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構性非均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雙萬計劃”的比較分析

2023-07-21 19:15王文鋒曲芮萱
教育傳媒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雙萬計劃省域賽道

王文鋒 曲芮萱

【內容摘要】“雙萬計劃”,即教育部“雙一流專業”計劃,是全面落實“以本為本、四個回歸”,堅持立德樹人,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以新聞傳播學類專業為研究對象,從不同賽道、不同省份、不同專業類別對三年“雙萬計劃”的實施展開分析。

【關鍵詞】“雙萬計劃”;新聞傳播學;專業類別;省域;賽道

為推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做強一流本科、建設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教育部決定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并于2019年4月啟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①“雙萬計劃”的建設目標是在2019—2021年,建設10000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和10000個左右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建設原則為,面向各類高校,在不同類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設一流本科專業,鼓勵分類發展、特色發展;面向全部專業,覆蓋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分年度開展一流本科專業點建設;突出示范領跑,建設示范性本科專業,引領帶動高校優化專業結構、促進專業建設質量提升,推動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分“賽道”建設,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地方高校名額分列,向地方高校傾斜,鼓勵支持高校在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建設一流本科專業;“兩步走”實施,報送的專業第一步被確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育部組織開展專業認證,通過后再確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2022年6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公布2021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的通知》。②至此,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雙萬計劃”迎來收官之日。三年來,教育部共確定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12個,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8個,86個來自中央賽道,122個來自地方賽道;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4個,17個來自中央賽道,87個來自地方賽道。③基于2019年和2020年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報告,結合2021年“雙萬計劃”專業建設點認定情況④⑤,本文從不同賽道、不同省份、不同專業對三年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的“雙萬計劃”建設點進行比較分析,力圖多維度、多層面呈現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分布特征,發現我國新聞傳播學類專業結構優化規律,進而引導和促進我國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內涵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一、不同賽道的比較分析

“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采取分賽道評選的方式,中央賽道與地方賽道名額分列,分別由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與地方高校組成。從國家級和省級兩個層面,新聞傳播學類專業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不同賽道認定情況如圖1所示。

從總體規模來看,全國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地方賽道入選“雙萬計劃”的數量遠高于中央賽道。其中,中央賽道入選共計103個,占比33%,而地方賽道入選共計209個,占比67%,約為中央賽道的2倍,充分彰顯了“雙萬計劃”向地方高校傾斜的政策目標。

從不同賽道的入選層級來看,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與地方高校的入選存在顯著的結構性差異。首先,從賽道來看,三年來中央賽道的高校均以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為主,共入選86個,占中央賽道的84.3%,而地方賽道的高校國家級與省級建設點比重相對均衡,分別占地方賽道的58.4%和41.6%,說明中央賽道入選的建設點絕大部分是國家級的,而地方賽道入選的建設點雖然國家級的還是大多數,但省級入選的比重相對中央賽道而言明顯增加。其次,從入選層級來看,省級層面主要是以地方高校入選的為主,占比83.7%,而國家級層面地方高校入選的比重與中央部門所屬高校的相差不大,分別為58.7%和41.3%,說明盡管地方高校入選的國家級數量依然高于中央部門所屬高校,但所占的比重相對省級而言顯著減小。

從三年入選的趨勢來看,地方賽道入選建設點數量總體呈明顯遞增趨勢,特別是省級的入選數量在第二年有顯著的增加,增幅達到89.5%,只是第三年反而略有減少,其中原因可能是入選省級的如再入選國家級則按國家級公布,空缺名額延至下一年統籌使用的政策緣故。中央賽道入選建設點數量總體三年起伏不大,但省級與國家級呈現差異明顯的趨勢變化。中央賽道的省級入選數量是逐年增加,特別是第三年環比增加近三倍的入選數量,而國家級入選數量在波動起伏中呈遞減趨勢??梢?,“雙萬計劃”始終保持向地方高校傾斜的政策導向,且傾斜力度逐漸增大。

二、不同省份的比較分析

“雙萬計劃”實施三年來,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省份分布呈現不均衡狀態,如圖2所示。全國31個省份(港澳臺除外,下同)平均入選10.1個國家級或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其中北京、湖北、廣東、湖南、上海、浙江、江蘇、四川等省份常年位居前列,其CR8值為57.7%⑥,表現出一定的集中寡占性,特別是北京、湖北基本代表全國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建設的頭部省份。

由圖2可知,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建設與所在省份傳媒行業乃至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呈較強的正相關。無論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地區,還是以上海、江蘇、浙江為核心的長三角地區和以廣東為核心的珠三角地區,以及由湖南、湖北為代表的中部地區,都是當前中國新聞傳播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迅猛的區域。而入選建設點數量較少的寧夏、青海和西藏等省份,地處偏遠,經濟社會發展比較落后,新聞傳播業也不很發達。

從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分布來看,2019年首批遴選,山西、福建、海南、寧夏、青海、貴州、西藏等7個?。▍^)沒有一所高校入選國家級建設點,2020年這樣的?。▍^)減少至5個,2021年進一步減少至2個??梢?,隨著“雙萬計劃”的逐年推行,最后一年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遴選更多統籌考慮,向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育較不發達的省份傾斜,當然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些省份的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建設水平不斷提升。此外,在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入選的29個省份中,平均每省7.2個入選,其中高于平均建設點數的只有9個省份,表明新聞傳播學類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分布總體不均衡,特別是北京呈現明顯的一極,是平均數的4.3倍,是最少省份的31倍。這種分布基本與我國高等教育優質資源的總體分布相呼應。

從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分布來看,有黑龍江、青海、西藏三個省份沒有高校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而在入選的28個省份中,平均每省入選3.7個,幾乎只有國家級的一半。相對于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而言,各省份省級建設點數量普遍較少,這可能與相當部分高校先期是省級一流,后期又升級為國家級而空缺了省級名額有關,說明了我國諸多高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建設的持續高質量發展。在入選的28個省份中,高于平均建設點數的有9個省份,說明省級層面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分布總體相對較均衡,這種相對性大體是與所在區域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程度相關。

三、不同專業的比較分析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新聞傳播學類包含10個專業,分別是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傳播學、編輯出版學、網絡與新媒體、數字出版、時尚傳播、國際新聞與傳播、會展。其中最后三個專業是近幾年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目錄(2012年)》基礎上批準增設的目錄外新專業?!半p萬計劃”實施三年來,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不同專業的數量比較如圖3所示,不同專業的層次比較如圖4所示。

在入選數量和覆蓋面方面,“雙萬計劃”實施三年來,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共計入選312個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覆蓋了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等8個專業,只有新增設專業時尚傳播與會展兩個專業沒有入選,覆蓋率達80%。入選的8個專業中,新聞學始終位居榜首,共計入選124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占總量的40%,約是位列其后的廣告學專業的1.8倍,且2019年數量最多,與其他專業的差距最大,約占當年建設點總量的62%。2019年以后,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選取開始向其他專業傾斜,尤其是廣告學、廣播電視學和網絡新媒體專業,數量占比都有明顯的增長。特別是2020年開始入選第一個數字出版專業建設點和第一個國際新聞與傳播專業建設點。而這些專業,一方面適應當前我國新媒體產業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也與我國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構和國際傳播需求相匹配。

在入選層次方面,除國際新聞與傳播專業外,其他7個專業的國家級建設點數量均高于省級建設點數量。其中,新聞學專業共計入選92個國家級建設點,不僅是所有專業入選國家級建設點最多的專業,接近位居第二數量的廣告專業(國家級建設點42個)的兩倍,而且幾乎是新聞學專業自身省級建設點數量的三倍。這說明在新聞傳播學類專業中起步相對最為久遠的新聞學專業,不僅在許多高校開設,而且是作為高水平高層級的重點建設。同樣作為傳統專業,編輯出版學入選國家級建設點的數量雖然是其自身省級建設點的四倍之多,但與其他專業相比相對較少,僅多于新設專業數字出版和國際新聞與傳播專業的入選數量,這一定程度說明編輯出版學與新聞學不同,更多偏向小而精的專業建設模式。另外,2019年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沒有入選國家級建設點,而時至2021年,該專業已擁有15個國家級建設點。這說明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行業的發展,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順勢而為,發展勢頭很好,明顯強于同年新增設的數字出版專業(只有2個國家級建設點),也許是后者就業面向相對垂直導致開設高校不如前者廣泛。

四、不同賽道與省份的交叉比較

“雙萬計劃”實施三年來,有29省高校入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不同賽道與不同省份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交叉比較,見圖5和圖6。

從國家級層面來看,如圖5所示,首先,共計16個省份有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入選國家級新聞傳播學類專業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就省份分布而言,北京、上海、廣東和湖北四省市,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入選數量遠高于其他省份,合計入選56個,占比65.1%。除此以外,中央賽道建設點在其他各省份的分布狀況基本相差不大,約為1-4個。北京作為全國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最為集中的省級行政區,自然集聚了最多的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遙遙領先位列第二且同樣高校云集的上海。而且,北京、上海等地區還擁有多所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入選2個及以上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如北京地區的中國傳媒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分別擁有6個和5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上海地區的復旦大學也擁有4個國家級建設點。還需要提及的是,在北京、上海、廣東等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較多,且新聞傳播教育水平比較發達的省份,仍有部分地方高校沖出重圍拿到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實屬不易,如北京印刷學院、上海大學、湖北大學等。

其次,共計28個省份有地方高校入選國家級建設點。相較于中央賽道,地方賽道不僅入選數量規模更大,且省域分布范圍更廣,也更為均衡,除海南外,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省份皆有地方高校入選。特別是,由于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比較稀缺,安徽、河北、河南、江西、山西、云南、貴州、天津、內蒙古、廣西、新疆和黑龍江、寧夏13個省份,僅有地方高校入選國家級建設點,且部分省份數量還不少,說明這些省份的地方高校的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建設具有較好的辦學基礎。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入選將進一步提升這些地區的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水平,進而促進我國新聞傳播教育的均衡發展。

從省級層面來看,如圖6所示,全國共有28個省份入選省級新聞傳播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僅有西藏和青海兩省沒有入選。就省域分布而言,湖北超越北京,以15個建設點位居榜首,湖南、浙江、廣東三省仍然占據數量優勢。就不同賽道而言,入選省級建設點的地方高校數量明顯高于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此外,28個省份入選的建設點中,湖南、四川等20個省份入選的省級建設點全部是地方高校的,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沒有一所。

五、不同賽道與專業類別的交叉比較

不同賽道與不同專業的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交叉比較,見表1。

從入選專業在不同賽道的分布來看,除國際新聞與傳播專業完全是中央賽道高校以外,其他7個專業在不同賽道均有分布。但新聞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網絡與新媒體以及編輯出版學等5個專業的地方賽道高校入選數量都高于中央賽道,而傳播學、數字出版、國際新聞與傳播等3個專業則是中央賽道高于地方賽道??赡艿慕忉屖?,一方面新聞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網絡與新媒體以及編輯出版學等專業相對更偏向實踐應用,地方賽道高校相比中央賽道更“接地氣”,更注重專業應用。另一方面,傳播學因其專業理論性相對較強,不面向具體的職業崗位,還有國際新聞與傳播作為2020年新增設的新興專業,開設時間較短,所以這些專業入選的更多是具有優勢學科基礎和辦學積淀的中央部門所屬高校。

從賽道在不同專業的分布來看,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覆蓋了所有參選專業,而地方高校沒有一所入選國際新聞與傳播一流本科專業,其他入選的也主要集中在新聞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以及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無論中央賽道還是地方賽道,入選專業主要還是偏向比較傳統的建設基礎較好的新聞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專業,而傳統專業傳播學、編輯出版學相對較少,可能是緣于要么專業偏理論性,要么專業覆蓋面基數較少。在新興專業中,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網絡與新媒體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發展迅猛,也是新興專業中入選高校最多的。

六、不同省份與專業類別的交叉比較

(一)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不同省份與專業類別的交叉比較

國家級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不同省份與專業類別的交叉比較見下頁表2。

由表2可以發現,從入選專業的省域分布來看,新聞學專業是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域分布最廣的專業,遍布29個省份,但北京、湖北、上海等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的省份所占比例明顯偏高,這說明新聞學專業一方面幾乎是所有建設新聞傳播學類專業的省份的高校重點發展的專業,另一方面說明新聞學專業在各省份的發展很不均衡,極差有11個。還有,廣告學、廣播電視學專業的省域分布也比較廣,涉及17-20個省份,而且在各省份分布也比較均衡,一般在1-4個。網絡與新媒體和編輯出版學專業省域分布則比較窄,只涉及不到一半的省份,而且各省份入選也一般在1-3個左右。傳播學專業分布更窄,不到入選省份的四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北京,占入選總數的近三分之一。新興專業數字出版,特別是國際新聞與傳播專業只是個別省份入選,且基本集中在北京。

從入選省份的專業分布來看,北京是唯一覆蓋專業類別最齊全的省份,包含所有參選的專業類別。其次是上海和浙江,只有新興專業數字出版和國際新聞與傳播專業沒有入選,其余全部入選。再次是廣東、湖北、湖南、江蘇、四川等省份入選5個,覆蓋了大部分參選專業類別。從省份入選專業總量規模來看,北京一騎絕塵領先,是位列其后的上海、廣東和湖北的近兩倍??梢?,北京是全國新聞傳播教育的中心,還有上海、廣東、湖北等高等教育強省的新聞傳播學類專業門類建設也比較齊全,具有一定規模,且發展水平較高。相對而言,其他省份入選專業類別比較單一,依據各自辦學定位與歷史積淀,各有偏重。

(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不同省份與專業類別的交叉比較

省級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不同省份與專業類別的交叉比較見表3。

如表3所示,從入選專業的省份分布來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新聞學依然是分布省域最廣的專業,覆蓋16個省份,覆蓋面達55.2%,而且在各省份的分布相對國家級比較均衡,一般在1-5個。其次是廣告學、廣播電視學和網絡與新媒體,覆蓋面分別有51.7%、41.4%和37.9%。覆蓋面相對較少的是編輯出版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只涉及1-3個省份。編輯出版學專業入選很少,可能是專業本身發展特別是專業面臨的就業壓力所致,而國際新聞與傳播專業是2020年以后新增設的專業,建設時間短、辦學積淀少,再加上專業偏重國際傳播人才培養的特殊性,省域高校的分布針對性很強。

從入選省份的專業分布來看,各省份大多集中在新聞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和網絡與新媒體四個專業。前面三個專業是傳統專業,行業屬性也很明顯,而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則順應了新媒體發展浪潮,許多省份高校紛紛順勢而為,加大了新媒體傳播人才的培養力度。

七、結論與發現

第一,從不同賽道的總體規模來看,全國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地方賽道入選“雙萬計劃”的數量遠高于中央賽道,但就入選層級而言,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與地方高校的入選存在顯著的結構性差異。一方面,中央賽道的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占絕對主體,而地方賽道的國家級雖然總量上還是多數,但所占比重顯著降低。另一方面,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主要以地方高校為主,而國家級層面地方高校與中央部門所屬高校的入選數量相差不大,但如果考慮地方高?;鶖颠h高于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可以說在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入選上,中央賽道入選的概率遠大于地方賽道。

第二,從不同省域的分布來看,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省域分布總體呈現非均衡狀態,但省級建設點的分布相對國家級而言表現出相對均衡性?!半p萬計劃”三年實施中,盡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在努力統籌考慮,盡量向新聞傳播教育不發達省域進行必要傾斜,但省域分布仍具有明顯的集中寡占性,特別是北京呈現突出的一極。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省域分布總體相對較均衡,而且與所在省域傳媒行業乃至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呈較強的正相關。

第三,從不同專業的入選來看,“雙萬計劃”覆蓋了絕大部分新聞傳播學類專業類別,但無論入選數量還是高層次發展都更多集中在傳統專業類別,而且表現出新聞學專業的一枝獨秀。除了2020年新增設的兩個專業(時尚傳播與會展),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覆蓋其余所有專業類別,但主要集中在新聞學(占總量的40%)、廣告學、廣播電視學等歷史積淀久遠的傳統專業。同時,新興專業網絡與新媒體、數字出版以及國際新聞與傳播入選數量也有顯著增長,說明多年來我國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建設守正創新,立足國情,不僅及時回應新聞傳播行業發展需求,而且積極觀照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著力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

第四,從不同賽道與省份的交叉分析來看,中央賽道新聞傳播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主要以更高層次的國家級為主,省域分布比較集中,而地方賽道主要承擔省級層面的建設,省域分布相對比較均衡,基本與當地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相適應。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的北京、上海、廣東和湖北四省是中央賽道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頭部”省份,尤其是北京、上海還擁有多所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入選2個及以上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相比中央賽道,地方賽道新聞傳播學類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域分布范圍更廣、更均衡。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地方賽道明顯占據優勢,特別是湖南、四川等大部分省份全是地方賽道的高校,沒有一所是中央賽道的。

第五,從不同賽道與專業類別的交叉分析來看,面向明確職業崗位、偏實踐應用的專業(如新聞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網絡與新媒體、編輯出版學)在地方賽道入選的數量高于中央賽道,反之,不面向明確職業崗位、專業理論相對較強的專業(如傳播學)或新設專業(如數字出版、國際新聞與傳播)在中央賽道入選的數量高于地方賽道。中央賽道的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覆蓋范圍最廣,涵蓋包括數字出版和國際新聞與傳播兩個新興專業在內的8個專業類別,說明擁有雄厚教育資源和優質人才培養基礎的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在新興學科專業建設上實現高起點高層次發展更具優勢。地方賽道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數量最多,但近一半主要集中于新聞學專業。這表明作為最大基數的地方高校中,不乏新聞傳播教育水平良好、發展潛力較大的高校,他們契合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已然成為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建設的主力軍。但是囿于自身資源和發展水平的限制,這些地方高校仍以新聞學、廣告學等人才培養模式相對比較成熟的傳統學科專業為主,較少發展新型學科專業或發展力度不夠。

第六,從不同省份與專業類別的交叉分析來看,不同專業類別的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域分布存在結構性非均衡,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省域分布相對均衡。新聞學專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域分布最廣,且集中在北京、湖北、上海等省份,而其他專業類別有的省域分布廣且較均衡,有的分布則很窄且比較集中,比如北京。另外,無論國家級還是省級,不同省份入選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覆蓋的專業類別存在明顯的不同。無論覆蓋專業類別還是入選專業總量規模,北京都是絕對高居榜首,其次是上海、廣東、湖北等省份,專業門類建設比較齊全且發展水平較高,而其他省份則覆蓋專業類別比較單一,各有側重。

八、討論與啟示

“雙萬計劃”實施的三年,充分揭示了我國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建設的結構性非均衡發展趨勢。這種結構性非均衡主要表現為三種狀態:一是專業間的非均衡;二是高校間的非均衡;三是地區間的非均衡。第一,傳統老牌專業與新興增設專業以及有職業面向與無職業面向的專業之間的非均衡發展?!半p萬計劃”的名額分配方式是,綜合考量不同專業數量和辦學質量,在不同專業類按比例分配建設點的名額,然后在名額范圍內擇優。顯然,新聞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等傳統老牌專業辦學歷史久遠,積淀相對深厚,入選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更多,而數字出版、國際新聞與傳播等新興增設專業由于辦學時間較短,全國布局建設點自然也就較少,但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表現不俗,反映該專業近十年新增設以來順勢而為,發展迅速。還有,雖然也是傳統老牌專業傳播學,但與新聞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等有明確職業面向的專業相比,因專業理論性更強又無明確職業面向,該專業無論從全國布局還是從發展建設而言,都不及上述傳統老牌專業。未來,隨著媒介生態的深刻變化,傳媒行業的轉型與重塑,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樣化,也許可能緩解或調整這種專業間的結構性非均衡。第二,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與地方高校的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建設存在結構性非均衡發展。一方面,地方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主力軍,數量眾多,也是我國新聞傳播教育的主體,無論國家級還是省級,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規??偭慷家h高于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另一方面,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特別是國家級)相比不同賽道高??偭慷?,中央部門所屬高校的比值顯然遠高于地方高校,尤其是在國家級的高層面建設。也就是說,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與地方高校的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建設既存在規??偭康姆蔷?,也存在高質量發展的非均衡?!半p萬計劃”始終保持向地方高校傾斜的政策導向,且傾斜力度逐漸增大,正是基于這一現實的戰略考量。第三,經濟社會發達地區與非發達地區的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建設存在非均衡發展。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省域分布呈現不均衡狀態,與所在地區的教育水平、傳媒行業乃至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但是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入選逐漸向新聞傳播教育較不發達的地區傾斜,很大程度是解決當前我國新聞傳播教育不平衡發展矛盾的必要觀照。未來,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如何找到合適的新聞傳播教育發展路徑以緩解地區間不均衡問題,仍是一項嚴峻挑戰。

“雙萬計劃”已降下帷幕,各地各校幾多歡喜幾多愁,入選的當然一定程度具有專業建設的相對優勢,但沒有入選的也未必建設水平“低人一等”。事實上,一些學校的有關專業建設水平絕對實力很強,但由于地域、高?;驅I的統籌權衡而被“平衡”掉,也或許由于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在本校內相對處于邊緣弱勢地位而根本沖不出學校,特別是一些中央部門所屬高校的專業更是如此。當然,入選的專業也并非擁有了“鐵飯碗”,還需要經過建設及驗收才能正式獲得一流本科專業的認證,因此,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獲批只是建設起點,未來的建設任務任重道遠??傊?,“雙萬計劃”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評選體現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參照系逐漸從“國家”轉向“世界”,高等教育的重點建設政策由計劃性轉向競爭性⑦,給全國新聞傳播高校和專業教育提供了寶貴的發展契機,甚至有助于反向推動新聞傳播學科的發展,進而優化新聞傳播學科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突破當前新聞傳播界人才供需不適配的困境。

參考文獻:

①《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4/t20190409_3

77216.html,2019年4月4日。

②《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2021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的通知》,廣東財經大學網站,https://jwc.gdufe.edu.cn/2022/0613/c4162a161612/page.htm,2022年6月13日。

③數據主要來源于相關高校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平臺以及一些地方政府與其他新聞媒體發布的消息,還有極個別數據經訪談相關專業負責人采集獲得。

④王文鋒、孟令坤:《示范與引領:2019年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報告》,《教育傳媒研究》2020年第6期。

⑤王文鋒、孟令坤:《適度調整與均衡:2020年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報告》,《教育傳媒研究》2021年第5期。

⑥CR8表示排名前8個省份的新聞傳播學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包括省級與國家級)占全國建設點總數的比重。

⑦王建華:《關于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思考——兼評“雙萬計劃”》,《重慶高教研究》2019年第4期。

(作者王文鋒系湖南理工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韓國湖西大學聯合博士生導師;曲芮萱系湖南理工學院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韓勇】

猜你喜歡
雙萬計劃省域賽道
自制冰墩墩不能滑出“法律賽道”
科創引領,搶跑新賽道
征服蒙特卡洛賽道
基于“雙萬計劃”的“野外損傷的救援與處置”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思考
淺析“雙萬計劃”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類金課建設的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森林工程專業課堂實物教學探索
“雙萬計劃”背景下商務經濟學專業建設內涵探討
省域高速公路網絡信息安全動態防御體系研究
無人駕駛,先上賽道如何?
省域通用機場布局規劃思路與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