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中“郡督馬公”考辨

2023-07-13 03:39
揚州職業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隴右安州都督

曾 澗

(焦作師范??茖W校, 河南 焦作 454000)

《李太白全集》卷二六有《上安州裴長史書》(以下簡稱“《上安州書》”),較為詳細地敘述了自己的出身和經歷,是研究李白生平的重要文獻。其中說到作者自己曾為兩位名賢賞識:

又前禮部尚書蘇公出為益州長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禮,因謂群寮曰:“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彼暮C髯R,具知此談。前此郡督馬公,朝野豪彥,一見盡禮,許為奇才,因謂長史李京之曰:“諸人之文,猶山無煙霞,春無草樹。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澈,句句動人?!贝藙t故交元丹,親接斯議。若蘇、馬二公愚人也,復何足陳?儻賢賢也,白有可尚。[1]1247-1248

書中的“前禮部尚書蘇公”,即與燕國公張說并稱、時號“燕許大手筆”的許國公蘇颋。開元八年(720)正月,蘇颋除禮部尚書,罷知政事。不久,入蜀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李白即于“路中投刺”,蘇颋贊許有加。對此,歷來研究者都津津樂道。而對另外一個稱許李白之人的“前此郡督馬公”,卻少有提及。從李白文中所述可見,“郡督馬公”為“朝野豪彥”,也是極有學殖和聲望之人,所以李白才把他與蘇颋并列,以此證明自己確有才華。無疑“郡督馬公”也是對李白一生有著影響的交游人物?!翱ざ今R公”為誰?由于資料的缺乏,以前的研究者均付之闕如。

1985年,郁賢皓發表《安州馬都督考》(以下簡稱“郁文”)一文,始有索考。郁文根據熊執易《武陵郡王馬公神道碑》(以下簡稱“《馬旰碑》”)“在皇朝松安巂鄯四府都督、隴右節度、加(嘉)郿(眉)鄜三州刺史、右武左武二衛大將軍、扶風公、食邑千戶,贈光祿卿府君諱正會,公之曾祖也。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贈太子少保府君諱晟,公之皇父也。四鎮北庭涇原鄭潁等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仆射知省事、兼御史大夫、扶風郡王、贈司徒、太尉府君諱璘,公之烈考也”[2]4695,以及《元和姓纂》卷七扶風茂陵馬氏“正會,左武衛將軍、鄯州都督”的記載,結合安州都督府廢置及張忠亮、張守珪等人都督鄯州的時間斷定:“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的安州‘郡督馬公’,當即馬璘之祖父馬正會?!盵3]隨后,黃振常發表《“郡督馬公”初考》(以下簡稱“黃文”),依據基本相同的材料,也認定“郡督馬公”為馬正會,其任職時間在開元十一年至十七年間[4]。兩文雖在馬正會都督安州的具體時間上長短不一,但都明確“郡督馬公”就是馬正會。嗣后,《李白大辭典》[5]《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6]《唐刺史考全編》[7]《李白全集編年箋注》[8]《李太白全集校注》[9]等論著都采納此說,目前已被學界普遍接受。然細審郁、黃兩文,斷定“郡督馬公”即馬正會,主要依據是其姓“馬”且曾任安州都督推測,并無實據。因此,“郡督馬公”是否即馬正會尚存疑問。

1 “郡督馬公”并非馬正會

1988至1995年間,陜西西安市灞橋區陸續發掘出土了八方馬正會家族墓志,具有重要的文物和史料價值。近年出版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及《新中國出土墓志·陜西(肆)》刊布了圖版和錄文。為便于討論,茲據立碑先后摘引相關材料如下。

其一,《唐故朝請大夫廣州都督府長史上柱國扶風縣開國子馬府君(駿)墓志銘》(以下簡稱“《馬駿墓志》”)有云:“大父昭,皇徐滕(1)“徐滕”,唐無此縣。唐代徐州有滕縣?!靶祀碑敗靶熘蓦h”之省書。、臨沂二縣令?;士颊龝?皇嘉、眉、鄜三州刺史,松、巂(2)“巂”,原錄文訛作“雋”。今據圖版改正。、鄯三府都督,云麾將軍,左威武二衛將軍,扶風縣開國子,政術優洽,所在有聲,才略縱橫,無出其右。公即將軍之元子也?!雀筋I松州,有制令岳牧子宿衛,公解巾授左領軍衛翊府長上。后為和蕃使、鴻臚卿楊弘矩所籍,奏以偕行。旋改陜州芮州府左果毅都尉。未幾,丁清河夫人憂。終制,調岐州山泉府右果毅都尉。滿秩,除寧王府副典軍。無何,居先府君喪。服闋,除申王府典軍,府廢,換忠王府,如前職也。仍襲扶風縣開國子?!盵10]140志主開元二十四年(736)八月十四日卒,春秋五十三。開元二十五年七月三十日葬。

其二,宣義郎、前河中府臨晉縣尉陳復撰《大唐故銀青光祿大夫行華州別駕上柱國贈絳州刺史馬府君(彰)墓志銘并序》(以下簡稱《馬彰墓志》)有云:“漢伏波將軍援,載在圖史。援廿代孫,皇沂州臨沂縣令諱昭。臨沂生皇鄜(3)“鄜”,原錄文缺字,錄作“□”。今據圖版補。州刺史、左武衛大將軍、贈光祿卿諱正會。光祿生皇湖城濟源二縣令、洺州司馬、邢州長史、贈邢州刺史諱驥,……公即邢州之長子也?!盵11]77志主大歷五年(770)九月十五日卒,春秋五十。次年二月十四日葬。

其三,濟源縣尉杜正元撰《大唐故朝議大夫邢州長史贈洺州刺史扶風馬公(驥)墓志銘并序》(以下簡稱“《馬驥墓志》”)有云:“父正會,皇嘉、眉(4)“眉”,原錄文缺字,錄作“□”。今據圖版補。、鄜三州刺史,隴右節度使、左武衛大將軍、贈光祿卿。公即卿之第四子也?!盵10]171志主天寶十五年(756)五月廿八日終于位,享年六十四。大歷六年二月葬。

其四,《大唐故四鎮北庭行營節度兼涇原潁鄭等節度觀察使尚書左仆射扶風郡王贈司徒馬府君墓志銘并序》(以下簡稱《馬璘墓志》)有云:“公諱璘,字仁杰,新豐縣令諱昭之曾孫。嘉、眉、鄜三州刺史,云麾將軍、左威左武二衛大將軍、扶風郡開國公、贈光祿卿諱正會之孫,司御兵曹、贈太子太保諱晟之第二子?!敝绢}:“朝議郎、守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太微宮使、崇玄弘文館大學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常袞奉敕撰?!盵10]174志主大歷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卒,春秋五十六。次年六月五日葬?!度莆摹肪硭囊痪帕碛谐P査豆仕逆偙蓖バ袪I節度使扶風郡王贈司徒馬公(璘)神道碑銘》。碑云:“祖正會,右威衛將軍、扶風郡公,贈光祿卿。父晟,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贈太子少保?!盵12]4281宋陳思《寶刻叢編》卷八引《京兆金石錄》:“《唐贈司徒扶風郡王馬璘碑》,唐常袞撰,大歷十三年?!盵13]知碑立于志之后。

其五,《大唐故資敬寺尼常清墓志銘并序》(以下簡稱“《常清墓志》”)有云:“尼常清,俗姓馬氏。曾祖正會,隴右節度使、左武衛大將軍、贈光祿卿。祖晟,左司御率府參軍、贈太子太保。父璘,涇原鄭潁等節度使、尚書左仆射、扶風郡王、贈司徒?!盵10]177志主常清大歷十四年九月四日卒,同年十月三十日葬。

其六,《唐故朝議郎絳州龍門縣令扶風馬府君(向)墓銘并序》(以下簡稱“《馬向墓志》”)有云:“祖正會,松、嶲、安、鄯等八州刺史,兼隴右大總管。父驥,皇信都郡太守,贈絳州刺史?!盵11]79志主大歷十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不載享年。建中二年(781)正月十三日葬。

其七,《唐故朝請郎行右衛騎曹參軍馬君(晤)墓志銘并序》(以下簡稱“《馬晤墓志》”)有云:“曾祖正會,皇松、巂、鄯、安四府都督,嘉、郿、鄜三州刺史,隴右節度使。大父晟,皇左衛兵曹,贈太子太保;父璘,皇尚書左仆射、四鎮北庭兼涇原鄭潁等州節度使、扶風郡王,贈司徒?!齽t司徒府君之弟三子也?!盵10]185志主貞元二年(786)正月二十九日卒,春秋廿。同年二月廿四日葬。志為前咸陽縣令魏瓊撰。

其八,《唐故朝散大夫行汾州平遙縣令扶風馬府君(寀)墓志銘并序》(以下簡稱“《馬寀墓志》”)有云:“公即東漢伏波將軍瑗(援)之裔孫,皇朝隴右節度使正會之孫,邢州刺史驥之子,尚書左僕射璘堂弟?!盵10]187志主貞元五年(789)正月十二日,終于平遙官舍,春秋六十一。次年十一月廿一葬。鄉貢進士魏可名撰志。

上引八方墓志中,王育龍先期發布了《馬璘墓志》[14]《常清墓志》《馬晤墓志》錄文[15],介紹了墓志的基本情況。景亞鸝則對《馬彰墓志》志主的生平事跡進行了研究[16]。但均未關涉馬正會宦歷及李白“郡督馬公”名諱的討論?!恶R駿墓志》《馬驥墓志》《常清墓志》《馬向墓志》《馬晤墓志》和《馬寀墓志》等六方墓志均載馬正會曾任隴右節度或鄯州都督,而《馬向墓志》和《馬晤墓志》則記馬正會曾任安州都督。證之郁、黃兩文所引《馬旰碑》和《元和姓纂》,則馬正會節鉞隴右,都督鄯、安兩州,勿容置疑。問題是馬正會究竟是在何時出任鄯、安兩州都督,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確定他的卒年。

考《舊唐書·吐蕃傳上》:“睿宗即位……時楊矩為鄯州都督,吐蕃遣使厚遺之,因請河西九曲之地以為金城公主湯沐之所,矩遂奏與之?!盵17]5228中宗景龍四年(710)六月二日壬午遇弒,二十四日甲辰睿宗繼位,改元景云。傳稱“睿宗即位……時楊矩為鄯州都督”,則楊矩之始任鄯州都督,當在此前。至先天元年,仍在任上。楊矩之父《唐故征士朝散大夫許州司馬楊君(孝弼)墓志銘并序》(以下簡稱《楊孝弼墓志》)可之為證。楊氏卒年不詳,志先天元年十月廿五日立,志稱:“第二子輔國大將軍、兼左羽林大將軍、持節隴右諸軍州節度大使、兼鄯州都督、河源經略大使、銅城大總管、檢校鴻臚卿、虢國公矩?!盵19]值得注意的是墓志所載楊矩結銜有“檢校鴻臚卿”官職。鴻臚寺為唐九寺之一,長官鴻臚卿一人,從三品,“掌賓客及兇儀之事?!糁T蕃大酋渠有封建禮命,則受冊而往其國”[20]。而前引《馬駿墓志》有云:“先府君方領松州,有制令岳牧子宿衛,公解巾授左領軍衛翊府長上。后為和蕃使、鴻臚卿楊弘矩所籍,奏以偕行?!盵10]140志中“和蕃使、鴻臚卿楊弘矩”之名不見傳世文獻,筆者以為很有可能就是楊矩。

按楊矩,兩《唐書》無傳,但諳熟吐蕃情形。早在中宗神龍時,楊矩即與宰相豆盧欽望、魏元忠、李嶠、紀處訥等一道參與了唐、蕃兩國的定界盟誓[21]11359。楊矩作為鴻臚卿,擔任和蕃使,還可以從吐蕃歷史文書中得到印證?!洞笫录o年》載:“至牛年(開元元年)夏,贊普駐于墨竹之怎塘。坌達焉與大論乞力徐于蘇布之江布園召集夏會,任命‘五百部(長)’。(唐廷)允賜夏冬牧場(指黃河九曲之地),唐使者楊卿(楊矩)前來致禮?!盵22]文中“唐使者楊卿”,譯注者注明即“楊矩”。其姓名、職銜、時間與《楊孝弼墓志》《馬駿墓志》相吻。由此可證,開元元年夏,楊矩(楊弘矩)仍在鄯州都督任上,以檢校鴻臚卿職銜充和蕃使入蕃。

復考鄯州都督自開元初始兼任隴右節度使?!短茣肪砥甙恕肮澏仁埂睏l載:“隴右節度使。開元元年十二月,鄯州都督陽(楊)矩除隴右節度。自此始有節度之號?!盵23]1426《資治通鑒》卷二一一載:開元二年八月,“鄯州都督楊矩以九曲之地與吐蕃,其地肥饒,吐蕃就之畜牧,因以入寇。矩悔懼自殺”[24]6704。楊矩自唐中宗末年即擔任鄯州都督,隴右節度使開元元年十二月始由鄯州都督兼任,而楊矩又卒于開元二年(714)八月,則馬正元出任隴右節度兼鄯州都督,必在此后。復檢《資治通鑒》卷二一一:開元二年十二月,“甲子,置隴右節度大使,……以隴右防御副使郭知運為之”[24]6706-6707?!杜f唐書·郭知運傳》載:“開元二年……擢拜右武衛將軍。其秋,吐蕃入寇隴右,掠監牧馬而去,詔知運率眾擊之。知運與薛訥、王晙等掎角擊敗之。拜知運鄯州都督、隴右諸軍節度大使?!拍?卒于軍?!盵17]3190張說《贈涼州都督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郭公(知運)碑》載:“開元二年,吐蕃入隴右,掠坰牧,公兵以奇勝?!萦矣鹆謱④?、持節隴右諸州節度大使兼鄯州都督?!_元九年十月二十二日,薨于軍舍,春秋五十有五?!盵25]知開元二年十二月至開元九年十月,郭知運任隴右節度兼鄯州都督。馬正會既卒開元九年前,則其任又只能在郭知運之前。合而觀之,知馬正會節度隴右兼鄯州都督即在開元二年八月至十二月間。惟其節制時間甚短,無所建樹,所以史書失載。

那么,馬正會都督安州又在何時呢?馬正會都督安州的時間,碑、志所載略異?!恶R晤墓志》云:“曾祖正會,皇松、巂、鄯、安四府都督,嘉、郿(眉)、鄜三州刺史,隴右節度使?!盵10]185記馬正會任鄯州都督在都督安州之前,而出刺嘉、眉、鄜三州之后始節度隴右,這與史載隴右節度例兼鄯州都督抵牾。故筆者認為,《馬晤墓志》羅列的馬正會歷官遷轉,并非實際仕歷次序?!恶R旰碑》載馬正會歷職為“松安巂鄯四府都督、隴右節度、加(嘉)郿(眉)鄜三州刺史”[2]4695,其都督安州在巂州、鄯州之前。而《馬向墓志》則稱:“祖正會,松、嶲、安、鄯等八州刺史,兼隴右大總管?!盵11]79馬正會都督安州之后即任職鄯州。二者雖有小異,但都明確都督安州在鄯州之前。郁文、黃文也認為馬正會都督鄯州在任安州之后。如前所考,馬正會既卒開元九年前,開元二年八月至十二月間任鄯州都督,則其任安州都督只能在開元二年八月前。郁文以為馬正會任安州都督大約在開元十五、十六年,黃文認為在開元十一年至十七年間,其時馬正會早卒,所考顯然有誤。由此可見,李白《上安州書》中之“郡督馬公”,并非馬正會,而另有其人?!短拼淌房既帯酚嘘P馬正會出任鄯、安等七州的時間,均應作相應的修訂。

2 “郡督馬公”考

2013年春,河南省洛陽市吉利區出土了一方唐代墓志,志題《唐故右領軍兵曹馬府君(光璆)墓志銘并序》(以下簡稱“《馬光璆墓志》”)?!堵尻栃芦@墓志二○一五》[26]《秦晉豫新出土墓志搜佚三編》[27]收錄此志圖版?!堵尻柫魃⑻拼怪緟R編續集》收錄此志圖版和錄文,茲據節錄志文如下:

維唐故扶風馬公光璆,歲卅有九,罷職于河南私第?;涢_元廿一載癸酉夏六月廿五日東首歸終,其年十二月廿八日兆于河陽縣韓城鄉之三泉里,禮也。惟公承累仁之令緒,襲積德之靈苗。昭灼勛庸,光映圖史。則我烈曾贈洺州長史爽,烈祖銀青光祿大夫、安府都督元慶,烈考正議大夫、安府都督克麾之世業,累德三業,重光四賢。公英邁自天,尤重氣俠。以忠勇為志用,義烈為己任。年十五,以門冑任右千牛。秩滿,授右領軍兵曹參軍。以公事左授陵州司法。十九年,改授雅府戶曹參(軍),竟不之任。無何,丁安州府君艱,欒棘在容,柴病彌載。服竟,遂成沉痼,不起所疾。[28]

志中之“安府”,即安州都督府的省稱。馬光璆起家右千牛,歷官右領軍兵曹參軍、陵州司法。陵州為中州,州司法參軍正九品下。以馬光璆官秩,馬克麾三品安州都督府都督顯非身后贈官,而當為職事終官?!岸∑D”即丁憂?!熬埂闭?終也。知馬光璆禫服三年之后始卒。馬光璆卒開元二十一年(733)六月,由此上溯二十七月,則其父馬克麾當卒開元十九年春。復檢《金石錄》卷五:“《唐索法師清徳碑》,馬克麾撰,范希璧行書。開元十四年三月?!盵29]《寶刻類編》卷三亦載:“范希璧,汾州靈石縣主簿內供奉?!冻绺S^索靖法師精行清徳碑》,馬克麾撰。行書。開元十四年三月立。京兆?!盵30]證之開元十四年馬克麾尚在世。按唐代官制,都督、刺史的任期一般為三年或四年[31]。以此推知,馬克麾約開元十四至十八年前在安州都督任上。李白《上安州書》,王琦、詹锳、郁賢皓、安旗等先生均謂開元十八年(730)作[32]。則“郡督馬公”一見李白“許為奇才”,當在此前。李白開元十二年出蜀辭親遠游,至開元十五年還憩安陸,故相許圉師家妻以孫女,其后“酒隱安陸,蹉跎十年”(李白《秋于敬亭送從侄耑游廬山序》)[1]1267。這個時點,與馬克麾都督安州的時間正相契合。由此可定:李白《上安州書》中之安州“郡督馬公”,即馬光璆之父馬克麾。

扶風茂陵馬氏為東漢開國功臣馬援后裔,唐為著姓。然馬克麾一門,傳世文獻只有零散記載,難以詳考,賴《馬光璆墓志》的出土,才使人們對其有了更多的了解。馬克麾之祖馬爽,生平未詳,死后追贈洺州長史。馬克麾之父馬元慶,垂拱三年(687)任嘉州玉津令,殺馬湖夷賊,有《沐川古碑》紀其功[33]。其任安州都督約在武后后期?!度莆摹肪砣弧鹩虚_元末孫逖所撰《授馬元慶河西節度副使制》[12]3145,二者與時代不合,當別為一人。

馬克麾,仕履也不詳?!短接[》卷六二九《制舉科》:“長安二年,龔黃科,馬克麾及第?!盵34]宋高似孫《緯略》卷三《唐科》,《文獻通考》卷三三同,《唐會要》卷七六[23]1387《冊府元龜》卷六四五訛作“馮克麾”[21]7444。知其長安二年(702)龔黃科及第。龔黃為吏治制科。龔黃,即龔遂與黃霸,兩人做官清廉、政績特出,為漢代循吏的杰出代表。馬克麾榮登此科,表明他此前也出身入仕,為官仁厚賢能。先天元年,馬克麾任秘書省秘書丞。見近出《大唐正議大夫試大著作上柱國太原王君(洛客)墓志銘并序》(簡稱《王洛客墓志》)。志署“正議大夫、試秘書丞、上輕車都尉、扶風馬克麾撰”[35]。志主延和元年五月卒,春秋六十。先天元年(712)十月十三日與妻崔氏合祔。延和元年即先天元年,是年八月三日庚子,玄宗繼位,改元先天。唐秘書省置監一人,少監兩人,丞一人,從五品上。秘書監掌國家經籍圖書,秘書丞掌判秘書省日常事務,在唐代屬中層文官。貞觀初,魏征就曾擔任過此職?!锻趼蹇湍怪尽啡拈L達2100余字,詳細記錄了志主的仕宦、著述和文學交游,表現出撰者較強的駢文創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志主并非普通仕人,而是盛唐著名詩人王之渙伯父。據志中所言,志主與“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也有交游。王洛客卒后,王氏文學世家請馬克麾撰志,一方面說明馬克麾與文學之士過從甚密,另一方面表明其文學造詣也得到了當時社會的認可。惜馬克麾詩文典籍只字未存,除《金石錄》所載佚而不見的《唐索法師清徳碑》外,目前存世的唯有這方《王洛客墓志》,才使馬克麾的文學才華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現。

由上考述可知,馬克麾無論是制舉登科、任職秘書丞,還是撰寫《王洛客墓志》,都為人們提供了其立身行事、文學交游的重要信息,足見其人并非僅僅是主政一方的都督,在當時文壇上也有一定的影響。這也正是李白珍視他的獎掖,在書中將他與一朝名相、“文陣雄帥”的蘇颋相提并論的原因。

3 結語

馬正會出任安州都督在開元二年前,其開元九年(721)前卒時李白尚居蜀中,故李白《上安州書》中“郡督馬公”絕非馬正會,而當為約開元十四至十八年間擔任安州都督的馬克麾。由于文獻的缺乏,在李白生平、交游等研究中,至今仍存在不少可議之處。綜合利用、發掘新出石刻材料,印證史傳文獻,不失為促進李白研究走向深入的一條重要途徑。

猜你喜歡
隴右安州都督
“成蘭鐵路在安州”文學采風創作活動在安州舉行
《蘇孝慈墓志》再考
——兼論北周府兵軍職都督的勛官化問題
《重慶鎮總兵加贈都督同知任勇烈公傳》寫作背景及其價值考論
淺論杜甫辭官西走之原因
Observations of near-inertial waves induced by parametric subharmonic instability*
Seasonal variation and modal content ofinternal tide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中小學開展隴右經典詩歌誦讀的實踐研究
去安州
淺析宋代隴右石刻碑文的記憶功能
民初安徽政局與都督人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