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BCT探討上頜埋伏前牙牙根彎曲度與唇腭側骨皮質的相關性

2023-07-11 10:32彭菊香鄭之峻
中國臨床新醫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腭側尖牙切牙

唐 云, 高 娟, 彭菊香, 鄭之峻

埋伏牙常并發牙根彎曲、牙根短小[1],彎根牙的治療成功率取決于牙根彎曲度,牙根彎曲度越大,治療難度就越大[2-4]。位于口腔前段的上頜埋伏牙,對面部美觀及口腔健康有重要影響[5-6],對于處于生長發育期的患者,上前牙埋伏阻生或缺失會導致相應部位的牙槽骨因缺少牙齒萌出的引導以及生理刺激而發育遲緩甚至停止發育[7-8],故應盡量保留并治療埋伏牙。為減少牙根彎曲的上頜埋伏阻生牙后期的矯治難度和拔牙概率,可通過錐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進一步探索導致牙根彎曲的相關因素[9-11],為臨床治療上頜彎根埋伏牙的時機及方法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貴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接診的71例上頜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7~13歲,其中埋伏尖牙39顆,埋伏切牙32顆。納入標準:(1)初診時進行常規CBCT檢查,檢查資料完整;(2)切牙或尖牙未在預期時間萌出(健側上頜切牙或尖牙已萌出,并與下頜牙建立覆合、覆蓋關系;或者X線片顯示上頜切牙或尖牙牙根已發育完成,但牙冠未萌出);(3)均采用閉合式間歇輕力牽引治療[12]。排除標準:(1)既往正畸史;(2)既往頜面部損傷史;(3)CBCT影像不清晰或有偽影。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批號2022-68),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CBCT檢查方法 研究對象均采用同一臺CBCT(森田Morita Accuitiomo 170,坐式)進行掃描,球管電壓為120 kV,球管電流5 mA,切片間距0.3 mm,曝光時長4 s,掃描基線平行于Frankfort Horizontal(FH)平面。拍攝時所有患者前額置于固位架,頦部置于頦托,保持身體直立,兩眼平視前方使眶耳平面與地面平行,平靜呼吸不吞咽,處于牙尖交錯位狀態。拍攝操作由同一名具有豐富經驗的影像科醫師完成。

1.3測量指標及方法 CBCT資料以Dicom格式數據導入Dolphin軟件,將埋伏牙調整至唇腭向最寬的矢狀位,見圖1。測量指標:(1)根尖至唇腭側骨皮質距離:根尖(或根尖唇腭側鈣化點連線中點)至唇腭側骨皮質最短距離。(2)牙根長度:唇腭側釉牙骨質界連線中點、彎曲處中點與根尖(或根尖唇腭側鈣化點連線中點)三點連線長度。(3)牙根彎曲度:以牙根夾角表示,夾角越小,彎曲度越大;埋伏牙調整到牙根最彎曲處,測量唇腭側釉牙骨質界連線中點、彎曲處中點與根尖(或根尖唇腭側鈣化點連線中點)三點連線所形成的夾角度數。(4)矯治前后牙根長度變化值:矯治前后牙根長度的差值。(5)矯治前后牙根夾角變化值:矯治前后牙根夾角的差值。見圖2~3。

圖1 Dolphin多平面重建方法圖

a:唇側根尖鈣化點;b:腭側根尖鈣化點;c:唇側牙根彎曲點;d:腭側牙根彎曲點;e:唇側釉牙骨質界;f:腭側釉牙骨質界;g:a和b連線中點;h:c和d連線中點;i:e和f連線中點

?g、h、i連線,gh+hi線段總長度為牙根長度;?∠ghi為牙根夾角

1.4矯治方法 根據臨床特點及輔助檢查,綜合分析埋伏牙的具體位置、冠根比、牙根夾角、鄰牙牙根及牙槽骨情況。矯治過程:(1)初步排齊現有牙列,開拓埋伏牙所需要的萌出間隙;(2)埋伏牙外科開窗,粘接埋伏牙牽引附件;(3)正畸輕力牽引埋伏牙,埋伏牙納入牙列后的排齊;(4)粘接舌側絲維持牽引效果。本研究中,患者均進行外科開窗聯合正畸牽引,采用閉合式間歇輕力牽引,力值為30~60 g。埋伏牙牽引至牙冠位置正常并暴露2/3牙冠后,粘接正畸托槽,以0.012鎳鈦圓絲進一步排齊。在埋伏牙牽引過程中,需定時通過X線片觀察埋伏牙牙根情況及位置,及時調整牽引力的大小及方向。根據醫學倫理規范,收集需要二期矯治的20顆切牙治療結束時的影像學資料,根據Nolla的方法[13]評估牙齡,分為早期牙齡組(10顆)和晚期牙齡組(10顆)。

2 結果

2.1矯治前尖牙、切牙的牙根夾角與根尖至唇腭側骨皮質距離的相關性分析結果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矯治前尖牙牙根夾角與根尖至唇腭側骨皮質距離相關性不顯著(P>0.05);切牙牙根夾角與根尖至腭側骨皮質距離呈正相關(P<0.05),與根尖至唇側骨皮質距離呈負相關(P<0.05)。見表1。

表1 矯治前尖牙、切牙的牙根夾角與根尖至唇腭側骨皮質距離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

2.2切牙矯治前后的牙根夾角及牙根長度比較 矯治后,切牙牙根長度及牙根夾角均大于矯治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切牙矯治前后的牙根夾角及牙根長度比較

2.3切牙矯治前后的牙根夾角變化值與根尖至唇腭側骨皮質距離變化值的相關性分析結果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切牙矯治前后的牙根夾角變化值與根尖至唇側骨皮質距離變化呈負相關(r=-0.690,P=0.001),與根尖至腭側骨皮質距離變化呈正相關性(r=0.645,P=0.015)。

2.4早、晚期牙齡切牙矯治前后的牙根夾角及牙根長度比較 早期牙齡切牙矯治后的牙根夾角及牙根長度大于矯治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晚期牙齡切牙矯治后的牙根夾角及牙根長度與矯治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早期牙齡切牙矯治前后的牙根夾角及牙根長度比較

表4 晚期牙齡切牙矯治前后的牙根夾角及牙根長度比較

3 討論

3.1牙根彎曲程度可通過牙根夾角大小描述,因此牙根夾角的大小是牽引成功的決定因素之一。本研究結果表明,切牙矯治前后的牙根夾角變化與根尖至唇側骨皮質距離變化呈負相關,與根尖至腭側骨皮質距離變化呈正相關;尖牙牙根夾角與根尖至唇腭側骨皮質距離相關性不顯著。該結果可能與尖牙本身牙根較粗壯,且尖牙位于牙槽骨唇舌徑較大的轉折處,牙根位于牙槽骨松質骨有關[14-16];也可能由于本研究埋伏尖牙樣本量較少、埋伏尖牙無明顯彎根所致,需進一步增加樣本量進行驗證。

3.2為了進一步分析上頜埋伏切牙的牙根彎曲度與根尖至唇腭側骨皮質距離的關系,本研究對其矯治前后的彎曲度、距離變化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切牙矯治前后的牙根夾角變化與根尖至唇側骨皮質距離變化呈負相關,與根尖至腭側骨皮質距離變化呈正相關,進一步提示埋伏切牙矯治前的牙根彎曲度與根尖至唇腭側骨皮質距離存在相關性。因此,對于早期發現較貼近唇腭骨皮質埋伏切牙時,應及時牽引,消除造成牙根彎曲的因素,促進埋伏切牙的牙根正常生長發育。

3.3本研究中,矯治后切牙的牙根長度及牙根夾角均顯著大于矯治前;早期牙齡組切牙矯治后的牙根夾角及牙根長度顯著大于矯治前。提示埋伏切牙進行早期牽引矯治更有利于牙根正常發育。有研究表明,當牽引時機在牙根發育早期,即根尖上皮根鞘功能活躍時,可以將上皮根鞘重新建立到正常位置,促進彎曲牙根沿著正確方向繼續發育,減小牙根的彎曲角度,使牙根沿正常方向生長,達到正常根長,從而促進上頜前部牙槽骨發育[17-20]。本研究結果與此相符。晚期牙齡組可觀察到部分牙根彎曲度較大,并且根尖至腭側骨皮質距離近的埋伏牙牽引后,牙根彎曲未發生明顯變化;牙冠納入牙弓排齊后,根尖朝向唇側骨皮質,且有骨開窗趨勢??紤]由于牙根晚期無明顯發育潛力,矯治后根尖移至松質骨,可能有少量彎曲段根長增加,但無法影響彎曲度。將牙齒納入牙列排齊后,彎曲牙根的根尖接觸唇側骨皮質而出現骨開窗甚至牙根吸收。

3.4由于埋伏牙的牙根彎曲度可能與根尖至唇腭側骨皮質距離有關,早期矯治改變牙根與唇腭側骨皮質的關系有利于牙根形態正常發育。倒置阻生根尖靠近腭側骨皮質的埋伏切牙,未形成牙根彎曲或牙根彎曲較輕微,及時矯治增大牙根尖至腭側骨皮質的距離,以去除腭側骨皮質對牙根發育的影響,使埋伏切牙的根尖移至松質骨內,利用牙根的發育潛力,促進輕微彎曲的牙根重新沿著正常方向發育。筆者認為,在進行牽引使牙根離開腭側骨皮質,僅牽引至根尖離開腭側骨皮質進入松質骨,觀察牙根發育情況后再進一步牽引,可使牙齒的根尖發育不受唇腭側骨皮質的限制,其可行性及療效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觀察。

綜上所述,埋伏切牙根尖至唇腭側骨皮質距離對牙根彎曲度有一定的影響,牙根彎曲的埋伏切牙是臨床上較為復雜的錯畸形之一,治療需早發現早干預,全面評估及設計合適的治療方案。

猜你喜歡
腭側尖牙切牙
骨性Ⅰ類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頦部形態的三維研究
漢族青年牙周健康人群上頜磨牙腭側牙槽嵴骨突的CBCT研究
上頜第二磨牙腭側雙根雙根管1 例
成年骨性Ⅱ類錯患者上頜中切牙牙根與切牙管的位置關系研究
漢族青年人上頜腭側咀嚼黏膜厚度的CBCT研究
CBCT研究阻生尖牙與正常尖牙根尖位置的差異
正畸和外科聯合治療上頜尖牙埋伏阻生的臨床效果觀察
下頜尖牙異位至對側阻生1例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對脫礦牛切牙再礦化的影響
微種植體與J鉤內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變化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