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入優秀傳統文化精髓 優化初中語文課堂

2023-07-12 09:18楊金花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8期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語文課堂

楊金花

【摘 要】經濟全球化發展推動了文化交融的進程,語文是文化的載體,語文課程承擔著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任,借助語文課堂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與傳承是語文教研工作開展的一大要點。本文以長期教學經驗為依據,從初中語文教學入手,分析了基于語文課堂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探索了語文教學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路徑,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教學思路。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8—236—03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發展生生不息,在滾滾向前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體系,成為一筆寶貴的非物質財富。近些年來,社會公眾的“國學”意識普遍提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呼聲越來越高,青少年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與傳承的主力軍,學校正在積極創造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機會,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高效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語文課程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依據,初中語文教師應深入鉆研優秀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的路徑,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探索優化初中語文課堂的路徑。

一、初中語文課堂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一)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

隨著信息化發展,各種信息媒介為文化傳播提供了渠道,這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的突破點,基于語文課堂注入優秀傳統文化,利用教學過程充分展示多樣化的文化形態,挖掘極具韻味的文化內涵,引導學生沉浸式學習古詩詞、文言文等語言知識,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熟悉傳統倫理文化、禮儀文化、民俗文化等。通過廣泛接觸優秀傳統文化,以客觀的態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形態,感知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持續澆灌其內心的文化萌芽,以此來幫助學生逐步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認同感[1]。

(二)培養學生文學素養

語文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其具備語言運用、審美情趣、思維能力與文化意識等基本素養,如此才符合新時期人才標準。優秀傳統文化極具育人功效,無論是古詩詞、文言文,還是其它文化資源,均體現了古人的無窮智慧與價值觀念。在語文課堂上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組織學生通過朗讀、背誦、品鑒、思考等學習行為汲取文化知識,接受文化熏陶,拓寬文化視野,學習文言文、古詩詞的語言表達,發現優秀傳統文化迸發的獨特之美,如此可幫助學生全面發展語文素養,基于文化引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學習觀。

(三)優化語文課堂質量

在教材改革背景下,語文教材中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的數量、種類和范圍都呈現增長趨勢,充分表明了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與傳承的必要性,及其對語文課程的重要性。初中語文教材包括的優秀傳統文化以語言知識為主,同時涉及大量背景知識、文學常識、名家論述等,這些知識呈點狀分布,但卻自成體系。在語文課堂上注入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能夠拓展語文課堂的深度與廣度,全面呈現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引領學生由表及里地學習語文知識,幫助其從新的視角認識語文課程,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教師可相機擴展教學范圍,達到優化語文課堂的目的[2]。

二、初中語文課堂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路徑

(一)突出禮儀文化,提高學生道德修養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自古以來便強調“以禮待人”,“禮儀”也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之一。在當前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所有事物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網絡社交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青少年的“禮儀”觀念越來越淡薄,中華民族禮儀文化傳承出現斷層現象,這一問題理應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初中語文教材收編的內容蘊含著豐富的禮儀文化,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知識呈現禮儀文化,通過課外拓展補充禮儀文化,根據教學內容融入與文明禮儀培養相關的目標,并能采取恰當的方法與手段滲透禮儀文化精髓,引導學生逐層學習語文知識,相機進行文明禮儀引導,促進其道德修養的發展[3]。

例如,《桃花源記》利用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風景絕美的桃花源圣地,當地人民“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表明了古人的待客之道,教師可借此機會聯系當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引導學生樹立以禮待人的意識?!侗秤啊愤@篇課文表現了真摯的父子之情,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自己與父母相處過程,明確提出父母關心子女,子女也要關心父母的道理,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敬父母,孝敬長輩?!短僖跋壬愤@篇課文描寫了魯迅先生與恩師藤野先生相識、相處與相別的過程,教學過程可滲透師生相處之禮,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以身作則;學生也要尊敬老師,以禮相待。通過挖掘語文課程中的禮儀文化,相機指導學生學習不同的禮儀之道,并能落實到具體行為之中,拓展語文知識的育人功能,引領學生爭做新時代文明少年。

(二)挖掘思想文化,升華語文知識內涵

優秀傳統文化體系包含了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思想文化,各種思想主張相互交融,百花齊放,既豐富了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又對當前社會發展有著指向作用?!?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了歷史傳承與時代發展的高度統一,它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土沃壤,頗具中國特色。初中語文教材安排的內容涵蓋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不同的思想主張展示了某一時期的社會文明,更為語文知識賦予了深刻內涵。因此,教師應挖掘各種思想文化精髓,引領學生以表層的語言知識學習為基礎,提煉思想文化內涵,認清不同思想文化的積極作用,輔助理解語文知識,促進品行健康發展。

例如,在《大道之行也》教學中,教師須導入與《禮記》相關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涵?;诖四繕丝芍谱魑⒄n,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幀《禮記》譽春秋?!睂搿抖Y記》這部著作,并利用史料和圖片說明《禮記》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儒家學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曾對社會展開了美妙的設想,從孔子的天下仁歸、近悅遠來、四海之內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樂、百姓親睦,荀子的上下協調、群居和一,四海之內若一家等,均勾勒出一幅社會穩定和諧的美妙藍圖。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大致了解本課背景知識與思想主張。隨后師生共同研讀課文,明確“大道之行”的具體內涵,進一步理解儒家思想的內涵。課后拓展環節可啟發學生基于個人經驗與體會,說說對“大同”社會的理解與感受。經過此連續引導,學生能準確把握本課所表現的思想文化,將個人經驗與所學知識結合起來綜合運用,完善個人世界觀與價值觀,達成本課學習目標。

(三)滲透倫理文化,增強語文育人功效

倫理文化是指為人處世所要遵循的準則,其涵蓋范圍廣泛,如“厚德載物”揭示了一種為人準則,“生命之上”則表現了一種處世準則,這些倫理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于初中生而言,此階段是他們認識世界,培養世界觀的重要階段,通過有效引導幫助其養成正確的行為準則尤為重要,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為人處世[4]。語文教師應借助教學活動滲透倫理文化精髓,融入適宜中學生發展的規則和準則,組織學生廣泛了解各種倫理關系,使其自覺形成規則意識,督促自我發展與完善,在個人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擴大語文課程的教育功能。

例如,《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課文從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談起,內容通俗易懂,饒有趣味,形象地說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在研讀課文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滲透人類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才能良性發展的觀點,融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倫理關系,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了解自然的熱情,充分提高其環保意識?!都o念白求恩》是為紀念白求恩寫的悼念文章,文章開篇從白求恩的經歷說起,言簡意賅的概括了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戰爭的緣由,整體闡明了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實質,同時也揭示了白求恩奉行的“生命至上”準則。在研讀課文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細細品讀:“一個人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被谖谋酒纷x啟迪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激發其所具有的責任感,幫助其建立個人行為準則,真正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四)講授節日文化,增強學生人文觀念

傳統節日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清明、端午、中秋、春節等諸多傳統節日沿襲至今,不同節日的起源、背景與風俗均有不同,這些節日已成為中華兒女重要的精神載體。初中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古詩詞、文言文及拓展知識都與傳統節日相關,教師應抓住這些內容講授節日文化,引導學生了解節日起源、節日背景與風俗等信息,并從創新視角引入一些具有時代特色的資源,全面發展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興趣,增強其人文觀念[5]。

例如,《屈原》(節選)這篇課文應延伸“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以及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系五彩線等極具代表性的傳統習俗。為了增強學生對端午節的認識,除了要求其自行閱讀課文,搜集與屈原、端午節相關的信息之外,還可引入河南衛視《端午奇妙游》視頻片段,以精彩絕倫的節目表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戲中戲,畫中畫”的形式展現端午風俗,呈現龍舟競渡的熱烈,講述掛艾葉、佩香囊、吃粽子等習俗,表達對屈原的追思和傳承華夏文明的期望。利用此形式充分展現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彰顯獨特的節日氛圍,賦予新時代背景下傳統節日的全新含義。同時,還可建議學生搜集與端午節相關的詩詞,將搜集的詩詞摘錄下來品讀、背誦,加深對節日文化與語言文化的學習。此教學過程將常規學習方式與媒體資源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引領他們徜徉在獨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之中,滿足其審美需求的同時,激活其發揚傳統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五)拓展民俗文化,啟發學生弘揚創新

傳統民俗文化是指從古至今與勞動人民緊密相關的生活習慣與民俗風俗,這些民俗文化是重要的精神文化遺產,需要青少年承擔起弘揚與創新的責任。統編版八年級下冊教材第一單元主要以民俗風俗為主線,課文或表現各地風土人情,或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習俗,意在引導學生觀察一幅幅民俗風情畫卷,感受多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從中理解民俗的價值和意義。教師應以語文教材內容為主,以課外拓展為輔,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民俗文化,鼓勵他們參與一些民俗活動,在學習與實踐中把握民俗文化的精神內涵,使其自發地做好優秀傳統文化弘揚與創新。

例如,《社戲》講述了中國農村舉行迎神賽會或節慶時所演的戲,主要流行在江南地區;《安塞腰鼓》則著重講述陜北地區獨特的腰鼓文化;《燈籠》中涉及了元宵節看燈、猜燈謎、紗燈上描紅等風俗活動,通過課文學習可引導學生了解各地民俗風俗,增加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見識。在本單元學習安排中,教師可要求學生了解家鄉類似的民俗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本地特色民俗文化,走進民俗博物館、圖書館了解民俗發展歷史,向父母長輩詢問相關民俗活動,并利用記錄、拍照、實踐等方式獲取本地民俗文化信息,了解本地民俗文化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將實踐結果匯總整理,在課堂互相分享交流。各個小組獲取到的信息互相補充,學生可表達自己對民俗文化的認識,發表民俗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想法,教師則須鼓勵他們將個人想法落實到行動之中。此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廣泛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民族風俗,充分利用各種渠道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從興趣視角出發,關注家鄉文化習俗,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努力扮演好文化傳承的角色。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多樣形態與豐富內涵,語文課程作為學生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必須發揮其積極作用。初中語文教師應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與呈現工作,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語文知識海洋中汲取優秀文化,了解文化精髓,感知文化之美,接受文化熏陶,在提高語文學習效果的同時全面發展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孫星宇.初中語文中華傳統文化教學研究[J].漢字文化,2022(2).

[2]吳曉櫻.傳承與創新: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有效教學的方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1).

[3]趙平強.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

[4]閆永萍.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與滲透[J].才智,2020(18).

[5]李華羽.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2).

猜你喜歡
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語文課堂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要做到“四要”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探析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