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時代信息科技課程何以育人

2023-07-25 13:58李維明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23年14期
關鍵詞:數字時代數字化轉型

李維明

摘要:數字時代各行各業都在加速數字化轉型,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作者認為,“旨在培養科學精神和科技倫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識,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升數字素養與技能”的信息科技課程應當擔當起為這個時代培育合格人才的大任。

關鍵詞:數字時代;數字化轉型;信息科技課程;素養培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3)14-0016-02

主持人語:自《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頒布以來,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就進入到了一個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嶄新時期。如今,新的課程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信息技術課程已真正成為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增強信息意識、發展計算思維、提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樹立正確的信息社會價值觀和責任感的基礎課程。特別是在如今的數字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在全民數字素養和技能培育發展的關鍵時期,信息技術課程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2022年4月,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引發了各界更為廣泛的關注。信息科技課程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如何才能更好地體現數字時代的育人特征?如何才能實現“科”與“技”的有機融合?如何才能將課程核心素養的培育貫穿于基礎教育的始終?……諸多問題,亟待思考。為此,本刊特設“《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教學實施”欄目開展討論,以期明晰課程實施中的相關疑惑,消除課程實施中的種種困擾,助力課程教學平穩落地。

當今時代是數字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數字轉型是社會發展之大趨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苯ㄔO數字中國,教育決不能缺席,作為“主要研究以數字形式表達的信息及其應用中的科學原理、思維方法、處理過程和工程實現”[1]的信息科技課程,理應在數字時代育人大任中擔當重要的使命。

數字時代的數字化轉型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

2023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

在教育領域,數字化驅動的教育方式、治理方式的變革要求教育必須向數字化轉型,也就是要開創新的應用場景,構建新的教育模式。數字時代技術的發展為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產生的重大變革和影響將會顛覆傳統教育的教學方式,持續地將課程教學資源數字化使學習變得更加自主、靈活和多樣化;數字化教育將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作為核心,實現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數字化教育通過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反饋,可促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持續優化,有效提高教育質量和提高治理效率。

數字時代的人才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這就是數字時代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

2023年4月,在北京大興經濟開發區舉行的“2023數字人才發展峰會”發布了《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2],其中預計 2035年中國數字經濟將達到105萬億元規模,同時隨著各產業數字化轉型進入更深的階段,大量數字化、智能化的崗位相繼涌現,相關行業對數字化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人才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此估算,當前數字化綜合人才總體缺口約2500萬至3000萬左右,且缺口仍在持續放大。如此巨大的社會需求,既為各級各類教育注入了強勁的動力,同時也對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些人才從何而來?

信息科技課程的使命擔當

數字時代對人才有著如此旺盛的需求,教育怎么辦?長期以來,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在社會人才的培養方面做出了直接的貢獻,而廣大的中小學卻一直默默地在為高校、為社會夯實人才的基礎。在數字時代,社會的發展對公民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年11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了《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要求數字社會公民學習工作生活應具備“數字獲取、制作、使用、評價、交互、分享、創新、安全保障、倫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質與能力”,也就是要求每個公民都要具備基本的數字素養與技能,以“順應數字時代要求,提升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數字素養的發展需要專門的課程的支撐。中小學開設的信息科技課程“旨在培養科學精神和科技倫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識,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升數字素養與技能”[3],與黨和國家提出的“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高度契合;其內容涵蓋“數據、算法、網絡、信息處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研究及應用領域,符合數字素養與技能發展的需求,可以擔當“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的大任。

從人的發展階段來看,義務教育階段的少年兒童是人生發展和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身體和智力都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他們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和技能,也更容易模仿和運用。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數字技術及應用的感受和學習,還能提高計算思維和創新能力,增強數字時代的生存能力,發展自信心和競爭力。所以數字素養的培育、發展和提升,必須從兒童開始,從少年開始,而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科技課程應當義不容辭地擔當此任。

所以,在數字時代,信息科技課程必須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課程育人功能,幫助全體學生學會數字時代的知識積累與創新方法,引導學生在使用信息科技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遵守道德規范和科技倫理,培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在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中健康成長”。[4]這正是信息科技課程的使命擔當。

參考文獻:

[1][3][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人瑞人才,德勤中國.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Z].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

猜你喜歡
數字時代數字化轉型
試論融合創新思想對新時期圖書策劃和營銷的指導作用
基于數字時代的廣播電視無線發射問題研究
數字時代新聞類高校學生創業指導探討
數字時代下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轉型
數字時代室內設計中繪畫作品的運用
《華盛頓郵報》轉型的實踐與借鑒
檔案數字化管理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出版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的困境與對策
從微信公眾號看紙媒數字化轉型
傳統雜志的數字化轉型與融合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