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育并舉情術雙重:小學美術大單元教學實踐與思考

2023-07-17 09:25錢敏?孫蓮
新教育·科研 2023年7期

錢敏?孫蓮

【摘要】以大概念統整、指向核心素養的美術大單元教學,能夠將美與育、情與術有機融合。其實現的基本路徑是:基于理解,對教材進行解構;指向素養,對單元實施統整;情境設計,以任務驅動學科實踐;以終為始,將評價貫穿學程。

【關鍵詞】教材解構;單元統整;學科實踐;評價貫穿

對于美術課程,有美無育為庸,有術無情為空。以大概念統整、指向核心素養的美術大單元教學,能夠實現美與育、情與術的有機融合。

一、基于理解,對教材進行解構

教材,是教師教的依據、學生學的對象。華東師范大學鐘啟泉教授從當代教學論的角度,將教材廣泛界定為包含著知識體系、能力體系和價值體系三大統一的體系,充分體現了教材引領學生走向全面、個性發展的導向、輔助功能?,F行的蘇少版小學美術教材是一個高度濃縮、綜合的學習資源載體,突出了生活化和實踐性。新課改背景下,用大概念、大單元審視教材內容,雖然有單元組織之“形”,但缺乏單元整體教學邏輯之“實”,課與課之間關聯性、承接性不突顯,內在的邏輯性不清晰,內容呈現散點式結構,基本是一課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題、多個零散的實踐活動,不能形成整體的單元實踐體系,不利于學生促進核心素養形成的深度學習。這就需要教者經歷從熟讀教材到深研教材、再到“煮”透教材的過程,達到從“入教材”到“出教材”的境界。其中最關鍵的是,教者要能夠運用“三維解構思維”對教材內容進行拆解、分析,即從表面審視教材,看懂圖文符號顯現的內容及含義;從結構審視教材,看清內容背后隱性的邏輯順序和結構關系;從本質審視教材,看透教材內容潛藏的學科本質和人文價值,實現對教材基于深度理解的精準解構。

蘇少版四年級上冊美術11-14課分別以“門 窗 墻”“老房子”“我造的小房子”“漂亮的房間”為題,共安排了16個相對獨立的內容板塊(具體見表1)。

運用解構思維對本單元教材內容進行拆解、分析(具體見表2),再從系統思維的角度來觀照,便可以發現這四課不同學習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圍繞“建筑”主題安排一系列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美術”。

二、指向素養,對單元實施統整

大概念是課程創新的著力點,更是單元建設的核心、教材重組的統領?!凹仁且粋€界定事物本質的標識和符號,更是一個探究和認識事物的過程,旨在通過事物的本質屬性,將同一單元不同課文的知識和技能聯系起來,進而形成整體的有結構的認知”。美術學科的大概念教學,指向學生的深度學習,立足于建構學生的“專家思維”,重在引領學生經歷“主題—欣賞—技法—構思—創作—展評”的單元學習過程,體驗“像藝術家一樣創作”?;诖诉M行靶向統整的單元設計才能貫通學生的生活,激活已有的經驗,對接內化的知識,使教學活動契合學生的認知結構,挑戰他們的高階思維,能讓學生形成烙印在大腦之中的核心認知,獲得可遷移性的技能。

我們的學校有著百年歷史,搬遷后的東板橋校區也過了半百之齡,區委區政府將它納入2023—2025年的重點改造工程。東板橋校區與古色古香的北大街文化街區百步之鄰。這里早在北宋年間就商賈云集,是蘇中、蘇北的糧油、茶葉集散地。舊城改造時,花大力氣保存了北大街歷史風貌,本著“修舊如舊、以存其真”的原則,對每一塊磚、每一片瓦、每一條青石板路、每一棟小院都進行了保護性修復。在單元整體設計時,筆者先提煉出“建筑是審美與實用的結合,是歷史與文明的寄托”大概念,然后循著“老房子”這一線索,整合身邊資源,進行系統建構,引領學生經歷“賞析:形形色色的老房子—探究:文化街徽式風格的老房子—設計:運用徽式建筑元素為即將改擴建的老校區設計門窗墻—創作:長輩記憶中的老房子—展評:老房子發布會”的學習過程,給學生以生活視野和設計思維(具體見表3)。

三、情境設計,以任務驅動學科實踐

情境是單元教學的起點?!按蟾拍睢弊鳛榫C合性的高階目標,指向的就是真實世界的問題解決,直接“彰顯為生活價值,勾勒出學校教育與現實世界連接的路線與地圖”。故而大概念統整下的大單元美術教學中更應側重于任務場景的設計,即將教學目標轉化為情境性的任務或活動,實現“基于特定議題、主題、任務的‘做中學’”,讓學習發生在特定情境之中。

情境性的任務設計最根本的宗旨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突出學科實踐。而學科實踐與大概念的生活價值相呼應,是運用學科的概念、思想與工具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具有鮮明的學科意蘊性和生活情境性。筆者在進行“老房子”主題單元設計時,聚焦“建筑是審美與實用的結合,是歷史與文明的寄托”這一大概念,圍繞“通過賞析、探究老房子里的故事、美學與智慧,感受建筑藝術的精美和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積極參與外形設計、造型制作等藝術實踐活動,提升創意實踐力”兩個大任務,設計了七個場景性子任務,并制定相應的實踐策略,以此促進學科素養與人文素養同步提升(具體見表4)。其中,最具挑戰性的是任務七,在實踐策略上要求學生運用設計師思維,通過小組合作,將獨立的“老房子”設計成有文化氣息的“小村落”,布置成“老房子”主題展覽館。這樣的設計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學生個體獨立展示作品的形式,突出了合作、協同,體現了知識組合、技能整合與素養融合,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深度思考和素養的綜合提升。

四、以終為始,將評價貫穿學程

以終為始,即從學習成果預設學習過程,不僅讓學生提前明確預期學習結果,還能清楚知道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和行為即表明自己達成了學習目標。這就需要將評價嵌入美術學習的全過程。個人認為,斯特恩提出的三種評價方式,即:為學習推進而收集證據的“學習性評價”、對階段性學習成果進行總結的“學習的評價”、在學習中學會評價“學習式評價”,很有借鑒意義。

在本單元的設計中,“學習性評價”主要體現為合作學習小組長對成員兩次課前研學的整體性評價,“學習的評價”主要體現在對“小村落”設計與制作的量化打分,貫穿在學習的過程之中,體現即時性。而“學習式評價”就是學生對自己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和自我學習評估方面的評價,具有全面性和導向性,指向反思性學習和高通道遷移學習(具體見表5)。

總之,以大概念統整的美術大單元教學是全新的教學變革與創造,打破了以學科知識體系為邏輯的內容建構,強調了核心素養導向,突出了美育并舉、情術雙重。在教學實踐中,需要以學生能力和素養為主線進行單元整合,在真實情境創設下任務驅動學科實踐,同時將評價貫穿學程,以恰當有效的評價促進學生逐漸形成美術學科的觀念、思維方式和探究技能,激發學生對美和藝術的自由表達、快樂創造。

【參考文獻】

[1]陸啟威.單元整體教學的價值訴求與路徑探析[J].江蘇教育,2022(4).

[2]王大根.中小學美術教學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3](美)杰伊·麥克泰,哈維·F.西爾維.為深度學習而教:促進學生參與意義建構的思維工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