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路徑研究

2023-07-26 10:58張斌
高考·下 2023年2期
關鍵詞:高中高效課堂生物

張斌

摘 要:在學習壓力加重的情況下,高中教學工作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必須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這也是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然需要。高效教學模式,是依據生物學科高中教學階段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探索科學的策略、恰當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使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認知、合作、創新、實踐等方面的能力。文章以高中生物教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構建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性,總結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結合教學經驗,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為高中生物教師提供參考,加速推進高效生物課堂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高中階段的每一分每一秒,對于學生的復習備考都是非常重要,高中教學難度有所增大,學生的學習熱情減退,教學參與度降低,學習成績退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高效課堂是指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將生物知識高效、高質地傳授給學生,并通過師生交流與配合,確保學生能夠真正掌握,確保教學質量達到一定的水平。大量教學實踐研究顯示,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兩個最為重要的要素,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理解、運用、探究的能力,打造高效生物課堂[1]。同時,生物是一門實驗性課程,實驗可以讓學生親自觀察、探究生命活動規律,認知學生未曾涉及的領域,豐富學生的生物思維,拓寬學生認知視野。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深挖教材,創新性地設計實驗過程,提升學生的生物素養。

一、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重要性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與當前階段我國高中生物教學的發展需要相符。第一,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行,高中生物教學需與時俱進,不斷改進,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滿足當下教育的需要[2]。而落實高效課堂模式,能夠有效滿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需要。第二,在高中階段,生物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傳授生物知識,學生的學習壓力倍增,需要同時學習、接收來自不同學科的知識。因此,為了保證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競爭力,教師需構建高效課堂,以滿足高中生物教學、學習的需要。第三,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不少的問題,如學生的主動參與度不高、教學形式陳舊、師生缺乏互動等,迫切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而構建高效課堂模式,則能夠對教學進行優化,有利于解決上述問題。

二、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設計更新不及時

教師在教授新課、新知識點前,需要對相應的教學內容展開設計,如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制訂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案,提高課堂效率。但目前部分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過分依賴現成的網絡資源,套用教學模板,盲目照搬照抄,或者長期沿用自己以往設計的教學方案,未能及時更新,導致教學內容未能與時俱進,無法滿足新課改下的教學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教學目標的實效性便得不到保證,課堂教學顯得死板、沉悶。

(二)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較小學、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高中生對于能力方面的提升需要更為迫切,學生不僅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生物知識,還需要不斷提升自主學習、實踐探究能力,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但是,部分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未能真正理解到“學生主體”的內涵,在課堂教學中,過分關注知識點的講解與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缺乏與教師互動和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學生的學習行為顯得較為被動,只能機械地聽講、記筆記,在學習過程中其主體作用難以發揮,對知識的學習欲望不高,課上需要教師的時刻督促,需要布置課后作業并及時檢查,缺少獨立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學生對教師的高度依賴限制了其思維和能力的發展,學生的興趣得不到激發,知識整合能力也得不到提升,無法高效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現代化教學設備運用頻率低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更多高質、高效的信息傳遞工具不斷被普及,多媒體、投影設備等在教學工作中的運用也更加廣泛。生物學科知識的來源廣泛,較傳統教學工具而言,借助現代化教學的網絡交互功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師生互動頻率,有利于幫助教師構建高效課堂[3]。但是,對于部分教師而言,由于其缺乏現代化教學設備應用意識,操作信息設備的能力較差,導致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現代化教學設備的運用頻率較低,信息設備逐漸淪為展示課本的工具,在情境創設、知識拓展方面的作用未能全面發揮。尤其是資歷深的老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接受能力與學習能力均較差,使用粉筆、黑板和教材便完成了教學工作,其他輔助教學工具也主要為PPT等?,F代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使用率較低,未能實現“電化教學”。陳舊教學手段與網絡時代的青年特征嚴重不符,缺乏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學生學習興趣低。同時,受到現代化教學設備運用的限制,海量的信息資源被閑置,未能得到合理配置,這是對教學資源的一種嚴重浪費。

(四)重知識傳授,輕課后評價

部分高中生物教師在講授完知識點后,常常讓學生在課堂上自行消化知識,未能進行課后評價,更不用說構建有效、科學的評價機制。部分教師雖然設置了相應的課后評價反思環節,但主要以教師評價為主,完全站在教師的視角評價教學效果,導致課后評價的效果不如人意。在單一的教學評價模式中,教師無法全面掌握學生的學情,存在的問題無法被及時發現,導致同一教學問題反復出現。長此以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問題勢必會給教師、學生都帶來不小的影響。

(五)生物實驗未落到實處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材中編訂了許多具有價值的生物實驗,通過實驗操作,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觀察到實驗過程中的現象,理解現象產生的原理。同時,借助生物實驗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但在教學任務緊張的情況下,不少高中生物教師出于節約教學時間的目的,過度運用互聯網教學,常常以播放生物實驗視頻的方式代替實驗教學。學生難以體會到實驗操作的過程,無法發現、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以致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路徑

(一)重視課程導入,優化教學設計

高效學習的課堂,教師應當做什么、如何做,是廣大高中生物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之一。教學目標的確立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發生的前提,能夠使教師根據教學材料,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進而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提升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充分融入新課改思想,立足課堂改革,制訂合適的教學目標,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結合實際生活,以便于學生更加直觀、容易地理解。另外,教師還需注意,在優化教學設計時,需要認真通讀課程標準,充分領會教材,以明確教學目標與教學標準,避免教學工作偏離軌跡[4]。

例如,在《細胞生活的環境》一課中,教師可以設計“描述內環境及其作用;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等“三維目標”。同時,融入素質教育理念,加深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加深學生對生命世界的認識。在課前導入時,若教師的課前導入賞心悅目,則能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高度重視課前導入,精心設置,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進行充分結合,使學生全身心投入生物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帶領學生進入“微觀世界”。同時,為了加強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師還可融入相關的案例素材,避免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脫節,提高整節課的效率和質量。由此可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重視課前導入,優化教學設計,讓學生明晰問題,循循善誘,以問題為引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處于被吸引、被調動、被喚醒的狀態,學習興趣因此得以激發。

(二)設置探究任務,實現深度學習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常常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學生機械學習,對于教師的依賴性過高,缺乏學習動力。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需要設計多樣化的探究任務,創設情境,聚焦問題,為學生留有足夠的自主探究時間,與教學任務、學生能力進行有機結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深度體驗,實現深度學習。學生在探究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其主動探索意識逐漸增強,學習效率自然而然得以提高。因此,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探究性學習的材料,在設計探究性學習活動時,學習探究材料應難度適當,而且選擇的探究對象和內容也要適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和能力水平。

例如,在《生物素的生理作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從資料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然后提出實驗解決方案,一步步深入探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師可結合生長素作用與作用的特點,設置課堂合作探究學習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并通過小組討論,思考、解答問題,培養學生用科技為人類服務的意識。如在“生長素所發揮作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的思考中,學生經過自主思考和小組討論后,得出相應結論。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不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需要適時指導,以監督、幫助學生,提高自主探究效率。

又如,在《物質跨膜運輸》一課的教學中,可以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分析推理,表達交流,設計植物細胞吸水、失水實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將蔫葉的青菜放入水中,靜置一段時間,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合理分析,并記錄下青菜的變化情況,引導學生討論實驗內容。由此可見,教師需樹立深度教學理念,引導學生理解課程知識,以加深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掌握程度,幫助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

(三)采用信息設備,創設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法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簡單,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輔助工具。在情境的創設過程中,現代信息設備作為硬件基礎,有效提升了情境創設的便捷性。目前,現代信息手段在教學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高中生物教學也需與時俱進,積極引入現代教學手段,不斷提升教學效果,擴充教學容量,通過網絡分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創設合適的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對生物學現象或問題,真實、高效地開展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思維,提升思維能力,真正促進課堂深度學習。高中生物教學需要提升現代化信息設備的運用頻率與運用范圍,融合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實現圖片、聲音的有機結合,將各種概念知識和實驗融入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從而提升課堂效率。

例如,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復習課程中,教師可利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收集動植物等圖片,結合“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過程”這一聚焦考點,繪制相應的流程圖,直觀展示物質循環中的各個要素,整合各重要知識點,強化學生記憶。又如,在復習“溫室效應”知識點時,教師可結合各種圖片、視頻,如冰山融化、工業燃燒氣體排放、汽車尾氣排放、氣候反常、土地干旱等,引導學生闡述導致“溫室效應”產生的原因,及其帶來的后果,加深學生的認識。借助信息設備,通過將圖像情境與復習課件相結合,能夠有效提升復習課的效果。

(四)注重評價反思,構建教學評價機制

評價反思能夠使教師與學生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升課堂效率。目前,部分教師對于課后評價反思的重視程度不高,使得學生未能養成反思的良好習慣。同時,受到我國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評價主要是考試分數體現,雖然該種方式具有直觀性,但是無法對學生作出全面評價,就生物教育而言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師需要重視評價反思環節的設計,結合教師評價、學生自評與生生互評,爭取做到課課反饋、天天評價、周周總結、月月表彰[5]。在教學評價結束后,教師還需充分運用評價結果,加以改進,針對性地展開教學工作,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例如,在《人口增加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一課中,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結束后,組織學生展開評價反思。首先,教師可先開始總結評價,針對知識學習過程,進行點評。其次,由學生開展自評,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最后,由學生進行互評,以增加學生對自我的全面認識。

(五)優化生物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生物學作為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生物實驗能夠向學生展示一條探索真理的道路,實驗的創新過程,既是實驗思路的創新,更是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和實踐運用的過程。借助實驗創新科學、合理應用生物實驗,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有效途徑,不僅能夠對生物知識進行補充,還能幫助學生構建自身知識體系。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優化實驗教學,在實驗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適時點撥、指導,以滿足新課改下生物教學的發展需要。同時,在實驗結束后,引導學生對實驗內容進行討論,分析實驗現象產生背后的原因,將課堂歸還給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強化學生的生物素養。通過實驗現象,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經過思考和討論做出自己的假設。提出假設以后,可要求學生通過實驗設計驗證自己的假設,引導學生步步遞進,深入探究。

例如,在《生物的新陳代謝》一課中,教師可借助高中生物實驗設計專題系列的“無土栽培”實驗,促使學生理解“無土栽培的原理;無土栽培的優點”,印證當前條件下無土栽培的可行性。首先,教師需準備好相應的實驗場地與設備,如植物種子、種植槽、營養液、海綿塊、電導度儀、PH測試筆等。其次,指導學生在學習完相關知識點之后,結合現有知識,擬定實驗方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最后,做好營養液、溫度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工作,記錄植物生長狀況。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需要將已學知識運用其中,如密植、灌溉和施肥等知識。由此可見,在實驗的創新過程中,既需要學生對本實驗的原理有深入的了解,又需要學生將之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和綜合分析,在不斷分析整合過程中,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及實踐創新能力。

(六)合理運用微課,提高教學效率

基于高中生物教學知識點的復雜性、龐雜性,學生常常會存在理解困難的問題,若整節課均由教師講、學生練,就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師可借助微視頻,使學生眼前一亮,找到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并拓展延伸,幫助學生認識到生物的魅力。在微課教學中,教師需將整個知識分解成為不同的知識點,利用互聯網,向學生發送微課視頻,學生可針對課程學習中的重難點,或者未能理解透徹的內容,反復觀看,加深理解。同時,在高中階段課程壓力大的情況下,部分學生可能因為走神而錯過知識點的講解,借助微課則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反復學習,補充錯過的知識點。

例如,在《細胞基本結構》一課中,教師可針對細胞核、細胞器和細胞膜,分別制作微課視頻,由學生靈活安排學習時間,課程播放變得更加自由。在觀看時,遇到自己比較感興趣、學習困難、未聽清楚的內容,可以回放,重新感受,多看幾遍,在遇到需要思考問題的內容時,可以暫停,將問題記錄下并思考。學生在暫停、回放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進行記錄和思考,展開更深入的分析,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七)課堂“師生互動”,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課堂上教師可借助趣味游戲,吸引學生,使生物學習更加生動、有趣。同時,除了要關注師生互動,也不可忽視生生互動。教師可借助合作研究學習,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與同學合作探究中合力解決數學問題,盡可能實現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學會向他人學習、在“探究”中學會與他人交流的目標,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合作精神。教師要對學生在交流討論過程中碰撞產生出來的新穎、獨特的思維火花及時給予肯定及鼓勵,對學生闡述出來的錯誤或模糊不清的觀點及時進行引導或補充,同時鼓勵其他合作小組對內容進行補充、完善探究結果,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獲得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例如,在《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課中,教師通過創設各種活動環節,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一是基礎過關:教師收集各小組的新問題,利用媒體投影等現代信息技術呈現問題,引導學生集體討論、分析解決問題,最后由教師點撥,歸納小結,解決基礎問題。二是重難點突破:將重、難點知識設置成層層遞進的若干小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通過教師點撥,步步剖析,以點帶面,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本質,最后歸納得出結論。學生在討論、分析、解決問題中產生共鳴,自主合作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合作探究氣氛更加濃厚。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作為學習生涯中的重要階段,學生對生物學已有一定的認知基礎,但作為高考學科,教學任務非常緊張,要求知識基礎更加深厚,而學生往往缺乏系統性的運用能力。只有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圖,激發學習熱情,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形成良好的教學模式。因此,需要教師給予積極干預,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愛上生物課,愿意為生物課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高中生物教師需要與時俱進,更新教學觀念,建構更高效優質的課堂;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實現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的有機結合;挖掘生活中的教學素材,借助現代信息設備,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居愛明.運用微課教學構建高中生物高效課堂[J].求知導刊,2022(31):38-40.

[2]宋愛俠.如何構建高中生物高效課堂[J].家長,2022(23):67-69.

[3]唐小萍.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構建的探究[J].高考,2022(18):141-143.

[4]張復濤.創新教學高效課堂:高中生物教學方法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2022(16):84-86.

[5]蘇桂梅.淺談構建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2):179-180.

猜你喜歡
高中高效課堂生物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
上上生物
第12話 完美生物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政治課中的分層導學探討
理順高中政治課堂問題教學流程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