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體系構建對國際留學研究生能力培養的影響

2023-07-20 00:26趙玉紅包怡紅李德海

趙玉紅 包怡紅 李德海

摘 ? ?要:文章在分析食品科學專業國際留學研究生的教學現狀和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研究留學生教育特色化,改革留學生課程體系建設,實現面向生源國人才培養需要,設計針對原有知識體系和現有培養體系的互補教學方法,實現教學內容和科研訓練的實用性,提高來華留學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優化留學研究生教學管理方法。

關鍵詞:食品科學專業;留學研究生;知識體系構建;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3)08-0064-03

一、研究背景

我國已經超越日本、韓國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國[1]。因材施教,將國際人才培養與留學生輸出國的需求對接,有助于培養出適應這些國家發展需求的人才,這是“一帶一路”倡議對來華留學生文化教育層次、人才培養模式、就業需求等方面提出的新挑戰[2-3]。

為保證來華留學研究生學風長效機制,教育部要求各接收留學生高校不可盲目追求國際化指標和來華留學生規模?;诖艘?,各高校增加了入學前語言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測試等環節,嚴格進行留學研究生的入學資格審查。有些高校要求研究生至少可以同時使用中文和英文進行簡單日常交流;有些高校實行中外學生在教學上同等安排,不同來源學生混合授課,有效地加深了留學生對我國文化的了解和認知,這些措施都成為在我國培養的留學生目標中跨文化教育的有效手段。

食品科學教育在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食品行業的發展對于人民健康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起到決定性作用,食品加工業已經成為影響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最重要產業。食品科學相關專業的設立,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形成的[4]。食品科學作為食品行業最具根本、最具代表性的專業,在知識體系構建上更應系統化,為其他專業的形成和發展打下基礎。

東北林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擁有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始建于1987年,2003年獲食品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18年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通過一級碩士點學科合格評估。根據國家產業的發展趨勢,經多年努力,已經形成自身的特點和規模,為相關產業培養了大量的專業人才。東北林業大學食品專業的發展得益于與行業的緊密合作和專業素質的不斷提升,在新時期,食品行業快速發展,選擇食品專業的來華留學生規模也在擴大,這對留學生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強留學生培養工作,設計留學生與國內學生的課程,加強留學生與國內學生的交流與融合,滿足留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特點和需求,是當前需要探討的關鍵問題。在培養國內學生和留學生的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要全面提高來華留學研究生培養質量,需要授課教師和留學生導師針對留學生個性化特點進行精心設計和耐心指導,需要將教學與科研兩者有機結合,通過多層次、全覆蓋教學和科研模式改革,提升留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東北林業大學國際學生教育質量。同時使留學生畢業后能夠根據所學專業知識和所做的研究工作,承擔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工作,這對實現“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總體目標具有切實可行的作用。

二、食品科學專業留學生培養目標的全新解析

食品科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目標要求學生掌握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對本領域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動態具有良好洞察與學習能力,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畢業后能夠具備食品工藝及工程設計、產品研究與創制、專業教學、食品生產與質量管理等較高的獨立工作能力。培育目標和課程的設置需要考慮該國人才需求的類型,根據留學生輸出國學生的課程設置進行安排,培養模式要考慮這些國家人才市場的需求,對于食品科學專業而言,在進行理論體系建立的同時要更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本研究發現,在留學生的專業培養上,只有明確培養目標,才能在教學中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強化。同時,經過強化的知識體系的教學效果對最終留學生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

為解決留學生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問題,我們使用了調查分析的方法來獲得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將留學生培養以門類為單位的知識基礎,細化為以生產工藝環節為單元的實踐能力。針對畢業留學生的工作去向和崗位,主要選擇研發、生產、品控、管理和營銷等崗位進行調查分析,獲得基于食品行業這些崗位的基本工作單元,從事這些崗位應該具備的技能和知識框架。在此基礎上,針對相關食品行業和生產企業的特點,在課程的知識點設置中,有針對性地強化各單元內容。這些工作有效地明確了留學研究生在專業教學中的目的性,為留學生的能力培養起到了引導和增強的作用。

三、全面分析食品科學專業留學生知識體系

結構的特點

要想獲得成功的留學生素質教育,需要以專業知識為人才素質培養的核心,系統認識食品科學專業知識的特點,并在教學中順應學習的規律。食品科學專業是一門以化學、營養學、食品加工工藝為基礎,以現代食品加工基本理論和應用技術為研究對象的交叉學科[5]。應用學科特點決定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基礎學科的方法和技術。常規方法是將食品科學所涉及的知識體系進行解構,拆分成不同的知識基礎,在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教學環節體現。食品科學作為典型的應用學科,將專業知識點在理論課中講授是專業教育的核心。

來華留學生質量受到在輸出國的教育經歷、教育背景、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要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并滿足留學生輸出國人才市場的需求和就業行業與社會的需要,需要合理重新構建他們的知識體系,從特定的縱向深度和橫向關聯模式上建設其知識體系。留學生有能力適應未來工作和社會發展,是建立在重新定位留學生素質能力需求,在其專業教育上構造具有適應需求行業崗位、產業崗位和職業崗位特征的知識體系結構基礎上的。

專業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是研究生知識體系的橫向結合,橫向結合的專業知識是保證留學生具有適應性、協同性的基礎,縱向有深度的知識體系是提高專項能力完整性的關鍵工具[6]。留學生畢業回國后是否勝任食品加工及相關行業管理、開發和營銷等工作,只靠有深度的專業知識和完整的縱向結構化能力是不夠的,必須構造專業課程知識的橫向網絡化結構,橫向網絡化才能有效提升留學生能力的適應性和協同性,確保其未來工作成功。多樣化教學的實施能有效提高留學生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把課程重點與留學生專業理論水平相結合上升到將課程重點與學生能力培養水平相結合[7]。

四、提升食品專業留學生教學效果的實踐路徑

基于前述,筆者在留學研究生教學工作中進行了如下嘗試。

(一)以留學研究生培養目標為引導,分析留學生培養模式內涵

食品科學專業是培養具有食品科學前沿知識,以研究型為主的高水平創新復合型人才。因此,食品專業留學生的培養目標要通過培養活動,使培養的留學研究生在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上達到食品專業的基本規格要求標準[8]。要求留學生在業務水平上掌握堅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掌握本研究領域國內外發展動態,能夠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畢業后具備較高的獨立工作的能力。培養模式上采取校內理論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相結合為主的學習方式。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注重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學位論文實行導師負責制,導師由當年達到學校規定的任職資格,完成資質注冊,具有副高級以上技術職稱并具有豐富科研與實踐經驗的教師擔任。

留學生的專業實踐和科研能力是決定留學生未來回國就業的決定性因素。通過必修實踐環節,以多種形式達到培養目標,如:學科經典閱讀,在碩士研究生學習期間,必須閱讀一定數量的經典必讀書目及重要專業學術期刊,具備文獻綜述寫作能力;實踐活動,包括助管、助教、科技創新、社會實踐等形式,社會實踐中包括參加社會專題調查、承擔社會服務,進行農林技術推廣、咨詢、開發,科技下鄉、興農、扶貧;助教、助管實踐包括協助教師準備實驗、指導實習、實驗,協助教師管理研究學習室、實驗室,開展實驗技能培訓、對儀器使用進行指導和監督管理等;科研訓練,鼓勵學生參加科研訓練,并實行寬口徑培養模式。通過留學生獨立完成一定工作量的科研課題研究,形成高水平論文、發明專利、科研獎勵等形式的科研成果;可進行專題研究、參與項目或工程設計、解決企事業單位生產與科研中的實際問題,完成專題報告或解決方案等;開展科研訓

練,培養留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工程實踐技能,培養留學生開拓、創新、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培養目標和規格為依據,科研質量評價貫穿留學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始終,考核制度包括課程考核、論文開題、中期考核、預答辯、答辯,作為科研考核評定的主要依據。

(二)構建以應用為導向的知識體系橫向和縱向

網絡結構

研究生專業必修課是食品科學的基礎,可以為留學生專業課學習和專業發展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能輔助留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專業選修課是講授專業專題知識、食品加工專業技術的課程,能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通過以知識體系為導向,找出適合留學生研究生水平的教學模式,培養留學生的自主理論學習能力和科研實踐能力,在理論教學中增加課后自主學習和自主設計環節,提高留學生專業知識水平;對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知識點進行連接和交叉融合,增加學生對知識點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的總結提升能力;為提高留學生理論和科研實踐技能,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設計學生自主學習環節,建立考核留學生科研能力和效果評價的體系。通過剖析和構建專業課程的知識體系,對課程分別從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進行歸類分析,形成知識體系主線。闡明專業知識體系框架、核心課程、主干課程知識要點和各門課程在食品學科中的地位與作用,分析課程之間的銜接關系,把課程串聯在專業知識體系與科研能力素質體系的骨架上。

(三)強化國際化理念的指導,建立國際化的專業課程體系

長期以來食品專業各門課程教學內容和過程具有相對較高的獨立性,這一點在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中都有具體體現,大綱中表明了課程的核心內容和知識點。在留學研究生教學管理層面上,更應在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學習本門課程須具備的知識背景,同時,在教學的整體安排上提高專業內在特點和知識的系統性。要改變教師傳統以板書為主,使用PPT作為主要課堂教學模式的授課方式,不僅要通過引入雙語教材、采用雙語教學等措施,運用課程研討、翻轉課堂等教學模

式,引入微課、MOOC、在線課程等授課方式,改進研究生課程教學,完善留學研究生課程建設,還要通過建立國際化的專業課程體系,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學質量,使課程實現資源共享。積極學習先進的研究生課程教學經驗,結合自身教學情況,制定留學研究生課程國際化的相關目標和標準[10]。從課程目標、內容及實施三方面系統而全面地建設國際留學生課程,建立留學研究生的課程實踐體系。

(四)畢業留學生工作狀況分析及教學效果反饋

考察留學生輸出國人才市場,按社會需求設計人才培養方案。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華學歷留學選擇食品專業的很重要原因是食品科學是工科專業,是出于對未來就業的考慮。因此,留學生培養單位必須樹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按需培養人才”的留學生教育理念,考察這些國家人才需求的特點及行業人才所需的專業知識,根據其人才需求設置合理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保證留學生專業知識能夠滿足未來從事本專業工作的需要。保證這些學歷留學生培養質量的關鍵,是以留學生為中心,根據留學生輸出國人才需求特點,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所有課程教學大綱嚴格執行培養方案。畢業留學生反饋信息表明,學生在工作單位適應能力較強,能在不同的工作崗位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對專業問題的掌握有深度,可以促進工作崗位任務的完成。

五、結語

現有教學改革表明,以留學研究生為中心,根據留學生輸出國人才需求特點和社會發展需要,為留學生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并與時俱進,是保證這些留學生良好培養質量的關鍵。實踐證明,根據知識體系的構建,建立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聯系,形成縱向和橫向關聯的網絡結構,可以有效提高留學生專業能力培養效果。當前形勢下,建設食品行業和培養食品行業人才所面對的挑戰是全球化的,通過對留學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全新認識,將留學生頭腦中的知識體系轉變為完善的系統,在提高其專業水平上下功夫,不僅可以吸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更多優質生源,而且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和專業的優勢與特色資源,增強我國在國際學生培養方面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王靜,顧倩妮.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的

商科專業培養模式優化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

踐),2021(8).

[2] ?李政,李思雨.來華留學生教育如何實現內涵式發展——

“基于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

版),2022(1).

[3] ?熊海晶,楊元園,黃強,等.“一帶一路”背景下水利工程學

科國際留學生招生及培養機制研究[J].科技風,2021(13).

[4] ?劉達玉,唐仁勇,郭秀蘭,等.基于卓越計劃的食品工程創

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J].農產品加工,2011(9).

[5] ?黨亞麗,王鴻飛,邵興峰,等. 推進食品科學專業國際化建設

策略研究——以寧波大學為例[J].農產品加工,2020(13).

[6] ?張立鋼,陳志紅,姜云慶,等.食品科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

討[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7] ?姚芳,劉靖,張王景晶,等.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食品專業課

程群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

[8] ?于斌,楊倩,周雯,等.導師視角下來華留學研究生培養模

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22(3).

[9] ?于平,傅冰.“雙一流”戰略背景下對我國高校研究生課

程國際化的思考與探索[J].高教學刊,2022(10).

[10] ?程偉華,張海濱.新時代來華留學研究生教育發展機

遇、挑戰與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