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事熱點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及學生價值觀培養探析

2023-07-26 01:53黃紫宣
高考·上 2023年3期
關鍵詞:時事熱點高中政治

黃紫宣

摘 要:高中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處于形成期,這一時期學生思想活躍,易受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面對課本教學的內容與社會發展實際的差異,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困惑,無法用課本中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事熱點是高中生參與社會、充分表達意見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高中政治學科在學生價值觀培養上的優勢,通過時事熱點與政治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學會從唯物史觀角度看待問題,幫助學生正確對待社會熱點和話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時事熱點;高中政治;學生價值觀;教學應用與培養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課程。本課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等基本觀點為指導,以社會主義五大文明建設常識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結合與自身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實際,去探究學習,參與社會生活實踐,領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提高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育核心素養,樹立正確價值觀。時事熱點是現代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高中生了解社會的重要介質,在教學中開展時事熱點應用研究可以有效塑造學生價值觀,使其學會用正確的價值觀分析和看待社會熱點內容。

一、時事熱點在高中政治教學應用的必要性

(一)符合以生活為基礎,以知識為支撐的教學理念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理念之一。時事熱點在高中政治教學的應用符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標,符合以生活為基礎、以知識為支撐的教學理念[1]。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將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幫助學生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生活為基礎是指高中生已經廣泛參與社會生活,對參與社會有著自己的想法而且愿意參與到社會生活當中,如一些時事熱點出現以后,學生會通過網絡等渠道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也會通過網絡獲取社會對時事熱點話題的看法和評價,從而產生思想上的交流,這些交流是以學生生活經驗、學習經驗為基礎的;以知識為支撐是指學生在參與時事熱點話題時如果只是簡單地情緒發泄或者不顧及事實而直接發言,這種行為是沒有知識性可言的,也不符合高中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因此,時事熱點話題的教學強調了知識的應用,注重挖掘時事熱點話題中的知識內容,強調學生表達意見的知識目標,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要求。

(二)符合高中政治教學開放性和實踐性要求

高中政治教學的課程目標就是要引導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中的知識應用,學會理性思考,培育核心素養[2]。從目標來看,高中政治教學中堅持開放性和實踐性原則,是達成課程目標的必然選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時事熱點的內容,通過時事熱點分析社會發展的方向和內容,在開放性和實踐性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覺抵制錯誤社會思潮的影響,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F實中,高中生對社會熱點話題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充滿個性,甚至看問題較為偏激,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但較為短視、情緒化較重,容易受各種思想的影響,這些影響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負面的,有的甚至披著合法的外衣傳播落后腐朽思想;在這種開放性與實踐性教學環境中需要教師進一步地做好引導,不回避時事熱點,甚至直視社會的負面事件,讓學生明辨是非,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時事熱點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與學生價值觀培養策略

(一)時事熱點在高中政治教學的應用

1.引入時政熱點話題,激發學生興趣

高中政治教學涉及政治名詞或者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時都需要一定的例子進行佐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助力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掌握。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及時有效地將時政熱點話題導入課堂,將理論知識、政治名詞與社會熱點話題結合在一起講述,幫助學生分析熱點話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看待問題,加深對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理解,培養愛國愛家情懷。

以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為例,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時政熱點話題與課本中的內容進行整合,實現熱點話題佐證課堂內容、用課堂內容分析熱點話題的效果。如2022年10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公開發布了《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以下簡稱《鼓勵目錄》)?!豆膭钅夸洝吠瞥鲆院笠l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的觀點認為社會主義國家不應該鼓勵外商進入,有的則認為這次開放的目錄危及了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每種解讀都有一定的依據,因此商務部特意召開了答記者問會,詳細介紹了商務部對于落實新版《鼓勵目錄》的工作考慮?;谶@一社會熱點話題,教師可以用課本內容進行佐證,首先分析外商投資屬于哪一種經濟形式。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可以得出外商投資經濟屬于非公有制經濟。其次分析我國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態度是什么,是支持還是反對呢?根據課本內容可以知曉“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不是互相排斥、互相抵消的,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發展”。通過外商投資與課本內容相結合的方式,在分析的過程中讓學生對外商投資的社會熱點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從社會發展、經濟定位等多角度進行分析并強化學生對課本中關于非公有制經濟內容的理解。最后,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單一的熱點話題進行拓展,即進一步搜集材料,談一談為什么要堅持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整理的目標包括黨的十五大到黨的二十大以來,歷屆會議關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描述,通過內容分析的方式,提升學生對社會熱點內容的理解和知識能力的拓展??傊?,高中政治課本中的一些內容理論性強,需要一定的社會話題佐證,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進行知識性的滲透,輔導學生完成課堂學習目標。

2.開展時事熱點專題討論,構建學生知識體系

開展時事熱點專題討論對學生的發展非常重要,是構建學生知識體系的有效方式。近些年高考政治也注重學生對時事政治的分析,強調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看待問題,而不是從單一、片面的角度看問題,而通過時事熱點專題討論的方式可以有效錘煉學生調動、運用、遷移所學課本知識的能力,在討論中發現知識的缺漏點和能力的不足點,再通過復習、整理、歸納、記憶、鞏固,使學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3]。

時事熱點的專題討論,對構建學生知識體系起著積極的作用。根據教學進度和課堂教學情況,教師可以適當遴選一節為時事熱點討論課,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對所學知識內容進行串聯和整理。如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有關國際關系知識的教學中,可以引入這樣的時事熱點問題:請應用所學的高中政治課本知識,對俄烏沖突時事熱點進行討論,要求分別從俄羅斯、烏克蘭角度讓同學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討論的過程中,有同學認為烏克蘭加入北約是自己的事情,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嚴重損害了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有同學認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慮和消除納粹勢力對人類的威脅,尤其是對俄羅斯族人的威脅。在學生發表看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俄羅斯為什么要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在討論中,學生逐漸對以上話題形成了一些共識,分組討論得出以下理由:一是北約東擴問題。烏克蘭極力想加入北約,使北約繼續東擴,讓北約進攻性武器搬到俄羅斯家門口;二是烏克蘭東部問題,烏對東部俄羅斯族人進行排擠和清洗;三是能源問題即北溪二號。北溪二號建成投入使用,烏克蘭損失每年幾十億的過境費,烏克蘭強烈反對。四是美國片面夸大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威脅,恐嚇烏克蘭。五是美國推動北約向俄抵近布署,不斷壓縮俄羅斯的戰略安全空間,使得局勢不斷惡化。在弄清俄烏沖突原因后,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要如何結束俄烏沖突。學生紛紛利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的相關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看法,如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切實保障;各國的合理安全利益和關切都應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反對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脅等。通過討論,讓學生構建起國際關系知識體系內容。由此可見,在時事熱點的專題討論時,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會融入自己的思考,會將熱點話題從不同角度分析,用更多的政治理論內容進行解析,這也是近些年高考政治題的考試方向,有利于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時事熱點時效,及時開展思政教育

注重時事熱點實效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和社會時事熱點的時效性,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進行時事熱點的教學。具體來說,一些時事熱點發生以后會對高中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果教師放任不管或者認為時事熱點內容與所教知識不匹配而不進行指導顯然不符合政治學科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堅持及時性原則,實現時事熱點政治教育的有效落實[4]。

時事熱點具有時效性,一些社會熱點話題需要政治教師及時地引導而不需要考慮是否與現有教學內容相匹配。如黨的二十大召開以后,電視、網絡、報紙、時事手冊等都對黨的二十大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解讀,基于高考的需要以及學生的成長需求,教師應及時專門開展關于黨的二十大的宣傳教育工作。一方面在課上,教師可以進行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專題解讀,主要抓住與學生或教材內容相關的方面進行介紹,首先教師可以整理出關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原文內容,讓學生從原文中了解黨的大政方針;其次,每一個內容都要與課本中的內容結合在一起,如依法治國主要是在必修三的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中講述,通過黨的二十大精神與教材內容整合的方式讓學生學會用所學知識去分析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豐富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最后,教師要做好“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教學指導,鼓勵學生將自己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提煉出來,與教師一起共同討論,在師生互相討論的過程中豐富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認知。另一方面在課下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政治學習任務,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黨的二十大報告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治國方略的增加內容和表述的變化,對比兩個報道的內容并分析產生變化的原因。此外可根據學校的統一安排,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與學生一起圍繞黨的二十大的內容進行廣泛的學習,可以組織學生采訪相關行業的人員,了解這些行業人員對黨的二十大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豐富黨的二十大的知識內容??傊?,時事熱點通常會有時效性,因此面對一些對學生生活、學習有明顯影響的時事熱點話題,高中思政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及時做好時事熱點分析工作,引導學生從政治學科角度分析問題、看待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體現思想政治課堂的教育優勢。

(二)時事熱點在學生價值觀培養中的應用

1.鼓勵提出時事熱點,解決學生學習疑問

時事熱點的提出不能總是以教師為主,而是應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思想,鼓勵學生提出時事熱點,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上關注的疑問[5]。如可以開展課前3分鐘時事播報,讓學生輪流提出時事熱點,同時對時事熱點問題進行分析評價。鼓勵提出時事熱點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在社會生活中,學生對時事熱點的看法、想法會有差異,對不同時事熱點的處理能力也是有差異的,因此在時事播報過程中,教師要緊抓學生疑問及認識偏差,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高中生通過網絡等渠道已經廣泛參與到社會生活當中并有著自己的疑問,有的學生甚至在社會熱點話題中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但情緒化較為嚴重,因此,高中政治教師要及時地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進行解決,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如學生在學習必修三《人民當家作主》章節時產生了疑問,提出“既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我是人民,為什么選舉時沒有人通知我呢?”有的學生也提出了“為什么不能和國外一樣,采用一人一票制度而是采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呢”“我已經18歲了,為什么不能成為人大代表?”學生的疑問有很多,這些都體現出學生基于學習內容和社會熱點話題(選舉)而產生的問題?;趯W生實際,教師要及時根據時事熱點話題進行詳細說明,首先說明人大代表的選舉過程,以每年召開的兩會為例,說明每一位人大代表是如何產生的,包括選舉的過程等,通過選舉過程讓學生了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真實含義,從而解決學生對人大代表的選舉疑問;其次教師可以以學校人大代表為例,提出學校推選校長為人大代表,學生對國家發展、社會發展、學校發展有意見時可以直接與校長溝通,也可以與所在社區、所在地區的人大代表進行溝通,全面了解“代表聯絡機制”,明確人大代表來自人民,肩負人民重托,接受人民監督;最后針對學生提出的其他問題也要給出專業性的回答,如“為什么不能和國外一樣,一人一票選舉,已經十八歲為什么不能當代表?”這些都需要教師用政治智慧進行合理的解答,而不能以“才十八歲當什么代表”等言論進行搪塞。十八周歲就已經有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可以參加學校和戶口所在地的選舉,但選舉需要尊重選舉的法律、法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人民代表的選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政治生活。事實上,一些學生也愿意參與到人大代表的選舉當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出謀劃策,從政治角度給予更多的支持。至于“為什么不能和國外一樣,一人一票選舉”,教師要從國情、制度建設等角度進行詳細說明,既要有理論上的依據也要有事實說明,豐富學生對選舉的認識??傊?,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對社會熱點話題有疑問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要及時給予學生有效的回答,實現答疑解惑的目標,體現高中政治教學的價值同時也塑造學生正確價值觀,避免學生被錯誤社會思潮所影響。

2.開展時事熱點分析,滲透正確的價值觀

開展時事熱點問題分析,滲透正確的價值觀,彰顯時事熱點價值。高中生在思想上并不成熟,在處理問題時容易出現“一根筋”現象,即“非黑即白”,因此很容易受到錯誤社會思想的影響、挑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時事熱點分析可以分階段地滲透正確價值觀,明確哪些方面易使學生的思想出現問題并進行正確引導,同時與學生圍繞價值觀的內容討論、交流[6]。

以校園霸凌為例,每每發生校園霸凌都會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學生對此深惡痛絕。但在如何解決校園霸凌方面,很多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學校應該承擔責任,學校教育存在缺陷和不足”,甚至有的學生受到了錯誤思潮的影響,產生了“國外就沒有霸凌,中國不如外國”等錯誤思想,這說明學生的價值觀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開展時事熱點分析可以有效滲透正確的價值觀,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教師可以讓學生一事一議,分析校園霸凌社會熱點問題產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和處理方案,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其次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進行辯證分析,主要是指在分析過程中鼓勵學生分析每一個校園霸凌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在分析的過程積累經驗,從而幫助學生正確分析霸凌而不是一味地將校園霸凌的責任歸咎于學校,認識到校園霸凌既有學校責任也有學生、家庭、社會的責任。最后認識到校園霸凌會在社會發展中解決,雖然目前已經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但這些政策從提出到落實需要一個過程,社會發展、人們認識都需要一個過程,先有量變才能引起質變,通過學習讓學生正確看待校園霸凌,從而逐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傊?,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不是簡單地說教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在時事熱點的分析過程中,逐步進行滲透和解決,最終實現價值觀的培養。

3.開展時事熱點辯論,提升學生思辨能力

開展時事熱點辯論,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是教師教學必須要考慮的實際問題[7]。學生在時事熱點分析的過程中會有多種想法,與其他學生探討會有差異性,甚至對教師的分析結果不認同,因此開展時事熱點辯論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幫助學生思想成長,在分辨過程中塑造正確價值觀。

時事熱點的辯論非常必要,真理越辯越明。以國家最近提出的“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例,社會上有很多的言論,有的人提出國內大循環就是要搞封閉,有的則提出國內國際雙循環不符合改革開放的要求,這些言論在學生群體中也會產生不同的觀點和看法?;趯W生的學習情況、思想認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時事熱點的辯論工作,辯論分成支持國內大循環和不支持國內大循環兩部分,以改革開放為核心議題,在討論過程中進行政治學科分析。在辯論過程中,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在討論過程中既要有事實依據也要有理論依據,每一種辯論都要融入學生自己的理解,必要時教師也需要對某些學生的過激言論予以調整。通過辯論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到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了解改革開放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通過辯論,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辯論中學生從政治理論角度分析了時事熱點的內容,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此外,在辯論過程中還要融入國際環境變化、我國發展優勢等內容,讓學生從政治、經濟等多角度正確理解“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核心內容,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自己的歷史責任感,感受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

結束語

時事熱點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符合政治課堂教學的特點,也符合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根據教學設計靈活進行時事熱點的分析,將課程教學與時事熱點有機結合起來。另外,時事熱點必然帶有明顯的價值觀,教師要從時事熱點中提煉出正確價值觀的內容,幫助學生從政治學科角度正確看待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分析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對時事熱點的了解,形成正確認識。

參考文獻

[1]孫庭梅.運用時事熱點提升高中政治教學效率的有效性分析[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2(8):9-10.

[2]李維福.法治意識融入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2(24):135-138.

[3]吳曉東.淺談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使用時事熱點[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2(3):59-60.

[4]陳建龍.融入時事熱點信息,開展高中政治有效教學[J].求知導刊,2022(7):83-85.

[5]吳雪艷.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9):5-6.

[6]張東敏.巧用時事熱點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J].安徽教育科研,2021(15):45-46.

[7]徐昊.為綜合能力提升找捷徑:試論高中政治教學中時事熱點的運用[J].高考,2019(17):126.

猜你喜歡
時事熱點高中政治
時事熱點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淺談時事熱點在政治教學中的滲透
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淺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簡約課堂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多媒體手段的有效應用
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錯題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動教學有效應用研究
探究時事熱點有效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與時事相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