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鏡記者與現場報道Vlog新聞的實踐策略

2023-07-26 21:11潘嫻
記者觀察·下旬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出鏡記者現場報道實踐探究

潘嫻

關鍵詞:出鏡記者;現場報道;Vlog新聞;實踐探究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媒體行業的不斷創新與應用,衍生出全新媒體平臺的同時,也促進了媒體深度融合的腳步。隨著越來越多新興媒體形式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心中傳統新聞嚴肅、刻板的印象,這些不同形式、不同載體的新聞形式深入百姓心中,讓百姓對于當前的時事新聞更加關注。尤其是隨著Vlog新聞形式的出現,更是將傳統媒體的“創新風”推向了高潮。Vlog新聞的形式最先是在我國重大新聞事件“兩會”的報道場景中進行嘗試的,首次推出就贏得了廣大人民的喜愛,為備大媒體指明了創新的方向,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進行現場報道Vlog新聞的創新改革。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國已經由過去傳統的紙媒時代進入移動媒體時代,傳統新聞形式與場景的適配性在不斷降低。只有不斷嘗試與優化現場報道Vlog新聞形式,才能實現與時代發展共進,贏得更多受眾的“青睞”。

現場報道Vlog新聞的背景介紹

Vlog是視頻博客的簡稱,視頻中的Vlogger主要將鏡頭對準自己及周邊,以第一人稱視角記錄分享生活,展示個人生活狀態,個性化特征明顯。隨著全媒體視野下新聞短視頻的創新融合發展,Vlog的視頻制作形式越來越被各大新聞媒體接受,并被廣泛用于具有情景式結構的新聞場景中。

Vlog新聞脫胎于短視頻,是短視頻在媒體傳播領域的創新性表達形式。它的流行源于民間,從一開始,就擁有與傳統視頻內容不同的文化底色與文化基因。不同于傳統電視媒體新聞報道通常具有的嚴肅、客觀的風格,Vlog新聞憑借超強的生活質感和個性張力在UGC視頻網站中興起。短視頻的創新與擴散,推動著視頻文化的“轉基因”,但短視頻無論如何創新,始終保持著生活化的本質和基調。當主流媒體遇上短視頻,主流媒體應思考如何在堅持媒體原有立場態度和宗旨的基礎上,摒棄簡單復制這種機械式的思維,站在普通觀看者的視角,為視頻注入更多生活化的元素。

現場報道Vlog新聞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

現場報道Vlog新聞在會議場景中的實踐應用

現場報道Vlog新聞形式最開始被引用在“兩會”以及一些時政會議之中,同樣也是目前各個新聞場景中最常用的一種新聞方式?,F場報道Vlog新聞形式與傳統的新聞報道相比,更加注重于現場新聞主持人的“第一視角”,將過去傳統新聞報道常用的“引入式和定點式”逐漸演變為目前現場報道Vlog新聞中的“全程式與行進式”。在實際的新聞采編過程中,現場新聞主持人更多地使用自拍桿完成采訪,利用手機自帶的剪輯軟件完成編輯,對于專業攝像工作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小,更加注重于新聞主持人個人IP的打造。

現場報道Vlog新聞在活動場景中的實踐應用

目前,在一些大型活動的開幕儀式、一些重點文藝演出活動以及一些重要的體育賽事活動中,也常常會用到現場報道Vlog新聞的形式。這種新型的Vlog形式相較于傳統的直播報道形式,往往會通過引人注目的風格完成現場的新聞報道。在新聞短視頻制作方面,Vlog新聞在內容呈現上更加豐富,能將觀眾代入到實際場景中去,讓觀眾沉浸式地體驗活動。因此,這對現場報道Vlog新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采編的過程中切忌“走馬觀花”,要根據實際場景,結合觀眾的實際需求,對內容重點進行有效的提煉,讓Vlog新聞更加具有代表性和個性。

現場報道Vlog新聞在突發場景中的實踐應用

在一些突發的自然災害救援以及社會上的一些突發事件方面,也經常會用到Vlog新聞的形式完成采編。相較于傳統的直播形式,現場報道Vlog新聞在突發場景方面會更加具備現場感覺,更加注重時效性,這對新聞主持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及時進行這些突發事件的重點信息采集,并且對其進行深度分析,然后再通過軟件進行剪輯發布。而且,在實際突發場景的采編過程中,現場報道Vlog新聞形式不會過于強調新聞的敘事邏輯,這點與傳統新聞直播形式大相徑庭,而是會跟隨現場新聞主持人的實際行動,隨機地進行新聞的呈現,為觀眾帶去不一樣的新聞體驗。

現場報道Vlog新聞的優勢

現場報道Vlog新聞具有全程式報道的優勢

現場報道Vlog新聞相較于傳統的新聞報道更加靈活,在實際場景的采編過程中,新聞主持人可以利用移動設備完成即刻拍攝、即刻發布,讓新聞的時效性得以最大程度地實現,而且在真實性方面更容易得到觀眾的認可。除此之外,現場報道Vlog還可以讓每一個場景都作為新聞場景,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例如:2021年全國兩會的新聞報道中,“新華社小姐姐的Vlog”以全程式報道的優勢贏得觀眾的青睞,在采編的過程中將準備參會的全過程都進行了報道,將“兩會”全貌展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現場報道Vlog新聞具有沉浸式敘事的優勢

現場報道Vlog新聞在報道的過程中一般采用的是“自拍”的形式,因此讓新媒報道的風格更加趨向于沉浸式敘事,顛覆了大眾對于傳統新聞報道的認知,完成了新聞場景的切換,讓媒體與大眾的距離更加接近。隨著近年來各種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事件頻發,我國許多的人大代表與普通的市民都可以是Vlog新聞的主角,他們通過“第—視角”將“第—現場”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讓新聞報道變得更加鮮活和有趣,激發了人民了解新聞的興趣。

現場報道Vlog新聞有擴大影響力的優勢

現場報道Vlog新聞相較于傳統新聞報道,對于個人IP形象的塑造會更加強烈,而且在內容上也能讓新聞主持人獨特鮮明的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些精彩、專業的原創視頻搭配上風格鮮明的新聞主持人,會讓新聞更加親民化,從而引發人們的情緒共鳴。而且現場報道Vlog新聞形式更加生動和直觀,更加符合現代觀眾的觀看習慣。除此之外,得益于Vlog新聞主持人專業的內容解讀、風趣幽默的表達方式以及落落大方的相貌外表,使其更受觀眾喜愛,并同時激發了觀眾自主轉發的積極眭,擴大了新聞傳播的效果。這些優質的Vlog新聞內容憑借著互聯網用戶的力量迅速“出圈”,成為當下互聯網平臺的熱門話題。

出鏡記者與現場報道vlog新聞的創新實踐路徑探究

轉變過去傳統的場景思維,創新傳播語態

對于新聞行業工作者來說,想要實現新聞報道的創新性改變,首先要轉變過去傳統的場景思維。出鏡記者在進行現場報道Vlog新聞的過程中,需要對“場景思維”進行創新,擺脫傳統媒體中對于“新聞現場”的固定化概念思維,結合當前實際的新聞場景,采用各種不同的Vlog報道方式。出鏡記者在采編時,需要對當前的新聞場景進行仔細地觀察,分析該場景的特點,然后對各個新聞場景進行合理地規劃,從而設計出符合觀眾需求的Vlog拍攝方案,從而保證現場報道Vlog新聞能夠做到言之有物,入畫皆美。

在對我國一些比較重要的時政新聞進行報道時,央視首先將Vlog新聞形式運用到時政新聞的報道中,創設出許多具有鮮明特色的Vlog新聞IP,如大國外交最前線Vlog、康輝的Vlog等。這些Vlog新聞的出鏡記者對一些隨訪的過程以及幕后的工作進行了Vlog的精彩記錄,并制作成3至5分鐘的短視頻呈現在觀眾面前,在這些精彩的Vlog紀錄中,一改過去時政新聞嚴肅的形象,很多工作人員都將真實的一面表現了出來,讓時政新聞在Vlog新聞報道的形式下,更加溫馨和鮮活。在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成立了《兩會你我他》的欄目組,在新聞報道期間,出鏡記者王冰冰用Vlog記錄下了在基層的每時每刻,圍繞著大眾非常關心的熱門話題,如:醫療、就業創業、健身以及各個社區的實際治理方案等進行報道,贏得觀眾的青睞。在這種重要會議和熱門話題的雙重場景疊加下,出鏡記者通過現場報道Vlog新聞的形式,讓語言顯得更加樸實無華、風格也更加清新自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現場報道Vlog新聞并不是萬能的,需要結合實際的新聞場景進行靈活運用,而不是強行地進行與“場景”的嫁接,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出鏡記者一定要對新聞場景進行及時分析,對該場景的特點做到心中有數,從而使做出來的Vlog新聞報道內容深得人心,而不是“照貓畫虎”,讓形式束縛了內容。例如:在一些深度報道中,對于專業性的要求就相對較高,因此,在主題呈現的方面要做到全面和客觀,此時如果出鏡記者還是一味地采用現場報道Vlog新聞的形式,不僅難以將專業度展現出來,而且還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加強對于出鏡記者的IP打造,提高品牌影響力

在進行現場報道Vlog新聞的創新改革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強出鏡記者的IP打造。相較于普通居民來說,專業的出鏡記者在主持能力和表達能力上更勝一籌,因此,媒體可以對Vlog新聞團隊進行不斷培育和細分,從而讓Vlog新聞團隊中的出鏡人員IP定位更加準確、策劃方面更加的精細,從而能夠在不同新聞場景,不同新聞領域都能實現新的突破。在實際的出鏡記者IP,打造過程中,需要進行提前的調研和分析,了解每一位出鏡記者的興趣愛好、主持風格、優勢特長以及表達能力等,然后根據這些出鏡記者的實際擅長方向匹配不同的新聞領域,使之更容易完成自身角色IP的打造,最終讓Vlog新聞內容更加出色和精彩。除此之外,媒體還需要給予這些出鏡記者一定的幫助,激發他們的創造活力,讓現場報道Vlog新聞更加的具有魅力。例如:在宿遷市的Vlog新聞主持人凌子,廣電總臺對其興趣和能力進行了充分調研,然后將其所擅長的時政新聞Vlog與之相匹配,最終打造出了宿遷市現象級的《凌子Vlog》IP,讓出鏡記者凌子的工作熱情更加高漲,創造出了很多原創的精品內容,其所負責的欄目在2020年被評為江蘇省網絡視聽新媒體“十佳”欄目。

與此同時,現場報道Vlog新聞不僅僅要在內容上不斷深耕,還需要不斷加強出鏡記者的場景運營能力。出鏡記者在采編之余還需要不斷與“粉絲”進行及時互動和交流,讓出鏡記者IP的粉絲生態更加穩固。出鏡記者通過良好的互動,加強粉絲的粘性,使其更加有助于內容的傳播。例如:對于一些知識科普類的現場報道Vlog新聞,出鏡記者可以在線上與粉絲進行積極的互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開展線下活動,開展用戶社群運營,從而讓出鏡記者IP的社會影響力能夠實現進一步的加強,進而促進Vlog欄目品牌的塑造。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新聞報道必須轉變過去傳統的理念,在內容、形式、載體和方式上不斷創新與優化。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媒體之間也實現了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之下,現場報道Vlog新聞的形式也逐漸成熟。未來,出鏡記者對于Vlog新聞的創作經驗將越來越豐富,方式也會越來越多樣化,輔以互聯網技術、AI技術等科技手段,現場報道Vlog新聞形式將會在不同的新聞場景中持續綻放異彩。注意在現場報道Vlog新聞中需要認清其本質仍舊是新聞,避免出現同質化、碎片化、套路化等問題,真正實現促進新聞傳遞、加強輿論引導這—核心要素。在實際改革過程中,可以通過轉變過去傳統的場景思維、對傳播語態進行創新、加強對于出鏡記者的IP打造、提高品牌影響力等方法,讓現場報道Vlog新聞得到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猜你喜歡
出鏡記者現場報道實踐探究
廣播新聞現場報道的優勢和發展趨勢
淺談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臺出鏡記者如何做好新聞報道
探究式科學活動的組織策略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與傳統文化結合的實踐探究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
電視民生新聞現場報道初探
突發事件現場報道出鏡記者的報道技巧
記者在突發事件中如何做好現場報道
現場報道的用聲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