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優化策略分析

2023-07-26 03:46胡陽
高考·下 2023年2期
關鍵詞:策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高中

胡陽

摘 要:高中階段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和前途,且該階段學習壓力大、成長困惑多。所以,高中生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如果不對這些心理問題進行及時解決,將會出現各種心理不健康的情況,導致其成長與發展受到影響。文章先分析高中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成因,然后從班主任與學校的角度探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策略。希望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高中生能夠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發展與成長。

關鍵詞: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一個人的健康分為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高中階段開展陽光體育、每天運動一小時等活動能夠幫助學生保持身體健康。但是,高中生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每年學校都出現一些事故,有些就是由于學生的心理不健康造成的。但在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中,包括班主任在內的部分教師未能格外重視、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對一些學習習慣、行為習慣不佳的學生多是批評與指責,教師總是認為他們不夠上進,不夠進取,因而不能從心理角度、學生成才和發展等角度去理解、安撫和引導學生。那些本來自我認識不到位、心情壓抑的學生感到委屈,又沒有合適排解方式的學生就極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成長和發展[1]。

筆者擔任了多年高中班主任,現在做年級德育工作,接觸過較多心理不夠健康的學生,也認識到加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開出適當疏導良方的必要。下面,筆者結合高中德育工作,對高中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高中生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20%—30%的家庭中存在心理和精神問題,其中大多數是兒童和青少

年[2]。這個比例還是比較大的,某種程度上說明我們高中階段有較多的學生心理不夠健康,存在心理健康問題。那么,學生的心理不夠健康又是怎樣造成的呢?

(一)高中生自身因素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是他們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能對自己的家庭情況、成長環境、學習能力和態度等有客觀的、清醒的認識。但是,有的學生不能夠正確認識自我。例如,部分以抓成績出名的初中,出成績的原因是瘋狂壓榨學生的時間和精力,而初中階段學習的內容相對較少、內容也較簡單,反復練習是容易提高文化課成績的。但是,這些學生進入高中后明顯不適應,一方面是高中更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功課多且難。這樣的學生學習感覺吃力、成績下滑,漸漸失去學好的信心,對自己的成長和學習認識不準,容易心理失衡。如果他們不能及時走出暫時退步的影響,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二)學校環境因素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尤其高中教育備受關注,畢竟高考能夠改變人的命運。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最苦最累的時期。如果學校、教師一味只重視成績,再加上課業負擔重,無形中給學生造成人為的緊張和壓力。那么,學生更感覺到學習的無趣。就有些高中而言,一周只放半天假,還天天都上晚自習,從早到晚都讓學生處在不自由的狀態,還要求“入室即靜”“領抬頭”等,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梢哉f,基本上每個高中生都在努力,有些學生很想提高成績,也努力了,但是在激烈的競爭中沒有顯著提升;而教師卻不能理解,不能客觀、理性地對這些學生進行評價。于是,一些學生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對自己、對學習,甚至對生活產生困惑,久而久之,心理失衡加重,最終心理出了問題。

(三)家庭環境因素

現在社會,家庭問題比較多,不少家庭有著不和諧的氛圍。對某校高二年級進行調查,結果是900名學生中有近200名是生活在離異家庭之中的,還有一些家庭父母關系比較緊張。父母的不和睦,家庭缺少溫暖,使得孩子的心理壓力過大。而父母的矛盾、家庭的暴力、父母的情感等因素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的性格品質、健全人格的培養都起到很壞的影響,他們缺乏安全感,甚至想通過自私反叛、不服管教等行為來吸引家長、教師的關心與關愛,如事與愿違,他們的心理就容易出問題。當然,一些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容易讓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有的家庭一味寵愛和庇護,孩子容易出現驕縱、自私、專橫等性格,承受不起挫折。有些家長對孩子要求過分嚴厲,動輒批評斥責,孩子性格懦弱,長期壓抑,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另外,人際交往、青春情感等也是造成高中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原因。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家庭之間不能夠相互理解信任也能造成學生心理不健康。高中生處于朦朧的“愛戀”期,性教育、正確的戀愛觀教育等缺失,也可能讓一些學生迷失自我,出現心理問題。

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教育部2012年就發布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明確了要求,給出了指導建議。就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首先,要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樹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其次,涉及學習策略、人際關系、意志品質、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等多個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使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解決,也可以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意識,更可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自我調節方法,確保其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與

發展[3]。

就高中生的成長與發展而言,學習壓力大,情緒管理能力差、自我調節能力相對較弱等因素,導致學生比較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作為學校德育工作和學生身心健康主要教育者的班主任,需要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起來,確保學生可以在高度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有良好的自我意識,掌握正確的情緒管理方法,避免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當然,學校作為育人機構,德育部門和領導也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活動。

當然,高中階段涉及很多科目,作業也很多,所以學生要學習的知識相對繁雜。如果學生的心理不健康,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出現思慮過度、心神不寧、長時間不能集中精力等問題,導致精神與性格受到影響,從而對其發展、綜合水平的提升造成制約。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對學生的心理進行調整,使其能夠更好地對待學習和生活。

三、開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隨著學生心理問題普遍化,學校普遍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首先,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學校德育部門、班主任需要嚴格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在長時間的實踐中發現,只有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相關內容有深入感知體驗,才可以樹立正確意識及觀念,發現并改正不足。開展心理健康教學時,可在與學生互動中了解學生的困惑及情緒上的問題,再通過巧妙引導,使學生快速有效地解決自己的問題,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推動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受教育的權利與義務。具體而言,班主任在開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時,應引導學生參與其中,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能夠產生一定的參與欲望。在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后,班主任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觀察,并給予相應指導及鼓勵,不能因為某個學生的成績或者性格就隨便定義學生,應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

最后,平等交流是實現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開展的有效路徑,是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成長與發展的前提。具體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要創造良好的環境及營造輕松的氛圍,使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主動咨詢自己遇到的各種問題。在學生提出問題后,班主任、心理輔導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的問題能夠得以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教師可以與學生打成一片,從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四、高中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化策略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和管理者,負責一個班級學生的學業發展與健康成長。班主任和學生接觸時間較多,對每個學生的性格、品質、學習情況、人際交往以及家庭情況等都比較了解。同時,也有義務和責任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狀態,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與對癥教育。

(一)形成正確認知,正確定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是否正確將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效果造成直接影響,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間接影響。所以,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需確保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

首先,班主任需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一種以學生的發展為基礎的教育活動,涉及四個觀念,即可持續發展觀念、全面發展觀念、團體發展觀念、潛能開發觀念,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這些觀念皆具有發展性特點,所以,班主任需要將相關手段利用起來,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各種活動。

其次,班主任需要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將新穎的教育理念利用起來。通過師生關系的有效構建,使學生敢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并且以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予以支持和幫助,確保學生能夠及時調節自己的情緒、觀念,為更好地成長與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最后,班主任需明確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教育活動不同,具有較強的特殊性。比如,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評價都需要將學生當作主體,然后采用科學可行的手段預防、干預學生的心理問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得到發展。而且,教學方法也是多樣的。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班主任會將游戲法和角色扮演法利用起來,而不是直接講授。因此,只有正確認知、正確定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才可以落到實處,學生才能夠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二)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培養成全方面發展的人才,已經成為教學目標,而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形成了自我認知,很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所以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陷入思維誤區,從而產生一些心理問題。班主任應當將心理健康講座活動開展起來,使學生通過講座活動得到相應引導,并將其壓力有效緩解,使其能夠全方位地成長與發展。

高中生大多具有情緒起伏大、很容易受多方面壓力影響的特點,所以,在開展講座活動之前,班主任需要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進行了解,確保全體學生都能被考慮到,并且通過有針對性的講座活動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觀念、意識,幫助學生分解壓力。在開展講座活動時,班主任需要遵循深入淺出的原則,確保學生能夠理解班主任在講什么,并且掌握一些科學合理的宣泄壓力、傾訴壓力的方法,學生能夠將這些方法利用起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從而為其健康快樂成長與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在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活動時,班主任將引導作用發揮出來,可以使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及研究,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和

觀念。

(三)融入日常實際生活,推動師生平等交流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應當與實際生活接軌。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內容較為深奧、難懂,如果對相關知識進行直接講解,學生很有可能會出現不容易理解的情況,導致其產生誤解,使心理問題影響到學生的健康發展。所以,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將生活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整合重視起來。

首先,班主任需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教育不同,具有較強的適配性,需要與各種各樣的活動相結合。由于學生往往認為自己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所以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班主任需要將生活實際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參與各項活動的過程中產生一定的觀念、意識,從而為其更好地成長與發展提供保障。

其次,班主任需要選擇一些與學生的生活和學業有關的話題,盡可能是學生感興趣的,因為只有學生真正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各項活動的開展才有意義。在開展活動時,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要給予學生一定時間,讓其表達自己的看法、觀念,幫助學生全面地看待問題。在平等交流溝通中,學生可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樹立正確觀念,從而走出心理誤區。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與日常實際生活的有機結合,可以使學生更多地對知識進行研究及分析,愿意說出自己的問題,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四)善于發現學生問題,做到具有針對性的教育

每個學生的心理問題是不一樣的,只有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才有意義。所以,班主任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觀察,做到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采用針對性手段予以指導、鼓勵,確保學生的心理壓力得到減緩,心理問題得到解決。

比如,當發現某個學生存在不愿意與他人交流溝通的情況時,班主任可以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為什么不愿意與他人交流溝通的原因,然后通過心理暗示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走出困境,逐漸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從而緩解心理壓力。同時,在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時,班主任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空間,使其能夠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舒緩自己的心情,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更好地面對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有著較強的適配性,可以滲透于各個科目的教學中,所以,班主任需要與其他科目的教師取得聯系,使其能夠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中的重要意義,挖掘各科的內容,在教學中巧妙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班主任還可以與學生的家長取得聯系,使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狀況進行觀察,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使學生能夠得到成長與發展。如此,只要找到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采取針對性的手段,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研究及分析,如此可以緩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五、學校德育部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化策略

班主任是班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人和開展者,但就學校而言,德育部門要為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給予支持和幫助,要有所作為。

(一)組建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隊伍的構建。一般來說,一個學校、一個年級在班級教師配置的時候首先要確定的是班主任,而師德和學生德育工作能力是衡量班主任的重要標準。此外,還需要將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組建重視起來,以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落到實處,使高中生的心理問題可以得到解決。具體而言,學??梢园l揮引導作用,通過定期開展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討活動,讓班主任樹立正確意識及觀念,掌握一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通過一定的學習活動,建立首席班主任制度、建立班主任師徒結對制度等,以便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不斷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學校需要引導教師進行互相監督,使其能夠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多樣化開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多樣化教學方法應運而生,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帶來了新的可能。在開展心理健康課程時,教師需要樹立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的意識及觀念,通過適合方式的應用,確保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落到實處,確保學生能夠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緩解自己的壓力和焦慮情緒。首先,教師可以將游戲教學法利用起來。因為大多數學生喜歡玩游戲,以游戲的方式呈現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使其心理能夠處于健康狀態。教師可以開展的游戲活動有:請你跟我這樣做、你畫我猜。在游戲活動中,學生可以快速跟集體周圍的人熟悉起來,可以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會更好。此外,教師需要將多樣化教育形式利用起來,因為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可以使學生全面地、可持續地成長與發展,還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掌握相關技能。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一些正能量的電影,讓學生在觀看電影的同時獲得一定的感知和體驗,使學生能夠對堅持和努力、意志力和正能量進行深入探討,做到將一些積極的因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開設心理咨詢室,提供疏導服務

心理咨詢室是主要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及健康服務的場所。在構建心理咨詢室時,學校需要將環境營造重視起來,確保學生愿意參與到心理咨詢的過程中,使其心理能夠處于健康狀態。而且,為了發揮心理咨詢師的教育價值,班主任應當建立科學可行的健康檔案,對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情況、生活經驗進行深入了解,從中掌握學生存在怎樣的問題,采用針對性手段予以指導及引領,確保學生能夠得到健康的成長與發展。特別要指出的是,班主任需要做好心理檔案的保密工作,確保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被他人偷窺,并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提供保障。同時,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咨詢觀念,使學生愿意參與心理健康活動,使得咨詢室的軟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比如班主任可以將廣播室利用起來,通過定期宣傳心理咨詢、講解心理咨詢,使學生能夠認可心理教育,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心理咨詢中。也就是說,通過構建心理咨詢室,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心理咨詢的過程中,讓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有效

解決。

結束語

總之,在高中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成長等方面的壓力與困惑,學校、班主任和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教育與疏導,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使他們能夠健康地成長與

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園園.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開展的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36):143-144.

[2]余巧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與生涯教育融合的有效探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27):22-24.

[3]鄭冬丹.高中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改進策略研究[D].南昌:東華理工大學,2021.

猜你喜歡
策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高中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服裝電子商務發展淺析
完善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的策略分析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政治課中的分層導學探討
理順高中政治課堂問題教學流程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大學生心理問題應對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