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代玉璧研究

2023-07-13 11:53王永紅
東方收藏 2023年5期
關鍵詞:玉璧漢代功用

摘要:玉璧是我國古代諸多玉器類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新石器時代出現以來,便貫穿于我國整個歷史時期。漢代是我國玉器發展的高峰時期,玉璧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制作在承襲先秦之風的同時,造型、紋飾更為多樣,功用也發生了變化。此外,由于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及受漢代讖緯神秘學說、道家神仙方術思想的影響,玉璧被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文章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文獻實物資料,就漢代玉璧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漢代;玉璧;定義;功用;紋飾

一、玉璧的定義

玉璧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玉禮器之一,它的使用在我國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6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遺存中就發現有大量制作精美的玉璧,其后歷代沿用??梢哉f,玉璧在我國玉器發展史上占據有重要的地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見證了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演變。

何為璧?《說文解字》曰:“璧,瑞玉,圜也?!盵1]《爾雅·釋器》曰:“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盵2]這里的“肉”,即玉璧的寬邊;“好”,即玉璧中心的孔。對于《爾雅·釋器》中涉及玉璧的這一闡述,那志良先生認為,“肉倍好謂之璧,可以解作邊的尺寸,大約是孔徑的一倍時,便是璧”,這只是一個標準尺度,“不可能與《爾雅》所說的完全一致”[3]。夏鼐先生亦認為,《爾雅》中關于璧、瑗、環的區別是“漢初經學家故弄玄虛”,而“環和瑗,實際上也是璧”[4]。另外,盧兆蔭《略論漢代的玉璧》一文中根據出土的眾多實物考察發現,“璧的邊寬和孔徑的比例沒有什么規律,絕大多數和《爾雅》所說的三種比例不相符合?!盵5]本文支持上述觀點,可見玉璧即扁平圓形有孔之器。

二、漢代玉璧的功用

西漢前期,因飽受戰亂之苦,經濟凋敝,為恢復經濟、穩固政治,封建統治者在政治上以“黃老思想”為指導,行黃老刑名之學,“無為而治”,實行與民休養的政策,至西漢中期社會經濟得到極大恢復,中央集權得以加強;在學術思想上,自漢高祖時就承認儒家學說的正統地位,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更是確立了儒學的統治地位。儒家的用玉思想使得漢代玉文化在繼承先秦以來的基礎上得以進一步發展,玉璧作為漢代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例外。

從漢代玉璧的實際情況來看,其功用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祭祀

漢代多祭祀,天子制定了許多祭祀大河名山大川以及宗廟的制度,皇室貴族在諸多祭祀活動中廣泛使用玉璧,且多與玉圭配合使用。先秦時“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祭地”,漢代承襲先秦時期的這一習俗?!妒酚洝ば⑽浔炯o》有漢武帝祭祀天神“泰一”的記載:“郊見泰一云陽,有司奉瑄玉、嘉牲、薦鄉食?!边@里的“瑄玉”,南朝裴骃《集解》引三國孟康曰:“璧大六寸謂之瑄”;唐代司馬貞《索隱》中說:“音宣,璧大六寸也”,即尺寸大于六寸的玉璧?!逗鬂h書·項帝紀》亦記載漢明帝“親執圭、璧,恭祀天地”。除用玉璧祭祀天地外,漢代還將玉璧用于祭祀黃河、漢水等山河大川及諸祠,漢武帝時,曾投白馬于黃河決口處,以玉璧祭祀河神[6]。漢代將玉璧用于祭祀,在考古工作中也多有發現。如陜西華陰縣黃埔峪集靈宮遺址出土諸多的玉圭和玉璧,集靈宮為漢武帝祭祀華山之地,《漢書·地理志》載:“集靈宮,武帝起,莽曰華壇也?!奔`宮遺址出土諸玉璧,可見漢武帝時已用玉璧祭祀華山。此外,在甘肅禮縣鸞亭山漢代祭祀遺址中發現了用于祭祀的玉璧(1件鳳鳥蒲紋玉璧和1件青玉大圭共存);漢昭帝平陵與上官皇后陵之間也發現有璧圭組合等。

(二)朝聘、進獻或贈送

漢代將玉璧用于朝聘,在文獻中多有記載。如漢武帝時“束帛加璧迎公申”[7];《后漢書·皇后紀》記載漢桓帝納聘梁皇后時,“聘黃金二萬斤,納采雁璧乘馬束帛?!绷硗?,《后漢書·禮儀志》云:“每歲首正月,為大朝受賀……及贄,公、侯璧”,說的是漢時每年正月朔旦朝賀,百官接執玉璧,而他們所執玉璧亦由少府統一配發,這一點在《后漢書·朱暉傳》中也有所記載:“正月朔旦,蒼當入賀。故事,少府給璧?!睗h代玉璧除用于朝聘外,也作為當時的珍貴物品用于進獻及贈送,南越王趙盾在進獻給漢文帝的物品名錄中,首項即是“白璧一雙”;《漢書·項羽傳》載,劉邦赴鴻門宴于項羽所備禮物,亦是“白璧一雙”。

(三)佩戴

古人有佩戴玉器之風,因其被認為是君子風范之體現,正所謂“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在漢代,玉璧常作為一種玉佩,單獨或與其他玉器組合使用,這一點在已知的考古發掘當中多有發現,如廣州西漢南越王墓[8]、南昌東郊西漢墓[9]以及安徽渦陽稽山漢代崖墓[10],不僅出土了玉璧,而且均出土了相似的玉人佩及其他玉佩飾。從當時的出土位置來看,這些玉璧與玉人佩及其他玉佩飾,如玉璜等用絲絳串聯在一起,形成玉組佩,系于腰間或佩戴在其他部位。

(四)斂葬

先秦時期“靈魂不死”的觀念已經形成,古人認為人是由肉體和靈魂兩部分構成的,人死只是“肉身”,而靈魂不死,只是去了另一個地方,即升天。玉在當時被認為具有通天、與神溝通的靈性,靈魂可以借玉與神靈連通,可以確保靈魂永生不死、羽化升天。因此,先秦時期就有以玉隨葬的習俗,漢代沿用了這一習俗,并且在漢代儒家“天人感應學說”、道家神仙方術思想以及讖緯學說的推動下,受長生不老、靈魂轉世等思想的影響,認為死后靈魂可羽化升天、通達天國,這在當時整個社會階層之中盛行,加上漢代厚葬之風的影響,玉器隨葬與先秦時期相比盛而不減,玉璧隨葬亦在其列。在先秦時期,人們認為“天圓地方”,玉璧因其圓潤的外形及質地,很容易使之與天聯系在一起,被看作是抽象的天體。在《周禮》中,將玉璧作為祭天諸多玉禮器之首。在漢代,玉璧不僅僅是被當作抽象天體的象征物來看待,而且在此基礎上更加具體化,用來象征日月?!稘h書·律歷志》載:“宦者淳于陵渠復太初歷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薄墩f文解字》則曰:“璧圜象天?!睗h代對于玉璧的認識由此可見一斑,因此,漢代以玉璧隨葬的做法較為多見。

就目前已知的材料來看,考古發現的漢代隨葬玉璧應該在500件左右,多數用來斂尸及鑲棺之用。以璧斂尸,顧名思義,即用玉璧置于墓主周身上下,乃至包裹全身。其作用和目的,一是相信玉能保護尸身不腐;二如前文所述,相信玉璧通天的靈性,可以助墓主靈魂升天成仙。用于斂葬,大多出現在諸侯王及高等級貴族的墓葬之中。如山東巨野紅土山西漢昌邑哀王劉髆的墓葬[11],棺內出土28件玉璧,除1件置于棺蓋之外,其余諸件均置于墓主上下部;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妻子竇綰夫婦墓[12]中分別出土玉璧25件、18件,這些玉璧部分覆蓋于墓主胸部上下部,部分則鋪墊于后背上下,且呈一定的排列方式;廣州南越王墓[13]中出土的19件玉璧與玉璜、玉佩、玉觴,一起構成了南越王復雜的斂葬形式;在陜西西安棗園南嶺漢墓[14],一件直徑達42厘米的谷紋雙身獸面紋玉璧被打碎,分別置于墓主人尸體之上(頭部19塊、腹部6塊)。

以玉璧鑲嵌墓主棺槨,在漢代諸侯王墓葬中較為常見。以玉璧鑲棺,顧名思義,即用玉璧以鑲嵌棺槨。西漢廣陵王劉胥墓[15]的內棺頂板外面正中鑲嵌一塊谷紋玉璧,其夫人的內棺前端中央用鎏金銅泡釘和繩帶將一塊乳釘紋玉璧固定其上;江蘇徐州北洞山楚王墓[16]出土的一件玉璧根據其內孔邊緣留有的銅銹痕判斷,應是用銅鉚釘將玉璧直接釘于棺璧之上;陜西西安棗園漢墓[17]中出土的97塊長方形玉片,根據當時的出土情況來看,應由琢紋玉璧改制而成,也極有可能是鑲嵌在漆木棺之上的。與這幾座墓相較而言,河北滿城陵山中山王劉勝之妻綰墓用玉璧鑲棺更具有代表性,其用26塊玉璧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嵌于棺外璧。

漢代玉璧亦有鑲嵌于銅枕或木枕之上的,如竇綰墓出土的1件銅枕,枕面飾玉是用谷紋璧改制成的,枕的前后兩側飾玉是由兩塊不同形制的雙圈夔鳳蒲紋玉璧改制而成的。無論是以玉璧鑲棺還是枕,其目的與以玉璧斂葬如出一轍。

漢代玉璧在墓葬中,除以具體實物體現其不同的功能外,也存在以圖畫的形式體現其裝飾墓室、斂葬功能的情況,體現墓主靈魂升天的思想。這種玉璧的圖畫多以龍穿璧、聯璧、單璧或多璧等為表現形式,見于墓室的畫像磚、畫像石、壁畫及隨葬的帛畫、漆畫等之上,如河南永城縣芒碭山西漢梁國王室的墓葬中,主室頂部、南壁及西壁門道口以南的壁畫就繪制有以綬帶串聯的玉璧為紐帶,將以龍圖為中心的整個畫面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繁華的璧畫邊框裝飾;著名的長沙馬王堆一號墓[18]出土的帛畫,上繪有用以表現墓主溝通天地、靈魂升天的雙龍穿璧圖。

漢代玉璧除上述功用之外,還常用于裝飾豪華的大型宮殿。如未央宮二號建筑遺址出土的玉璧,除為皇后生前所用外,也有可能裝飾在未央宮宮門之上。另外,建章宮前殿南邊的“璧門”,《三輔黃圖·卷二漢宮》有云:“椽首薄以玉璧,因曰璧門”。

三、漢代玉璧的紋飾特征

漢代玉璧是在承襲先秦玉璧制作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繼承了先秦時期出現的出廓玉璧與紋飾分區玉璧,出廓且分區紋飾玉璧較為少見。目前所見出廓且紋飾不分區玉璧,大多追求整體對稱或大致對稱,紋飾多見幾何紋、鳥獸紋等紋飾。幾何紋多見蒲紋、渦紋、谷紋、絢紋、云紋、臥蠶紋等,線條優美,琢飾對稱;鳥獸紋主要有龍紋、鳳紋、蟠螭紋等,紋飾在強調整體對稱中略有變化、靜中有動。另外,這種不分區的玉璧的“肉”,紋飾較為單一,多飾幾何紋飾,以臥蠶紋或谷紋為主。分區玉璧一般以绹紋為界,內區飾幾何紋,主要有蒲紋、谷紋、渦紋、臥蠶紋等,外區飾龍鳳紋組合或同首異身獸,個別玉璧出現龍蛇紋飾組合。部分分區玉璧內外區以鏤空雕云紋代替常見的弦紋,內區則飾同首異身龍紋,外區飾臥蠶紋。無論是不分區還是分區,玉璧上所飾龍紋風格以抽象為主,一般琢刻同首異身,身軀卷曲細長,腿尾相交,頭部向外。整體裝飾卷云紋或變形渦紋,而鳳鳥紋則身體卷曲,作回首顧盼狀,相互之間首尾或不連,或以陰刻雙短線相連,尾部飾以變形渦紋和卷云紋,生動飄逸。

漢代玉璧除以上各種雕刻紋飾外,亦有不少素面作品,這類玉璧大多整體造型規整古樸,表面不加任何雕飾,其精神內涵更多地是通過一絲不茍的嚴謹造型,以及自然樸素的玉質、玉色得以體現。

四、總結

綜上所述,玉璧作為我國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玉禮器之一,歷經先秦發展至漢代,其玉璧制作風格、功用在繼承先秦玉璧的同時,由于受到漢代政治思想、經濟、文化的影響,其功用更為豐富多彩,涉及到日常生活、朝聘、裝飾等各個方面,造型、紋飾也更為多元化,體現著漢代儒家“貴玉”“重孝”的思想。玉璧用以斂葬象征溝通天地,輔助靈魂升仙更是漢代讖緯神秘學說及道家神仙方術的重要體現。多樣的造型、紋飾凸顯著漢代獨有的審美意識,從而成為我國玉器發展到漢代出現鼎盛局面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玉璧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對于漢代歷史的研究也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漢]許慎.說文解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2]黃侃.黃侃手批白文十三經[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那志良.玉璧[J].故宮文物月刊,1983(01).

[4]夏鼐.商代玉器的分類、定名和用途[J].考古,1983(05):455-467.

[5]盧兆蔭.略論漢代的玉璧[A].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論叢[C].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

[6][西漢]司馬遷.史記·河渠書[M].北京:中華書局,1959.

[7][漢]班固.漢書·武帝傳[M].長沙:岳麓出版社,1993.

[8]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東省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9]陳文華.南昌東郊西漢墓[J].考古學報,1976(02):171-186+231-238.

[10]劉海超,楊玉彬.安徽渦陽稽山漢代崖墓[J].文物,2003(09):25-31.

[11]山東省菏澤地區漢墓發掘小組.巨野紅土山西漢墓[J].考古學報,1983(04):471-499+531-542.

[12]河北省博物館、文物管理處,中共定縣縣委宣傳部,定縣博物館.定縣40號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J].文物,1976(07):57-59+98.

[13]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南越王墓玉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14]孫福喜,楊軍凱,孫武.西安北郊棗園大型西漢墓發掘簡報[J].文物,2003(12):29-38+1.

[15]徐良玉著;揚州博物館,天長市博物館編.漢廣陵國玉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16]徐州博物館,南京大學歷史學系考古專業編著.徐州北洞山西漢楚王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17]程林泉,韓國河,張翔宇等.西安東郊西漢竇氏墓(M3)發掘報告[J].文物,2004(06):4-21+1.

[18]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

作者簡介:

王永紅(1985—),男,漢族,甘肅天水人。碩士研究生,文博館員,研究方向:古代玉器。

猜你喜歡
玉璧漢代功用
清明節氣的形成及農時功用
格物天圓
——中國歷代玉璧紋飾的演變
略論戰國出廓玉璧
玉璧金龍
中華文明的第一塊基石
漢代嶺南的貢納情況述略
漢代造型藝術與當代中國畫發展問題研究
敦煌漢簡字體特點研究
論漢代女樂繁榮的原因
古詩文用典功用略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