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業綠色發展效率評價研究述評

2023-07-17 00:41路珍丁華
物流科技 2023年15期
關鍵詞:述評物流業

路珍 丁華

摘? 要: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生態環境的需求日益增長。傳統物流業不加節制的能源消耗以謀求發展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因此,對高能耗、高排放的物流業進行綠色發展效率評價勢在必行。對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2013—2022年篩選得到的64篇核心期刊文獻整理歸納發現,研究內容主要是物流業自身發展效率及在經濟、能源或環境約束下的物流效率。研究方法主要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模型,部分文獻在研究過程中將基本模型進行了擴展,并與其他研究方法相結合研究物流業效率問題。通過對現狀總結發現,現有研究在效率評價角度、研究方法、決策單元及評價指標等方面還存在著研究空白,今后的研究可以從這幾方面突破。

關鍵詞:物流業;綠色發展效率;述評

中圖分類號:F272? ? 文獻標志碼:A? ?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5.007

Abstract: A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s a new era, people's demand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growing day by day. The unrestrained energy consumption of traditional logistics industry in pursuit of development has caused serious pollution to ou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green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with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emission. After sorting and summarizing 64 core journal literatures selected from the journal database of CNKI from 2013 to 2022,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content mainly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tself and the logistics efficiency under economic, energy or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The research methods mainly use data enveloping analysis model, some literatures extend the basic model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combine with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study logistics efficiency. By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research gaps in the aspects of efficiency evaluation angle, research method, decision making unit and evaluation index, and future research can make breakthroughs from these aspects.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review

0? 引? 言

物流業是包括運輸業、倉儲業、貨運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對解決就業、拉動消費、促進生產、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021年全年社會物流總額335.2萬億元,是“十三五”初期的1.5倍。2021年全國完成營業性貨運量521.6億噸,同比增長12.3%。2021年我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3.6萬億元,同比增長4.1%。2021年全國社會物流產業總費用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占到GDP的14.6%。為實現節能減排,“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2021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物流行業的綠色發展質量受到關注,物流產業的效率也是決定國民經濟進一步增長的重要因素。

鑒于此,不少學者對物流業的運行效率、發展效率等進行了評價研究,把握物流產業的發展現狀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本文運用中國知網進行主題詞檢索,共篩選出64篇核心期刊文獻作為分析物流業綠色發展效率評價的依據,以期理清物流業發展脈絡,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1? 文獻計量分析

以主題詞“物流業”或“區域物流”或“城市物流”并含“效率評價”,在中國知網中限定2013—2022年進行檢索,共檢索到70篇發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獻,運用被引頻次和摘要閱讀相結合的方法對檢索出的論文進行第二次篩選,剔除文獻綜述、評議現有文獻的論文,共得到64篇文獻,如表1所示。

表2為所選文獻被引頻次前10的文章,其中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是王琴梅等[3]運用DEA模型對西安市2003—2010年的物流運行效率進行分析;王蕾等[12]運用BCC和CCGSS模型對新疆北疆現代物流的運行效率進行分析評價;孟魁[7]運用三階段DEA方法研究中部地區在能耗和碳排放約束下的物流運行效率的文獻。通過被引頻次可以看出,現有研究中對物流效率的評價側重于運行效率及發展效率的分析,選取的研究方法大多是基于傳統的DEA模型。

2? 主要研究內容

2.1? 物流業效率評價角度分析

綠色發展效率的定義比較廣泛,學者們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本文參考岳書敬對綠色發展效率的界定,將綠色發展效率定義為單位非期望能源投入,得到更多的期望經濟產出和更少的非期望污染物排放產出,同時考慮能源利用效率、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并能綜合反映社會經濟、能源、環境3個系統協調發展狀況。

由表1可以看出,64篇論文中有30篇論文(46.88%)研究物流業的投入產出、運行及發展效率,15篇論文(23.44%)研究經濟、能源、環境及低碳約束下的物流業效率,剩余19篇論文(29.68%)研究物流業的技術效率、績效評價、服務效率等。大部分文獻只涉及到單一效率的評價,雖然在指標模型構建以及實證研究中考慮到了與綠色相關的“非期望”產出,但是側重于從經濟角度對物流效率展開分析評價,且相關的文獻都是從經濟、生態、能源或者環境等單一效率代表物流業的綠色效率,沒有從綜合的視角分析物流業的實際發展現狀及其動態變化趨勢,較少關注物流業經濟環境發展的協同性。因此可以提出第一、第二個研究空白:

空白1:缺少對物流業綠色發展效率的綜合研究;

空白2:涉及物流業效率的研究中,大多是基于經濟、能源或環境等單一方面的研究,測度的效率會有誤差,不能綜合體現物流業的發展現狀。

2.2? 物流業效率評價方法分析

在進行效率評價時,需要根據研究問題和限制條件選取合適的模型,進而確定評價指標體系。由表1可知,64篇論文中有41篇論文(64.06%)用傳統DEA模型,包括CCR、BCC及三階段DEA,7篇論文運用SE-DEA模型,包括三階段階段SE

-DEA模型,6篇論文運用Malmquist指數模型,4篇論文運用SBM模型,運用擴展DEA模型、生產前沿及β收斂、異質性SFA模型、ANP-FUZZY、能量系數法和熵值法的論文各1篇??梢钥闯鲈趯ξ锪鳂I效率進行評價時,傳統DEA模型使用頻率最高。在測度綠色發展效率時,傳統的模型CCR、BCC及SBM模型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CR、BCC模型沒有考慮到投入產出的松弛變量以及環境變量,SBM模型不能解決決策單元較多且有效的問題,會造成效率實際值與理論值不符。在選取CCR或者BCC模型時均有采用投入或者產出導向,兩種計算得出的值不一定相同,因此在計算時要加以區分。由此提出第三、第四個研究空白:

空白3:選取合適的物流業綠色發展效率測度模型,有助于明確物流業現狀以及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

空白4:對采用投入導向、與非徑向模型的優點和不足沒有進行比較。

2.3? 決策單元及評價指標分析

在選擇具體的DEA模型之前,必須確定決策單元和評價指標,決策單元數量下限一般是所選輸入輸出指標總數的2倍以上。決策單元的選取應滿足“同類性”,即具有相同的目標和任務、相同的外部環境。由表1可知,所選論文決策單元的選取中,以全國為決策單元的論文有15篇(23.44%)、以省市為決策單元的論文有17篇(26.56%)、以經濟區為決策單元的論文有24篇(37.5%)、以上市物流企業為決策單元的論文有8篇(12.5%)。在表1中,有14篇論文(21.88%)考慮了環境因素或非期望產出,有關物流業綠色發展效率的研究較少,其中關于物流業生態效率的碳排放指標,既有作為投入指標,又有作為產出指標。由此提出第五、第六個研究空白:

空白5:在64篇文獻中,只有8篇論文的數據來源于企業,其他都來源于各種統計年鑒,說明對企業數據研究有欠缺;

空白6:缺少對碳排放指標作為投入還是產出指標的定性分析。

3? 結論與展望

物流業作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其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對其綠色發展效率進行評價研究有助于物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和改善環境問題。對2013—2022年物流業綠色發展效率評價相關的64篇論文進行梳理,引用頻次最多的是關于物流業運行效率、發展效率及能源效率的評價等。從評價角度來看,缺少對綠色發展效率的評價研究,與物流業綠色發展效率評價相關的論文大多是對能源效率、生態效率環境效率進行評價,在指標模型構建以及實證研究中考慮到了與綠色相關的“非期望”產出,但是側重于從經濟角度對物流效率展開分析評價,研究角度單一,不能綜合反映綠色發展效率,由此提出空白一和空白二。從評價方法來看,論文中效率評價運用的方法大多運用傳統的DEA模型,少部分論文采用SBM模型,其都有各自的缺點,運用的模型不能準確地測度綠色發展效率,由此提出空白三和空白四。從決策單元及評價指標來看,關于物流企業的效率評價較少,數據獲取難度較大,碳排放指標作為投入還是產出指標不明確,由此提出空白五和空白六。

通過對文獻進行梳理分析發現,我國學者對物流業效率評價的研究越來越成熟,但是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環境問題日益凸顯,需要進一步綜合考慮經濟、能源和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這需要各位學者們的共同努力,促進物流業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能源、環境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誠,張廣勝,張志堅. 江西省物流系統投入產出效率評價研究[J]. 物流技術,2013,32(3):5-7.

[2] 曾佑新,杜立奎,許崇洋. 江蘇省物流產業生產績效的實證分析與評價[J]. 科學·經濟·社會,2013,31(1):143-146,151.

[3] 王琴梅,譚翠娥. 對西安市物流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DEA模型和Tobit回歸模型的分析[J]. 軟科學,2013,27(5):70-74.

[4] 王瑛,杜鵬程,汪凱茜. 中國物流投入產出效率評價體系及實證檢驗[J].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8(3):59-64.

[5] 陳松,惠青,郭延江. 基于DEA-Malmquist的海南省物流業動態效率評價[J]. 鐵道運輸與經濟,2013,35(6):97-101.

[6] 劉勇. 物流業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統計與決策,2014(1):66-68.

[7] 孟魁. 基于三階段DEA方法的中部六省物流效率評價[J]. 統計與決策,2014(2):57-60.

[8] 樂小兵,王瑛. 基于DEA模型的廣西物流服務效率評價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5):54-57.

[9] 劉云楓,宋凱捷. 基于DEA的北京市物流效率與環境影響研究[J]. 物流技術,2014,33(5):83-85,245.

[10] 范林榜. 物流業技術效率及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 中國流通經濟,2014,28(5):35-40.

[11] 方凱,鐘漲寶,王厚俊,等. 基于綠色供應鏈的我國冷鏈物流企業效率分析[J]. 農業技術經濟,2014(6):45-53.

[12] 王蕾,薛國梁,張紅麗. 基于DEA分析法的新疆北疆現代物流效率分析[J]. 資源科學,2014,36(7):1425-1433.

[13] 張定,曹衛東,范嬌嬌,等. 長三角城市物流發展效率的時空格局演化特征與機制[J]. 經濟地理,2014,34(8):103-110.

[14] 張誠,喻琴,張志堅. 低碳環境下中國物流業效率評價研究[J]. 鐵道運輸與經濟,2015,37(1):72-79.

[15] 潘濤. 河南省物流業效率演化發展的影響因素[J]. 社會科學家,2015(8):79-83.

[16] 江兵,付丹陽,梁昌勇. 基于擴展DEA的物流業能源效率評價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2015,23(S1):518-524.

[17] 孟鑫. 基于DEA模型的長江經濟帶物流產業效率分析[J]. 企業經濟,2015(12):108-113.

[18] 秦雯. 青海省物流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 青海社會科學,2016(1):99-104.

[19] 秦雯. 新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物流業效率評價[J]. 商業經濟研究,2016(9):79-81.

[20] 楊亞利,郭麗芳,戴宏. 經濟新常態下泛珠三角區域物流業效率評價研究[J]. 改革與戰略,2016,32(4):107-111.

[21] 張雪青. “一帶一路”區域物流協同發展分析[J]. 統計與決策,2016(8):108-110.

[22] 張璇,楊雪榮,王峰.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效率評價——基于三階段DEA實證分析[J]. 學習與實踐,2016(5):21-32.

[23] 董博,段滿珍,李珊珊,等. 基于DEA的區域物流低碳績效評價[J]. 鐵道運輸與經濟,2016,38(10):18-21,37.

[24] 韓雪,樊相宇. 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物流能力與經濟協調發展評價[J]. 鐵道運輸與經濟,2016,38(11):30-34,47.

[25] 王琴梅,張玉. 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物流業效率的綜合評價及比較[J]. 中國管理科學,2016,24(S1):152-157.

[26] 倪超軍,李俊鳳. 供給側改革視角下我國物流業的技術效率評價——基于生產前沿模型和β收斂的實證[J]. 工業技術經濟,2016,35(12):115-122.

[27] 連兆大,程德通. 基于DEA模型的“一帶一路”重點省份物流效率分析[J]. 商業經濟研究,2017(4):80-82.

[28] 喬美華,卞藝杰,王惠. 物流業能源效率對碳排放的門檻效應分析[J]. 鐵道運輸與經濟,2017,39(12):100-105.

[29] 何新安. 廣東物流效率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 鐵道運輸與經濟,2017,39(12):6-11.

[30] 柳鍵,涂建. 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對低碳物流效率的影響研究——基于超效率DEA低碳物流效率評價模型的實證分析[J]. 價格理論與實踐,2017(12):130-133.

[31] 肖斌,程曉靜. 廣東省物流業區域效率差異與影響因素分析[J]. 商業經濟研究,2018(2):85-88.

[32] 陳永平,張亮亮. 區域趨同還是趨異:中國物流產業效率及其收斂性——基于2006—2015年30個省域面板數據的研究[J]. 商業經濟與管理,2018(3):5-19.

[33] 梁雯,柴亞麗. 長江經濟帶區域物流業與經濟協同發展評價研究[J]. 上海經濟,2018(2):45-58.

[34] 于麗英,施明康,李婧. 基于DEA-Malmquist指數模型的長江經濟帶物流效率及因素分解[J]. 商業經濟與管理,2018(4):16-25.

[35] 馬明,唐樂,劉穎. 東北地區與長三角區域物流產業效率比較[J].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3):54-60.

[36] 張云鳳,王雨. 物流產業效率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 統計與決策,2018,34(8):109-112.

[37] 李娟,王琴梅. 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物流業規模效率分析[J].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8,31(5):73-77.

[38] 李曉棟. 交通基礎設施、空間溢出效應與物流產業效率——基于京津冀地區的實證研究[J]. 商業經濟研究,2018(18):106-109.

[39] 張蕊,朱道林,張立新,等. 全國物流用地效率時空格局演變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8,23(10):215-225.

[40] 郭子雪,張雅輝,黃新. 基于DEA模型的京津冀區域物流效率評價研究[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8,48(24):41-50.

[41] 商傳磊,張悟移,陳俊營. 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數的中國物流業全要素能源效率評價[J]. 生態經濟,2019,35(3):51-56.

[42] 李慧,李瑋. 物流業碳排放效率評價及動態演化分析:以“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區為例[J]. 環境科學與技術,2019,42(3):165-171.

[43] 鐘群英,朱順東. 區域物流產業生產效率評價——以江西省11個設區市為例[J]. 企業經濟,2019,38(3):130-136.

[44] 王琴梅,李娟. 產業結構演進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物流業效率的影響研究[J].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8(3):128-140.

[45] 楊雪,馬粟粟,盧亞麗. 碳排放約束下的物流效率評價——以“一帶一路”背景下內陸十省市為例[J]. 生態經濟,2019,35(6):66-71.

[46] 賈圣強. 中部地區農產品物流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超效率和Tobit模型的實證[J]. 商業經濟研究,2019(11):158-160.

[47] 劉巖,田強. 我國物流業效率評價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商業經濟研究,2019(13):75-78.

[48] 田登登,蔣黎晅,胡雅琴. 基于ANP-FUZZY的物流企業運行效率評價[J]. 商業經濟研究,2019(13):101-103.

[49] 馬明,唐樂. 基于三階段DEA方法的物流業技術效率評價研究[J]. 鐵道運輸與經濟,2019,41(7):14-21.

[50] 龔雪. 中部六省物流效率評價[J]. 統計與決策,2019,35(18):59-63.

[51] 周磊,安燁. 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我國現代物流業融資效率研究[J]. 經濟問題,2019(11):53-60.

[52] 田強,劉巖,李娜,等. 基于DEA的泛環渤海經濟圈物流產業效率評價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2020,37(1):149-158.

[53] 蔣隨. 我國“一帶一路”節點城市物流效率評價與提升策略[J]. 商業經濟研究,2020(15):90-93.

[54] 秦雯. 粵港澳大灣區物流業效率的時空演化及提升路徑[J]. 中國流通經濟,2020,34(9):31-40.

[55] 包耀東,李晏墅,張世忠. 長三角區域物流業碳排放規模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生態經濟,2020,36(11):25-31,53.

[56] 龔雪,荊林波. 降本增效背景下中國物流產業效率評價及時空差異研究[J]. 商業經濟研究,2020(14):100-103.

[57] 黃永福. 我國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問題研究——基于粵港澳大灣區物流業發展的分析[J]. 價格理論與實踐,2020(4):168-171.

[58] 張浩,尤建新. 面向生產過程的物流業兩階段效率評價模型[J].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9(4):591-598.

[59] 秦雯. 區域物流效率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廣東地市級城市面板數據[J]. 商業經濟研究,2021(9):97-100.

[60] 徐曉敏,谷曉燕. 基于DEA-熵權法的區域物流環境綜合評價模型[J]. 公路交通科技,2021,38(5):144-151.

[61] 朱桃杏,韓佳萌,王慧. “雙循環”格局下京津冀區域物流發展特征評價[J]. 生態經濟,2022,38(10):80-87.

[62] 張永勝. 區域物流效率評價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廣西地區的實證數據[J]. 商業經濟研究,2022(12):111-114.

[63] 李冬冬,曾雁. 我國跨境電商物流業效率評價及其溢出效應結構分析——基于“絲路經濟帶”沿線省域的實證[J]. 商業經濟研究,2022(19):162-165.

[64] 姜曉紅,陳莎,張毅. 物流企業碳排放總量與效率測算方法[J].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22,22(2):313-321.

收稿日期:2023-01-12

作者簡介:路? 珍(1999—),女,山西晉中人,沈陽化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綠色供應鏈;丁? 華(1975—),男,遼寧沈陽人,沈陽化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引文格式:路珍,丁華. 物流業綠色發展效率評價研究述評[J]. 物流科技,2023,46(15):31-35,40.

猜你喜歡
述評物流業
物 流 業
關于法學視角下的服務型政府建設探析
近十年來中國城鎮化發展的研究述評
現代朱子哲學研究述評
我國物流業的供給側改革的突破口
國內三十年語碼轉換研究述評
詩歌里的低訴,蒼涼中的守望
國內科技投入研究現狀簡評
西安市物流業發展問題研究
營改增對物流業稅負的影響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