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時代課程育人

2023-07-25 13:58高淑印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23年14期
關鍵詞:課程育人課程理念信息科技

摘要:本文從教育的根本問題出發,闡述數字時代幫助學習者“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是實現育人目標的關鍵,并從課程價值、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五個維度分析了信息科技課程理念對育人的影響,探討了深化課程育人的四大策略。

關鍵詞:數字時代;信息科技;課程理念;課程育人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3)14-0018-04

數字時代育人的關鍵

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明確把“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教育的根本目標,準確把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事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業,直接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的全局。

數字時代的育人不是簡單傳授知識和提升知識傳授效率的問題,而是涉及為未來世界培養具有適應和超越能力的人才的問題。數字時代既為育人提供了新機遇,也為育人提出了新挑戰。因此,需要不斷創新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深入探索如何在數字環境下幫助學習者利用數字化機遇,實現“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做事、學會做人”的教育目標,這是數字時代育人的關鍵。

1.“學會學習”—掌握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學會學習”強調的是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數字時代,信息科技為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提供了無比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途徑。網絡平臺、數字資源、在線課程、虛擬實驗室等信息科技手段不僅打破了傳統的時間和空間限制,而且讓每個人都有可能根據自身的興趣和需求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無目標、無組織地自由學習,而是在自主選擇和自我管理中,形成有目標、有計劃、有方法、有反饋的科學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計劃學習路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定期反思和調整學習過程,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會共處”—培養社會交往和合作共享的能力

“學會共處”要求學生具有社會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數字時代的社會網絡化、信息化特點使得人們的交往和合作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教育也需要適應這一變化,培養學生的網絡素養和網絡交往能力。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協作軟件、網絡社區等工具,設計合作學習、項目學習、問題解決等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學習團隊合作、分工協作、信息分享、共同創新等技能和精神,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網絡社區等平臺,培養學生的數字公民意識,引導學生學習和實踐網絡禮儀、信息安全、網絡倫理等網絡行為規范。

3.“學會做事”—培養實踐操作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學會做事”是對學生實踐操作和問題解決能力的要求。在數字時代,信息科技不僅為實踐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工具和資源,還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教學中,可以利用開源軟硬件、人工智能、虛擬實驗室等信息科技手段,設計各種模擬實踐、項目制作、問題解決等任務,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各種數字化實踐技能和方法,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學會做人”—培養必備品格和社會責任感

“學會做人”是對學生的人格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的要求??梢岳镁W絡資源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行為規范,培養數字公民素養。還可以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注重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素質。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理念對育人的影響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從課程價值、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五個維度明確了五大課程理念,即反映數字時代的育人方向、構建邏輯關聯的課程結構、遴選科技并重的課程內容、倡導真實性學習、強化素養導向的多元評價。這樣的課程理念彰顯了信息科技課程在數字時代課程育人的使命與擔當。

課程理念之一:反映數字時代正確育人方向,實現“學會做人”

當今時代,信息科技無疑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已深深融入到日常工作、學習和娛樂中。這就要求在數字時代,必須教導學生學會做人。而引導學生在數字時代學會做人才是信息科技課程正確的育人方向。通過信息科技教育,幫助學生形成對信息的批判性思考和理解,引導他們遵守科技倫理,培養他們的獨立人格,促進他們在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中健康成長。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既能夠駕馭科技,又具有良好道德品質、有批判性思維能力、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公民。以社交媒體為例,社交媒體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使他們能夠交流思想、分享知識,反之也會帶來網絡霸凌、隱私泄露、信息過載等問題,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構成威脅。通過信息科技課程,讓學生認識到社交媒體的潛在危害,并尊重他人,保護自己的隱私和權利,遵守道德規范和科技倫理,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在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中健康成長。

課程理念之二:構建邏輯關聯的課程結構,推動“學會學習”

新課標以數據、算法、網絡、信息處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為課程邏輯主線,按照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統籌安排了九個模塊的學習內容。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強調的是生活體驗,注重讓學生理解信息科技與日常生活的緊密關系,創設貼近生活、有趣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玩耍和體驗中感受學習的樂趣。針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讓他們初步學習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如算法的基本概念、系統運行控制的基本原理等,在學習中體驗其應用。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讓他們深化信息科技的原理認識,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以“身邊的算法”為例,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蘊含算法,編程求解不是目的,體驗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算法思維習慣的過程,以計算思維助力“學會學習”。

課程理念之三:遴選科學原理和實踐應用并重的課程內容,推動“學會學習”,助力“學會做事”

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堅持科學原理和實踐應用并重,旨在讓學生在了解和掌握科學原理的同時,將原理和實踐緊密聯系起來,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遴選的課程內容,既要體現時代性,符合數字時代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要求,吸納國內外信息科技的前沿成果,也要注重實踐性,符合學生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育要求??梢酝ㄟ^項目或跨學科主題開展學習,如設計和模擬組建智能家居系統項目,學生需要學習了解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基本原理,再結合實際設計解決方案,最后通過實踐操作搭建系統,只有深刻理解這些原理,才能在應用中游刃有余。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形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深層次學習模式,推動“學會學習”,助力“學會做事”。

課程理念之四:倡導真實性學習,支持“學會學習”,推進“學會做事”

真實性學習意味著讓學生在接觸、理解和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中學習和發展。在真實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是自主的、主動的和富有挑戰性的,通過解決真實問題或項目,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找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經歷原理運用過程、計算思維過程和數字化工具應用過程。真實性學習是一種深度學習方式,能增強學習動機,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解決中,形成深層次的認知結構。在動手、動腦、應用知識技能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可將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促進元認知能力的發展。同時,真實性學習還關注讓學生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下自我規劃、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培養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因此,真實性學習是實現“學會學習”和“學會做事”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

課程理念五:強化素養導向的多元評價,促進實現“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做事、學會做人”

信息科技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四個要素,各要素之間互相支持、互相滲透,共同促進學生數字素養與技能的提升。強化素養導向的多元評價,首先要確保學生能夠認識到信息科技的價值和意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信息意識;其次要通過學生解決問題中的表現,評估學生是否初步掌握了信息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計算思維;再次要觀察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否有效使用信息科技工具學習、探究、合作與創新,提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最后要觀察學生在使用信息科技時,是否能夠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踐行信息社會的責任??傊?,素養導向的多元評價理念,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從多個角度進行,將評價結果和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相聯系,全面支持數字時代背景下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做事、學會做人”的育人目標。

深化課程育人的策略

1.教學設計與實施要充分體現課程理念

教學設計與實施要充分體現信息科技課程的課程理念。首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有機融入到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了解和理解數字時代信息科技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掌握信息科技基本技能,強調道德規范和科技倫理,讓學生真正學會在數字時代的學習。其次,圍 繞大單元、大主題設計學習內容,學習內容可以是問題或項目,但務必貼近學生實際,按照學生的認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課程的知識體系,承載數據、算法、網絡、信息處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邏輯主線的知識建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概念背后的科學原理,通過探究與實踐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在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與他人共處、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最后,強化素養導向的多元評價理念,是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注重評價育人,強化素養立意,培養出適應數字時代的新一代公民。

2.教師角色從教學者轉變為引導者

數字時代教師的角色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教學者,而是需要轉變為引導者,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這種角色的轉變,正是在貫徹和落實義務教育信息科技五大課程理念的過程中必然產生的結果,也是對數字時代何以育人這一問題的積極回應。

首先,教師要更新觀念,樹立新的教育理念,牢記課程要反映數字時代正確育人方向理念。在數字時代,教育不僅需要傳授知識,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創新思維、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字素養。因此,教師需要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供問題場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其次,教師作為引導者,要讀懂弄通課程標準,全面理解課程模塊之間的邏輯關聯。在設計和實施課程時,要圍繞數據、算法、網絡、信息處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核心主題,以項目或問題為驅動,創設真實的學習場景,體現科學原理和實踐應用并重的學科知識邏輯。要倡導真實性學習,注重教學方式創新,合理融入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最后,要注重強化素養導向的多元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還要評價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最終達到育人目標。

3.關注并引導學生角色轉變

學生是數字時代的原住民,數字時代的教育,與教師角色的轉變相伴隨的是學生角色的變化。在數字時代,在信息科技課程中,教師要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育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主動去尋找信息科技如何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通過創設真實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理解數據、算法、網絡等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和科學原理,并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引導學生主動反思學習過程,評價自己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表現,提升自我評價的能力,更好地主動適應未來社會。這種角色的轉變,無疑更符合數字時代對個體的要求,引導學生轉變為主動的知識探索者和創造者,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有利于學生在未來社會中更好地適應并利用信息科技。

4.探索建立核心素養導向的多元評價體系

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強調通過評價育人,強化素養立意。要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習結果的評估與應用,服務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堅持基本知識考核與實踐應用考核相結合,綜合運用紙筆測試、上機實踐、作品創作等方法,全面考查學生學習狀況。堅持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樣的多元評價視角,需要考查學生在信息科技領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計算思維的應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對科技倫理的理解和遵守等??梢酝ㄟ^項目學習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跟蹤評價,觀察他們如何運用信息科技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如何與他人合作,以及他們的創新思維等。另外,學生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也應被引入到評價體系中,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對自己學習的深入理解和反思,更有利于鼓勵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團隊合作,學會與他人相處。

展望未來,數字時代的教育將越來越強調個性化、自主化和創新化,教育需要構建一個開放、包容、公正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成為能適應和塑造未來的人,真正實現教育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懷進鵬.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的主旨演講[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3,29(03):3-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任友群,黃榮懷,熊璋.從信息技術到信息科技—關于《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對話[J].課程·教材·教法,2022,42(12):21-31.

[4]熊璋,李正福.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建設路徑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3,432(01):127-132.

[5]李鋒.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新”在哪[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2,386(11):9-10.

[6]高淑印.信息科技課程教學實踐的關鍵問題[J].人民教育,2022,874(Z2):47-49.

[7]高淑印.與時俱進實施信息科技課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2,250(10):1.

猜你喜歡
課程育人課程理念信息科技
五項教育,推進中職?!队嬎銠C基礎》課程育人
生態育人之初探
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評價方式探微
文藝作品中的化學素材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智慧旅游景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
教師·上(2016年3期)2016-04-14
關于新時期博物館的陳列思考
學而明 學而悟 學而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