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賦能小學數學教學評一致性

2023-07-17 04:23李英
中小學班主任 2023年12期
關鍵詞:教學評一致性信息技術小學數學

李英

[摘要]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學評一致性要求,要求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更深度化的融合。研究分析了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評一致性的現實問題,結合校本730智慧評價系統,從目標精確、評價創新、教學實施三個方面對技術賦能小學數學教學評一致性進行實踐探索,以期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能。

[關鍵詞] 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評一致性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不一致、教學評價隨意等問題。不少教師根據自己的主觀想法評價學生的學習,教學評價游離于教學目標之外。同時,忽視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環節中的評價活動,導致教學設計不充分、教學內容不聚焦,教學活動不足以達成教學目標。究其因,教師的教學目標意識相對薄弱,評價素養相對欠缺,無法將過程性評價貫穿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根據新課標要求,教師應當在確定教學目標后將教學評價前置,即進行逆向設計,首先考慮如何設計教學評價,然后思考如何引領學生達成教學目標,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實現教學主體性的轉變。

為了落實教學評一致性的要求,教師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充分運用于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對數學課程教學進行優化,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從創設問題情境到設立項目小組,再到開展合作探究,直到最后解決問題,教師利用多元化的評價幫助學生不斷反思修正,從而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學生在不同視角下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推理、評價,助力自身學習的重構、拓展、優化。這樣,不僅可以保障教學的實效性,還能夠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提升。

基于以上分析與思考,華東師范大學蘇州灣實驗小學利用信息技術將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通過校本730智慧評價系統,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小學數學教學評一致性進行實踐探索。

一、目標精確:賦能教學評一致性的核心

在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中,制訂清晰且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其核心要素,任何課堂活動都必須緊密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設計。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照搬他人設置好的教學目標,而應該立足班情、學情,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標,以確保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

(一)導學單:教師掌握學情的出發點

如何立足實際學情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從整個教學閉環看,要使線上線下資源的融合更為有效,線上線下教學目標趨于一致,教師應以課標為依據,分析研讀教材,簡明扼要地概括出關于本節課的知識點導問、思維點導探、新問題導解等,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制作導學單,不僅能深入了解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告知學生本節課應該學會的內容及需要達成的目標。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例,數學教研組對教學目標進行細化:(1)利用方格紙,使用割補等方法,自主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用語言描述推導過程,體會轉化思想,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2)利用面積公式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根據實際學情制訂的教學目標難度適中,既能幫助學生建立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聯系,也能幫助教師合理開展教學活動。

(二)問題銀行:教師有效教學的立足點

在學生完成導學單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建立學生質疑的“綠色通道”,即通過線上平臺開設“問題銀行”。學生將完成導學單時遇到的疑問、困惑上傳至“問題銀行”,這是教師掌握學生學情的一種關鍵輸出方式。教師在授課前先查詢“問題銀行”里學生提出的疑問,把握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再從一系列問題中羅列出個性問題與共性問題,確定哪些內容可以簡略教、哪些內容可以讓學生互教、哪些內容需要教師重點教等,為后續教學中實施教學評一致性做好充分的準備。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多邊形內角和”時,教師先在導學單中列出問題,學生將疑惑的問題上傳至“問題銀行”。經過平臺數據統計,他們對以下問題反饋較多:選取任意一張平行四邊形紙片,隨意剪一刀,剩下的圖形可能是什么?內角和是多少?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通過線下開展動手操作,比較容易得出剩下的圖形可能是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五邊形;對第二個問題,學生雖然能猜想到正確答案,但在理解內角和為什么不變時遇到了困難。正是借助“問題銀行”的統計功能,數學課堂得以提質增效,還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前移,在自知、自探、自疑中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二、評價創新:賦能教學評一致性的保障

在教學評一致性模式下,為了保障實施效果,數學教研組秉持“評價先于教學”的理念,將評價設計前置,針對教學中的各環節設計評價任務,形成評價鏈,再結合我?!跋葘W后教”的教學范式,借助信息技術平臺進行教學評價,為即教、即學、即評的教學過程提供便利,有利于實現教學評一致性。

(一)創建智慧評價系統:大數據讓評價有跡可循

我校校本730智慧評價系統利用先進的云平臺,構建起一套跨終端、全時空、多角度的學生成長智慧評價系統,并以此對學生的課程學習、品行習慣、集體表現3大板塊、17個維度、140項成長指標進行實時評價。教師可以借助該系統,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真實的成長指標,收集評價數據,從而了解教與學的效度,為下一步的教與學提供調整和改進的依據。

以我校730評價系統中的教學評價為例,課前有導學單評價,課中有聽課習慣、回答問題、參與活動、積極思考等評價,課后有事后評價和作業評價。教師可以使用平臺中的統計功能對學生表現的賦分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統計結果可在各終端實時顯示。平臺還會產生學生各學科獲得評價分值的報表,及時提醒學生平衡各科學習,促進全面發展。教師、學生、家長可以隨時查看不同成長指標的加減分情況,綜合了解學生狀態并及時調整,從而讓評價有跡可循。

(二)增設教學評價內容:預設效果讓評價有據可依

在評價前置的過程中,如果能將以往的教學目標預設為具體可測的學生行為目標,并根據行為目標制訂教學方案、開展教學活動,無疑能夠為評價實際教學效果提供更加細致且指向明確的依據。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分數除法應用題”時,筆者在教學環節一增設評價學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話說清楚單位“1”的概念,能否準確找出單位“1”,并說出等量關系式;教學環節二增設評價學生能否分析出題中隱藏的信息,能否看出題中多余的條件,能否根據題目畫出數量關系的線段圖;教學環節三增設評價學生是否能用方程法和算術法解題,針對復雜題目能否借助小組合作解決問題。教學中選擇的三個例題,圍繞具體的行為目標層層深入,教師給予學生即時評價和小結提升。在小組討論和展示的過程中,依據校本730評價系統中明確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教師能具象化了解學生的薄弱點,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學生能明晰自己的目標達成情況,有利于他們自主調整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創新教學評價模式:多元化讓評價科學合理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730智慧評價系統,跟蹤學生學習情況,記錄學生表現,使教學評目標趨于一致。為了使評價更科學,我校堅持采用多元化評價模式,課堂上增設學生自評和互評環節,課后則增設家長評價環節。另外,我們還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創新教學評價模式,在課堂上將分層評價和鼓勵性評價相結合,在多元評價中促進學生成長。

例如,在六年級上冊“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展示一道習題:一杯糖水,糖占糖水的1/10,又加入10克糖后糖占糖水的2/11,原來糖水有多少克?教師在提示“做分數應用題或百分數應用題常常要找不變的量”后,少數學生理解能力強,很快發現題目中不變的量是水,而大部分學生仍然沒有思路。這時,教師表揚已經掌握的學生,并在智慧系統中設置相應的拓展訓練;對于找到變量但列不出關系式的學生,教師肯定他們的發現,引導他們列出正確的關系式;對找不到思路的學生,則啟發他們找到不變量的路徑,樹立解決問題的信心。這種創新的評價模式,能使教師對學生作出更精準的評價,真正促進能力的提升和素養的發展。

三、教學實施:賦能教學評一致性的關鍵

評價任務設計完成后,實施一體化的教學活動就成為實現教學評一致性的關鍵。教學活動的實施同樣需要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手段的選擇、融合,讓評價始終貫穿整個教學環節,使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融為一體,最終服務教學目標。

(一)微課課堂創設:引領學生自主學習

我校數學組根據教學重點篩選出教學主題,撰寫微課教學方案,設計微課教學環節,形成以短視頻為主的教育資源。微課課堂的創設旨在引領學生課前預習、課后鞏固,及時將疑惑提交到“問題銀行”,為后續教師有效實施教學提供保障。

以五年級“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學為例,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及推導過程,并能夠應用公式進行計算。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將圖形做成移動、割補、展開的動圖,并在微課中呈現。這樣不僅能引領學生自主學習,還為教師后續的深入講解打好基礎。

(二)教學模式創新:技術賦能課堂教學

在數學學科的教學實踐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增強學生與多媒體終端的互動和學習主體間的互動,賦能數學課堂教學,優化學生學習方式。

仍以“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學為例,“問題銀行”顯示,學生對圓、半圓、圓環、扇形這四類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存在困難。教師在課堂教學的組織中,融合應用合作探索教學模式,將圖形的特點形成詞條,讓合作小組分別對四類圖形結合動圖進行講解,并以拖拽的方式完成對圖形的歸類。同時,各設置一道面積計算的應用題,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索來解答。教師則及時記錄他們遇到的問題并進行反饋,對于錯誤率較高的題,教師則設置類似題型練習,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至此,學生對圖形面積計算問題有了更全面、更透徹的理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教學實踐拓展: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

不可否認,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不同學生的數學思維存在一定差異性。對于思維能力更強、創新意識更高的學生,教師要注重拓展,以滿足他們的高階學習需求,獲得更好的發展。信息技術恰好能夠提供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幫助教師和學生進行數學教學實踐的拓展。

例如,對于行程問題的拓展——變速行程問題,這類問題具有高度的生活化特征。對此,教師通過一個生活具體實例來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和分析?!皹窐窂募因T車去上學,如果開始行駛10分鐘后,將速度提高三分之一,就比平時提前5分鐘到學校。如果開始行駛

1 200米后,將速度提高二分之一,就比平時提前8分鐘到學校。請問家到學校的距離是多少米?”解決此類問題,教師需要借助信息化教學工具和系統,通過多媒體技術畫出清晰的路程圖,分析兩種情況下速度和時間的關系。借助動畫軟件的“閃爍”技術,學生可以直觀看到變化部分的直觀樣貌,發現變化部分與正常情況的速度比與時間比,從而找到隱藏的數量關系。信息技術的使用,拓展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時空,盤活了他們的數學思維,提升了數學學習效能。

[參考文獻]

[1]高園梅.提升課堂教學中教學評一致性的策略研究: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例[D].西南大學,2020.

[2]馬玲.教學評一致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J].中國教師,2021(S1).

[3]潘遠菊.區域實施“教學評一致性”的路徑:以重慶市南川區實施小學數學“基于標準的‘教學評一致性”為例[J].今日教育,2021(01).

[4]周雪紅,皋嶺.走向深度數據管理——基于大數據的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改革實踐探索[J].未來教育家,2020(06).

[5]林德輝.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22(31).

[6]張金麗.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評”一致性探索——以“四邊形的分類”教學為例[J].小學數學教育,2022(11).

猜你喜歡
教學評一致性信息技術小學數學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地理課堂觀察工具的開發研究
“教學評一致性”理念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教學評一致性”在中學英語閱讀課堂中的實踐與運用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