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研學助力公共文化服務

2023-07-13 12:36田園
東方收藏 2023年5期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

摘要: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平臺,充分發揮自身獨特的力量,從不同方面向公眾展示其所代表的歷史和文化。博物館研學便是其中一種主要的方式,通過與傳統參觀不同的互動交流、手工體驗、戶外實踐等形式,使得文化和教育深度結合,帶給公眾一種有別于學校課堂和景點游覽的全新感受,幫助學生達成不同的教育目標,滿足成人的文化需求。文章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為例,淺談該館是如何借助研學活動發揮博物館力量、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并針對現存問題提出一些改進建議。

關鍵詞:博物館研學;博物館力量;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

一、博物館研學與公共文化服務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出臺了《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品質發展,重視解決質的問題;均衡發展,加強城鄉一體化建設,實現區域公共文化服務協調發展;開放發展,鼓勵擴大社會參與,形成開放的、多元的文化服務活動;融合發展,將公共文化服務與旅游、文化相結合。在這之前的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和“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有義務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為大眾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服務,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博物館研學作為其中一種主要的方式,涵蓋了文化與旅游、教育等領域,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均衡區域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范圍、促進公共文化服務跨領域融合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能夠更好地打破大眾與博物館之間的壁壘,讓各類文物和遺址遺跡真正地走進人們心里。

(一)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著力在展覽的基礎上策劃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突破時間、人群和地域的限制,以更好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首先,根據《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提出的具體針對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目標,包括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以及大學生和成人的社會實踐、探索文明的目標價值觀,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精心設計了一系列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研學課程,融合語文、歷史、地理等不同領域的知識,一方面帶領公眾了解夏文化,在追溯華夏文明之源的過程中,認識到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增強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幫助他們鍛煉獨立自主、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研學課程以自主設計為主,這不僅可以確保課程內容的專業性,還能更好地把握研學活動的整體流程,實現不同的研學目標,確保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質量。不僅如此,考慮到不同年齡段的認知程度差異,為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將研學課程劃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研學三個層次,有針對性地為小學、初高中、大學和成人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其次,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緊跟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趨勢,探索新的發展路徑,讓文物走入千家萬戶。一方面建設數字館,借助數字投影、三維劇場、感應互動裝置等,讓大眾身臨其境地感受3800年前夏代的王都建制、祭祀禮儀、生產生活、手工業作坊等;另一方面,展廳還設有樂器、植物、動物、都城選址、宮殿建造等互動裝置,從不同角度豐富了研學活動的內容,讓大眾在參與過程中可以深入地沉浸式體驗歷史文化的厚重和內涵,形成一種全新、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務形式。

(二)均衡區域公共文化服務發展

當前國內各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務在逐步完善,據國家文物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博物館數量已達5788家,其中5214家免費開放。但農村地區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具體體現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機構的欠缺、文化活動可及性不足等[4]。這些都阻礙了村域文化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容易形成城鄉之間的隔閡。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地處洛陽市偃師區翟鎮鎮附近,遺址范圍包括二里頭、圪垱頭、四角樓和北許四個村。作為村落附近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該館一方面與翟鎮二中、圪垱頭村小學等學校建立長期的研學活動合作關系,扮演好為周邊村落服務、發揮文化輻射作用的角色;另一方面,主動擔當溝通市區和村落之間的橋梁,為當地帶來了來自不同地區的多樣化文化活動,如“黃河和長江文明對話直播活動”“洹洛湯湯 惟夏惟商”與殷墟聯合直播活動,以及與山西陶寺遺址、青海柳灣遺址等臨展相關的彩陶繪制研學活動等。這些舉動不僅讓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逐漸成為當地村民的固定聚集地,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他們的文化水平和對華夏文明的認知度,而且為村民們打開了知曉并享受各類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途徑。

(三)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范圍

“十三五”期間,我國實現了平均每25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的發展目標,與之前相比有了不小的進步,但仍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美國平均不到1.8萬人就擁有一座博物館和圖書館。這表示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我國博物館對大眾的覆蓋范圍相比國外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為了將博物館觸角伸向更多的社會領域,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靈活運用不同方式,積極開展線上和線下研學活動,雙軌并行。同時針對觀眾需求接待不同規模的團隊,走出博物館,走進不同社會場所,將覆蓋面延伸到不同國家,自開館以來累計接待研學人數超過5萬人次。

具體來講,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研學活動以半天和一天兩種為主,涵蓋博物館參觀、觀看視頻、室內授課、手工活動、室外參觀實踐等?;顒宇愋图扔?0人的小規模精品研學,也有150人的大規模團隊研學;既有對二里頭遺址有一定了解的河南本土研學團隊,也有對此較為陌生的省外、港臺地區以及國外研學團隊。同時,線上研學也越來越成為活動開展的常見方式,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快手等不同媒體平臺,策劃了二里頭故事系列、“云”課堂、“夏之聲”電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大眾可以隨時隨地參與研學活動,感受夏文化的魅力。

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教育部聯合發布《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相比過去的政策,“強調推動博物館教育資源與學校教育需求的有機銜接[6]。河南據此出臺了具體的文件,建議“從制度層面建立館校合作長效機制,并提出了量化任務目標”。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也策劃了相應的進校園活動,舉辦了“以‘夏之名,薪火相傳——夏博百場宣講進校園活動”,并與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河南科技大學、鄭州大學歷史學院等不同高校達成共建實踐基地的合作意向,主動走入洛陽當地的小學、中學以及大學,幫助學生們了解課堂之外的歷史文化知識,了解洛陽深厚的文化積淀,接觸最新的考古發現和成果。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借助這些形式不斷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范圍,地域上從洛陽市內延伸至河南省內其他地市乃至全國和海外地區;年齡上從幼兒園、中小學直至大學和成人;方式上從吸引大眾進入博物館參與各類文化活動,到主動走入其他文化場所,為大眾接觸并了解文物和歷史提供更加便利、更為豐富的參與途徑,讓群眾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也可以充分享受“上門服務”,實現博物館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可及性。

(四)促進公共文化服務跨領域融合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還構建了各類對外合作模式,聯合不同領域的機構,豐富活動內容,以滿足更多民眾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首先,該館采取連點成線的策略,與洛陽當地的博物館、圖書館和研學營地等開展合作,聯合舉辦“最早中國考古研學夏令營”“行走洛陽·走進夏博系列專題宣講活動”等,為參與者設計了一站式研學體驗活動,帶領他們深入一線了解各類考古遺址,連通洛陽當地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類型,并開啟館館合作模式,融合不同資源,為大眾提供一個感受各類歷史文化的綜合性平臺。

與此同時,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還嘗試將歷史文化與旅游相融合,豐富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內容。第一,與旅游部門開展緊密合作,參與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洛陽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大黃河研(游)學旅行”,與國內教育、文化旅游領域的專家學者,國內外研(游)學機構代表,河南省18省轄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負責人等,就研學與旅游的融合進行交流;洛陽每年一度的牡丹文化節,構成當地沉浸式深度游、線上“云旅游”等不同旅游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定期參與河南省旅游協會研學分會召開的座談會,了解旅游行業的現狀以及公眾對研學活動的需求,以不斷提高研學活動水平,并與不同的旅行社達成合作意向,如與河南金輝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開展陶器修復研學課程。第三,與美團、愛奇藝等平臺達成合作,與時俱進,通過新媒體渠道連接民眾與夏文化。第四,積極開發與旅游融合的精品研學項目,如“華夏文明起源·王都重展新篇”項目,并入選“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百強案例”。

上述這些均與國家倡導的公共文化服務融合發展政策相一致,有利于整合資源,創新內容和形式,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幫助大眾接觸到更加豐富、多層次的文化活動。

二、 存在的問題以及國內外博物館研學活動的啟示

與國內外一些博物館的研學活動相比,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研學活動仍較為單一,尚未形成獨有的研學品牌,存在重復同質化的傾向。這樣,一是難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化文化需求;二是無法達成長期穩定的合作;三是部分研學參與者“走馬觀花”,停留在“游”而非“研”,這些都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

縱觀國內的博物館,如金沙遺址博物館在研學活動方面展現了其豐富性和獨特性。其首先設置了專門的青少年網站,介紹金沙的青少年教育區域、各類社會活動、親子導覽手冊、金沙云課堂,甚至還設計了“金沙劇情游戲”“速記大挑戰”等小游戲。以此為引入,研學參與者可以更好地進行行前準備,從而融入研學活動之中。其研學活動也類型多樣,從線上的金山云課堂,“金沙小小考古學家”系列活動,金沙編程課,朝珠、拓印、金沙萌鹿、百年瑪雅人、金玉纏絲等類型多樣的手工DIY,繪·成都系列活動,金沙小小科學家,戲劇教育到兒童畫展等,涉及考古發掘、數學、科技、傳統文化、繪畫、戲劇、音樂、舞蹈等各個領域,全方位地從不同角度帶領大眾走進金沙,了解不同的歷史文化。

將視角延伸至國外的博物館,如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形成了獨有的研學活動品牌——MetKids,并以此為軸線設計了一系列親子活動——針對18個月至6歲孩子的Storytime;針對2歲至12歲等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課程,內容涵蓋故事會、歌曲、繪畫、雕塑、角色扮演、辯論等,應有盡有;為孩子們專門設計不同主題的藝術探索之旅,如Senses of Springtime 等。除此之外,該博物館還策劃了一系列青少年活動,包括藝術創作、表演、音樂、繪畫、研討會、藝術職業探索、暑期特別項目等。該博物館專為大學生構建了能夠與不同的藝術家、作家、思想家和設計師溝通的機會,借助策展項目、觀察之眼、職業思索、展覽預覽等探究式實踐,并輔以博物館內部專業的圖書館及研究中心,豐富藝術知識,提升專業技能。成人研學活動則以會談、講座、專屬群體展覽、項目研究等為主。

這些國內外博物館的研學活動有兩類突出的優勢:一是研學課程和活動類型豐富,覆蓋范圍較廣,開放性較強;二是基本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研學聲譽,吸引大眾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去,這些將更好地為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提供更高質量、更貼合個人多元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務。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研學活動的提升也可以考慮從這兩方面進行強化,不僅設計多領域、多層次的研學課程,而且構建起獨特的研學品牌,以逐漸塑造獨一無二的資源優勢,源源不斷地組織較高質量及服務的研學活動。這樣才能從博物館角度為大眾提供更多優質的公共服務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助力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提升。

三、 結語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已經構建起基本的研學體系,期望打造“最早中國”的研學品牌,但內容創新性有所欠缺,品牌聲譽和優勢不夠突出,需從各個角度突出“最早中國”這一核心,助力研學品牌的形成與傳播,加強與旅游、教育等不同領域的融合,積極走進周邊的村落。這或許會成為改進前文所述問題、構建豐富多樣課程及自身獨有品牌的一個契機,從而真正全方位發揮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作用和力量,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多形式地扎根于不同地區、不同需求的人民群眾之中。

參考文獻:

[1]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2021.文旅公共發〔2021〕21號.

[2]教育部.《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2016.教基一〔2016〕8號.

[3]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通知.2017.教材〔2017〕4號.

[4]李迺濤.談我國城鄉之間公共文化服務的均衡發展[J].大眾文藝,2019(21):5-6.

[5]孫海悅.過去五年我國新增博物館1679座[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1-11-12(003).

[6] 教育部,國家文物局.《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2020.文物博發〔2020〕30號.

[7]羅靜,張亞娜.館校融合,讓博物館資源“點亮”未來——專訪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J].博物院,2021(01):6-9.

[8]謝雨婷.可及性:公眾感知視角下的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評價體系[J].東南文化,2021(02):165-171.

作者簡介:

田園(1988—),女,漢族,河南駐馬店人。碩士研究生,文博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文博研究。

猜你喜歡
公共文化服務
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機制建設研究
均等化視域下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新探索
淺談社會文藝團體的作用及發展對策
淺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利用率提升策略
PPP: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新路向
公共文化服務視角下的青少宮青少年閱讀推廣
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法理分析與法律構建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評價指標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務,推動藝術普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