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語境對英語翻譯的限制效應研究

2023-07-12 11:58李含雪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8期
關鍵詞:文化內涵英語翻譯

【摘 要】翻譯是一種跨文化交際形式,是對源語言進行準確而完整的轉換活動。文化與語言關聯緊密,語言既充當了文化傳播的載體,同時也受不斷受到文化影響??紤]到英語存在一次多義的現象,在英語翻譯過程中,要想讓讀者理解詞句內涵,應充分考慮跨文化語境的限制效應,將跨文化語境融于英語翻譯中,使群體的語言行為與習慣在英語翻譯中得到體現,并能基本還原出源語言所含的文化思想,由此提升英語翻譯質量,促進英漢語言文化的交流。

【關鍵詞】跨文化語境;英語翻譯;文化內涵;限制效應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8—248—03

語言與跨文化語境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在英語翻譯過程中,在全面考慮跨文化語境的限制效應與解釋功能的同時,也要兼顧深入分析跨文化語境的各類要素,理解其文化內涵,在英語翻譯時融入跨文化語境,使其能夠體現語言行為、風俗習慣及心理特點,能夠還原源語言所要表達的文化內涵與人文思想,并可良好的保持完整性與流暢性,由此在整體上提升英語翻譯質量,促進英漢語言文化的交流融合。

一、跨文化語境與英語翻譯

跨文化語境是決定詞義的核心要素,具有限定與解釋的作用。由此可知,跨文化語境與英語翻譯之間是一種不可割裂的關系。具體來說,跨文化語境對英語翻譯的限制效益指的是其對言語理解產生的制約性影響,人們會在相應語境中選擇匹配的語言與行為,包括用于消除歧義、界定語義、引發聯想含義等[1]??缥幕Z境對英語翻譯的限制效應在于幫助譯者理解源語言的話語含義,這個過程并非靜態的,而是一種包含環境、文化的動態價值,使模糊意義轉化為現實意義。

跨文化語境包含語言、情境以及文化三個層面:(1)語言語境。語言情境對英語翻譯的語義取向具有部分限制性,例如在“I want to present everyone present a present.”這句話中,“present”出現多次,但均有不同含義;(2)情境語境。情境語境是與語言具有相關性的現實情境,包括交流途徑、交往心理、交際關系等,對英語翻譯也同樣具有限制性,例如對于“It is time to go aboard.”而言,若雙方處于不同地點就會表現出差異化的語義取向,可能會翻譯成“登機”“上火車”或是“登船”[2];(3)文化語境。因不同的語言產生的人文風俗、文化習慣、思維方式存在差異,在不同的社會背景與價值觀層面上會逐步形成新的文化語境,這對英語翻譯的限制效應也有極大影響,所以說語言與文化是相互依托的,雙方不可孤立而存在,語言也無法與本民族的文化、情感相分離,應將其視為文化的一種表達形式。

二、跨文化語境對英語翻譯的要求

(一)中國文化注入

在英語翻譯過程中,譯者過于重視英語文化導入,但對于中國文化的注入卻較為忽視,由此導致譯者無法用英語順暢表達常見的中國文化現象。所以,提升漢英能力與中文素養的培育就顯得格外重要。在向讀者介紹西方文化時,注意將中國文化元素融入進去。

(二)注重語境結合

文化構成是翻譯的重要內容,同時語言在文化構成中又居于特殊地位,所以翻譯就需要與語境結合。在英語翻譯過程中,譯者應將語境的重要性傳遞給讀者,讓讀者對結合語境的翻譯更為理解[3]。此外,譯者在翻譯內容時應以實例為主,讓讀者對不同語境產生的翻譯差異加深理解。由此可知,中英語言表現的差異往往會在描述相同的事物上,使翻譯障礙得以表現。

(三)彰顯中國文化特色

在翻譯時,文化負載較少的詞句可選擇直譯,即將漢語詞匯用英語逐字翻譯,以便保留中國文化特色。對中國特有的內容,可采用Transliteration翻譯,將拼音移植于英語中。在介紹中國文化的翻譯中,應堅持以我為主,文化名稱在翻譯時采用拼音,保留中國文化特色與語言風格,例如Qin Opera,Tai chi,Mogao Caves等。對源語文化最本真的傳遞就是音譯,此時真實性既得到了保證,中國文化韻味也得到了保留。

三、跨文化語境對英語翻譯的影響

語言無法脫離文化而獨立存在,其根植于文化的土壤中。因此,跨文化語境本身就對語言活動具有較強的限制效應。如果忽視了這種限制性,那么語言交流便喪失了依托[4]。鑒于此,譯者做好翻譯工作就應掌握好語言所依托的文化。如何能夠讓讀者在文化認知中更好地理解作品內涵,是英語翻譯必須要重視的,這就要求譯者在英語翻譯中適當向讀者補充文化語境的相關內容。

例如《Mr.Doherty Builds His Dream Life》中的一段話:There is,as the old saying goes,no rest for the wicked on a place like this-and not much for the virtuous either.要使讀者真正深入理解該語篇,譯者應向讀者補充介紹該段話出自《Bible》,并引用原文引導讀者對其內涵與外延進行深度思考,并用英語解釋這段話:It is because you are so wicked you have to work so hard, and the same situation is true when it comes to the virtuous.隨后譯者用合適的漢語對其翻譯,由此實現讀者對文章的深層理解。

因語言系統、歷史文化系統以及社會規范存在一定差異,導致不同語言對同一事物的表述也存在差異,此方面在英語翻譯中表現得更為明顯。例如《The Last Leaf》中的一段話:Old Behrman was a painter who lived on the ground floor beneath them.He was past sixty and had a long white beard curling down over his chest…,and who regarded himself as guard dog to the two young artists in the studio above.該段話描繪了一個窮困潦倒的畫家形象,他認為自己是樓上畫家的“guard dog”,但讀者對該詞理解有誤,認為“guard dog”是看門狗,且其在中文詞匯中具有貶義。讀者的這種錯誤理解導致他們對作品中的人物定位出現誤解,所以譯者應引導讀者思考這種跨文化語境差異。中西雙方對于“狗”的描述有所不同,中國許多關于“狗”的詞匯多帶有貶義,例如“狼心狗肺”,而英語中關于“狗”的詞語多為褒義,他們認為“狗”象征忠誠。因此譯者應讓讀者將“guard dog”理解為“守門人”或“看護者”便可。

四、跨文化語境對英語翻譯的限制效應

語言承載了文化,而文化又決定了語言內涵。譯者能否準確把握語言的跨文化語境,與讀者掌握語言文化的程度具有緊密關系。一般而言,跨文化語境對英語翻譯的限制效應具體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一)思維習慣

由于存在文化差異,中西在語言表述上形成了不同模式,在詞匯、修辭、結構等方面都存在顯著不同,這與中西文化的思維方式有著直接關系[5]。人在中國文化思想中是社會之本,所以“人”在各類句式中均處于主語位置。而西方辯證思想盛行,客觀規律常為主體,因此會將“It”作為主語,常見句式例如“It is uncertain whether he can come to Jennys birthday party or not.”“It remains a question whether he will come or not.”“It is reported that 16 people were killed in the earthquake.”因此,在英語翻譯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跨文化語境對其的限制效應,分析中西思維習慣上的差異,從而實現更好的翻譯與表達。

(二)價值觀

價值觀是對事物進行判定的思維取向,因地域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從而導致生存觀、教育觀等受到影響。此外,不同階層也會因所處的環境、經歷之間的差異形成各類價值觀。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考慮到價值觀的差異,結合跨文化語境進行翻譯,讓讀者真正了解西方社會的價值觀,避免出現文化沖突。漢英屬于不同語系,其與價值觀有著直接關聯,在不同價值觀的影響下,彰顯出語言的巨大反差。例如漢語的“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就有潛在的勉勵之義,表示拼搏、進取與奮斗。而在英語中,則用“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來表示激勵,意為“曬草要趁太陽好”[6]。

(三)審美思想

中西方的審美思想也存在顯著不同。自古以來,中國人追求色彩艷麗,常用紅色、紫色表示喜慶吉祥,用鮮艷的顏色來寓意生活的希望。而西方人尤為鐘情白色,他們認為白色代表圣潔與浪漫,這種審美思想的反差導致翻譯也有所不同。鑒于此,應充分考慮與分析不同審美思想對英語翻譯的限制性影響,結合跨文化語境翻譯,由此展示語言獨有的價值與魅力。例如,在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發展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對茶文化進行傳播展示,讓西方人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就需要認真審視不同審美思想對茶文化翻譯的限制性。對于漢語而言,“紅茶”應被譯為“black tea”,而不是“redtea”,這便是跨文化語境對英語翻譯限制效應佐證。所以,在翻譯時應將直譯與意譯相結合,根據人文背景與審美思想,使茶文化翻譯更為通俗易懂。例如,可通過直譯翻譯白毫烏龍“white tipped oolong”、銀針綠茶“silver needle green tea”、金駿眉“Jin Jun Mei tea”,從而保留本真意境。

(四)地理文化

地理文化包括自然地理文化與人文地理文化。因地理環境的差異各民族會形成不同的思想,從而發展成不同的自然地理文化。例如,英國屬于海洋性氣候,自然條件優越,這也成為英國畜牧業的重要物質基礎。所以,英國人對“羊”的感情極為特殊,他們的工作、生活均與“羊”有所關聯。在翻譯“sheep”時,就應考慮與分析跨文化語境,意識到在英國文化中“sheep”是純真無邪的代表;反之,“goat”則代表了邪惡,這與他們的歷史文化有著直接聯系。在英國文化中,“goat”是惡魔的象征,寓意罪惡。但在中國人的文化語境中,則未細分“綿羊”與“山羊”,僅將其作為不同品種,未有特殊寓指。此外,語言習慣的形成多與地理文化相關。例如在形容某事混亂無秩序時,漢語可使用“亂七八糟”這個詞,而英語可用“at sixes and sevens”進行形容,該詞來自中世紀的一種投擲游戲。在英語翻譯過程中,應讓讀者在跨文化語境中加深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從而提升翻譯的準確性與有效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因中西文化與語言表達存在差異,在英語翻譯時應充分考慮跨文化語境,重視思維習慣、價值觀、審美思想、地理文化等對英語翻譯產生的限制效應,不斷消弭文化障礙。譯者應深刻意識到文化差異對英語翻譯的影響,將文化融于翻譯全程。同時,還要適當注入中國文化,保留中國語言習慣與語境,使讀者在跨文化語境下感受到與源語相同的情感共鳴。

參考文獻:

[1]王麗麗.跨文化語境下英美文學作品翻譯若干問題解析[J].文學教育(下),2020(11).

[2]張翠.跨文化語境下英語翻譯技巧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6).

[3]王琳.跨文化語境下英美文學作品翻譯若干問題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6).

[4]鄭曦.文化語境與文學作品翻譯的話語建構[J].文學教育(下),2022(9).

[5]湯雪梅.從文化語境重構看典籍《閑情偶寄》翻譯策略的選擇[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13).

[6]蔚艷梅.英語翻譯中跨文化視角轉換及翻譯技巧分析[J].鄂州大學學報,2023(2).

作者簡介:李含雪(1993—),女,漢族,黑龍江北安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英語文化、英語翻譯。

猜你喜歡
文化內涵英語翻譯
翻譯轉換理論指導下的石油英語翻譯
中國諺語VS英語翻譯
評《科技英語翻譯》(書評)
對中國傳統錫工藝傳承的思考
對太極拳雙語教學中教學技巧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的對比分析
淺談法語習語的文化內涵
透視高校英語翻譯教學
試論如何提高英語翻譯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