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針灸經穴英譯現狀研究

2023-07-23 03:35黃光惠岳峰宋楓余傳星
中國科技術語 2023年3期
關鍵詞:中醫針灸現狀研究

黃光惠 岳峰 宋楓 余傳星

摘 要:為促進經穴名英譯本的統一,研究考查了針灸經穴英譯現狀,分析了在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下,針灸經穴英譯的必要性,并對中外針灸經穴英譯的五個譯本進行了對比研究。發現經穴英譯策略是直譯為主、音譯為輔、意譯補充,其統一度較高。但譯本統一度不夠,在多個譯本的選取上,宜選取保存醫學意義或文化意象的譯文。在新時代,應重視經穴名的英譯,促進經穴名英譯本的統一,讓針灸走向世界的同時,助力中華傳統文化“走出去”。

關鍵詞:中醫針灸;針灸經穴;針灸經穴英譯;現狀研究

中圖分類號:R22; H315.9文獻標識碼:A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3.008

Abstract:To promote the unificati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acupoints, the necessit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cupoints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strategy of Chinese cultures going abroad,and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five Chinese and foreign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acupoints wa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survey on the status quo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cupoi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transliteration and liberal translation as supplements, have the highest unity among the five versions. However, the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acupoints are not united enough. In the selection of multiple versions, it is advisable to select the version preserving the medical significance or traditional cultural images. It is proposed that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unificati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acupoints to promo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s going abroad during the acupunctures going global.

Keywords:TCM acpuncture; acupoint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cupoints; study on the status quo

收稿日期:2023-04-10修回日期:2023-05-03

基金項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高校外語教改專項)“針灸術語英譯辨析與學生中醫藥文化素養提升的實踐與研究”(JSZW20042)階段性成果

0 引語

中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兼具科學和文化屬性[1],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針灸作為中醫藥國際化的先鋒,很早就流傳到國外,現已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目前全球已有193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針灸治療[2]。但在針灸醫學被廣泛認可的同時,代表中醫文化特色的針灸經穴名稱在傳播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文化缺失。認識針灸經穴英譯的重要性,促進經穴名英譯的統一與普及,是增強中醫藥文化自信、促進中醫藥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舉措。

1 針灸經穴英譯的必要性與爭議

1.1 針灸經穴英譯的必要性

在國際交流中,針灸經穴名稱不統一會產生各種困難,經過國內外多方共同努力,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頒布了針灸命名國際標準《國際針灸命名推薦標準》(A Proposed Standard International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該標準提出,針灸經穴命名法結構上包括三個基本要素: 英文字母與數字編號(字母由經絡名英文翻譯的兩個大寫字母組成,數字代表該穴位在經絡中的位次)、經絡和穴位的中國語音字母(拼音)名稱、經絡腧穴的中文名稱。例如:手太陰肺經(Lung Meridian)的第一個穴位“中府”在《標準》中就是“LU1 zhōngfǔ 中府”[3]。該標準統一了針灸穴位命名、定位和描述,便于針灸專家的國際交流,但該譯本沒有提供經穴名的英譯,引發國內外學者對經穴翻譯必要性的探討。經穴命名的特性決定了針灸經穴英譯既有助于深入學習針灸知識,也有助于保存中醫藥文化特色。

1.1.1 經穴命名特性與學習需求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記載: “氣穴所發,各有處名?!碧拼鷮O思邈的《千金翼方》也指出: “凡諸孔穴,名不徒設,皆有深意?!苯浹饕袑憣嵟c隱喻兩種手法。

寫實手法命名。根據經穴本身的分布部位、生理功能或其主治功能,將經穴的特點從名稱上反映出來,利于學習記憶。英譯這些經穴名,學者可以更快更好地記住這些經穴的部位,并掌握其主治功能。

隱喻手法命名。萊卡夫等從認知視角提出隱喻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隱喻的本質是以一件(我們熟悉的)事或經驗來理解和體驗(我們不熟悉的)另一件事或經驗。隱喻不只存在于語言中,我們的思維和行為中也存在隱喻。我們的概念系統在本質上是具有隱喻性的[4]。清代程知在《醫經理解》中對經穴命名概括如下:“經曰:肉之大會為谷,小會為溪,謂經氣會于孔穴,如水流之行而會于溪谷也?!薄疤煲匝院跗渖?,地以言乎其下也?!边@些隱喻構建了中醫概念系統和思維方式。穴位命名的隱喻種類繁多。據統計,人體的361個腧穴中,以隱喻方式命名的穴位有203個,占總數的56%[5] 。

對于隱喻與認知的關系,胡壯麟指出,隱喻不僅僅是語言的裝飾,它含有顯著意義的認知表達,隱喻的創造使用對人的認知能力也會具有積極作用[6]。從隱喻與認知的關系上看,翻譯穴位名不僅不用擔心外國讀者“不知所云”,相反會有助于他們學習和理解。針灸穴位名的編號與代碼的翻譯確實能快速達到統一的標準。對于外國學習者來說,因其標注序號,也能在短時間內對針灸經絡穴位產生總體概念,但若要深入學習,掌握各穴位的位置和主治功能就很重要,因此很有必要給外國學習者提供經穴名的譯文。

1.1.2 文化“走出去”的戰略需求

經穴名是古代醫者在醫治實踐中,根據經穴的綜合特質結合他們的體驗,從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中進行取象比類命名而成,所以這些經穴名不僅具有醫學意義,而且是我國燦爛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因中西醫思維方式不同,中醫的許多文化意象在西醫與西方文化中是空缺的,因此許多譯者翻譯這些具有中醫特色的文化意象時,外國讀者會覺得不可思議,為保存中醫的“醫學特性”,就不翻譯穴名。而從收集到的譯文版本上看,國外學者是很有意愿把穴位名的含義傳達給其本國讀者的,例如魏迺杰(N.Wiseman)指出,對于那些想更深入了解中醫知識的學習者來說,花一點時間去學習經穴的知識以及蘊育中醫的文化有很大的好處[7]。對于文化與翻譯,王寧提出,翻譯早已超越了簡單的語言文字上的轉換功能,其中一個重要作用是對不同文化進行重新定位[8]。翻譯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徑,譯者扮演著文化差異的協調者,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定義,增強對中醫藥文化的自信。翻譯時使用編號與代碼使經穴名喪失了醫學意義和文化內涵,因此很有必要增加穴位名稱的翻譯,以便使中醫針灸在對外傳播過程中很好地保存中華文化特性。

1.2 針灸經穴英譯的爭議

國內雖有學者李經蘊等提出穴位名稱僅是個“符號”,意譯經穴名會使外國讀者“不知所云”[9],但更多學者認為需要對穴名進行翻譯。李照國主張翻譯穴位名能為西方學者提供理解和掌握相關穴位主治與功用的信息,同時還能展示中醫文化內涵[10]。朱函亭等從中醫文化傳承的視角提出針灸穴位翻譯應在原有翻譯的基礎上增加穴位含義的翻譯[11]。郭彥希等發現在針灸臨床教學與交流中外國學者非常強調穴名釋義的重要性,穴位釋義值得推廣[12]。黃光惠提出WHO《標準》中針灸經穴英譯應增加穴名英譯使之更加完善,并提出一些英譯策略[13-14]。國外中醫翻譯家魏迺杰不僅在《實用英文中醫辭典》中把經穴名翻譯出來[7],還撰寫論文闡述英譯針灸穴名對于學習者的重要意義,并分析了穴位名的隱喻來源,提出了翻譯原則[15]。這些學者從不同角度對針灸經穴的翻譯進行了研究,但鮮有對針灸經穴翻譯的現狀進行探討。為此,本研究從文化“走出去”的視角,對中外現有的出版物和網絡平臺上的經穴英譯進行評析,以期促進經穴英譯名的統一。

2 針灸經穴英譯現狀調查與策略分析

2.1 針灸經穴英譯現狀調查

為滿足針灸的對外交流需求,許多針灸出版物附上部分英譯,有的是英文版,也有一些是外國學者撰寫的英文版針灸書籍。本文把收集到的國內外部分出版物連同網絡信息中針灸經穴名的英譯進行了對比(表1、表2) 。

從表1、表2可見: (1)這些針灸相關出版物大部分出現在WHO頒布《標準》之后,說明《標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針灸翻譯的研究和對外傳播。在翻譯中“穴名縮寫編號和拼音”都統一按照《標準》執行,張晟星譯本的單個字母縮寫也是參照WHO馬尼拉1982 的決議[23]。(2)中國作者出版的書籍大都沒有對經穴名進行英譯,反而更多外國的書籍加了穴名的英譯,這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外國學者認識到經穴名含義的重要意義,希望推介給外國讀者。對經穴名英譯的有:中國作者張晟星、英國作者Peter Deadman和N. Wiseman主編的著作,某美國針灸網站的經穴教學內容與維基網站。

2.2 針灸經穴英譯策略分析

為了更好地了解現存的經穴名英譯情況,本研究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五個英譯版本建成小型語料庫,這五個版本(參照表1、表2)為:代表中國學者的譯本,張晟星等主編的《經穴釋義匯解》(以下簡稱張本);Peter Deadman等主編的A Manual of Acupuncture(3rd edition)(以下簡稱彼特本),該書是美國針灸執照考試(NCCAOM)官方推薦針灸和穴位定位模塊考試書目之一;N. Wiseman主編的A Pract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實用英文中醫辭典》(以下簡稱魏本),該書被Paradigm Publications 和 Blue Poppy Press(美國三大中醫文獻出版社中的兩家)指定為出版物之英文詞匯標準;美國某針灸網站(以下簡稱網站譯本);維基網站譯本(以下簡稱維基譯本)。通過對五個譯本的對比研究,可以發現現有的針灸經穴英譯所遵循的基本翻譯原則,具有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音譯結合的特征。

2.2.1 直譯為主,忠于原文

五個譯本對大部分的針灸經穴名進行了直譯:①幾乎所有寫實手法命名的穴位,都應用直譯法,如:京骨(Capital Bone)、承泣(Tear Container/Receiver) 等。②對于隱喻手法命名的穴位,如果其隱喻在英語國家可以找到對應的意象,也大都采用直譯法,如:日月(Sun and Moon)、血海(Sea of Blood)等。這些直譯的穴名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中醫概念和文化意象,這些譯本爭議較少,部分存在同一意義用不同措辭的情況,若能統一選擇一個譯本,更便于交流學習和文化傳播。

2.2.2 音譯為輔,遵循慣例

五個譯本中音譯的針灸經穴名大部分是相同的,也有部分不一致,具體為:①遵循國際慣例進行音譯。對中醫特有概念“陰、陽、氣等”統一進行音譯,如:陰陵泉(Yin Mound Spring)、陽谷(Yang Valley)、氣海(Sea of Qi)。五個譯本對這三個詞的音譯非常一致。②對中國特有的度量衡單位“里”,五個譯本中,張本和魏本進行音譯,如:手三里(Arm Three Li),而彼特本以及針灸網站和維基譯本用意譯,如:手三里(Arm Three Miles)?!稌樉膶W》解釋該穴“去肘端三寸,臂之上側里”[25]7。里,可作寸解,翻譯成“miles”,相去甚遠,因此音譯“Li”更佳。文后可加注“里”的實際長度。③對其他一些中醫的特有概念,無法直譯也很難意譯的經穴名,如:“少商”針灸網站譯本為“Lesser Metal”,其他四個譯本都音譯為“Lesser Shang”。雖然李照國提出,“商”字是借用我國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商”,五行屬金,建議譯為“Metal”[10],但這種譯法解釋起來需繞兩個彎,不如直接音譯為“Shang”,簡潔明了。在商陽、商丘、商曲中,也都音譯為“Shang”。又如“譩譆”,《會元針灸學》解釋該穴“令病人言譩譆譩譆應手”[25]58,該穴位是以象聲詞命名。張本意譯為“ Sighing Giggling”[16]163,其他四個譯本音譯為“Yi Xi”。該穴音譯更為生動,保留源文本象聲詞特性;又如“心俞”之“俞”,張本、彼特本和針灸網站音譯為“Shu”,魏本意譯為“Transport”,維基譯為“Transporter”?!坝帷庇伞半颉焙喕鴣?,“腧”通“輸”,可意譯為“Transport”,但是作為一個組成穴位名的基本詞,音譯為“Shu”更精簡;又如“膏肓俞”,魏本譯為“Gao Huang Transport”,張本與針灸網站譯為“Vitals”,維基與彼特本譯為“Vital Region Shu”。膏肓是中醫特有的概念,中醫國際標準將其解釋性翻譯為“cardiodiaphragmatic interspace”[26]35,顯然這個解釋也不適合用來翻譯膏肓俞?!皏itality”在中醫國際標準中用來翻譯“神”,指神明活動的外在表現的“神”[26]58?!皏itals”在英語中名詞指“(人體的)重要器官”[27]1285,用來指代中醫的膏肓,過于寬泛。因此“膏肓俞”宜音譯為“Gao Huang Shu”?!袄?、商、俞、膏肓,以及肓門和胞肓之肓”為中醫針灸穴常出現的詞,譩譆為象聲詞,音譯這些詞可以更好地保存中醫特有概念。

2.2.3 意譯結合,力求達意

五個譯本對于一些無法直譯又不適合音譯的穴位進行意譯。進行意譯的穴位名因一詞多義、通假字或文化內涵過于豐富等原因,譯文出現較多的不一致。

一詞多義。如“偏歷”,《會元針灸學》解釋為“偏走陽明之經絡”[25]6,張本譯為“Lateral Passage”,魏本和針灸網站譯為“Veering Passageway”,維基和彼特本譯為“Veering Passage”?!癡eering”意為“突然改變的”,用在此穴還比較生動,“Passageway”與“Passage”都有通道、通路之意,所以該穴可意譯為“Veering Passage”。又如“關元”,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是真元之所存,元陰元陽交關之所,穴屬元氣之關隘[16]308。 魏本直譯為“Pass Head”,“元”理解為“元首”,張本譯為“Life Pivot”,維基譯為“Origin Pass”,網站和彼特本都譯為 “Gate of Origin”?!瓣P”意指關隘、要塞,“元”指元氣。元氣可譯為“Original qi”,故“Origin Pass”為最佳譯本。

通假字。如“厲兌”,魏本意譯為“Severe Mouth”,把“厲”誤解為“嚴厲”,張本和針灸網站譯為“Sick Mouth”,維基和彼特本逐字譯為“Strict Exchange”?!皡枴蓖ā鞍O”,為天地間之癘氣,指疾病,“兌”為口,主口疾[16]81-82。根據含義,最好的譯本應該是“Sick Mouth”,該譯文也傳達出臨床疾病意義;又如“肩貞”,“貞”通“正”。肩貞者,從外觀之,肩偏外正中也[25]40。除了張本,其余四個譯本都把該穴譯為“True Shoulder”,都注意到了“貞”通“正”,但都把“正”理解為“正確”之意,而“正”在此表示方位, 張本譯為“Upright Shoulder”更能準確地體現本穴名的含義。

文化內涵豐富詞。如“彧中”,魏本與針灸網站直譯為“Lively Center”,張本譯為“In Literature”,彼特本與維基意譯為“Comfortable Chest”?!癐n Literature”因“彧”有文章之意[16]202,用來譯本穴位不能達意。因該穴主治咳嗽、氣喘,能寬胸理氣,使胸懷舒暢,“Comfortable Chest”取其主治之意,是較佳譯文。

3 發現與對策

3.1 英譯策略的統一度較高

因中醫的形成發展和中醫思維的特性以及針灸經穴的命名特征,中醫的理念以及穴位等許多文化意象在西方國家來說都是空缺的。王克非等提出對于中醫行話等中國特色詞匯,概念完全空缺,宜用直譯、音譯和意譯,必要時應加注釋,這樣可以在英語中塑造新詞并賦予新義[24]。魏迺杰也提倡以借譯(loantranslation),即直譯的方法來翻譯中醫,他認為應該向西方學者提供真正的、完整的中醫。一個很生動的例子是,他提出中醫的“風火眼”應該譯為“windfire eye”,而不是“acute conjunctivitis(急性結膜炎)”,后者為西醫詞匯,前者能忠實地反映中醫概念[7],病名就含有臨床價值,涵蓋熄風降火的治療原則。通過對五個譯本進行分析,發現針灸經穴英譯策略中:直譯310個,音譯2個(如商陽、譩譆),意譯8個,音譯加直譯74個,意譯加直譯5個,意譯加音譯1個(如膏肓俞)。中外譯本在翻譯策略上統一度較高,皆以直譯為主,音譯、意譯為輔,能較大程度保存中醫藥文化意象。

3.2 英譯文本統一度不夠

通過對五個譯本進行分析,發現雖然五個譯本采用的翻譯策略統一度較高,但其譯文卻不盡相同。在多個譯本的選取上,宜選取保存醫學意義或文化意象的譯文。

1)翻譯策略與理解一致,譯文卻不同,宜選取常見且體現文化意象的譯文。比如,中府、天府、少府、俞府、風府之“府”,就有譯為Mansion、Palace、Treasury、Storehouse、Residence,可以選定最常用的Mansion并加以統一。又如“關”譯為Pass、Gate、Joint、Passage,建議選定最常用的Pass?!疤臁弊g為Celestial、Heaven,查閱詞典,一般Celestial為中國人的天,Heaven為天國、天堂[27]181,534,含有西方宗教色彩,所以此處選Celestial更佳。

2)翻譯策略一致,理解不同,宜選取最能表達穴位醫學意義的譯文。如“扶突”,《會元針灸學》解釋:“扶者扶也。突者卒跳也?!盵25]9本穴撫之突突應手。有如水泉涌突之狀。而《禮記·投壺》注:“鋪四指曰扶”,“穴在結喉突起之旁三寸(一扶),故名扶突[16]40。還有把“扶”理解為“幫助、扶持”的。突,沖也。該穴名意指大腸經經氣在外熱的扶助下上行天部[28]。魏本譯為“Protuberance Assistant(喉結協助者)”,張本譯為“Hyoid Border(舌骨)”,這兩個譯本想用穴位所處位置來描述,但都不是很確切;其他三個譯本直譯為“Support the Prominence”,把“突”理解為“突出(Prominence)”,沒有表達出穴名的意義?!胺鐾弧庇卸喾N中文釋義,對英譯造成一定的困擾,英譯時只能選一種意思。頸部還有另外兩個穴位“水突”和“天突”。水突者,水是水也,突是倉卒而來[25]13。天突者人之呼吸,通乎天,從上而降下,則突然而動,故名天突[25]119。綜合三個穴位,“突”含有突然沖出之意。五個譯本中,張本的“Projection”較為達意。故“扶突”“水突”和“天突”可分別譯為“Support Projection”“Water Projection”和“Celestial Projection”。

3)翻譯策略不一致,譯文不統一,宜選取保存醫學意義或文化意象的譯文。如果穴位的英譯存在翻譯策略不一致,一定存在理解上的較大差異。首先要分析造成各譯文差異的原因,再選定譯文。如:“章門”,魏本與網站直譯為“Camphorwood(樟木)Gate”,把“章”看成“樟”;張本直譯為“Chapter(章節)Gate”,認為“章”就是“章節”;維基與彼特本把“章”意譯,分別譯為“Gate of the Ordering”與“Completion Gate”,這兩個譯本分別把“章”當作“規章”與“完結”?!堆x釋》:“章門,‘章有竟或盡之意,樂竟詞盡謂之章?!盵16]280《會元針灸學》:“章門者,是五臟之氣,出入交經之門也,故名章門?!盵25]107《經穴命名與歌訣》:“章同障,又有竟、盡之義?!酥畠衫呷缯律碇?,加之該穴主治癥瘕痞塊,刺之能開四障之門,因名章門?!盵29]本穴從命名與治療功效角度考慮,“Completion Gate”有表達“竟、盡之義”,如果考慮到“章”同“障”,本穴可以譯為“Barrier Gate”,更能體現其主治功能。

針灸經穴因通假字、一詞多義、文化內涵豐富等原因,極易造成翻譯策略不一致,首選意譯保存醫學意義的譯文,如:通假字“厲兌”“Sick Mouth”,一詞多義“關元”“Origin Pass”,文化內涵豐富詞“彧中”“Comfortable Chest”等;在無法保存醫學意義的情況下,采用音譯以保存文化意象的譯文,如:“譩譆”“Yi Xi”,“少商”“Lesser Shang”,“膏肓俞”“Gao Huang Shu”。

4 結語

針灸是中醫藥走出去的“排頭兵”。在倡導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時代下,我們更應堅定對中醫藥的文化自信,向世界傳遞中醫針灸既是醫學又具有中國特有的文化。對于中國學者出版的書籍鮮有經穴名英譯的情況,希望學者們能意識到穴名英譯的重要性,在今后出版的針灸書籍中也能附上極具傳統文化的經穴名英譯本。希望一些權威組織機構,可以牽頭組織學者對經穴名的翻譯進行統一,讓針灸在走向世界的同時,助力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

參考文獻

[1] 劉理想. 略論中醫文化與中醫醫學科學的關系[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 2009,30 (4): 70.

[2] 中國古老針灸如何走向193個國家和地區?[EB/OL].(2022-05-04)[2022-08-12]. https://m.gmw.cn/baijia/2022-05/04/1302929511.html.

[3] WHO SCIENTIFIC GROUP. A proposed standard international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1:7.

[4]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5,68.

[5] 王奇偉.漢語經穴命名研究[D].吉林: 吉林師范大學,2011:14.

[6] 胡壯麟.認知隱喻學[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7-11.

[7] WISEMAN N. A Pract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2:2,746-749.

[8] 王寧.翻譯與文化的重新定位[J].中國翻譯,2013(2):5-11.

[9] 李經蘊,李永安.也談針灸穴位名稱的翻譯[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29(12) : 1133.

[10] 李照國.中醫基本名詞術語英譯國際標準化研究:理論研究、實踐總結、方法探索[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8:30-47.

[11] 朱函亭,李亞平,鄭芳子.針灸穴位翻譯與中醫文化傳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28(6): 551.

[12] 郭彥希,鄧曼.針灸學名國際命名的發展回顧與思考[J].環球中醫藥,2010,3(1):66-68.

[13] 黃光惠. WHO 標準針灸經穴英譯之完善性及策略探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4,25(8):1930-1932.

[14] 黃光惠.《實用英文中醫辭典》針灸經穴英譯評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5,22(9):4-7.

[15] WISEMAN N. English names for acupuncture points[J]. Clinical Acupuncture & Oriental Medicine, 2001:168-173.

[16] 張晟星.經穴釋義匯解[M].上海:上海翻譯出版公司,1984.

[17] DEADMAN P,ALKHAFAJI M,BAKE K.A Manual of Acupuncture[M]. 3rd ed. East Sussex,England: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Publications,2007:633-636.

[18] 李振吉.中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91.

[19] CHENG X. 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10:137.

[20] 世界衛生組織標準針灸經穴定位(西太平洋地區)[M]. 崗衛娟,等譯.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26.

[21] Acupuncture[EB/OL].[2022-08-12]. http://www.acupuncture.com/education/points/index.htm.

[22] Acupuncture points[EB/OL].[2022-08-12].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acupuncture_points.

[23] 針灸命名標準:概述1[EB/OL].(2011-06-01)[2022-08-12].http://wfas.org.cn/news/detail. html?nid=5047&cid=21.

[24] 王克非,王穎沖.論中國特色文化詞匯的翻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6):87-93.

[25] 焦會元.會元針灸學[M].北平:泰山堂書莊,1937.

[26]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M].北京: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27] 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28] 扶突[EB/OL].[2022-10-03]. https://baike.so.com/doc/6116718-6329860.html.

[29] 劉虹.經穴命名與歌訣[M].北京: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112.

作者簡介:黃光惠(1973—),女,碩士,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醫翻譯、翻譯理論與實踐、醫學英語教學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參與省級翻譯及教學研究課題12項,發表論文12篇,其中核心刊物4篇,主編教材1部,主持《醫學英語》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獲省級教學能力比賽二等獎。通信方式:295298104@qq.com。

猜你喜歡
中醫針灸現狀研究
85例針灸分期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臨床效果
MOOC設計現狀調查研究
中醫針灸與康復療法在腦癱患兒中的聯合應用價值分析
“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研究①
探討中醫針灸配合康復手法治療小兒腦癱的作用
云南省高職高專校園體育文化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莒地砭石與中醫針灸的起源探究
中醫針灸結合西藥治療神經痛的臨床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