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審美到立美

2023-07-17 09:25劉嘉惠
新教育·科研 2023年7期
關鍵詞:律動音樂能力

劉嘉惠

【摘要】教師需要依托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為教學目標,注重加大教育力度于鍛煉學生音樂審美與音樂創造能力,既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于音樂學科的全面理解與實踐,還可以促使學生擁有更好的音樂審美體驗。因此主要通過從音樂審美到立美的視角出發,簡要分析并闡述中小學音樂教學對學生審美與創造能力培養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創造能力

基于審美到立美音樂教學視角分析,培養學生音樂審美和創造能力,是整體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對于中小階段的學生而言,音樂教育工作與教師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相較更加容易開展和實施。音樂學科是一門極具藝術審美的學科,具有審美、認知、教育和娛樂的優勢,而音樂的審美特性是開展音樂素養教學工作的關鍵,也是新課標對于音樂課程提出的核心,可以愉悅學生的身心、陶冶學生的音樂藝術情操,其對于學生音樂審美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具有很好的積極推動教育作用?;谥行W階段學生尚且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因其文化知識水平、生活閱歷、心理素質等各方面都有所欠缺,同時考慮到音樂審美到立美視角分析,所以高度重視鍛煉提升學生的審美和創造能力,是當前中小學校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教育重心。

一、中小學音樂教學對學生審美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意義

教師通過審美到立美的角度出發,進行中小學音樂教學工作過程中,為更好地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師就需要始終將學生放在音樂課堂的主體位置,深入貫徹新課標理念于音樂課堂,積極尋求、探索更多利于學生音樂學習的教學方式方法,高度重視于培養學生音樂審美創造能力,并盡快將其實踐于中小學音樂課堂,從而有效引領學生善于用“發現美、認識美、欣賞美”的眼光去面對每一堂音樂課,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核心素養[1]。依據審美到立美的教學視角分析,全面推動中小學音樂深化改革教育工作,一方面可以有效激發中小學生對于音樂審美的潛能,有效鍛煉中小學生音樂思維能力,高效提高中小學生音樂創造能力;另一方面,音樂教育工作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可以充分調動中小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始終保持對于音樂的喜愛和熱情,既可以有效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進行音樂學習,而且還助于幫助學生鞏固提升對于音樂審美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進而為學生今后音樂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從審美到立美角度分析中小學音樂教學對學生審美與創造能力的培養策略

1.注重課堂教學,體現審美教學價值

依據我國教育部門最新頒布實施的新課標政策要求,教師就應當結合學生音樂實際情況以及音樂學習真實需求,積極組織學生從音樂審美到音樂立美作為切入點,全方位地開展中小學音樂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多元化的音樂欣賞和學習,充分感受音樂帶來的獨特魅力,以此來強調彰顯音樂審美教學價值的同時,于無形之中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課堂上[2]。

以《親親紅領巾》為例,為充分體現音樂審美教學的價值,在教案準備階段,教師可通過研讀教材、上網查閱等多種途徑搜集整合資料,經由信息化的處理和加工,制作形成完整的微課課件。等到正式上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希沃白板播放該音樂音頻,要求學生跟隨錄音小聲跟唱,熟悉該音樂歌詞內容。緊接著,為讓學生更加熟悉該首音樂的旋律,教師可以一邊向學生展示該歌曲中的各種樂器音色,一邊采取示范演唱的形式,助力學生初步建立對該歌曲的認知。接下來,教師可以采取分句示范演唱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演唱該歌曲。隨后,為讓學生深刻體會、感受該歌曲中所蘊含的深層教育意義,教師可以提出“歌詞中多次提到的紅領巾,那大家對紅領巾有哪些認識呢?”的問題,引發學生激烈討論紅領巾的意義,從而通過師生之間友好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明白紅領巾是我國五星紅旗的一角,作為一名共產主義的青少年接班者,有責任也有義務為祖國未來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熟練演唱該首音樂,而且也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有效綜合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2.組織音樂活動,提升教學實踐效率

基于音樂審美到音樂立美的教學視角展開分析,想要加快實現構建高效、高質量中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目標,教師同樣需要結合音樂課程教材內容,精心為學生設計多樣性、多元化的音樂實踐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其中,以有效鍛煉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3]。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開闊學生音樂認知視野,發展學生音樂審美思維,而且還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學音樂實踐效率。

以教學《兩只懶烏鴉》為例,教師可先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明白本節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兩只懶烏鴉的故事。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播放該音樂,引領學生一邊認真聆聽音樂旋律,一邊要求學生模仿教師用手表演的動作,共同伴隨著音樂進行音樂動作表演。緊接著,在學生基本全部掌握該音樂基礎上,為讓學生可以將其中涵蓋的故事根據音樂旋律表現出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音樂故事小劇場表演的實踐活動,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元,組內自由分配角色,分別通過不扮演烏鴉、大楊樹、烏鴉的窩等,跟隨音樂表演完成該音樂故事。當各個小組完成音樂實踐活動環節后,教師可以根據各個小組的活動表演情況,一一進行認真的點評教學工作,以助力學生提升自身音樂審美創造能力,促使學生通過該音樂的學習,明白珍惜時間的重要性、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勞動最光榮。

3.培養學生興趣,加強教學審美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從興趣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找尋到自己喜歡的事物,這使得學生愿意投入其中,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在教學中要從欣賞美的能力入手對學生展開培養。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從多樣性教學方式中,使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教學中的樂趣,為了進一步將音樂帶入到教學中,引發學生興趣,教師要從根本出發,提升學生對教學知識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從這個音樂模式中,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基于語文教學模式下的推進,教師在整個教學中,實現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進一步培養[4]。

在小學音樂教材第三單元《百靈鳥的歌》這一課音樂教學中,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注重從培養學生興趣為基礎,加強學生審美能力,這對于學生音樂素養培養具有指導作用。在本首歌曲教學中,教師要從欣賞、唱歌、表演等活動中開展音樂教學,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百靈鳥”“小杜鵑”可愛的音樂形象,并從生活中出發尋找了解更多有關鳥的歌曲,完成同學之間的交流。在整個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整體教學出發,要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快樂。另外,教師在教學中要從音樂本身開展教學,在整個教學模式探究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本首音樂,使學生投入到歡快的氛圍中,感受音樂帶來的情緒。其次,教師可以從《百靈鳥的歌》這首歌曲中引導學生對歌曲主旨進行學習,利用同一樂曲中的學習,教師可以將《祖國、祖國我愛你》《叫我唱歌我唱歌》等歌曲帶入到音樂課堂中,使學生在幾首歌曲的循環播放中,理解其中的音樂內涵,增強音樂神秘感。在音樂多次播放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re、fa、la”以及跳格子等音樂游戲,引導學生增強對音樂認知,并能在 sol、la、si等不同音調中進行正確判斷,以此來增強學生對音樂知識了解,鞏固學生對音符的掌握,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綜合素養。

4.融合審美技巧,豐富課堂展現形式

不同的學生對旋律、節奏的掌握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基礎出發,引導學生從豐富課堂展現形式中,完成教學知識之間的融合,使學生在音樂審美技巧融合中,提升課堂豐富性內容展示。另外,面對不同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不同,教師在教學中要完成教學課堂形式之間的融合,使學生在音樂知識學習中,表達自己對音樂獨特的見解,這對于學生綜合內容知識的理解具有提升音樂審美情操和文化藝術修養的作用[5]。

在小學音樂教材第四單元《八月桂花遍地開》教學中,教師要從教學審美技巧中完成教學知識的探究,注重音樂教學形式探究,實現音樂課堂教學形式創新,有利教學審美知識的活動開展。教學活動基礎探究中,教師要注重從審美技巧出發,融合音樂教學技巧,豐富課堂展現形式,教師要實現課堂教學形式創新。在《八月桂花遍地開》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中開展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學。不斷豐富課堂展示形式,教師要從音樂課堂中完成音樂審美情操的培養。在本課教學中,教師要從音樂審美能力培養出發,引導學生在音樂組織中完善音樂教學的活動形式?;谝魳氛n堂形式下的創新,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歌曲學習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通過在音樂閱歷中的探究,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對音樂的思考,豐富學生的音樂閱歷,提升學生音樂審美情操和文化藝術修養。

5.加強律動表演,提高學生創造能力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律動表現的探究,使學生在創造能力探究中,實現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教師在教學中要融合音樂律動表演形式,以此提升學生創造能力。通過加強律動表演,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完成學生音樂情操的培養。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實現教學律動表演上的探究,在學生音樂綜合形式學習中,教師要增強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

在小學音樂教材第七單元《映山紅》一課音樂學習中,教師要從歌唱教學中完成教學知識內容的探究,在教學中要注重從聲音與氣息的結合,完成音樂知識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在教學中完成對律動的把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律動表演形式進行教學。在課上教師可以從本首歌曲的樂調出發,在高音與低音之間的轉折與停頓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伸出自己的手,跟隨音樂之間的律動形式搖動自己的身體,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以此實現音樂律動與歌曲連貫性之間的聯系。為了進一步實現歌曲音樂律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完成身體動作的創作,使音樂在律動配合下,顯得更加具有藝術氣息。另外,為了使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更深,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完成對音樂氣息與聲音的流動性的把控,在身體律動空隙中融合音樂轉折,從身體與動作中展現音樂之間的情緒表達。本首歌曲對于此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思想指導意義,所以教師在教學引導中要注重配合歌唱在氣息以及律動中的知識掌握,使學生可以在連貫、穩定和身體的氣息律動運用中,完成學生音樂創造能力的提升。

6.尊重學生成果,給予學生肯定鼓勵

小學音樂教學對學生審美與創造能力的探究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從學生自身出發,引導中小學生對音樂產生分析與思考,并在音樂學習中學會展現自己的能力,并能及時在音樂學習中發現自身音樂學習中的問題與不足,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制定符合自己的學習技巧,并能自信地將學習成果展現出來。

在小學音樂教材第一單元《春天的歌》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從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中展開,及時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引導,使學生在教學中感受到尊重。以此增強學生自信心,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對知識內容的理解,這對于中小學音樂思維的拓展具有幫助。在單元教學中,教師要以春天為背景,結合春天場景,完成音樂知識的學習。在整個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春天主要特征,并鼓勵學生結合肢體動作與音樂背景融合進行大膽表演,展現出自己對歌曲理解的獨特性。在教學課堂中,教師為了使學生對音樂審美知識學習更深入,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動作合作排練,給學生預留時間,使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音樂展現的欣賞表演,使學生在小組動作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及時對學生給予肯定,使學生在音樂和游戲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意識。其次,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對歌曲表達進行闡述,鼓勵學生對音樂內涵的闡述與學習。在課堂最后教師可以對學生表演進行點評,及時給予學生鼓勵,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充分肯定。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從審美到立美的音樂視角分析,想要更好地開展中小學音樂教學工作進程,積極展開對學生音樂審美與創造能力培養教育,教師就需要始終秉承“立德樹人”教學思想,充分發揮中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同時,教師需要注重音樂課堂教學,積極組織音樂實踐活動,融合音樂審美技巧,強化學生音樂律動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音樂成果等一系列教學方式,力求培養學生擁有更好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康昕瑤.感受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課堂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四部曲[J].讀寫算,2022(15).

[2]張靜.從審美到立美—淺談中小學音樂教學對學生審美與創造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22(06).

[3]吳秉旭.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1.

[4]李偉.讓學生聽到“美”的聲音—中小學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民族博覽,2021(11).

[5]趙天夏.從審美到立美—淺談中小學音樂教育對審美與創造能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20(07).

猜你喜歡
律動音樂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律動世界”展覽全接觸
“三個經濟”律動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搖擺的玉石 律動的心
音樂
生命的律動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