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研究

2023-07-25 05:22劉力賀
學周刊 2023年24期
關鍵詞:思政課傳統文化教學策略

劉力賀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羅萬象,源遠流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視角出發開展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工作,對于培養高職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積極意義。文章基于現實情況,分析當下高職思政課教學設計不符合傳統文化培養標準,教學資源缺乏傳統文化要素,教學過程未能有機滲透傳統文化的具體問題,并針對當下教學不足提出幾點教學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高職;思政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4-001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4.004

做好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對于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有著積極意義。如果高職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視野狹窄,容易限制高職學生思政課學習的廣度,影響其綜合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將其作為思政課教學的補充材料開展教學工作,有利于豐富學生的人文內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應認識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可行性,同時結合具體教學現狀有序落實文化融入教學工作,從而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現狀分析

(一)課程教學資源缺乏傳統文化培養要素

傳統文化培養要素包括文字形式、圖像形式、影音形式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料,可被用于傳統文化培養中的教學工具等多種內容[1]。目前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存在傳統文化培養要素缺乏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師的傳統文化滲透意識薄弱,教師未能將傳統文化有機融入思政課教學中,教師所應用的傳統文化培養教學材料不能起到輔助思政課教學的作用等。

(二)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影響文化培養效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教師只有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傳統文化有機滲透于高職思政課教學中,才能進一步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理解。但是,當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仍然以講授式教學為主,教師通過口述、板書的方法為學生灌輸傳統文化,并要求學生應根據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約束自己。這樣的說教方法不但不能調動學生的思政學習積極性,反而會造成學生的負面學習情緒,影響思政課教學效率。

(三)課程教學過程未能有機滲透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較為豐厚的愛國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理想教育、勞動教育等多種德育教學內容[2]。教師將傳統文化教學資源有機滲透進高職思政課的教學導入、知識講解、課堂討論、課堂小結等多種教學活動中,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養。在目前的高職思政課教學中,部分教師只將傳統文化視作延伸教學內容,只在完成既定教學活動之后對傳統文化內容進行延伸講解。這樣的做法并不能將傳統文化有機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中,反而增加了高職學生思政學習的負擔,容易對課程教學效果造成負面影響。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策略分析

(一)完善課程教學設計,提升思政教學水平

教學設計是教師綜合課程標準、學生學習特征等多方面因素設計的教學方案,由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時間分配等不同要素構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只有完善課程教學設計,才能保證傳統文化與思政課教學內容有機融合,保證思政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教師應當明確傳統文化與高職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深度關聯,找準教學切入點設計課程教學方案,才能切實提高思政課教學水平。教師應提前閱讀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綜合相關內容明確不同學年、不同學期、不同教學月高職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并依據階段性教學目標設計課程教學目標。在明確課程教學目標之后,教師綜合性地閱讀高職思政課教科書,從中提煉課程教學的重點、難點,確定課程教學主要內容,從傳統文化滲透的教學視角出發,展開系列教學設計。如,教師根據思政課教學目標,設計傳統文化應用教學的知識教學目標、情感培養教學目標等多種教學目標;教師根據思政課教學重點、難點,設計傳統文化融入教學的重點、難點,并提前做好傳統文化導入、師生對話等多個教學流程的規劃,確保傳統文化與高職思政課教學內容深度契合。這樣,通過完善教學設計,為傳統文化視域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發展指明方向,逐步提高思政教學水平。

(二)整合傳統文化資源,豐富思政教學內涵

1.整合神話傳說,樹立堅定理想信念。中國神話傳說的歷史悠久,是上古時期傳統文化的產物,也是早期中華兒女淳樸思想的載體[3]。將神話傳說用于高職思政課教學中,一方面可增加課程的趣味性,使高職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高職思政課學習過程中;另一方面可豐富高職思政課的教學內涵,使學生在閱讀、分析神話傳說的過程中形成深刻的學習感悟,從而效仿神話傳說中的主人公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高職思政課的教學需求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收集、整理、歸納神話傳說教學資源,并將其以合適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神話傳說的過程中感悟思政教育內容。比如,教師可將“夸父逐日”這一神話故事用于課程教學中,并組織學生挖掘夸父逐日故事中的思政教育內涵,如夸父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一心一意要追趕上太陽;夸父有著驚人的執行力,為了實現自身的理想而不斷努力;夸父有著為人奉獻的助人情懷,將自己化作桃林為后來逐日的人提供幫助等等。這樣,借助“夸父逐日”這一神話故事佐證理想信念教育內容,可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理想教育的理解,使其效仿夸父自覺樹立堅定理想。

2.整合文化經典,提升學生人文內涵。文化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4]。教師將文化經典用于高職思政課教學中,可進一步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的文化經典十分豐富,不同的文化經典所提出的主張,所倡導的觀念存在差異。在應用文化經典進行思政育人工作時,教師需要根據課程的教學主題合理篩選經典內容。比如,進行高職思政課的家國情懷教育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家國情懷”這一關鍵詞收集相應的文化經典,如《詩經》中的“夙夜在公”;《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通過文化滲透強化學生的愛國意識。在進行高職思政課的價值觀教育時,教師可將《禮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魚我所欲也》的“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等文化經典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學習古代士人的價值觀。在進行道德思想教育時,教師可將《三國志·蜀志傳》中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論語》中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等文化經典融入教學課堂中,通過文化滲透使學生知善惡,明是非,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3.整合傳統技藝,培養學生匠人精神。提升高職學生專業素質,培養高職學生科學家精神與工匠精神是高職思政課教學所承擔的育人任務之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教師可將中國傳統民間技藝融入課程教學中,通過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強化思政課教育效果,使學生在了解、學習傳統技藝的過程中形成敬業、愛業、樂業的良好職業素養。根據思政課教學特點,教師可將傳統技藝作為教學案例,巧妙融入課程教學中。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為學生介紹傳統技藝的誕生、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的風格流派,傳統技藝的巧妙之處,傳統技藝所蘊藏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等等。比如,教師可圍繞剪紙工藝展開案例教學,說明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形成與發展;說明不同地方的剪紙風格與剪紙流派;挖掘剪紙藝術中蘊藏的中國本源哲學;介紹我國優秀剪紙匠人的人物事跡等等。在介紹傳統技藝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滲透職業道德教育內容,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奉獻社會、忠于職守等等,通過案例佐證進一步強化職業道德教育效果,為學生形成良好匠人精神奠定基礎。

(三)優化文化滲透教法,提升思政教學質量

1.創設情境引發情感共鳴,促進思政學習理解。高職思政課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若教師直接為學生灌輸思政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內容,不容易調動學生的課程學習積極性,反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5]。為此,教師可將情境教學法用于傳統文化視域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中,創設趣味、生動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在情境的促進作用下產生學習知識、探究知識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對思政教學內容的理解。一方面,教師可依托信息化教學工具創設教學情境,通過播放富含傳統文化元素的圖片、視頻、動畫等內容從視覺層面、聽覺層面兩方面刺激學生,使學生在看、聽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中傳遞的情感要素,使其在被激發情感的基礎上主動學習思政課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教師可通過口述、對話等傳統教學方式創設教學情境。通過語言描述、師生對話的方式引領學生感悟傳統文化的內涵,使其在體會文化之趣、文化之美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政課學習內驅力,主動了解思政教學內容。

2.利用微課建設翻轉課堂,提升思政教學質量。高職思政課教學時間有限,若將過多的傳統文化教學內容融入教學課堂,勢必對高職思政課原有的教學安排造成影響。應用微課教學視頻建設翻轉教學課堂,可避免上述教學問題發生。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應用微課視頻提前發布傳統文化教學內容,并在教學前布置學前探究任務,由任務驅動學生在課前主動觀看視頻,了解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這樣,教師不需再利用課上教學時間講解、說明、分析傳統文化教學內容,課上教學時間更加充裕。在此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就課前學習內容提出問題,并圍繞具體問題為學生進行答疑教學,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學習疑難,使其真正掌握傳統文化教學內容中蘊藏的思政課教學思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就中華傳統文化與高職思政課教學的關聯內容提出啟發性問題,布置驅動性任務,由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主動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要素,從而增強學生傳統文化學習意識,使其在了解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逐漸理解思政課育人內容,從而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

3.布置任務驅動合作探究,強化思政教學效果。目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仍然存在學生學習參與度不高、學生淺層學習的問題。只有解決學生學習參與度不高的教學問題,才能真正發揮思政課育人作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對此,教師可將任務型教學法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中。通過設計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教學任務驅動學生主動閱讀、主動學習、主動溝通、主動交涉、主動詢問,從而調動起學生的思政課學習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教學任務都具有驅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作用,教師應綜合高職思政課的實際教學需求,高職學生的發展特征合理設計教學任務,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對此,教師在應用任務教學法時,第一,應注意任務教學目標的設計,通過明確目標為任務教學法的實施指明方向;第二,應注意任務教學內容的設計,通過有機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任務內涵;第三,應注意任務情景的設計,通過為學生營造出和諧、平等、自由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得到更多收獲。

(四)組織文化滲透活動,培養思政綜合素養

在高職思政課教學過程中組織傳統文化滲透教學活動,對于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的思政綜合素養有著積極意義。課程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不同教學環節的具體教學需求,組織個性化的文化滲透教學活動,借助活動提升學生的思政理論水平、邏輯分析能力以及實踐應用素養。需要注意的是,高職思政課由不同教學環節構成,不同教學環節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存在差異。教師在組織文化滲透教學活動時,需要考慮到不同教學環節的教學需求,并根據其具體需求設計形式新穎的、內容豐富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利用課余時間組織文藝活動、實踐活動、評價活動等多種課外教學活動,借助課外活動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在課外學習、課外參與、課外應用的過程中進一步領會思政課教學內容,進一步反思自身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從而加速學生對已學內容的吸收、內化,使學生在活動教學中真正提升自身的思政水平。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開展高職思政課教學,有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培養高職學生的家國情懷。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思政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基于課程的實際發展情況優化教學設計,配置教學資源,調整教學流程,從根本上促進思政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為強化思政課育人效果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涂冬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思政教育的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43):130.

[2] 魏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思政課研究[J].數據,2021(9):121.

[3] 于斐.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和傳統文化的融合方法分析[J].時代報告,2021(27):150.

[4] 劉曉紅,韋柳霞,張世金.建設類高職思政課與專業課深度融合研究[J].廣西教育C(職業與高等教育版),2021(4):73.

[5] 任艷華.高職院校思政課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考[J].成才之路,2021(2):4.

猜你喜歡
思政課傳統文化教學策略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