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生發展的中學音樂教學方法優化研究

2023-07-12 13:34吳玲玲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12期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方法

吳玲玲

摘 要: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在過去,部分教師選擇的音樂教學方法存在不足之處,這影響了音樂教學的實效性,教學的總體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當前,為貫徹新課標的教學培養要求,教師需要做出教學設計上的調整,從學生的音樂技能培養出發,豐富音樂教學的方法。本文立足高中音樂教學的合理構建,從教學導入、教學展示、問題引導、合作學習四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操作方法,希望可以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有所啟發借鑒。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方法;優化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2-0122-04

教學方法的革新是優化音樂教學的有效途徑,為了構建高效的高中音樂教學,教師需要對音樂教學方法的革新優化做出分析,思考現有教學方法的不足之處,進而從優化革新的角度分析革新教學方法選用,優化音樂教學設計的綜合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有效導入、展示優化、問題設置、小組學習四個方面來做出研究,從學生的發展入手來實施干預與引導。

1.音樂教學方法優化的必要性分析

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也是實現美育的關鍵。在當前,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教育理念有了較大的發展,人們愈發重視學生的綜合發展。過去常被人們忽視的藝術學科的價值也被人們重新審視。在此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就得到了凸顯。教學方法作為教師開展教學的具體模式顯現,其合理選用與否會對教學的有效性產生直接的影響,而通過研究可以發現,現階段的高中音樂教學方法還存在著很多弊端,這使音樂教學的效果受到了較大的影響。為了優化教學設計,構建高效的高中音樂教學,教師自然需要從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調整入手做出研究,使用更加高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音樂教學方法的優化研究

(1)結合教材內容,設置有效導入

教學導入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構成,有效的導入設計可以幫助教師做好對學生的興趣激發工作,在課上的起始階段就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可以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為了實現高中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可以從導入的設計出發進行思考與設計,想辦法優化教學導入的架構,強化教學導入環節的作用。

第一,結合音樂主題,選擇導入方法。導入方法的合理選擇是教師在實際中需要思考的一大內容。在過去,音樂教師雖然也會設計導入環節,但其缺乏一個系統的規劃,這使得教學導入的設計存在盲目性,質量也難以得到保障。當前,為了促使教學優化,提升教學導入的效果,教師就需要對現存的導入方法構成做出分析,從實際的教學需求入手解析各個導入方法的不同特性,進而從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做出系統設計。例如,在進行“高亢的西北腔”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圍繞本課的教學內容來選擇導入方法,想辦法設置有效的教學導入環節。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在本節學習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習并探究西北民歌的特點,激發學生對民歌的喜愛之情,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情。相應的,在導入環節,教師應該采用平白直述的方法做出解析與引導,讓學生欣賞幾首民歌,并引領學生做出感悟?;诖艘?,教師選擇的導入方法可以是多媒體導入法融合情境導入法的形式。

第二,圍繞導入需要,預設導入過程。導入過程的合理設計也是教學導入中教師需要關注的內容,教師要從導入方法的特點出發做出拓展研究。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本身是一門趣味性較強的學科,這對導入的設計而言是一個優勢,教師可以從音樂本身內容的展現出發來構建教學導入的環節。在實際的設計中,教師需要結合選定的教學導入方法來做出拓展,從教學導入方法的應用需求出發來做出延伸設計,進而預設教學導入的完整過程。例如,在選定了多媒體導入法融合情境導入法作為教學導入的方法之后,教師可以聯合本課內容的開發拓展,從教學導入的需要出發進行導入過程的預設。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多媒體導入的方法是借助多媒體展示所選素材,用音樂素材的顯現引出本課知識教學內容的導入方法。情境導入法則是利用展現與語言引導,創建教學情境進而實現學生調動的導入方法。將這兩種導入方法融合到一起,需要教師做出課下研究,并預設導入過程。對于“高亢的西北腔”這一課,教師可以利用課下時間選出推薦鑒賞的民歌,并將其前移到教學導入環節中做出預設計。在實際中,教師可以在課程的初始階段利用多媒體進行《腳夫調》《蘭花花》的簡單演示,并在做出音樂演示的過程中做出引領:“同學們覺得這些歌曲與現如今的流行音樂在主題和風格上有何不同?你能從歌聲中聽出哪些情感呢?”

(2)活用媒體工具,優化教學展示

教學工具的開發應用是實現有效教學展示的必要前提,音樂教師需要借助教學工具的開發來拓展教學展示的內容,在音頻展現的基礎上為學生融入視頻、圖片內容的展現,使學生可以在音樂的欣賞與鑒賞中接受更多的知識內容,從而實現其審美鑒賞能力的有效發展。在實際中,為了做好媒體工具的應用,教師需要對工具的功能做出解析,從其實際功能出發來拓展用法,為教學展示做好準備。一般而言,多媒體是現階段教師開展教學的主要工具,其可以在課前幫助教師獲取充足的教學資源,在課上則可以幫助教師實現具現化的教學展示。微課則是微時代背景下技術的結晶,其可以提供一種更為獨立且高效的教學展示模式,展示的有效性更強。相應的,在媒體工具的開發上,教師就可以從這兩方面做出設計。

第一,利用課下檢索,搜集教學資源。教學資源的豐富度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音樂教學中,為了充分發展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教師需要發掘資源,為學生設計鑒賞學習的環節。為此,教師在實際中需要從教學工具的檢索功能拓展出發做出設計,搜集充足的音樂拓展資源。在實際中,教師需要認識到網絡資源良莠不齊的特點,在搜集資源的同時要強化資源的篩選工作,排除價值較低的資源。一般而言,評估音樂資源是否低效的一個重要標準是音頻文件和視頻文件的清晰度,教師要盡可能選擇質量較高的材料來做出設計。

例如,在進行“獨特的民族風”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從本節知識的教學內容出發做出研究,思考本課適宜引入的額外教學資源,并利用課下的備課時間進行網絡檢索,搜集并整合有效的教學資源。在實際中,教師可以先對本課的教材內容做出分析,研究本課的教學主題,并根據教學設計的實際需求,來設計關鍵詞訪問資源站點。通過研究可以發現,本課的知識為讓學生認識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的民歌特征,相應的,教師可以利用課下時間做出三首民族歌曲的額外搜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鑒賞機會。在此基礎上,再制作對比表格,將三族民歌的特點在其中一一列舉,以此實現鮮明對比。為了實現民歌資源的合理搜集,教師在課下就可以將蒙古族民歌、藏族民歌、維吾爾族民歌作為關鍵詞鍵入搜索引擎,搜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并就相關歌曲的解析素材做出整理。

第二,巧用多媒體工具,進行視頻展現。教學展示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展示過程構建可以幫助教師做好教學內容的展現。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借助教學展示地進行幫助學生解析音樂的創作背景與旋律特點,讓學生認識不同音樂的風格與特色。在實際的展示中,教師需要合理把控展示和說明的占比,在做出展示的同時為學生做出語言解析,引領學生特別關注音樂的要點,以此讓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加深其對音樂的了解。例如,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為了幫助學生學好“獨特的民族風”這一節內容,教師可以發揮多媒體的展示功能為學生展示三族民歌的視頻材料。在展示中,教師可以采用三遍展示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深入觀察,即第一遍展示,教師可以讓學生單純地進行音樂的鑒賞,讓他們尋找角度與切入點來感受民歌的魅力;第二遍展示,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關注民歌中舞者和歌者的服飾,讓學生重點觀察三族民歌中表演者服飾的差別;第三遍展示,教師則可以要求學生關注民歌唱法、旋律的不同,以此分析三族民歌的不同特色。通過三遍展示地進行,教師可以讓學生實現民歌的細致分析,為后續解析教學的開展創造條件。

第三,開發微課工具,拓展展示方式。微課是一種有效的展示工具,其不同于多媒體,微課屬于軟件工具的構成。相較于常規的展示,微課具有短小精悍、針對性強的特點,這意味著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的構建和展示,針對音樂教學的中的問題做出針對性設置。同時,微課具有的獨立性可以延伸課堂展示,將課堂展示深入到課下,讓學生可以利用微課完成課下學習。為了有效地運用微課做出展示,教師在教學實際中要從自己的教學出發做出研究,開發教學資源并做出融合設計,從具體的應用目標出發進行引申,生成性質有效的展示過程。

例如,在進行“貝多芬”的教學時,考慮到課堂時間不足以讓學生進行貝多芬樂曲的充分欣賞,教師可以在課下做出研究,整合分析貝多芬的作品,然后融合其生平的資料做出構建,形成展示性質的學生預習微課。在實際中,當教師完成微課的構建后,就可以通過在線途徑將微課傳遞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閱讀微課中的內容,感受貝多芬所創作交響曲的特點。作為拓展內容,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做出搜索,收集一些貝多芬的其他作品做出研究,深入感受貝多芬的藝術特點,思索他所創作樂曲的魅力所在。

(3)設置問題情境,引領學生思考

問題導向是新課標要求的重要顯現,音樂教師在教學實際中也需要關注這一點,利用問題的設計與提出引領學生學習,發展其綜合能力。 在實際中,為構建問題導向教學,教師可以從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入手做出研究,嘗試通過合理問題的設計與提出引領學生進行思考與分析。

第一,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趣味問題。問題的合理設計是問題導學法應用的關鍵要素,教師在實際中需要關注問題的生成并做出研究,想辦法結合當課的教學內容生成問題??紤]到音樂教學的需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特別注意問題的趣味性和延展性,確保問題的提出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醇厚的中原韻”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從本課的實際內容出發規劃教學環節,設計教學中需要的問題。一般而言,為確保生成的問題可以契合教學的節奏,教師在構建問題之前需要從教材內容出發做出解析,確定當課的主要教學目標,進而再圍繞教學的節奏與各個環節的需求做出拓展設計,設置具體的問題。通過研究可以發現,本節的主要目標是引領學生聆聽、感受中原地區的三首民歌,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民歌的地域性風格特征。相應的,教師在設計趣味問題時便可以從中做出延伸。在實際中,教師設計的問題可以是:“上述歌曲有何差異呢?”“你都聽過哪些中原地區的民歌呢?”“在生活中你喜歡哪些歌曲呢?你喜歡的歌曲都具有哪些特點呢?”“民歌是地方語言、地域環境、歷史文化的顯現,我們可以不可以從民歌中解析不同地區的特點呢?”在完成問題的設計后,教師可以聯系教學設計做出分析,研究如何在教學中提出這些問題,引領學生進行思考。

第二,聯系提問需求,做出引導展現。在完成問題設計后,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來做出問題提問的設計。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問題的提出需要建立在合適的時機選擇上,若教師自己不關注提問時機的選擇與提問引導的開展,問題的價值就難以得到顯現。在實際中,為了做好教學提問的設計,教師要聯系自己預設的問題來尋找音樂引申的切入點,以此設計提問。例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實現“醇厚的中原韻”的學習,教師可以結合自己課前設計的問題來做出提問,并結合點撥引導與展示,推動學生進行思考。其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三首歌曲《沂蒙山的小調》《王大娘釘缸》《孟姜女哭長城》做出展現,在展示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出問題:“上述歌曲有何差異呢?”然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來做出點撥,引領學生進行拓展思考。在延伸環節,教師可以展示問題:“民歌是地方語言、地域環境、歷史文化的顯現,我們可以不可以從民歌中解析不同地區的特點呢?”然后為學生做出旋律語調上的解析,引導學生感受民歌與地區文化之間存在的關聯性,加深學生的認知。

(4)構建學生小組,實現合作學習

在實際中,為了構建有效的教學過程,教師還可以圍繞基本教學方法的調整做出研究。在過去,音樂教師設計的教學也是以教師的理論講授為主,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缺乏聯系與合作。在當前,新課標強調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這就要求教師調整教學的基本模式,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價值。為了實現這一點,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就可以從小組合作教學法的構建與應用入手做出分析,思考創建有效學生小組,提出合理學生合作任務的方法。一般而言,在小組合作教學中需要教師特別關注的部分包括學生小組的合理劃分、合作任務的有效設計、學生評價的合理構建三個方面。

第一,立足學生發展,調整分組方式。學生分組的有效設計是教師需要關注的一大內容。在當前,教師雖然也會設計小組合作教學,但其對合理學生小組的劃分存在忽視,這使學生小組合作教學的有效性受到了影響。在當前,為了優化高中音樂教學方法,推動學生的有效發展,教師就需要對學生小組的劃分方式做出研究,選用更加高效合理的方法來進行學生小組的構建。一般而言,學生音樂技能的發展是音樂教學的要點,為了更好地發展學生的音樂技能,提升其綜合能力,教師需要從學生的現有能力發展出發做出解析,將學生能力發展相似的學生劃分到同一個小組之中,這樣一來,教師在構建學習任務時就可以依托學生小組的發展情況,來給出不同的發展要求,踐行分層教學的原則。例如,在進行“現代京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的需求對學生進行分組,想辦法構建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實際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音樂知識了解情況和綜合能力發展情況做出調研,將其由高至低進行排列。在完成基本排列后,教師可以從排名上進行學生名單的截取,劃分為能力學習檔次不同的學生小組。在小組初步形成之后,教師還需要結合各個小組的實際成員做出分析,做出適當的微調。一般而言,這樣的小組劃分方式雖然不能讓學生都達到學習內容的全部掌握,但可以根據其實際的發展情況,為其提供最為適當的發展機會,展現出個性化教學與發展的特點。

第二,聯系課標要求,合理設計任務。學生合作學習任務的設計是教師需要關注的一大內容。在實際中,為了設計有效性較強的學生合作學習任務,教師需要聯系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做出分析,從核心素養與學生的能力發展需求出發來設計相對應的學生學習任務。其中,在任務的難度分層設計上,教師可以依托學生小組的學生學習總體情況來給出分層化的難度要求,給音樂學習需求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程度的干預。例如,在實際中,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教師便可以從課標的實際要求出發,聯系學生小組的學生發展情況來設計分層難度的小組學習任務。一般而言,對于學生音樂基礎薄弱,能力較差的學生小組,教師可以布置基本的任務,要求學生完成本課所展示京劇的基本知識理解即可,讓其通過討論的方式能解析其中展現的知識內容。對于學生能力發展一般的學生小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并解析現代京劇與傳統京劇的不同,認識時代的變化與發展。對于能力發展較好的學生小組,教師則可以安排一些表演要求,引領學生嘗試著學習現代京劇的唱法,并讓其做出京劇的表演展示。

第三,做好評價設計,推動學生反思。評價是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合理的評價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做出充分的反思。在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需要擴充評價的形式,在原本師評的設計基礎上引入學生評價,借助學生評價的開展推動學生的反思提升。為了實現這一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出小組學習的反思,思考其是否完成了本課音樂內容的有效學習,然后再選擇一個合理的分數制給自己進行打分。在學生評價完成后,教師也需要設計一個評價,從學生的總體表現出發進行評估,指出學生的問題,并引領其做出反思與調整。

3.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教學方法的革新調整是現階段高中音樂教師需要關注的一大要點內容。為了促進音樂教學方法的有效革新,教師需要認識到音樂教學方法優化的必要性,鑒定教學改革的信心,而后接追反思研究的方式分析現有音樂教學設計的總體狀況,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再從問題入手做出方法上的革新調整。

參考文獻

[1]李靜.新課改下的高中音樂教學方法與策略研究[J].藝術評鑒,2019(12).

[2]李博.高中音樂教學面臨的問題與優化策略思考[J].考試周刊,2020(A2).

[3]魏舒暢.淺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8(31).

[4]梁宗宣.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音樂教學策略優化[J].新課程研究,2019(22).

[5]王璇.高中音樂教學課程教學優化藝術[J].新課程,2018(07).

[6]梅潤清.優化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的方法[J].廣西教育,2012(34).

猜你喜歡
高中音樂教學方法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基于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模式探討
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育
實用型中醫人才培養中慕課教學方法的探討
文言文教學方法實踐初探
初中數學教師不可忽視的幾種教學方法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