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2023-07-17 18:57白麗媛
學周刊 2023年22期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高中生物應用策略

白麗媛

摘 要:高中生物是基于初中生物知識對生物學展開進一步研究的學科。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手段,對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積極意義。文章立足現實,簡單分析了生活化教學的內涵與生活化高中生物教學的意義,從樹立教學觀念、創設教學情境、整合教學資源、組織教學活動、設計教學作業五個層面提出生活化教學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2-007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2.026

現階段的高中生物教學仍存在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學生學習興趣薄弱、教學與現實應用聯系簡單的問題,影響對高中學生生物學科綜合素養的培養。生活化教學具有直觀、多面的教學作用,將其應用到高中生物教學當中,有助于解決上述教學問題,促進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深度探究。教師必須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積極意義,同時從教學實際出發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落實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

一、生活化教學的內涵

生活化教學基于生活背景開展教學工作,包括“生活化”與“教學”兩個概念,是一種將各種教學活動向人的各項生活活動靠攏,從而加強學生與生物知識的關聯的教學手段[1]?,F階段,支持生活化教學的理論有很多,包括盧梭提出的按照人的生長特點,結合實際事物展開教學的自然教育理論;杜威提出的將學校教育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生活即教育理論;陶行知提出的以生活為中心,基于實際與人民的需要,聯系學校與社會的生活教育理論等等。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生活化教學的應用可以使原本枯燥無味的高中生物課堂精彩起來,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應用意義。

第一, 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生物探究興趣。高中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現象的聯系十分緊密。教師按照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意愿組織生活化的教學材料、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引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共鳴,從而增強其學習興趣。

第二, 有助于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多以填鴨、灌輸的方法教授知識,學生無法深入理解知識的內涵,也無法在腦海中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學習效率較低。生活化教學注重將理論知識與現實情況相結合,關注對學生理解能力、遷移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引入案例、提出問題、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理解生物知識的本質,學習質量自然提高。

第三, 有助于促進生物課堂教學的發展。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原有的教學思想、教學理論、教學方法無法滿足當下教學改革要求,教學創新勢在必行。應用生活化教學手段有利于教師從生活中汲取教學靈感,不斷為高中生物課堂注入新的教學元素,從而促進高中生物教學的更好發展[2]。

三、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懷有生活化教學態度,奠定教學基調

教師是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工作的實施者,其教學態度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影響。教學工作中,教師不能因循守舊,而是要以開放的、包容的、創新的教學態度看待生活化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對此,教師不僅要充分理解高中生物教學的具體要求,還要注意分析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聯,找準教學切入點,使生活教育素材、生活教育方法與生物教學內容契合。然而,部分教師過分注重生活化教育,花費過多的時間、精力挖掘高中生物知識中蘊藏的生活化教學元素,造成了“生活大于教學”的教學問題,影響教學發展。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明確生活化教學是為了更好地服務高中生物教學課堂而存在的。同時,教師應注意平衡“生活”與“教學”二者之間的關系,以知識源于生活、教學融入生活的態度組織教學活動,確保高中生物的教學效果符合預期。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增強學習體驗

1. 通過語言描述創設生活情境。語言描述是創設教學情境的一種主要手段,對教學工具、教學資源的要求不高,是一種簡單、方便的情境創設方法。教師在課上使用詼諧、幽默且富有生活氣息的語言創設教學情境,有助于拉近學生與生物知識的距離,使學生形成積極學習的態度[3]。為了使生活情境更好地服務于高中生物教學,教師必須對情境的內容、情境的作用、情境的切入角度進行分析,以免因預設不足影響情境創設效果。同時,教師還要注意使用恰當的語言創設教學情境,以免因語言匱乏、語言邏輯性不足、語言專業性過高增加學生的情境感受難度,影響情境教學效果。比如,以蘇教版“細胞中的蛋白質和核酸”一課為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教師應用語言創設情境:“老李中午吃了一份宮保雞丁,其中的蛋白質能不能直接變成他身體中的蛋白質?”生活化的語言為學生描述了具體的場景,使其在大腦中展開聯想與想象,讓學生對具體問題展開邏輯性思考,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2. 借助互聯網技術創設情境。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教育”逐漸走入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且取得了一定的應用成果。教師借助互聯網技術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生活性與操作性,使學生在感知生活的過程中學習生物知識。具體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課程的特征應用合適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情境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學優勢,引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主動探究興趣。比如,教師可結合課程教學內容主旨為學生呈現生活圖片、生活視頻,讓學生在觀看圖片、視頻的過程中聯想生物知識與圖片內容的關聯,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還可根據課程教學的重難點錄制生活化的微課視頻,在錄制微課時重點講解生物知識與生活現象的關聯,引發學生主動思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使用MOOC混合式教學手段靈活創設生活情境,使用VR虛擬現實技術創設生活情境,賦予學生沉浸式學習的體驗,以此擴大學生的認知。

(三)整合生活化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1. 應用生活化的生物學史,積累生物知識。生物學史包括生物學科的演進歷史、生物學科重大理論的發展歷史、生物學家的生平發展及趣事、生物學派的爭論史等等。將生物學史作為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資源之一,有利于學生理解生物學科的人文內涵和生活韻味,使學生在讀、看、聽的過程中了解更多生物學家的生活故事,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科學觀。以蘇教版“生物進化理論”一課為例,教師可使用多媒體呈現科學家達爾文的生平事跡:達爾文的父親想讓達爾文學醫,但達爾文志不在此,與其他年輕的學者開始環球之旅,在旅行中豐富見聞,整理資料,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成功撰寫了《物種起源》。這一部分的生物學史不僅介紹了達爾文與父親在個人理想上面的沖突,還介紹了達爾文科學研究漫長艱辛的過程,引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理解有恒心、有耐心才能取得成就。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更多的生物學知識,還樹立了正確的學習觀念。

2. 應用生活化的生物案例,加深理解記憶。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上,教師采取精講多練的方式對生物知識展開教學,使學生在一知半解的狀態下做題、改題、集錯題,導致學生淪為機械嵌套生物知識的做題機器[4]。生活化教學的應用有助于解決傳統教學的遺留問題,使學生真正看透生物知識的本質,掌握知識的內涵,從而達到內化、吸收的學習狀態。然而,部分學生欠缺深度理解能力,在學習時容易混淆不同知識點,造成了多教多錯的教學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學生不能明確區分易混淆知識點的異同處,導致記憶混亂。為進一步加深學生理解,教師可整合生活中的生物案例教學資源,將不同知識點對應的教學案例一一呈現出來,通過展示不同案例為學生生動、形象地講解相似知識點的本質差異。在呈現案例時,教師還要注意與學生圍繞具體的生活常識、生活現象展開深入的、廣泛的交流,先讓學生從生物學的角度出發做出具體分析,再由教師為學生的敘述內容做出評價或補充,在一來一回的互動討論中,使學生充分掌握生物知識。

3. 應用生活化的生物新聞,促進學習反思。隨著微博、抖音、騰訊新聞等自媒體平臺的發展,高中學生接觸社會熱點新聞的渠道越來越多。將新聞、社會熱點作為生活化教學資源應用到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對于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很有幫助。教師應以包容的心態看待熱點新聞,同時結合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精心挑選新聞內容,使高中生物課堂與時俱進,強化學生的知識源于生活、知識用于生活的學習意識。一方面,教師可將國內外科學家在生物研究中取得具體成就的正面新聞引入課堂,為學生介紹這個生物研究成果對人類發展、社會生活的積極意義,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科的偉大,認識到自身肩負的生物學習使命;另一方面,教師可將危害自然生態環境、影響人類生存的負面新聞引入課堂,如引入亞馬遜熱帶雨林大火、極端高溫致死等新聞,為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觀。引入正面、負面新聞能夠集中學生的探究學習注意力,使其在學習知識、瀏覽新聞的過程中認識到生命的奧妙與現代生物學科發展的局限性,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與深度反思,從而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與科學創新態度。

(四)組織生活化教學活動,提升思維水平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組織生活化教學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使其在參與過程中發散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思維水平。首先,教師要立足高中生物教學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設計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生活化教學活動方案。設計過程中,教師要考慮活動目的、活動主題、活動主要流程、活動中可能出現的狀況,通過預設為活動的順利組織奠定基礎。其次,教師要做好活動的管理工作。高中生物教學活動通常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少數學生在課上假借活動之名閑聊、玩耍,影響了活動的正常開展。針對這些學生,教師要給予口頭警告,使其能夠專注生活化教學活動。最后,教師要做好活動總結。教師可引導學生總結在生活化活動中的收獲,然后結合學生的具體行為表現以及活動成果做出終結性評價,指出他們的不足,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反思思維。

(五)設計生活化生物作業,提升綜合能力

1. 設計社會實踐作業,增強生活學習意識。坐而論道的教學方法無法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高中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內在聯系,導致學生的生活化學習意識薄弱。教師可設計生活實踐類高中生物作業,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會生物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增強其學習意識。由于社會調查不需要專業的儀器、設備,對學生的生物基礎、生物技能沒有過多要求,且能夠讓學生真正深入生活實際,因此教師可將其作為實踐作業,使學生在街頭走訪、社會調查、自然記錄的過程中更好地體驗生物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體現,從而強化學生的生物應用意識。第一,教師設計街頭問卷調查作業,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讓學生與社會中的人進行短暫的溝通交流,互相交換雙方關于生物學科的認識,在此過程中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教師也可以設計社會調查類作業,讓學生到小區調查不同類型人群的飲食習慣與作息習慣,使學生在調查的過程中認識到生物知識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第二,教師設計自然記錄作業,讓學生觀察并記錄身邊常見的植物的生長情況,使其聯系高中生物知識分析影響植物健康生長的原因,并加以記錄。設計不同類型的社會實踐作業能夠使學生認識到高中生物知識與社會生活的緊密關聯,從而增強學生的生活學習意識。

2. 布置實踐操作類作業,提升實踐應用能力。生活化教學的目的之一在于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教師有必要在完成理論知識教學后布置實踐操作類作業,讓學生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總結知識應用經驗,提升實踐操作能力。由于學困生、中等生、學優生的學習水平存在差異,教師在設計操作類作業時應控制作業的難度,使所有學生能夠在力所能及的狀態下完成實踐操作。對此,教師應對操作類作業的難度加以分層,同時錄制導學視頻,讓學生按照個人的學習需要自行下載觀看。教師還需要注意操作類作業的內容設計,盡量簡化實踐操作所需的工具,讓學生使用隨手可得的材料完成生物實驗操作,并鍛煉實踐應用能力。針對個別力所不及的學生,教師可給予進一步的指導,使其在教師“手把手”的幫助下提升自身的應用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有很多。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課程的關鍵教學內容,從學生的現實學習情況出發設計符合其認知水平的、滿足其學習要求的生活化教學方案,使學生深刻理解生物知識,并形成良好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高中生物教學,不斷將新理念、新方法、新資源應用到教學當中,促進高中生物教學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戴曉玲.借助生活化教學提高高中生物學教學有效性[J].名師在線,2021(35):21.

[2] 王學忠.關于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21(95):124.

[3] 官紅霞.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學教學生活化實踐探索[J].讀寫算,2021(31):149.

[4] 查玉婷.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探究[J].才智,2021(30):100.

猜你喜歡
生活化教學高中生物應用策略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高中生物解題教學中應用化學知識的可行性研究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