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檔案化保護的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內涵、路徑與案例應用

2023-07-18 08:41馬林青
檔案與建設 2023年5期
關鍵詞:傳統村落古村落

馬林青

摘 要:傳統村落是中華文明的“基因庫”和“活化石”,在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背景下,建設數字形態的傳統村落文化記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文章在對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及傳統村落檔案化保護的內涵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基于檔案化保護的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路徑,并以臺州古村落數字記憶建設項目為例,對該路徑的應用情況進行說明,以期深化對數字記憶建構方法的認識,為檔案部門利用數字技術和方法開展傳統村落檔案資源建設和深度開發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傳統村落;數字記憶;檔案化保護;數字檔案資源建設;古村落

分類號:G273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mor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Based on Archival Conservation: Connotation, Path and Case Application

Ma Linqing1,2,3,4

(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2. Research Center for Digital Humanities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3. Archival Undertakings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4.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

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the "gene pool" and "living fossil"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Digitization Strategy,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establish the digital form of cultural memori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digital memory development and traditional villages archival protec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ath of digital memory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based on archival protection, and illu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ath with the example of Taizhou ancient village digital memory development project. 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gital memory development method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archival departments to use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to carry 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archival resources and the in-depth u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m.

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 Digital Memory; Archival Protection;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Ancient Villages

1 引 言

傳統村落,又稱古村落,被譽為中華文明的“基因庫”和“活化石”。[1]然而在快速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傳統村落正在迅速消失。調查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0年,我國自然村總數由363萬個銳減為271萬個。[2]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3]?!坝浀米∴l愁”成為我國傳統村落保護的重要語境。鄉愁與記憶有著本質上的關聯,傳統村落保護不僅要保護實體空間里的村落,還要保護和傳承精神空間里的村落文化記憶。隨著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推進,傳統村落文化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筆者于2016年起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了臺州古村落數字記憶建設項目(以下簡稱“臺州項目”),探索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的方法,以實現傳統村落文化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文章在項目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基于檔案化保護的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路徑,以期為檔案部門利用數字技術和方法開展傳統村落檔案資源建設和深度開發提供新思路。

2 內涵分析: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與傳統村落檔案化保護

2.1 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

回顧記憶理論的發展,從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集體記憶,到保羅·康納頓提出社會記憶,再到揚·阿斯曼提出文化記憶,記憶的建構性始終是一個核心要點。正如揚·阿斯曼所言,“記憶其本質決定于當下對意義的需求及其參照框架”[4]。作為數字形態的傳統村落文化記憶,數字是傳統村落數字記憶的形態,而傳統村落文化記憶是其實質,建構性則是其核心。傳統村落文化記憶及數字記憶的本質皆取決于當下對傳統村落所代表的意義的需求及其參照框架。

作為傳統村落保護的一個現實語境,鄉愁既反映了傳統村落在當下所代表的重要意義,亦可為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提供參照框架。習近平總書記將鄉愁與中華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指出“‘記得住鄉愁,就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留中華文化基因”[5]。弘揚傳統村落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是當下對傳統村落的意義需求。李華胤指出,“鄉愁是情感的,也是物質的;是文化的,也是社會的;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是農村的,也是城市的”[6],為我們多面向、多維度地挖掘、闡釋與再現傳統村落所代表的意義提供了參照框架。

根據上述分析,筆者認為,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和方法,對傳統村落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多面向、多維度地挖掘、闡釋與再現,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字化保護與傳承。

2.2 傳統村落檔案化保護

“檔案化保護”主要在文化遺產保護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語境下使用,有時也被稱為“檔案式保護”。然而,針對“檔案化保護”的概念討論較為少見。要么是不加界定直接使用該概念,要么是簡單界定卻不加闡釋,且不同研究的界定存在較大差異。另外,已有研究還缺乏對文化遺產(或非遺)檔案化保護的路徑研究。盧林濤在對非遺檔案化保護的大量文獻進行綜述之后得出結論,已有研究“缺乏更深一步的學理支撐和邏輯思考……缺乏對非遺檔案式保護整體方案、路徑的把握” [7]。

盡管如此,現有研究對文化遺產(或非遺)檔案化保護的具體做法已有不少討論,從中歸納、提煉出的核心要點,對我們理解檔案化保護的內涵具有一定啟發。具體來看,一是檔案化保護具有建構性,是對文化遺產主動選擇、主動記錄以生成檔案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徐欣云等將口述、攝像等主動記錄的做法視為帶有建構性的檔案化[8],并提出,“這種主動建構性,賦予了建構對象優秀、杰出等意義,但力求客觀,檔案的憑證作用仍在發揮”[9]。二是檔案化保護不僅包括文化遺產檔案的生成和保護,還包括對文化遺產檔案的開發和利用。例如,滕春娥、王萍明確提出檔案化保護包括記錄與存儲、建檔與保護、開發和利用[10],還有學者認為檔案化保護涵蓋從記錄、組織、保存到開發、利用的全過程[11-12] 。三是檔案化保護應當充分應用多種數字技術。楊雯等提出了非遺檔案化保護的數字技術應用框架,包括數字化采集和存儲技術、數字化復原和再現技術,以及數字化展示與傳播技術。[13]

傳統村落本就是一種文化遺產,故文化遺產(或非遺)檔案化保護的上述三個要點亦適用于傳統村落檔案化保護。首先,主動選擇、主動記錄以生成檔案是傳統村落檔案化保護的主要方式,即建構性是傳統村落檔案化保護的主要特點;其次,傳統村落檔案化保護的全過程應涵蓋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記錄、組織、保存、開發和利用;最后,在傳統村落檔案化保護的過程中應充分運用多種數字技術手段。

3 路徑闡釋:基于檔案化保護的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

3.1 路徑的提出

檔案與記憶有著深切關聯,檔案資源“是一種經過沉淀的最基本、最穩定、最深層的要素,它給關注者提供事實、關聯、依據和理性,通過這種方式浸入每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當中”[14],“檔案工作是建構社會記憶的受控選擇機制”[15]。

檔案與記憶這種實質性的關聯,為我們提供了搭建傳統村落檔案化保護與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之關聯的合理性和基礎。傳統村落檔案化保護與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既有一致性,又有互補性。一致性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護和弘揚傳統村落文化;其二,二者都具有建構性,前者的建構性表現在多面向、多維度地挖掘、闡釋與再現傳統村落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后者的建構性表現在主動選擇和記錄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以生成檔案;其三,二者皆借助數字技術與方法?;パa性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的意義及參照框架可以為檔案化保護提供深層的意義指引及多面向、多維度的內容框架;其二,傳統村落檔案化保護的工作流程可以為數字記憶建構提供一種實踐路徑,即通過對傳統村落文化要素進行檔案化記錄、組織、保存、開發和利用,實現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

由此,建立基于檔案化保護的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路徑為:利用數字技術和方法,對傳統村落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多面向、多維度地挖掘與闡釋,對傳統村落文化資源進行檔案化記錄、組織、保存、開發和利用,以實現村落優秀傳統文化的數字再現、保護與傳承。

3.2 路徑的內核

圍繞檔案化及數字記憶,基于檔案化保護的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路徑的內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傳統村落文化資源的檔案化:有形與無形共融、時間與空間交織。在對傳統村落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多面向、多維度地挖掘和闡釋的基礎上,全面梳理村落文化資源,以村落文化全要素為檔案化對象,采用數字技術和方法對文化遺產進行全面、如實地記錄,形成數字化的傳統村落檔案資源。另外,利用村落歷史檔案文獻,挖掘村落的歷史與變遷,在村落空間形態上疊加時間維度,構建具有歷時性的村落記憶空間。

二是傳統檔案的數字詮釋:檔案文獻闡釋與數字創意相結合。利用家譜、文書、碑刻、方志等傳統鄉土檔案文本,由村落歷史文化研究者進行文本提取、闡釋和編撰。在此基礎上,借助數字技術和數字藝術在數字空間再現聲音、影像、場景、人物活動等,為傳統檔案的闡釋提供可體驗、可感知的數字意境。

三是傳統村落檔案資源保管:數字管理與保存。將數字化的傳統村落檔案資源納入檔案管理體系,對多源、多類型的數字檔案資源進行整理、分類、描述、關聯,實施集中管理和長期保存,安全、長久地保存數字形態的村落文化遺產。

四是傳統村落檔案資源應用:數字再現與開放使用。借助數字技術和方法,對傳統村落檔案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制作多樣的傳統村落文化數字產品,在數字空間生動再現并傳播村落文化,并將數字資源庫保存的傳統村落檔案資源提供給社會開放使用,創造更大價值。

3.3 主要環節與方法

結合數字記憶建構的核心內容和檔案化保護的工作流程,可提出基于檔案化保護的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路徑,包含以下主要環節與方法:

第一,傳統村落文化資源調查與分析。運用田野調查、文獻考據和內容分析等方法,從村落文化的不同面向和維度進行調查、收集、分析與闡釋。胡彬彬等人認為,村落文化分析至少應該包括7個方面的內容:建筑營造與堪輿規劃、生產生活與經濟模式、文化教育與道德教化、宗法禮制與村落治理、民族民俗與宗教信仰、民間藝術與手工技能、生存空間與資源環境。[16]這7個方面可為全面調查并提取村落文化資源提供指導。

第二,傳統村落文化資源檔案化記錄。采用數字技術和方法對村落文化資源進行數字記錄和處理,將其轉化為數字檔案資源。例如,對實體建筑、自然景觀等進行拍攝記錄,對歷史檔案、古籍文獻等進行掃描和OCR識別,對文物進行3D掃描建模,用測繪、遙感技術采集建筑物數據并建模。

第三,傳統村落檔案資源系統組織。對多類型、多源的傳統村落數字檔案資源進行序化組織,以支持深層開發和利用。分類、元數據描述和本體標注等手段可以提供面向內容的語義組織和可視化呈現,有助于深挖傳統村落數字檔案資源之間的多維關聯。

第四,傳統村落檔案資源長期保存。為了保證傳統村落數字檔案資源可長期存儲、維護及獲取的管理活動,需要借助數字資源庫實現并解決數字保存的格式與標準、保存策略與方法、保存元數據、知識產權等一系列問題。

第五,傳統村落文化數字產品開發?;趥鹘y村落數字檔案資源,開發資源地圖、家譜樹、時光機等有助于傳統村落文化呈現和傳播的數字產品,將數字產品集成在網站等平臺上呈現,向用戶傳遞沉浸式體驗,加強村落文化傳播。

4 案例應用

4.1 臺州項目的背景和基本情況

浙江省臺州市有豐富的傳統村落資源,有201個村被認定為歷史文化村落(古村落)。臺州古村落既具有鮮明的地域個性,又是傳統中國鄉土生活的現代延續。2013年,臺州市檔案局率先在全省開展古村落建檔工作,并與臺州市農辦聯合下發《關于做好臺州歷史文化村落建檔工作的通知》,編制《臺州市古村落建檔方案(試行)》。截至2015年底,臺州市各級檔案局共完成了121個古村落建檔,采集了文本、照片、錄像、家譜等約120 GB的數字資源。[17]

4.2 臺州項目的建設方式與內容

課題組秉持跨學科合作、跨界聯手的團隊建設理念,除檔案學專家作為核心成員外,吸納歷史文化研究、網站設計與開發等跨學科人才加入項目團隊,與相關地方政府部門緊密合作,并充分調動民間力量參與。臺州項目的主要成果如下:

一是設計臺州古村落數字記憶平臺“前站后庫”的總體架構?!扒罢尽币詫n}網站為中心,提供村落豐富完整的敘事脈絡和內容體系,在數字空間打造鄉土文化的“精神家園”;“后庫”即古村落數字檔案資源庫,具備資源組織、長期保存、語義關聯和數據挖掘等功能,向前端網站提供資源支撐,并面向傳統村落研究者提供資源服務。

二是構建“記·憶高遷”專題網站。以高遷古村為應用試點,采集高達246 GB的高遷古村數字檔案資源,用以建設“記·憶高遷”專題網站,作為臺州項目推廣的參照樣本。課題組成員前往高遷實地考察,召開村落鄉賢、政府人員座談會,考察村落古建,對熟識古村舊事的老人進行口述史資料采集,并搜集高遷家譜、捷報,村志及縣府省志、行狀碑文等文化資源,對代表性文化資源進行數字采集和加工。例如,采用攝影測量法獲取慎德堂全方位影像數據,生成3D點云模型。這些數字資源經分類、整理后被上傳至資源庫保存,并依據元數據方案進行描述和組織?;诖?,課題組建設了“記·憶高遷”專題網站,分設高遷吳氏、地域風水、傳統民居、詩禮傳家、精神空間及鄉土生活共六個一級類目及若干二級類目。

三是編寫《臺州古村落數字記憶建設工作指南》。該指南主要包括:古村落數字檔案資源建設的流程與方法,為古村落資源調查、本體構建、數字檔案資源采集等環節提供方法與工具;古村落數字記憶網站設計與呈現指南,為欄目設計、內容編纂、文本闡釋與數字創意、內容控制及腳本編制的全過程提供指導和操作規程;古村落數字創意產品開發指南,根據數字資源與數字產品研發技術工具的匹配性,提出古村落數字創意產品的研發思路;還有關于古村落口述檔案、照片檔案等的元數據規范,古村落領域本體及人物、位置等命名實體規范等。

5 結 語

傳統村落保護是一個多主體參與、多學科交融的領域。數字記憶的興起,為檔案領域提供了連接檔案、文化遺產、記憶及數字技術與方法的絕好機會,也為檔案部門提供了通過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設,深入參與傳統村落保護的機會。文章基于檔案化保護提出的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路徑,是對數字檔案資源在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中作用方式的理論和方法探索,可為檔案部門利用數字技術和方法開展傳統村落檔案資源建設和深度開發提供新思路,在服務鄉村文化建設方面具有創新意義。然而,作為一條創新路徑,基于檔案化保護的傳統村落數字記憶建構既涉及傳統檔案理論與方法的更新,也涉及檔案記憶觀在傳統村落保護領域的拓展,還與數字記憶建構及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相關聯。無論在理論層面還是應用層面,尚有許多問題需要繼續深入研究,這也是本研究后續擬深入探索的方向。

*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北京歷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傳播與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1ZDA05)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與參考文獻

[1]李斌.守望: 與新華社記者共同“感知中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8:90.

[2]馮驥才.保護傳統村落是“驚天”行動[J].新城鄉,2014(9):32.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603.

[4]阿斯曼.文化記憶[M].金壽福,黃曉晨,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41.

[5]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88.

[6]李華胤.習近平關于鄉愁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與現實價值[J].中國農村觀察, 2022(3):2.

[7]盧林濤.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式保護研究進展[J].蘭臺世界,2019(4):14.

[8]徐欣云,張震雄,李小敏,等.檔案“泛化”背景下文化遺產檔案式保護[J].北京檔案, 2015(5):33.

[9]徐欣云.建構的相對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與集體記憶建構的關系[J].檔案學通訊, 2014(5):20.

[10]滕春娥,王萍.我國少數民族文化遺產檔案化保護問題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6(6):103-106.

[11]子志月,肖黎煜.布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式保護研究[J].蘭臺世界,2012(20):4-5.

[12]張繼,徐鳴鳳.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式保護[J].蘭臺世界,2010(18):50-51.

[13]楊雯,雷曉蓉,劉婉欣.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檔案化保護[J].機電兵船檔案,2018(3):35-38.

[14]馮惠玲.檔案記憶觀、資源觀與“中國記憶”數字資源建設[J].檔案學通訊,2012(3):6.

[15]徐擁軍.檔案記憶觀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73.

[16]胡彬彬,吳燦.中國傳統村落文化概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30.

[17]吳志剛.浙江臺州:古村落建檔及開發利用[J].中國檔案,2017(7):73-75.

猜你喜歡
傳統村落古村落
我國傳統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初探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東昌府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戶 呼吸著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民族地區傳統村落文化安全建設的新視角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方式初探
從“傳統村落”項目申報看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文化旅游開發
火焰山下古村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