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傳統媒體的創新融合發展

2023-07-26 19:29田琳
記者觀察·下旬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傳播模式互聯網技術新聞傳播

田琳

關鍵詞:新聞傳播;媒體融合;媒體創新;互聯網技術;傳播模式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現狀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背景

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非常有利于對某一重大事件進行深度的剖析。傳統媒體下的備類節目信息思維結構通常十分嚴謹,分類也很明確,連續性較強,信息來源非??季?,需要經過大量的調查取證??偟膩碚f,重大新聞事件由傳統媒體引導和傳播仍然是最佳選擇,傳統媒體比新媒體更具科學性和權威性。

傳統新聞媒體的發展與我們國家的命運是休戚相關的。其有著豐富的經驗、成熟的運作能力和較高的公信力,對于社會的進步也有促進作用。傳統媒體的社會資源更加全面,各級人員對信息的過濾更加嚴格,往往信息內容、價值取向也經得起反復推敲。雖然新媒體技術由于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已經打破了傳統媒體一家獨大的局面,動搖了傳統媒體的強勢地位。但是媒體行業的守則和法律規范仍然非常滯后,各地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新媒體新聞團隊從業人員結構來源不穩定、素質參差不齊,可動用的社會資源有限。即使有少部分新媒體工作團隊表現出色,但由于資源、人力的不足,也不能在每一次新聞發布中發揮穩定。傳統新聞媒體由于其操作難度低、受眾范圍廣,仍然占據著新聞傳播的話語權,所以很多年紀稍大的用戶更青睞于使用穩定的傳統媒體。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特點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是互聯網時代產生的媒體融合新方式,它的關鍵就在于一個“融”字,新聞信息在不同的傳播媒介中,選擇一個傳播的閾值,最終讓信息的傳播達到“互惠互利、集思廣益、便于分享、互通有無”的目的。新舊媒體在融合過程中,整合了不同媒體的傳播路徑,集合了多種媒介的競爭力,融合成復合的新媒體形態,具有圖文視聽的共通性。融媒體基于各種媒介不同的優勢,有選擇性地將不同媒體的多種視覺文化元素進行融合和再創造,得到的新內容所產生的內涵和影響遠大于原有的各種視覺表達之和,是一種創新和超越,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使得文化符號的表達方式多元而豐富,增強了文化傳播效果。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文化語境

語境簡單來說就是語言環境,它包括語言因素,也包括非語言因素。上下文、時間、空間、情景、對象、話語、前提等等。因而,我們使用語境這個概念,既可以從宏觀的大視角上,把一個時間段的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分門別類地塞入所謂的“語境”當中。也可以把當代的、抽象的、地域的或來自遙遠民族及社群的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納入“語境”的范疇中。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是一種全新的信息傳播與交互理念,催生出來的融媒體文化也會帶來新的全球化文化語境?;ヂ摼W的普及拉近了人和人的距離,智能產品的普及,也改變了我們接收信息的方式。手機上一個簡單的翻譯軟件,就可以讓我們和外國人進行交流。新舊媒體融合的維度十分寬泛,無論是強勢的傳統媒介,還是以互聯網技術為主的“網絡媒體”,又或是以手機客戶端為主的“自媒體”,新舊媒體融合產生的新媒介在當今世界影響范圍最廣,發展脈絡也最為清晰,對新聞媒體傳播媒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廣播電視到計算機再到手機APP及各種智能電子產品,傳播的媒介觸角已經覆蓋了方方面面。在融媒體的文化語境下,也催生出了很多的網絡用語。很多傳統媒體,也放下身段,利用網絡用語為自己打廣告、做宣傳、引流。新舊媒體融合的語境是實現多位一體和求同存異的應用手段,其將不同媒體的共同性和差異性相統合,豐富視覺體驗的同時,有助于文化傳播內容中文化內涵的多層次表達,并將平臺資源、視覺元素、內容與價值等進行整合利用,滿足不同受眾個性化的信息與情感需求。

傳統媒體創新下融合發展的意義

新媒體制度創新促進制度逐漸完善,發聲主體權威眭提高。從長遠來看可以起到協調社會結構和建設和諧社會的作用,具有深遠影響。

規范制度

規范化建立新媒體制度,維護公眾的監督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知情權。近年來,公眾“四權”意識越來越強烈,政務公開成為主流趨勢。政務公開不但保障了公眾的權力,也促進了制度的規范。在新的輿論形勢下,傳統新聞媒體:發布往往比較滯屆和片面,使得互聯網、自媒體發布的新聞迅速發酵。在目前的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公眾隨時可以發表意見、尋求信息、提出問題。利用新媒體,人民群眾可以對政府提出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如果政府職能部門不能及時反饋,政府的信譽將受到影響。

形式多元

隨著VR. AR、虛擬技術等智能媒介的快速發展,新聞的受眾逐漸演變成用戶,從被動接收信息變成了主動發布信息。當前,新聞媒介越來越多元化,甚至可以利用虛擬技術,模仿出不同的場景。虛擬技術作為—種新興技術,具有使用戶體驗性更好、展示效率更高以及展示信息傳播更廣三大優勢。日益發展的虛擬技術為受眾帶來了真實體驗,也豐富了用戶的審美體驗,有利于受眾對新聞信息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虛擬技術整合了當前多種不同的融媒體表現手法,能夠讓人們形成較好的視覺感受。以往的傳統媒體,只是簡單的圖片加文字模式,而多種新媒體呈現出與以往傳統媒體不同的傳播特性,具有聽、說、讀、寫的復臺特性。很多傳統媒體也開發了自己的APP.開通了徼博賬號、公眾號等,這無疑增加了用戶的交互式體驗感。

新聞發言人

與傳統輿論模式相比,新的輿論模式從制作到發布,更加凸顯了新聞媒體的獨立性。在某些特定的突發事件中,新聞媒體與其記者對于受眾的引導要更具專業性和權威性。在新舊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各種個人媒體頻頻出現,越來越多的精英人士或者“大V”出現其中。這對新聞發言人專業素質和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發言人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還達不到“專業發言人”的要求。這些問題需要在新媒體制度創新的過程中加以探討和解決。

面向大眾

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建立面向老百姓的新媒體制度,將極大地推動媒體行業的健康發展。很多個人媒體發展強勁,甚至形成了品牌效應。這種“公”“私”齊頭并進的勢頭,已經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大勢所趨。在以往公眾事件中,對于政府發布的信息質疑之聲不絕于耳,新舊媒體交替出現已經成公眾表達訴求的新模式。往往在事件中發言的都是事件的既得利益者,普通人的比例小,民眾的聲音仍然被淹沒。為了更好地面向社會的不同群體,必須要考慮適合普通民眾發聲的傳播媒體平臺,使更多的人有發聲的機會。網絡新聞的發布有即時性、交互性、綜合性、無約柬性、普遍性、靈活性等優點。因此,重視網絡新聞的發表,使新媒體制度朝著大眾化方向發展,是推進政府新媒體制度創新的—個重要方面。

媒體融合發展的現實應與未來發展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創新和發展,借助新興的融媒體傳播方式,傳統媒體在新聞信息的傳播過程中產生了諸多新特點,功能更加復合、體驗更加立體,在當今計算機與互聯網日益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交互式體驗的傳播趨勢口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要依靠制度化保障

全面領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標志著黨的新聞工作進入了新的紀元,為黨的新聞活動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也為黨的新聞工作提供了新的陣地,為新聞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

上情下達,貫徹落實黨管媒體原則

為了讓群眾更加了解黨的執政方針,要始終貫徹透明公開的原則。新舊媒體融合要將新聞資源、視覺元素、內容與價值等進行整合利用,滿足不同受眾個性化的信息與情感需求。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絕對不能出現任何偏差,更不能出現思想偏差。新媒體帶來的信息繁榮不能影響新聞媒體的信息判斷能力,具有審丑趨勢的“熱點”應該予以及時制止,做到冷熱有度,進退有尺。

科學決策,推動社情民意通曉了解

在當今的社會環境當中,知識經濟、信息化浪潮和科學技術是民眾關注的熱點?;ヂ摼W被稱為第四媒體,其迅猛發展不僅僅帶來信息傳播速度和廣度的巨大改變,也對公眾的意識形態產生了巨大影響。新舊媒體融合既可以起到引領社會上的“正能量”,也具有控制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作用。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發展方向

新聞發布會制度引導傳播從單向到雙向

美國學者格魯尼格認為溝通模式存在著一個從單向到雙向的模式轉換。格魯尼格總結在轉換的過程中出現了四種模式:新聞宣傳模式、公共資訊模式、雙向不對稱模式和雙向對稱模式。既往的四種模式最大的差別就是溝通雙方的信息交流的單雙向問題。從我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變化中,不難看出其中就遵循了傳播信息從單向到雙向的模式演變過程。

未來的新聞媒體傳播發布路徑一定是雙向的、交互的。即發布信息的主體和公眾之間存在信息交換行為,雙方的意見和訴求可以互相告知、互相影響a新舊媒體融合,按“規范化”要求,要不斷探索新的制度形式,不但要針對某一突發事件,也要對日常的工作做出調整。對新聞媒體制度的發展進行解讀和倉慚,形成合力。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傳播方式從宏觀到微觀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聞媒體的傳播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體驗經濟的到來,又為人們的物質生活帶來了新的沖擊。融媒體視域下傳播主體產生了巨大的變革,傳播視角也越來越多元化。在體驗經濟時代,新聞媒體也要打破以往的桎梏,借助新興的融媒體傳播方式,挖掘視覺文化表現和融媒體傳播方式結合運用的具體策略,包括讓視覺故事產生共情、統合細節與整體、運用融媒體提升融合效果以及對非視覺類文化符號的創造性轉換,以期融媒體與視覺文化傳播能夠有效結合,達到最優的傳播效果。

新聞信息的流動傳播促進社會結構協調

幾千年以來,新聞媒體行業以其敏銳的觸覺,站在社會發展進步的最前沿。在文藝復興、工業革命等重大歷史變革的時代,新聞媒體人都不惜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勇敢地振臂高呼。媒體人也是放眼全世界的第一人,新聞媒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進步。通過新聞媒體傳播的先進理念,為群眾發聲。傳統新聞媒體的出現,成為人民大眾爭取社會公正的堅實堡壘。傳統新聞媒體在人民群眾之中獲得了較高的地位,成為了人民群眾的喉舌口在現代的新舊媒體的融合中,更加突出了新聞媒體—貫公開透明、敢于問責的態度,尤其是對于—些敏感的數據,敢于深入報道。

隨著計算機數字虛擬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媒介獲得了話語權。各大新聞頻道都利用虛擬技術打造各種虛擬場景,這會對傳統的新聞工作者造成不小的沖擊,傳統的新聞媒體甚至會落后于各種新興的媒介。新聞信息的流動傳播勢必會產生新的文化語境和折的意識形態,這種變化就是引起社會變革的燎原之火。量變引起質變,這種變化必然會打破原有社會結構,構成新的社會秩序?!獋€新舊媒體融合的世界信息傳播秩序,更加有利于我們國家的發展以及人民民主、社會秩序的保障。

傳統新聞媒介主要包括電視、廣播與報紙等,而新媒體則依靠互聯網技術,以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為主。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消息的傳播更加快速廣泛,用戶不再受到區域、時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接收各種信息并發表自己的看法。全新的媒體時代最重要的是要形成新舊媒體融合的態勢,取長補短。傳統媒體仍然要發揮準確度高、實時性強、受眾范圍廣等優勢,利用新媒體技術對傳統媒體發展滯后的局面做出改善。只有積極推進新舊媒體融合的快速發展,才能真正在全社會推動全媒體時代的到來。

猜你喜歡
傳播模式互聯網技術新聞傳播
微信公眾號崛起背后
網絡自制節目的傳播模式和發展趨勢
網絡時代大學生信仰教育問題探析
互聯網技術在廣播電視領域的應用與探究
手機銀行發展過程中的相關問題研究
當傳播遇上新技術,媒體人需怎樣的新聞堅守?
運用科技手段提升傳播力
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產學對接路徑重構
健康養生文化類電視節目傳播的模式和要素
基于在線教育的大數據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