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化意識培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2023-07-25 11:19陳艷華鄧雁齊
廣西教育·B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文化意識高中英語核心素養

陳艷華 鄧雁齊

【摘要】本文分析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以高中英語新教材的閱讀教學為例,指出教師可通過讀前視頻導入、讀中深挖文本信息、讀后拓展學習等策略,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幫助學生將所學的文化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文化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4-0036-05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了文化意識為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文化意識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來的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對高中英語教學而言,文化意識主要包括學生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對西方文化的認識、理解、吸收、轉化和應用等,以及通過比較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異同,從中發現不同文化的特點。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高中英語新教材的閱讀語篇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文化信息,是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素材。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是新課改背景下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堅定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幫助學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使學生成長為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

一、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在培養學生文化意識中存在的不足

閱讀是學生語言學習的主要途徑,也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新教材的閱讀語篇包含大量的文化知識和文化現象,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思想和育人價值。通過閱讀,學生不但可以獲得相關的文化知識,感知和體驗世界各國不同的文化,還能增強中華文化自信,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但遺憾的是,當前不少高中英語教師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不夠重視,沒能把語言學習跟文化意識培養很好地結合起來,在培養文化意識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一)沒有養成深度挖掘文本內涵的習慣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沒有注意挖掘閱讀教材中的文化內涵,沒有把教材中蘊含的文化素養融入知識教學中。這些教師只把英語當作一種純粹的交流工具來組織教學,其教學設計集中在語言知識教學和文本表層信息的獲取層面。在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對詞匯的識記、語法規則的理解和運用、閱讀技巧的掌握等,缺乏對文化因素的關注和引導,忽視了詞匯、句子和語篇所承載的文化信息,缺乏對文本內涵的深度挖掘,忽略了語言教學的人文性,從而導致學生對文本蘊含的文化信息不敏感,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處于邊緣化的狀態。

(二)缺乏多元文化分析比較的意識

有的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分析比較世界多元文化的意識,沒有從更深的層次分析和比較中外語言的文化差異,教學常局限于文本的表層信息,對文本的理解有限。比如,教學關于節日的內容時,很多教師局限于文本中的習俗、服飾、節日、飲食等簡單的知識和現象,只專注于詞匯和句子構成,很少利用這個教學機會對世界其他國家同類的文化現象進行橫向、縱向分析和比較。有的教師只對學生進行英語國家的文化引入,沒有將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對比分析的意識,教學缺乏深度和廣度,導致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不夠,文化自信不足,沒有形成主動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三)教學手段單一,難以承載文化意識培養的重任

受傳統語言教學方式的影響,一些教師的閱讀課堂主要以完成語言知識和語法教學為主要任務,通常采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講、學生記”的授課模式,這樣的教學無法承擔文化傳播和文化意識培養的任務。這種教師單向輸出、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缺乏師生、生生的雙向互動,削弱了學生主動探索、主動體驗文化的積極性。學生如果對多元文化的體驗和感受不夠深刻,那么就難以形成文化意識,也很難真正地把所學的文化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實踐

文化意識是一個抽象性的概念,它是人在內心建立起來的一種認識習慣,從細節中培養起來的一種認知習慣。文化意識培養是語言教學中的一項高階要求,它與意識形態、信仰、文化習慣等有密切的關系。語篇是教材的核心內容,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載體和依據,是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素材。教師要充分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語篇內容,引導學生從語言符號中升華對文化的理解,將文化內涵化為正確的價值認知,形成文化意識。下面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第一單元的閱讀語篇“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為例,探討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策略。

閱讀語篇“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的內容是探討節日與慶典的緣由,是一篇論說文,文本由五個段落構成,每個段落的首句都是中心句,文本結構清晰,每一段的字里行間都隱含了對“我們為何慶祝節日”這個問題的闡釋。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對比各種節日的由來及慶?;顒雍惋L俗習慣,仔細揣摩、提煉和判斷世界各國節日文化的異同。從內容和語言的表達上,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分析、深挖文本內涵,通過節日現象看到各國節日文化的本質特征,并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識。下面是筆者的教學實踐。

(一)讀前用視頻導入,進行文化熱身

1.觀看視頻,激活背景知識

視頻有聲音、圖像、文字、音樂,形象生動,直觀易懂。讀前觀看視頻,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背景知識。為此,筆者錄制了一段時長為5分鐘的關于中國節日的微課視頻,分別介紹我國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文化。

【春節的文化】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significant festival of the year.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people clean the house and decorate their doors with red couplets. On the eve of the Lunar New Year,they eat dumplings,fish and meat,give children lucky money in red paper,light firecrackers to drive away the evil spirits,have dragon dances to celebrate the new year.

【清明節的文化】Qingming Festival is held to honour the ancestors,people usually go to clean graves and light incense in memory of their ancestors.

【端午節的文化】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China is held to honour the famous ancient poet,Qu Yuan.

【中秋節的文化】The Mid?Autumn Festival or the Moon Festival,traditionally takes place in late September or early October. It began in ancient times as both a harvest festival and a way to honour the moon.The story of Change is often linked to the celebration of this festival,as are mooncakes.

微課視頻對上述幾個節日做了非常清晰的闡釋,目的是喚醒學生對我國節日文化的認同,使學生在視覺上感受節日給人帶來的快樂,認識到節日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設計意圖】激活學習者的學習背景,并將其與新的教學內容進行對比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上介紹中國節日文化的視頻可以快速激活學生原有的節日文化認知,喚醒學生的節日體驗,為下一步中西節日文化的對比學習奠定基礎,激發學生對語篇的閱讀欲望和興趣,進一步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2.分組討論,滲透文化意識

每個節日的慶祝都有一定的緣由,蘊含著深厚的文化。中國的節日文化只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筆者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兩個問題:

(1)What festivals do you celebrate with your family each year?

(2)Why do you think people celebrate different festivals?

學生通過討論,為進一步了解世界其他國家的節日文化打開思路。

【設計意圖】討論使學生在交流中回憶過節的趣事,明白慶祝節日不僅能給人們帶來快樂,還能增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意識,增強凝聚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同時,學生在體會節日文化重要性的時候,也明白節日慶祝對構建和諧文明社會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在相互的交流討論中,對節日慶祝的緣由越來越清晰,文化意識逐漸增強。

(二)讀中分析文本,形成文化認同

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是分析、理解、領悟文本內涵的過程。教師要巧妙設計教學閱讀文本的方法,引導學生從文本表面的淺層信息入手,層層深入挖掘文本隱含的文化內涵,幫助學生思考和理解多元文化,形成文化認同。

1.梳理文本結構,明晰邏輯框架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教師首先要梳理文本內容結構,明晰文本的邏輯順序,然后幫助學生分析和理解文本的內容,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文本的內部構造是作者恰當而有序地組織和安排段落與句子的一種布局,也是作者寫作思路的直接反映。一般而言,說明文的文體結構有總分式、并列式和遞進式。常見的文本組織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議論文的文體結構有遞進式和層進式,通常有主題句和支撐句。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論說文,全文采用了“總—分—總”的寫作結構,每一段都有主題句、支撐句,都在回答為什么人們要慶祝節日的問題。文章結構清晰明了,從節日產生的歷史根源,節日習俗的發展變化,以及人們的節日需求等方面展開論述。因此,筆者帶領學生梳理出文本結構圖(見圖1)和結構化知識框架圖(見圖2)。

【設計意圖】分析篇章結構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將零散無序的內容整合并聯系起來,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厘清文章的脈絡,從而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品味文章謀篇的巧妙和構思的精妙。教師梳理文本結構圖和結構化知識框架圖,可以幫助學生對語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知,形成對世界多元文化的整體概念,避免學生對主題內容的文化知識只有碎片化的印象。

2.細讀文本內容,探究文化知識

細讀文本屬于分析理解類活動,教師設計此項活動,可以幫助學生主動細讀文本,對比理解文本信息,掌握文化知識和內涵。例如,文章第二自然段談到關于Harvest festival的節日時,筆者要求學生細讀文本并完成表1的練習。

【設計意圖】文化意識核心素養既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又包括評價與解釋語篇所反映的文化傳統和社會現象。因此,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細讀文本,獲得世界各民族如何慶祝豐收節的新知識,而且要鼓勵學生對中外豐收節進行對比學習,從中領悟文本反映的文化,并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文化態度、文化認同和文化鑒賞能力;讓學生明白盡管世界各民族以不同的形式慶祝豐收節,但本質上都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有著共同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的愿望。這樣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對世界節日文化的內在本質進行探究,培養跨文化意識。

3.分析評價,探究隱性文化

文化有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之分。顯性文化即通過文字就可直接理解的文化信息及現象,如對節日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隱性文化則是隱藏在人的意識里的東西,比如不易被人覺察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思維模式等較為抽象的文化信息。閱讀教學的難點是挖掘文本中的隱性文化知識,使學生從中感受并推斷隱藏在文字背后最能體現文本價值的文化內涵。

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引導學生探究文本,挖掘文本隱藏的文化內涵。一是品味文本細節,探究隱含的文化內涵。例如,品味標題中詞的用法,品味文中描述動作或者情境的詞、句等。二是對中西文化進行對比學習,在比較中找出不同民族文化的異同,從而進一步了解目的語和母語文化的差異,了解不同民族的審美觀念、社會習俗和思維習慣等。三是開展批判式閱讀,即課文寫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文本中隱含什么信息,文本信息與自己所處的時代文化有什么關聯等。例如,本課的標題是“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標題中的關鍵詞有“why” “celebrate”“we”,為了引導學生探究文字背后的信息,筆者設計了兩個問題。

(1)What do you think the word “we” in the title refers to?

(2)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convey with the word “we”?

作者在標題中為什么用“we”,這里的“we”是指誰?在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和思考后,筆者和學生發現,“we”是慶祝節日的主角。從橫向的角度看,“we”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從縱向的角度看,“we”包括古代人、現代人和未來人;從與“我”的關聯角度看,“we”包括了家人、親戚和朋友。通過引導學生對“we”的探究和評析,筆者為學生探索節日的起源、習俗以及意義提供了多個視角?!皐e”的使用,折射出作者希望世界人民快樂幸福、共同發展的愿望。

另外,語篇提供了兩幅圖,一幅是關于中秋節的圖,圖中有月亮、月餅、花燈和茶飲,呈現出一種溫馨、祥和、歡慶的場景;另一幅是關于母親節的圖,圖中有禮物、康乃馨和卡片,給人一種溫馨感恩的氣氛。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借助文本語境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有目的地教學文化知識,讓學生感受語言所承載的文化魅力,逐步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為此,筆者設計了兩個問題。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2)What atmosphere can you feel?

學生通過讀兩幅圖,可以推測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我們要有文化自信,也要有兼容并蓄的氣度。

對第三段中提到的“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spread of new ideas,some traditions may fade away and others may be established”以及第四段中提到的“commercialized festivals”,筆者設計了以下兩個問題。

(1)What kind of traditions are fading away? And why?

(2)Do you think the commercialized festivals good or not? Will they fade away?

【設計意圖】教師從文本的文字、圖像和語言表達方面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不僅要從表層信息看文化,還要從深層次角度看問題,思考作者的表達意圖。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傳統的節日文化、現在的節日文化和思考未來的節日文化,而且能提升思維素養和文化品質,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尊重世界多元的文化,更好地傳承中國優秀的文化。同時,當前社會生活中節日商業化的現象普遍,青少年是節日商業化潮流的主要消費群體之一,此時引出問題探討,可以教育學生在節日期間進行合理消費,抵制奢靡、相互攀比的消費習慣。

(三)讀后拓展延伸,提升文化意識

1.讀后反思,建構批判意識

讀后拓展的目的是使文本知識學習升華到語用的高度,做到知識和思想的進一步融合。為了幫助學生更深刻地領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筆者設計了表2的練習,讓學生聯系生活,完成表格的填寫(具體見表2)。

筆者通過拓展活動,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挖掘家鄉的文化、身邊的文化,自主建構文化意識。比如,在慶祝傳統節日時,本人是否懂得臘八粥的制作,是否懂得怎樣欣賞壯族山歌;在認同和傳承這些優秀文化時,自己哪里做得不夠,應該怎樣傳承和發揚我們優秀的文化,怎樣把文化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等。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僅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且是學習者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通過新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融合,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舊有的知識體系。只有把靜態的文化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使文化散發生命力。

2.遷移創新,傳播中華文化

在閱讀后的學習活動中,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后作業。要求學生收集自己最喜歡的慶祝節日的圖片,然后配上英文說明和音樂,并運用多媒體技術錄制一個講述中國傳統節日的視頻,分享給你的外國朋友并發布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

【設計意圖】文化意識的形成是一個從感知到意識,從意識到修養,從修養到行為的內化、提煉和養成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實踐類活動,促進學生進行內化,鼓勵學生運用英語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運用信息技術制作音視頻供人欣賞,從而使學生不僅吸收所學并內化,而且主動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各種文化信息和內涵,借助多媒體手段,開展看、聽、說、讀、寫等多形式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不僅學習表層的文化知識,而且探索深層的文化意義,不僅要掌握顯性文化知識,而且要掌握隱性文化知識,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文化意識。教師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提升語篇的解讀能力,將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始終。

參考文獻

[1]王穎婷.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7).

[2]高洪君.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10).

[3]王珊,馬玉紅.大學英語教學的跨文化教育及教學模式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

[4]葛炳芳.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語言處理:理解與賞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

[5]劉建.閱讀教學中忽視文本現象評析與建議[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3(10).

[6]張慶宗.外語學與教的心理學原理[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B類重點課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2021B282)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艷華,正高級教師,廣西特級教師,廣西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研究院兼職教研員,研究方向為中學英語教學;鄧雁齊,中學一級教師,南寧市骨干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英語教學。

(責編 藍能波)

猜你喜歡
文化意識高中英語核心素養
高中英語集體備課的探索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策略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理工科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
試評文化意識在高中英語人教版教科書中的滲透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