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欺凌行為預防策略的研究

2023-07-10 02:52凌素華
教育周報·教研版 2023年21期
關鍵詞:校園小學生學校

凌素華

近年來,校園欺凌是全球中小學校園中廣泛關注的現象,傷害了中小學生身體和心理健康的發展,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破壞了校園篤學敬業的學習環境。本文通過對小學校園欺凌的現狀及預防措施研究方面的相關文獻閱讀和整理,總結了當前小學校園欺凌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對小學生校園欺凌的防治措施,提出預防小學生校園欺凌的有效措施和對策。

一、小學校園欺凌的界定及類型

(一)小學校園欺凌的界定

2020年,我國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認為,學生欺凌是指發生在學生之間,一方蓄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壓、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傷害、財產損失或者精神損害的行為。

(二)小學校園欺凌的類型

小學生校園欺凌行為的產生普遍存在,根據欺凌的手段大致可以分為3個類別:關系欺凌、肢體欺凌、網絡欺凌。

1、關系欺凌

關系欺凌包含言語欺凌,在小學生之間不容易發現,也是最殘酷的,利用同伴關系和社會操縱進行欺凌,使被欺凌者被排擠出團體之外,或被切斷社會聯系。

2、肢體欺凌

肢體欺凌主要是指欺凌者對被欺凌者身體進行的打、踢、絆倒、阻擋、推等身體動作行為,帶有攻擊性身體恐嚇的欺凌。

3、網絡欺凌

網絡欺凌是指以電子郵件、微信、短信、社交媒體的方式傳播你的隱私,以傳播謠言騷擾、羞辱同學為目的,發布暴力欺辱同學的視頻和照片,表達對同伴的蓄意敵對行為。以上的這幾種欺凌形式并不是單獨出現,也可以混合在一起。

(三)小學校園欺凌的危害

校園欺凌現象高頻發生,無論是從其影響范圍的廣泛性還是危害后果的嚴重性而言,校園欺凌問題都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被欺凌者身體上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輕重傷,永久性的后遺癥、傷殘、明顯的傷痕、甚至死亡。

欺凌事件發生后,欺凌者往往會是我們責的對象,與家長、老師、同學的人際關系變得非常緊張,欺凌者的性格特點易沖動,這些氣質特點長期在他們身上,會讓他們形成反社會人格、攻擊性人格。

旁觀者往往是我們經常忽視的對象,在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后,學生會出現道德兩難的情況,而產生的內疚感。

二、小學校園欺凌行為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小學生認知和思維發展水平的不成熟

小學生對校園欺凌行為缺乏基本的認知,對于道德的行為自控力比較差,不了解校園欺凌的危害和嚴重性,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模仿性極強,非常容易模仿電視機里的一些暴力性行為,小學生心智不成熟,遇到問題只會自己默默地忍受,這些原因都會增加小學生的校園欺凌行為。

(二)家庭結構的不均衡,父母的教養方式不當

由于小學生出生于不同的家庭,受不同家庭文化的熏陶,家庭結構的穩定性、家庭的教養方式、家庭條件的好壞、父母受教育的程度等都會對校園欺凌產生影響。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的經濟狀況會直接影響孩子欺凌行為的發生,父母自身的素質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態度。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對學生人際關系處理產生重要影響,專制型家庭教育方式小學校園欺凌者大多數都目睹過校園欺凌,長期在這種家庭環境中生活,受暴力行為的熏陶,時常感到恐懼、壓抑、驚恐,逐漸產生暴力傾向。

(三)學校重視教育質量,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應試教育中,學校更加注重基礎文化知識和技能的教育,以升學率為第一位,唯分數論,忽略了學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等課程的開展,忽視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導致學生無法辨別校園欺凌。

中小學校的監督機制不健全,導致校園欺凌常常發生在學校比較隱蔽的角落,例如學校的宿舍、廁所、澡堂、體育場等,這些地方缺少監控設施并且很少有人經過,不易被發現。

學校的教師對校園欺凌的認知存在不足,缺乏預防和解決校園欺凌的專業知識,缺少應對校園欺凌的干預處置技能,學校要加大教職工進行反欺凌培訓,實行校園欺凌的預防機制。

學校缺少利用微信服務號、訂閱號宣傳,開展反校園欺凌知識的宣傳和推廣,潛移默化的對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四)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不良社會風氣侵蝕

學生是構成社會的細胞,然而,校園欺凌現象使學生蒙上了一層沙,讓原本洋溢著愛的學校庭染上了仇恨的氣息,甚至滋生校園欺凌犯罪。我國刑法在立法上對校園欺凌犯罪的規定模糊,操作性不強。

三、小學校園中解決校園欺凌行為的優化策略

(一)樹立小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小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由于小學生自身年齡特點的原因,可以向身邊樹立優秀的反欺凌行為的榜樣,小學生可以學習他們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欺凌,預防或消除欺凌行為,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校園欺凌的危害,遠離欺凌行為,提高自身的警惕性,學習反欺凌的知識,遇見欺凌事件及時像家長、老師進行求救,提高自身反欺凌的意識。

(二)家長樹立小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增強小學生的安全意識

家長應該營造輕松愉悅的家庭環境,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提高小學生對校園欺凌的認知,了解校園欺凌的形式,熟悉校園欺凌的應急措施,如果遇到校園欺凌的情況,可以及時像家長和學校的教師尋求幫助,增強小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了校園欺凌的預防,將校園欺凌的萌芽扼殺在搖籃里,減少校園欺凌的頻率。

(三)營造篤學敬業學校氛圍,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

構建警校合作,共建平安校園,邀請派出所、法院、監察機關干警做學校的法制副校長,進行法制教育演講,召開反欺凌教育宣傳大會,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小學生的自我保護常識,學校要切實加強校園安全保衛工作,增加學校的攝像頭,使校園無死角覆蓋,完善校園及周邊巡邏巡查工作,提高校園的安全系數。

在校園欺凌行為制定零容忍校規,開展反校園欺凌的課程和主題活動,創建安全學校的政策、建立全校反欺凌機制。學校要加大教職工進行反欺凌專門培訓,可以預防校園欺凌的發生,并且要對學校突發校園欺凌事件建立快速處置機制。將法制教育帶到校園,讓反校園欺凌的宣傳無死角覆蓋,共同建造反校園欺凌:“防火墻,加強學生安全教育,踐行實現。

(四)建立反欺凌立法,為防治小學生校園欺凌提供法律依據

國家應該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反欺凌法案,在校園欺凌的定性上,有衡量的標準和依據,劃定校園欺凌的邊界,對欺凌者形成必要的震懾,真正讓欺凌者畏懼,保護欺凌者,對欺凌旁觀者進行約束。

通法制形式來制裁校園欺凌,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對學校校園欺凌防治工作的指導,政府和學校責權分明,任務配置合理的管控體系,政府應當加強對學校的資金投入和人才配備,建立心靈輔導機制, 要對欺凌者進行心理干預,對被欺凌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助、心理安慰,對旁觀者進行引導,完善心理咨詢機制,讓孩子們的心靈更加健康快樂。

四、結論

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呈現低齡化、類型復雜、發生頻率高、后果嚴重化、媒介網絡化的發展趨勢。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管理不足、反欺凌法案的缺少、不良社會風氣的干擾、都是產生校園欺凌事件的重要因素,從4個提出小學校園欺凌問題及預防措施,維護校園安全,建設無欺凌校園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于雪巖.我國校園欺凌立法內容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7: 61-68.

[2]張謹校園欺凌的治理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7: 33-35.

猜你喜歡
校園小學生學校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學校推介
我是小學生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