焦當下教師最渴望汲取的專業知識、最需要形成的教育教學能力,積極搭建空中交流平臺,為教師們開設熱門專題講座,如新課標研讀、“雙減”背景下如何進行作業設計等,凸顯名師工作室(坊)引領的專業性、系統性、實效性,讓教師們不受時空限制,利用電腦、手機就可以及時觀看培訓直播,或隨時重復收看、反復學習,還可以與名師進行線上或線下的互動交流。

總之,信息賦能教師專業發展,運用任務驅動、師師互動、名師帶動的“三動”策略打造學校教研新樣態,引導教師攜手并肩實現專業發展與技能提升,我校已經走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并將為進一步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夢想勠力前行。

參考文獻

[1]潘虹旭.教育部:2022年實現“三個課堂”在中小學的常態化按需應用[J].小學教學(數學版),2020(增刊1):100.

[2]劉圣澤.寧夏中小學在線課堂應用研究:以X縣為例[D].銀川:寧夏大學,2020.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自籌經費重點課題(B類)“未來學校理念下‘夢想+課程的構建與實踐的研究”(2021B213)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黃瑾(1978— ),廣西南寧人,本科,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白聰敏)

猜你喜歡
專業發展任務驅動
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困惑與思考
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
基于任務驅動的實驗報告及其在電路分析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網絡應用服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
新時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探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論學習共同體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